试议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2013-11-19吴巍
吴巍
【摘 要】环境监测技术是一项涵盖多学科的技术措施,其应用目的就是对环境污染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但是环境监测从采样到试验到数据分析所涉及的项目繁杂,容易造成监测质量的下降,所以需要从质控的角度来规范监测流程,提高监测结果的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技术;技术发展;质量控制;工作质量
1.环境监测技术以及发展方向
1.1环境监测概念与流程
环境监测就是对某些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直接测量,以此来确定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预测变化趋势。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对环境的质量进行了解,为环境管理、污染消除、环境保护等提供直接而科学的依据。环境监控的过程通常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环境进行现场踏勘,制定监测计划、合理布置采样点、收集样本和运输,样本试验与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步骤,并得出一组相对客观的监测数据。
1.2环境监测的现实意义
环境监测的现实意义就是通过检测,对比环境的质量标准来确定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情况;根据监测结果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等确定污染源头,指导完成环境监察、控制等;收集并保存数据形成历史数据,为研究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提供依据,并帮助制定管理目标和预测环境质量等;指导保护人群健康,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并制定针对性的环境法规和服务计划等。同时在出现紧急环境事故时提供应急监测并监控污染物扩散,帮助控制紧急事态;为环境执法提供仲裁标准,解决当事方的纠纷。
1.3环境监测技术和发展方向
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了采样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这三个基本技术措施,其中采样与测试技术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测试技术更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测试技术就是对环境污染物中的组分进行试验测试,研究历史时期和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结构等。而目前主要的监测技术包括了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环境监测、生物监测、放射性监测等。其中大气与水环境监测最为普遍。如:大气监测,就是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采集与分析,确定其含量,目前检测已知的大气污染物有近百种,多为分子与粒子。分子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等;此外还包括对悬浮颗粒和可吸入粒子等。同时大气污染物的监测还需要将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学参数纳入到监测过程中,这样才能完整的反应污染状况。水质监测中,主要检测的对象就是被污染的天然水,如江河湖水、地下水等,以及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情况。主要监测的内容分为水质污染指标,即速度、浊度、悬浮物等;还有就是有毒物质的监控,铅、汞、镍等。除了以上监测对象外,其也需要关注水体流速与流量等水文数据。
总结环境监测技术其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人工采样和试验分析、数据统计为核心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监测发展方向;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性发展的高效监测技术;从小区域任务型监测到大范围动态与趋势监控;从单纯的地面技术向卫星技术发展;监测设备向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型发展,并突出其性能的多样性。另外,生物与生态监控技术发展较快,生物技术与生态技术都是利用生物作为反应环境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种较为直接的监测方式。生物监测包括对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检测来反应该区域的环境污染情况,这样的技术措施可以更加直观而准确的监测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以此判断环境质量。如利用对特定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在环境中受到损害的程度进行空气质量判断。
2.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2.1样本采集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中现场采样是第一步,对其进行质控应从采样方案开始,应经过现场勘查,审核采样位置和采样的时间段,按照环境要素制定采样的方案和技术细则;采样的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校准,然后进行正确操作,保证设备运转正常;按照标准时间操作保证吸附效果和采样数量;采样装置的位置与高度应按照采样对象设定,避开直接污染源的干扰;采样管或者膜应保证安装正确。完成采样后应做好记录并保存好样本。
2.2样本的运输与保存
样本在没有测试前需要经过运输与保存,其质量控制要点为:采样完成后在样本进行试验前,样本的试管不能倾倒,采样管之间必须把持隔离状态,防止样本溢流。使用前滤膜则需要存放在密封性较好的袋子内保存,使用的时候必须用清洁后的镊子取出,控制其在使用前被污染,使用后也需要进行封闭保存。如果样本不能及时的进行分析,则必须考到样本的稳定性,采样适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固定剂、容器进行保存。
2.3试验检测的质量控制
相对于环境监测而言,检测的实验项目较多,尤其是大型的监测,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更是复杂,因此质控必须从实验室内部进行控制。实验室内部质控:这个过程是一个全过程全体人员的控制,涉及到人员工作质量,其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检测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而工作质量往往体现在试验流程中,包括了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两个层面,通常可以利用分析和应用质量控制图或者相应的规范来控制分析质量。
如果项目需要同时启动多个实验室,则必须针对不同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即使是同一个试验在不同的实验室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些误差汇总起来将影响试验的结果。因此如启用多个实验室,则必须将其环境与设备进行精确的统一,即测定标准和样本、测定加标样本、测定空白平行等都需要统一到一个标准上,以此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
2.4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是试验完成后形成检测结果的重要一步,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具有说服力,应建立一个数据质量管理的制度,严格执行多级审核的程序,从分析、复查、审核等过程入手,针对性的采用三级责任审批制度,对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质量验收与审核验收,提高数据的质量。如发现可疑数据或者疑问等可以直接上溯到责任人,并按照相关规定对数据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保证有疑问的数据不进入到结果或者报告中。
3.结束语
纵观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其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工作质量与相关质量管理工作的相互协调,工作质量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基础,工作质量的优劣可以利用试验结果来评价,如果报告质量不佳则可认为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不善。如:数据质量的指标是可以利用数据基本特征和性能进行描述的,而工作质量的核心是强调人员的工作质量,其标准可以是误差率、仪器的完好率、工作态度等来描述,如果数据的合格率提高且设备完好率也提高,而监测试验中的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良好,工作结果可以通过质量审核与检查,其监测实验的过程顺利却有序,则工作质量也就处在较高的水平,其产生的报告结论也当然准确。因此,在抓监测质控就必须注重工作质量的提高。 [科]
【参考文献】
[1]袁明辉.浅议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与推进[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12.
[2]徐丽.浅谈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J].环境科学导刊,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