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泗人沟铅锌矿提升系统技改方案的选择

2013-11-19何良军焦满岱

采矿技术 2013年6期
关键词:矿柱生产能力斜井

何良军,焦满岱

(西北矿冶研究院矿山工程研究所, 甘肃白银市 730900)

0 前言

泗人沟铅锌矿自建矿以来,没有经过正规的方案设计和规划,矿山初期生产规模2万t/a,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之后矿山对运输巷道进行了改、扩建,运输线由单线改为复线,增加了矿山主运输能力。由于矿体较薄,变化较大,矿山一直以来处于边探边采状态。为了追求较高产能,矿山从上至下,对整个矿床进行了开拓和回采,造成矿山开拓、通风系统极其复杂,各大系统极不完善。同时,严重的破坏了矿床的开采顺序,导致后期采矿难度加大,资源浪费严重。矿山自整合以后,为了完善矿山各大系统,提升矿山规模经济效益,对提升运输及其他系统进行技术改造。

1 开采技术条件

1.1 原开拓系统简介

矿山在520 m水平布置有一条主平硐,以上采用平硐+溜井开拓,以下采用多条斜井多级提升。各级斜井有20条之多,其中主斜井为380 m以上的1#和3#。1#斜井布置在矿体下盘西翼,3#斜井近垂直穿过矿体,其它一级,二级或三级斜井多布置在矿体上盘或多以穿过矿体,与主斜井形成多级提升方式。整个矿山在开采范围内形成多中段开采,造成矿山生产中段多,采场布置凌乱,相邻采场开采安全难度加大,资源浪费严重,通风系统复杂。矿山最大生产能力维持在12万t/a左右。

1.2 矿体特征

矿山有Ⅴ、Ⅵ、Ⅶ三条主矿体,分别赋存于F2、F3、F4三条断裂控制含矿构造带中,其中,Ⅴ主矿体又分Ⅴ1、Ⅴ2、Ⅴ3三个矿体,三条含矿构造带由北向南近平行展布,长度均大于2 km,相距10~60 m。矿体顶底板围岩主要为粉砂质千枚岩,其次为含炭绢云母千枚岩及千枚状粉砂岩等。三条主矿体赋存于880 ~280 m 之间,呈似层状,平均产状为10°∠71°,平均厚度1.08 ~1.23 m。岩石硬度系数 f=5.2,矿石硬度系数f=15.6。开采深度520~220 m水平。

2 提升系统方案选择

2.1 方案初选

结合矿山原有的开采现状,520 m以上回采已接近尾声,维持原有开拓系统,技术改造只针对520 m以下的开拓运输系统进行选择。根据矿体赋存及地质条件,同时考虑利用矿山原有井巷工程,初步拟选了两种方案:平硐+盲竖井开拓方案;平硐+盲斜井开拓方案。对初选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定性分析,见表1。

表1 初选开拓方案主要优缺点的比较

由于矿山340 m以下探矿程度较低,平硐+盲竖井方案不利于分期建设,且该方案基建期较长。平硐+盲斜井开拓方案有利于分期建设,能减少投资风险,具有投产快及投资较小等优势,因此,技术改造提升系统方案选择平硐+盲斜井开拓方案。

2.2 选择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在推荐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利用矿山原有开拓工程,结合安全生产及技改投资及生产运行成本等条件,平硐+盲斜井开拓方案包括1#、3#盲斜井延伸方案;1#、3#盲斜井折返式二级提升方案和新建两条盲混合斜井开拓方案。

2.2.1 备选方案简述

(1)方案Ⅰ:平硐+新建两条盲混合斜井开拓系统。该方案在矿体下盘,从520 m主平硐至220 m最低开采中段,新布置两条盲混合斜井,通过甩车场与各中段连结。采用矿车组单钩串车提升,斜井倾角25°,净断面 6.28 m2,盲斜井负责矿石、废石、人员、材料设备的提升运输。

(2)方案Ⅱ:平硐1#、3#盲斜井延伸开拓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原有1#、3#斜井,从380 m水平延伸至220 m水平,通过甩车场与各中段连结,采用矿车组单钩串车提升,斜井倾角25°,净断面 6.28 m2。由于1#斜井延伸至340 m水平与矿体斜交,3#斜井在400 m水平已穿过三条主矿体,故该方案必须预留斜井保安矿柱,且斜井均超出现有矿权范围。

(3)方案Ⅲ:1#、3#盲斜井折返式二级提升开拓方案。该方案利用原有1#、3#斜井作为一级斜井,在380 m中段以下矿体下盘新布置两条二级斜井,通过甩车场与各中段连结,采用矿车组单钩串车提升,斜井倾角25°,净断面6.28 m2。该方案3#斜井穿过矿体,须预留斜井保安矿柱。

2.2.2 三种备选方案的提升设备选型

根据各提升运输系统方案及斜井的设计提升能力,经计算,各方案选择的提升设备见表2。

2.2.3 备选方案比较

对各方案的建设工程量投资,设备投资及年运营费用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进行比较,见表3。

表2 提升设备选择

(1)建设工程投资。从3种方案建设工程投资来看,方案Ⅲ投资最少,方案Ⅰ次之。方案Ⅱ投资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中段联络道工程量较大,方案Ⅲ设备投资相对较大。

表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较

(2)年运营费用。年运营费用方案Ⅲ最大,正常年比方案Ⅰ和方案Ⅱ年经营费多出150万元以上。费用增加的原因是方案Ⅲ采用二级提升方式,作业人员增加一倍,提升设备的总功率增大,造成人员费用和年耗电量费用大幅增加。

(3)保安矿柱。方案Ⅱ和方案Ⅲ均需预留保安矿柱,由于方案Ⅱ两条斜井均需预留保安矿柱,所以保安矿柱量更大。保安矿柱量越大,则中段有效矿块数减少越多,导致中段生产能力下降。泗人沟铅锌矿所用采矿方法矿块生产能力偏小,故预留保安矿柱对矿山生产能力影响较大,不利于矿山生产。

(4)提升能力。斜井提升能力本身较小,方案Ⅲ作为两级提升,增加了调车和摘挂钩环节,必然增加斜井一次提升时间,故在提升能力方面,方案Ⅲ处于较劣地位。方案Ⅰ和方案Ⅱ提升能力相对较大,能有效保证矿山提升及生产能力。

(5)生产组织及安全管理。方案Ⅰ和方案Ⅱ为一级提升,提升环节少,便于生产组织及管理,方案Ⅲ为二级提升,生产组织及管理相对复杂。同时,由于一级提升作业人员少,安全管理相对简单。结合安全生产作为技术方案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方案Ⅰ和方案Ⅱ优于方案Ⅲ。

2.2.4 方案的确定

经上述技术经济和生产能力比较、分析,泗人沟铅锌矿技改工程提升运输方案最终确定为方案Ⅰ,原因如下:

(1)方案Ⅰ的建设投资相对较大,但年运营费用较低,在矿山的服务年限内,年运营费用远低于方案Ⅲ,和方案Ⅲ的总投资差额相比较,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2)提升能力方面,方案Ⅰ的提升运输能力较方案Ⅲ有明显的优势,能有效保证矿山的生产能力;

(3)中段生产能力方面,由于方案Ⅱ和方案Ⅲ保安矿柱占用矿山地质储量,影响矿山中段生产能力较大,方案Ⅰ没有保安矿柱,有效矿块数增加,有利于提高矿山生产能力,而且有利于矿山安全生产及组织和管理。

3 结论

通过对泗人沟铅锌矿提升系统技改备选方案的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了在矿山服务期内,经济效益最好,在矿山生产能力及安全生产方面,具备最明显优势的方案Ⅰ。方案Ⅰ的实施,可利用新系统对矿山开采现状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从根本上解决矿山无序的开采顺序;有利于采场结构参数的优化,缓解或减小相邻矿块的开采难度;形成有效的通风系统,改善矿井的通风现状;减少资源的浪费,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提高矿块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矿山的规模效益,使矿山的经济效益,在目前的基础上,最少增加两倍以上。

[1]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采矿设计手册(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2]解世俊.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第二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0.

[3]刘新华.斜井提升系统设计与应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8.

猜你喜欢

矿柱生产能力斜井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措施
国外斜井TBM项目数据统计
深井超大面积开采盘区矿柱承载作用研究
基于颗粒离散元的矿柱群连锁失稳机理分析
基于动态强度折减法矿柱渐进失稳演变规律
斜井防跑车装置优化设计及应用
后卸式斜井箕斗多点卸载的设计与应用
近地房柱法矿柱尺寸对石膏矿采空区稳定性影响研究
复杂地段副斜井井筒施工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