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视频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

2013-11-19陈玲汪晓凤

中国教育网络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研学习者内容

文 / 陈玲 汪晓凤

微视频资源开发、微课程设计以及在相关教学领域的应用模式会更加的丰富和多样,必将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适应人们碎片式学习的需求,支持人们开展随时随地的泛在学习,微型学习的概念应运而生。奥地利学习研究专家林德纳(Lindner)将微型学习表述为一种指向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微型学习内容包括文本、音频或视频等各种媒体形式,其中基于微视频的学习可以视为目前最受关注的微型学习形式,交互式微视频一般指播放时长介于5~20分钟的视频,视频资源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教学媒体形式,有着文字、图片、动画等一般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视频教学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结构化、片段化的教学视频将课堂内容以知识点为单位组织,学习者的反思从结果性扩展到过程性,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在反思调控下开展,从而提高学习活动质量。微视频概念的提出者优酷网总裁古永锵也曾提出“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最大的特点”。

微视频在国外应用现状

可汗学院

可汗学院的创办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图1)为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从2004年起,利用电子黑板系统录制视频课程,并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免费提供进行学习,内容从数学到越南战争,无所不包。每段视频为10分钟左右,记录了学习者对每一个问题的完整练习记如英特尔公司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所说“以前,知识内化的过程都是被放在教室外,学生易产生挫折。但如果把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学习成效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他更强调:翻转课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翻转课堂实践在很多学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如柯林顿戴尔高中学生在家看教师录制的5~7分钟的讲解视频,做笔记并写下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会重点讲解多数学生有疑惑的概念,并用大部分时间来辅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反馈。学校还解决了部分学生在家不能上网的问题,允许学生课前课后在校园电脑上分别访问一小时,或在特殊情况下,允许他们使用智能手机观看视频。在实施翻转课堂一年后,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大幅度提高。165名新生中,只有19%的英语不及格,而原来一直在50%以上;数学课上也看到了类似的结果,不及格率从44%降至13%;科学和社会研究的不及格率也下降了。另外,学生们的挫败感减少,自信心增强,违纪的事件也大幅减少。录,教学者参考该记录,可以很容易得知学习者学习反馈。片段化的视频内容、递进式的内容组织形式、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和智能化的配套资源反馈系统为视频的成功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可汗学院的创办人萨尔曼·可汗

翻转课堂

首先尝试翻转课堂教学的是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州学校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2007年起,他们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并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两位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不久,这些在线教学视频被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广泛传播开来。两位教师的实践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以至于经常受到邀请向同行介绍这种教学模式。他们的讲座已经遍布北美,逐渐有更多的教师开始利用在线视频在课外教授学生,回到课堂时间则进行协作学习和概念掌握的练习。翻转课堂,不仅改变了小镇高中的课堂,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教师也采用这种模式用于小学、初中、高中乃至成人教育,来教授西班牙语、科学、数学等。

翻转课堂模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偏好,自定步调地学习。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由知识传递者变为课程开发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帮助者。正

翻转课堂虽然得到了国内外很多一线教师的瞩目和认可,但是也有另外一些不同的声音,认为应该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开展相关研究,翻转课堂并不是现存教育的救星,不能针对所有学科或者课型盲目进行翻转课堂实践,如果实施不当,反而会出现加重学生课外负担的可能。

图2 基于学习元微视频JiTT教学模式

TED-ED

2011年,“TED-Ed” 网站在秉承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思想上,提出“课程值得分享(Lessons Worth Sharing)”的理念,尝试将TED演讲应用到中小学教学中,并最终希望通过网络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及热情的目的。针对每个学习微视频,网站中

包含“观看视频(Watch)”、“思考题(Think)”、“深入学习(Big Deeper)”、“翻转(Flip)”、“联系制作者(Meet The Creators)”及其他

辅助功能。“思考题(Think)”让用户看完微视频可进行简单练习测试,若用户判断错误时,则提供视频回放提示(VideoHint)将学习者引导到视频与该题目内容的对应的视频位置再次观看,较好地实现学习者和视频所学内容间的交互。“联系制作者(Meet The Creators)”支持学习者与视频制作者的人际交互,而“翻转(Flip)”功能帮助用户将网站中已有的视频转化为自己课程中的一部分,并能够通过推荐实现给指定好友进行学习的需求,支持了视频学习内容的分享和传播,让每位用户都能成为一名个性化视频课程设计者。

微视频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

除了翻转课堂以外,微视频在教学和教研中还可以开展下述几种典型应用模式。

基于微视频的大学课堂JiTT教学模式

JiTT是20世纪末在美国高校本科教学中出现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策略及教学模式。它的提出者——美国航空学院名誉物理学教授诺瓦克(Gregor Novak)为“适时教学”给出的定义是:Justin-Time Teaching(JiTT)是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Web-based study assignment)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active learner classroom)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策略。具体而言,就是在课前,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学习任务(这些任务经常被称为“热身”或者“准备活动”),学生通过网络预习相关学习内容,并就指定预习内容提交学习反馈,教师再通过查看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水平、课程的疑难点等,并据此调整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活动和课程内容更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上,也不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主要作为课程活动的设计者和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讨论、辩论、实验或实际的动手操作等活动,由于学生是有备而来,所以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学习效果更好。

如图2所示,为笔者借助学习元平台(http://lcell.bnu.edu.cn/index.jsp),总结、提炼的的基于微视频的JiTT学习模式,学习内容为Flash课件的开发和制作,学习包括课前教学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课前基于学习元的微视频学习、课中基于学习元的教学以及课后评价和小结这4个主要阶段。

微视频的设计与开发

在每段微视频的起始,告知本段微视频的主要目标,并简要说明本段微视频和已学内容的联系、在整个知识脉络中的地位及其作用等。帮助学习者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针对新学习的内容建立心理倾向。然后结合案例分析进行操作思路提炼,再结合实例进行操作演示,最后可结合更多相关案例对本知识点在课件制作中的相关应用进行简要说明,并对本段微视频的操作要点进行简单梳理和小结。

课前基于微视频的学习和交互

课前基于微视频的学习和交互阶段可分成2个主要环节。首先是教师录制并在学习元上发布相关微视频,学生课前登录平台自主观摩微视频,对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的初步自主建构。学生观摩完视频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对微视频进行批注和点评,并参与教师设置的讨论交流活动,针对微视频观摩中的困惑点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对本讲内容提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在线查看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缺乏相关学习基础,还可以根据其个性化需求个别推送相关学习资源。

教师根据学生的在线反馈了解学生对相应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收集学生的教学需求,再据此设计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则通过课前在线观摩和交流,对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对相关内容进行初步内化和建构,并明确课上本讲内容的教学重难点,从而对即将开展的课堂教学有所心理预设和期待。

基于学习元的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面授时,一方面是解决在线问题,针对学生的困惑点和疑难点进行有重点补救性质的演示教学,而对学生能以自主学习方式解决的内容则可以简要带过。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及时迁移应用,以学习任务形式让学生针对相关操作要点进行作品创作,并通过学习元以学习活动的方式进行全班分享和交流。

课后评价和小结

根据相关主题需要,课后在学习元上学生完成、提交课后练习,开展在线的学习评价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可能对教师的微视频进行重复巩固学习。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学生的网络互动提问等进行持续个性化指导,对指定的学生进行学习资源推荐,提供课上内容的拓展学习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拓展学习等。

教师微培训活动设计

将教师培训内容进行微型片段化处理,形成相关理论、技术或策略方法等培训微视频,让教师通过各种终端进行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式时间开展学习。

在使用微视频开展教师培训时,可设计五大类教学活动:情境对话、观看视频、做中学、交流研讨、反思评价(如图3所示)。通过“情境对话”活动,激活教师相关隐性知识,以便于隐性知识初显化。通过观看视频,教师将视频中涉及的初显知识(如提炼优秀教师关于提问、互动等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为己所用。然后通过“做中学”活动,试验教师可以进一步更新与巩固知识体系,将习得的显性知识组合化、隐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通过对微视频中涉及的知识,学习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与研讨,教师可以进一步修正与重构自己所习得的隐性知识,同时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将彼此拥有的隐性知识社会化。最后,再通过“反思评价”活动,教师将习得的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

图3 微视频培训模式

基于微视频的网络教研活动设计

根据教学环节、教学策略或者教研主题可以形成类型丰富教学微视频,基于这些微视频可以开展各种网络教研活动。基于微视频的网络教研活动主要包括以下5个环节,首先围绕教研主题,针对教师的现状,针对性地查找了一批符合教师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文章推荐给教师进行阅读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形成较为上位的理论框架;第二环节教师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撰写学习笔记,并推荐和教研主题相关的教学微视频进行分享;第三环节教师互相观摩推荐的案例,并发布观摩案例视频的个人学习反思,进行在线研讨,以期深化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分享、积累更多相关教学策略;第四环节教师将所学习的理论或者方法迁移应用到自身教学,开展基于网络的协同备课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分享代表自身教研学习结果的相关个人教学微视频,并总结教研收获。

“微视频”未来展望

通过微视频在国外发展现状调研及在国内教学教研应用探讨,可以发现基于微视频的学习课程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学习内容碎片化,体现了泛在学习的特点,支持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以学习微视频为载体,便于学习者记忆和保持,视频按照学科知识点或时间点进行切片处理,根据认知负荷原理,小而完整的内容块粒度,有利于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某方面的知识。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时间和学习喜好进行灵活安排,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在电脑、手机、Pad上学习,随时随地开展基于微视频学习。

其次要将微视频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整合性设计,便于学习者开展各种自我探究、小组讨论、在线答疑、检测反馈、调查等学习活动,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对内容的内化、反思和学习结果及时外化,并就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开展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

最后如果将微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JiTT学习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传统课堂演示、讲授相比,都有了本质改变,教师不再仅仅作为教学内容的讲授者,而是微视频资源的设计、制作者,课前交流互动的发起者,课上活动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个别指导者等,学生则成为学习内容的主动建构者、活动的参与者、教学资源的共建者等。

除了关注微视频的设计和制作外,研究者开始关注利用标签、标注等手段提高对视频的深层互动及应用。Peter J.Rich等学者对七款视频标注工具(VAST、VITAL、VAT 2.0 currently under development、Video traces、VideoPaper、MediaNotes和StudioCode)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并提出各自的适用环境、优势和不足。视频标注工具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为教师在形成现场经验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提供观看、分析、提炼和应用的可能性。此外,实现用户对视频语义内容的查找、编辑等操作需求也越发突出,视频管理的趋势是在尽可能地抽取出视频的语义内容基础上,结合视频的时间逻辑结构,建立起语义、结构与原始视频三者之间的映射关系与管理机制,提供灵活有效的视频访问方法;最后,如何根据用户需求自动推荐用户感兴趣的个性化视频资源和课程也成为未来微视频及相关微课发展的一大应用趋势。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字设备的广泛普及,微视频资源开发、微课程设计以及在相关教学领域的应用模式会更加的丰富和多样,必将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教研学习者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主要内容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