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际青年干部培训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3-11-18陈胜辉
陈胜辉
【摘 要】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举办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已有10多年的历史,在国际青年干部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对学院多年来的国际青年干部培训教学管理做了简单的回顾,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提出教学改革的三项措施,一是教学、交流、考察三位一体;二是教学内容创新;三是教学方法创新。
【关键词】国际青年干部培训;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
0.引言
中国广西国际青年交流学院于2002年3月经共青团中央批准成立,学院主要任务是开展中国与东盟乃至世界各国青年的学习、交流、培训活动,增进青年一代相互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世代友好,推动国家间友好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成立至今,学院已成功举办了三十多期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培训了来自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十国1200多名学员。学院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以及种族的差异,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襟怀面向世界,与国际青年组织特别是东盟各国的青年组织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国际青年交流活动,为增进中国青年与世界青年特别是东盟青年的友谊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国际青年事务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举办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是为了落实我国青年组织与东盟十国青年组织达成的关于青年交流培训的相关协议,促进中国青年与东盟十国青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中国青年与东盟十国青年的友谊,实现我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这也是我国青年外事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这些年来,我们从无到有,由浅入深,逐步探索,在国际青年干部培训的教学管理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即是对国际青年干部培训教学管理做一个回顾,对教学改革展开积极探索。
1.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基本情况
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来自东盟十国,学员构成情况各国各异。越南学员全部是越南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中央及各省、市、县的干部;老挝学员主要是老挝人民革命青年团中央及各省的干部,少部分政府的青年官员;柬埔寨学员大部分是国家部委的青年官员,个别学员是皇宫内部官员;缅甸学员主要是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中央与地方的执委(2010年改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个别是大学教师;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的学员构成相对复杂,包括政府官员、青年组织官员、社会工作者、大学教师、律师等。
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办班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的青年外交工作,而青年外交工作则服务于我国的党政外交工作。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办班任务主要是围绕中心目的,向学员介绍中国基本概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使学员通过了解中国,从而理解中国。
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办班时间2005年以前是为期一年的长期班,2006年起改为1个月和2个月的短期班。
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三大部分,分别是语言课、文体课、专题课。学院根据每期国际青年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办班时间、国别及职业情况的不同,对课程设置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确保课程更符合学员的需要,更科学,更容易达到我们的办班目的。
2.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探索
2.1教学、交流、考察三位一体
百闻不如一见,要想让国外学员真正了解中国,仅靠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国外学员到实地参观考察,直观感受。要想让国外学员理解中国,仅靠听和看也还是不够的,必须要让国外学员与我国各界人士开展广泛的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因此,我们采取教学、考察、交流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实地考察来增进学员对中国的了解,通过组织交流活动来增进学员对中国的理解,教学、交流、考察三位一体的模式能使学员深入了解并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亲身体会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到爱好和平的13亿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同时还与广大中国青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样学员来中国一趟,不是简单地走马观花,而是对中国留下深刻的印象。
2.2教学内容创新
国际青年干部培训教学包括语言课、文体课、专题课三个部分。对于为期1至2个月的短期班来说,语言课只是辅助性的,在教学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只讲授简单的日常用语和日常会话。文体课主要内容包括中国音乐欣赏、中国民乐欣赏及中国功夫、体育,文体课主要目的有两个,其一在于调节学员学习状态,通过音乐、体育、练功夫使学员能保持一个轻松的学习状态;其二在于通过音乐、体育、功夫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专题课是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也是实现办班目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我们把主要教学精力放在专题课的教学上。专题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青年及青年工作相关专题,二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情况介绍专题,三是对不同国家有针对性的专题,比如对缅甸班开设的开发区建设方面的相关专题。
目前在教学中,我们基本上都是介绍中国的情况,缺乏东盟国家相关领域比较研究的内容。这对交流性的国际青年干部培训来说,是一个短板。开展相关领域的比较研究,在教学中增加中国与学员国情况的比较,这不仅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增进教学双方的沟通与理解,还能引起学员的共鸣,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状态。
当然,要实现对东盟国家相关领域的比较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研究的合作伙伴,资料来源,翻译,经费等。我们开展东盟国家相关领域的比较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在东盟十国都有大批的毕业学员,这些学员可以直接成为我们开展比较研究的合作伙伴,也可以为我们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开展东盟国家相关领域的比较研究不仅仅是丰富教学内容这么简单,这也是培养熟悉东盟人才的事业,还是加强与东盟青年特别是毕业学员联系的有效途径。这是一箭三雕的好事,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实施。
2.3教学方法创新
更灵活地应用讲授式教学法与讨论式教学法及其他先进有效的教学法。
相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效果会完全不同,特别是对国外学员需要翻译的教学课程,其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如上文所述,我们的教学以专题课教学为主,这些专题课老师的授课形式大多是传统的中国教学模式—讲授式教学。这对国外学员来说,有许多不合适的地方,一是不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讲授式教学在翻译中容易出现偏差,学员在理解和做笔记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三是讲授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员则是被动学习,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不利于深化他们对中国的了解与理解。学员们普遍希望我们的教学方式能更灵活多样,最好是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多留给学员提问的时间,多安排小组讨论的时间。因此今后的教学要在教学方法上实现创新,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应用讲授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及其他先(下转第404页)(上接第370页)进有效的教学法,合适的专题课,可以全程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确实需要讲授式教学法的,应在课堂上多增加提问或者小组讨论的环节,总之,要把课堂教学搞活,要让学员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最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完成办班目的。
2.4教学与考察实践相结合
纯粹的课堂教学,会显得沉闷,特别是在国外学员对课程内容缺乏基本的感性认知的情况下,学员容易对课堂教学产生排斥的心理。因此,有些专题课完全可以与考察活动相结合。比如《中国的青年组织和青年工作》专题课,我们可以安排到团的机关去上课,先让学员考察我们共青团机关的机构设置及了解各部门职责,考察后再全面介绍我国的青年组织和青年工作,在介绍中灵活开展提问及讨论,这样,通过考察、介绍、提问、讨论、交流,学员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将会大大加深,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其实,很多课程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中国功夫》安排到体育示范基地上课,《中国的产业政策》安排到现代化工业企业去上,《中国农业经济》安排到农业养殖基去上……。
2.5将教学融入交流座谈中
感情是靠交流培养出来的,要增进东盟青年与我国青年的感情,必须给他们创造广泛的交流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层次,多形式地安排中国青年与东盟学员进行交流。这些年来,我们安排了各种各样的交流活动,有经贸洽谈交流会,有青年联谊交流会,有师生座谈交流会,有国际学术交流会等。学员对这些交流活动评价很高,都很喜欢这种交流活动。这些交流活动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理解,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交流,中外青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友谊在今后的交流与合作中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