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表覆盖物对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效果的影响
2013-11-18张炼成文卫华徐艳平李红玲黄明军吴际友
张炼成, 文卫华, 徐艳平, 刘 球, 李红玲, 黄明军, 吴际友
(1.湖南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04; 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不同地表覆盖物对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效果的影响
张炼成1, 文卫华1, 徐艳平2, 刘 球2, 李红玲2, 黄明军2, 吴际友2
(1.湖南省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04; 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对3种覆盖条件(切碎稻草、新鲜苔藓和地膜)下,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苗木的种子出苗率、苗木保存率、苗高生长及地径生长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3种不同覆盖条件对种子出苗率、苗木保存率、苗高和地径的影响从优到劣的顺序均为苔藓覆盖>地膜覆盖>稻草覆盖。不同圃地覆盖物对苗木的苗高生长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新鲜苔藓覆盖下苗高生长最大,达到26.1cm;而切碎稻草覆盖下苗高生长最小,为18.4cm。不同圃地覆盖物对苗木的地径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新鲜苔藓覆盖下地径生长最大,达0.55cm;而切碎稻草覆盖下地径生长最小,仅达0.43cm。综合分析可知,新鲜苔藓是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的首选覆盖物。
南方红豆杉; 地表覆盖; 种子出苗率; 苗木保存率; 苗高; 地径
南方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mairei) 属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为中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分布在广大的亚热带地区及温带的南部地区,喜生长于海拔300~1600m 的山坡、沟谷、河边或密林中的阴湿处,湖南省是其重要的自然分布区域之一。其树体高大,树干挺直,四季葱茏,适作园林绿化;木材边材淡黄褐色,心材红褐色,后转深而带紫色。纹理美,结构细,具弹性,耐腐朽,强度、硬度、冲击韧性中,有光泽及香气,为雕刻、高档家具、屏风、室内装修、高级地板及胶合板等优良用材[1-2]。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红豆杉中含有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Taxol)[3-4]。近30多年来,科学家们对南方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5-6]、种子特性、贮藏及繁殖等[7-8]、扦插繁殖[9-11]、组织培养方式[12-15]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在南方红豆杉的造林技术和立地条件方面也已经有科研人员陆续开展研究[16-20]。我们围绕不同地表覆盖方式对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的影响开展研究,探讨和解决大田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极具实际意义。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于湖南省新宁县靖位乡苗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绝对最高温度39.1℃,绝对最低温度-13.8℃,1月平均气温5.5℃,7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降雨量1480mm,年日照1531h,无霜期286d。地貌为丘陵岗地,海拔约150m,土壤为第四纪红壤,土壤pH值为5.0~6.5之间。
2 研究方法
2.1 播种前准备
(1) 苗圃选择
应选择交通方便、背风半阳、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排灌方便的中性或偏酸性壤土。
(2) 整地消毒
将选好的苗圃里的碎砖、瓦砾拣出,除去圃地里的杂草、灌木等杂物,于秋季或冬季将土深翻、整细、耙平。结合整地将碾成粉的硫酸亚铁施入圃地进行土壤消毒,施用量是15kg/667m2。
(3) 施肥作床
以90cm宽开厢,东西向,厢沟宽25cm,厢沟深15~20cm,其余围沟、腰沟依次渐深,厢面呈龟背形后覆盖2~3cm厚的过筛黄心土。结合开厢施钙镁磷肥100kg/667m2、复合肥50kg/667m2、尿素5kg/667m2、钾肥5kg/667m2作基肥。
(4) 种子采集和贮藏
一般在10—11月果实呈绛红色、种子成熟时采收。种子采集的方法有自然脱落采收和人工敲落浆果两种。
种子采回后,放置在流水或清水中浸泡2~3d(无流水必须每天换一次水)后,洗净外果皮与果肉。再用湿砂层积贮藏(保持砂子湿润即可,不可使砂子湿度太大,以免烂种),贮藏用的砂子浇500倍多菌灵溶液进行消毒。贮种后要经常查看,发现种子霉变或砂子干燥,要及时处理。
2.2 播种
1月12日,采用条播的方式在圃地进行播种,条间距为20cm,播种沟深2cm。播种后全部用黄心土盖种。覆盖后要在覆盖物上喷撒800倍多菌灵溶液消毒杀菌,一般连喷2次,每3d喷1次。播种后如果遇到干旱,每隔5~7d应在苗圃灌水一次。苗木出土前就要搭好荫棚,避免幼苗受日灼危害。
2.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了3种不同圃地覆盖物,分别是: ①用切碎的稻草覆盖; ②用新鲜苔藓覆盖; ③用地膜覆盖。比较不同处理对苗木出苗率、保存率以及苗木的苗高、地径等生长量的影响。试验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个处理,3次重复。
2.4 数据调查
5月11日,每个处理每次重复各固定1m2,进行发芽率的调查。7月8日,进行苗木保存率的调查,同时每个月每个处理每次重复各固定30株苗木,进行苗高和地径等生长量的测量。每试验小区固定观测株3行。从出苗开始,每隔15d调查一次苗木存活状况,每隔30d调查一次苗高和地径等生长量的变化情况。
2.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圃地覆盖物对南方红豆杉种子出苗率和苗木保存率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不同覆盖物,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种子平均出苗率和保存率都不同:用新鲜苔藓覆盖,平均种子出苗率和保存率都最高,分别为69.1%和94.5% ;其次是用地膜覆盖,种子平均出苗率和保存率分别为62.3%和90.8%;用切碎稻草覆盖,种子出苗率和保存率都最低,平均分别为60.0%和87.7%。使用不同覆盖物,苗高和地径等的生长量也不同:用新鲜苔藓覆盖,平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都最大,分别为26.1cm和0.55cm;其次是用地膜覆盖,平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为22.6cm和0.47cm;用切碎稻草覆盖,平均苗高和地径生长量都最低,平均分别为18.4cm和0.43cm。可以看出,3种不同覆盖条件对种子出苗率、苗木保存率、苗高和地径的影响规律相同,从优到劣的顺序为苔藓覆盖>地膜覆盖>稻草覆盖。
表1 圃地不同覆盖物对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的影响Tab.1 Influenceofdifferentsurfacecoveringsonfieldsee-dingandpropagatingofTaxuschinensis覆盖物区组种子出苗率(%)苗木保存率(%)苗高(cm)地径(cm)164.087.517.60.39切碎稻草260.590.318.70.43355.685.419.00.46均值60.087.718.40.43175.796.525.50.49新鲜苔藓269.294.727.20.59362.592.325.70.56均值69.194.526.10.55162.390.123.60.50地膜264.194.021.40.43360.688.422.70.47均值62.390.822.60.47
3.2 不同圃地覆盖物对南方红豆杉苗高生长的影响
为了排除随机因素的影响,对苗高生长量的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苗高因子的3个处理在组间的实际F值大于理论F0.01,表现为极显著水平。也就是说,不同圃地覆盖物对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苗木的苗高生长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
表2 苗高的方差分析表Tab.2 Varianceanalysisonseedlingheightgrowth自由度平方和均方均方比Fa苗高组间289.1044.5550.81**F0.05(2,6)=5.14组内65.260.88总数894.36F0.01(2,6)=10.9
Q0.05(3,6)=4.34,Q0.01(3,6)=6.33
4.34×0.54=2.35
6.33×0.54=3.43
将3种不同覆盖物处理方式下苗木苗高的平均值分别与D0.05和D0.01的数值比较(见表3), 结果表明,3种不同覆盖物两两之间的差异都很显著,且新鲜苔藓覆盖下苗高最大,达到26.1cm,而切碎稻草覆盖下苗高最小,为18.4cm。
表3 苗高的多重比较分析表Tab.3 Multiplecomparisonanalysisonseedlingheight覆盖物XiXi-18.4Xi-22.6新鲜苔藓26.17.7**3.5**地膜22.64.2**切碎稻草18.4
3.3 不同圃地覆盖物对南方红豆杉苗木地径生长的影响
为了排除随机因素的影响,对地径生长量的调查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地径因子的3个处理在组间的实际F值均大于理论F0.05,小于理论F0.01,表现为显著水平。说明不同圃地覆盖物对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苗木的地径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表4 地径的方差分析表Tab.4 Varianceanalysisonseedlinggrounddiametergrowth自由度平方和均方均方比Fa地径组间20.02240.01126.59*F0.05(2,6)=5.14组内60.01020.0017F0.01(2,6)=10.9总数80.0326
Q0.05(3,6) =4.34,Q0.01(3,6)=6.33
4.34×0.0238=0.10
6.33×0.0238=0.15
将3种不同覆盖物处理方式下苗木地径的平均值分别与D0.05和D0.01的数值比较,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用新鲜苔藓覆盖与用切碎稻草覆盖下的苗木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且新鲜苔藓覆盖下地径最大,达0.55cm,切碎稻草覆盖下地径最小,为0.43cm。
表5 地径的多重比较分析表Tab.5 Multiplecomparisonanalysisongrounddiameter覆盖物XiXi-0.43Xi-0.47新鲜苔藓0.550.12*0.08地膜0.470.04切碎稻草0.43
4 结论与讨论
(1) 3种不同覆盖条件对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苗木的种子出苗率、苗木保存率、苗高和地径的影响规律相同,从优到劣的顺序为苔藓覆盖>地膜覆盖>稻草覆盖。
(2) 不同圃地覆盖物对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苗木的苗高生长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且3种不同覆盖物两两之间的苗高差异都很显著。新鲜苔藓覆盖下苗高生长最大,切碎稻草覆盖下苗高生长最小。
(3) 不同圃地覆盖物对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苗木的地径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用新鲜苔藓覆盖与用切碎稻草覆盖之间的地径差异显著。新鲜苔藓覆盖下地径生长最大,切碎稻草覆盖下地径生长最小。
(4) 新鲜苔藓是南方红豆杉大田播种育苗的首选覆盖物。
[1] 谢志慧,杜玲玲,李效贤,等.南方红豆杉研究新进展[J]. 中国药业,2009,18(15):3-5.
[2] 郑万钧,傅立国.中国植物志(第七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
[3] Wani MC, Taylor HL, Wall ME, et al. Plant antitumor agents VI: 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taxol, a novel antienkemic and antitumorent fromTaxusbrevifolia[J]. J. Am Chen. Soc, 1971, 95(9):23-25.
[4] 张学玉,曲玮,梁敬钰.红豆杉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 2011,23( 6) : 5-9.
[5] 叶水英.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J].生物学教学,2006,31(4):3-5.
[6] 廖文波,张志权,陈志明,等.粤北南方红豆杉的群落类型及物候与繁殖生物学特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7):795-801.
[7] 张志权,廖文波,钟翎,等.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生物学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9(5):539-543.
[8] 潭一凡.南方红豆杉种子后熟生理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1,11(2):200-206.
[9] 韩国勇.南方红豆杉嫩枝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5):87-88.
[10] 傅瑞树,黄琦,胡宗庆.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I.基质、季节与生物措施对扦插繁殖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2):37-38.
[11] 傅瑞树,黄琦,刘爱琴,等.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技术研究-VII.扦插苗与实生苗光合生理特性比较[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2):62-63.
[12] 何康,樊正球,李丽,等.南方红豆杉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5):215-218.
[13] 赵凯,周东坡,平文祥,等.产紫杉醇菌株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2005,21(5):848-851.
[14] 唐道方,刘德华,蒋立文,等.南方红豆杉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8 (2):21-23.
[15] 杜亚填,陈建华,许建宇,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培养和紫杉醇合成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4):569-576.
[16] 刘建福,王明元,杨晨,等.不同立地条件下南方红豆杉幼苗的生长和生理特性[J].生态学杂志,2012,31(12):3011-3017.
[17] 李辛雷,李纪元,范正琪,等.不同栽培条件下南方红豆杉生长特性研究[J].广西植物,2010,30(5):647-650.
[18] 姜玉龙.南方红豆杉的苗木培育及山地造林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19] 向春娥,侯铁军,覃毅刚.南方红豆杉育苗及造林技术[J].广西林业,2013(3):44-45.
[20] 朱志军.南方红豆杉造林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1.
InfluenceofdifferentsurfacecoveringsonfieldseedingandpropagatingofTaxuschinensis
ZHANG Liancheng1, WEN Weihua1, XU Yanping2, LIU Qiu2, LI Hongling2, HUANG Mingjun2, WU Jiyou2
(1.Hunan Forest Product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Changsha 410004, China; 2.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Changsha 410004, China)
The completely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as adopted in this article to study the seed emergence, seedling survival, seedling height and seedling ground diameter ofTaxuschinensiswith 3 various surface coverings of chopped straw, fresh moss and plastic mulch. 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 There was a ranking order of promoting seed emergence rate, seedling survival, seedling height and seedling ground diameter with 3 surface coverings: fresh moss> plastic mulch> chopped straw. There was 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3 surface coverings on seedling height growth. The highest seedling height was 26.1 cm under the cover of fresh moss, while the opposite was 18.4 cm under the cover of chopped straw.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f 3 surface coverings on seedling ground diameter growth. The top seedling ground diameter was 0.55 cm under the cover of fresh moss, while the opposite was 0.43 cm under the cover of chopped straw.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e drew a conclusion that the optimal choice of surface covering was fresh moss in this trial.
Taxuschinensis; surface cover; seed emergence rate; seedling survival; seedling height; ground diameter
2013 — 09 — 23
湖南省林业厅林业科技项目“珍贵用材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与良种选育”(2010-06)。
张炼成(1971 — ),男,湖南省郴州市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种子加工处理、珍稀树种良种繁育研究。
S791.49
A
1003 — 5710(2013)06 — 0033 — 04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3. 06. 009
(文字编校:张 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