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的信效度研究
2013-11-18刘丽荣徐改玲徐广明
刘丽荣 甄 龙 徐改玲 徐广明
非理性信念是指缺乏经验支持、与现实不相符合的信念或思想,是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的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和歪曲的看法,主要是一种认知问题[1]。有报道[2,3],焦虑、抑郁、适应障碍及强迫障碍或状态及人格问题等都与信念的非理性有内在的联系。中学生正处于各种观念发展、形成中,情绪问题多发,精神障碍及相关问题日益增多,为此,2006~2007 年肖汉仕、苏林雁等[4]在湖南编制了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但由于目前对青少年非理性信念问题的关注不够,该量表的使用和相关研究均较少。本研究旨在河南省中学生中对该量表进行研究,并检验信效度,现报道于后。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 年4 月~2012 年5 月在河南省6 个市的城市和农村的中学采样,按地域及经济水平选地区,在每一地区选择教学水平居中的城市中学,在发展水平中等的乡镇抽取农村学生。样本来自河南焦作孟州市、郑州市、漯河市、商丘市、南阳市及信阳市的6 所城市初中中学和8 所农村初中中学,发放问卷1000 人,农村530 名,城市470 名,剔除不合格者,获有效样本903 名,回收率90.3%,其中男491 名,女412 名,年龄11~16 岁,平均年龄为(13.73 ±0.91)岁,组成常模样本。同期在天津市安定医院青少儿科、河南省精神病院儿科和舞阳县康复医院门诊收集11~16岁焦虑、抑郁障碍、适应障碍的青少年33 名,均再由调查组的精神科主任医生根据DSM-IV 即时诊断确诊,为病例组。
1.2 方法
1.2.1 工具 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Irrational Belief Scale of Middle-School Student),该量表由肖汉仕、苏林雁等根据非理性信念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参考相关量表编制。编制时对400 名中学生的有关非理性观念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建立条目库,经多次测评,最终形成由40 个条目组成的量表,包括欲求绝对性、感知歪曲性、思维非理性、应付非理智型4 个分量表,采用5 级评分,很赞成记4分,比较赞成记3 分,说不定记2 分,比较反对记1分,很反对记0 分,分数越高表明信念的非理性程度越严重。在湖南城乡737 名中学生中进行信、效度检验,信效度均好。
自编人口资料调查问卷,由儿童填写,包括被调查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及户籍。
1.2.2 调查方法 调查由5 名儿童精神科住院医师实施,2 名主任医师指导。调查前系统学习并掌握调查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对调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名词、术语、概念作了准确的规定,对调查步骤作了详细地说明。调查者在调查前宣读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解释研究意义,并说明所有调查资料均保密,以消除其顾虑,能如实作答。调查过程中不施加任何影响,学生填好后当场收回。答卷时被调查者如有不懂,研究者以中性的态度给予解释。医院病例由所在医院的调查协作者实施,量表和问卷现场填写并收回。
1.2.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 软件包进行χ2检验(性别、年龄分组)、独立样本t 检验、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信效度分析等,显著性水平取α=0.05(双侧检验)。
2 结 果
2.1 常模的一般情况分布 所查中学数量农村(53%)稍高于城市(47%),符合目前河南的城乡人口比例现状。农村儿童父母职业多为农民或工人(82.6%),文化程度多为中学毕业,城市儿童父母职业多样,文化程度以大中专居多(68.9%),家庭经济状况多居中等水平(66.5%),可代表河南省一般情况。
2.2 常模儿童的年龄、性别分布
2.2.1 不同年龄组各分量表及总分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组各分量表及总分比较(±s)
表1 不同年龄组各分量表及总分比较(±s)
由表1 显示,两组的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无差异。
2.2.2 年龄与量表分的相关性(见表2)。
表2 年龄与量表分的相关性
由表2 显示,年龄与量表分无相关性。
2.2.3 不同性别各分量表及总分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各分量表及总分比较(±s)
表3 不同性别各分量表及总分比较(±s)
由表3 显示,不同性别的各量表分及总分均无差异。
2.3 项目分析 40 个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性r=0.236~0.605,P=0。
2.4 信度 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系数):各项目内部一致性为0.903;各维度内部一致性,感知准确性为0.757,思维合理性0.778,欲求可能性0.701,应付理智性0.753。
在舞阳县和唐河县抽取100 名间隔半个月后重测,结果重测前后量表维度分及总分的相关系数r 为0.611~0.673,P=0,相关性均好。
2.5 效度 内容效度:各项目与其维度分r=0.436~0.686,P=0,各维度分与总分r=0.402~0.716,P=0。
区分效度:将常模儿童与33 名患病儿童的量表维度分及总分进行比较,病例组的分值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显著性(见表4)。
表4 病例组与常模组之间量表评分比较(±s)
表4 病例组与常模组之间量表评分比较(±s)
3 讨 论
本研究同时兼顾地域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选择研究地点,常模的人口比例及家庭状况符合目前河南的一般状况,故研究人群可代表河南省的中学生。因为精神障碍或情绪问题相关的非理性信念往往区域差异不大,具更多共性,并且以往相关研究也无区分城市农村[5],故本研究城市和农村中学生一同进行。
本研究人群男女性别上量表分无差异,非理性信念性别研究较少,国外一项研究发现非理性信念的性别特征并不明显[6],与本研究有一致性。
其次,研究中不同年龄段间的量表分也无差异。非理性信念的年龄特征的研究也较少,国外一项研究发现年轻病人和年老病人的非理性信念没有区别[7],该研究对象尽管不是中学生,也说明非理性信念的年龄差异可能不明显。
非理性信念的认知事件调解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和行为障碍,认知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非理性信念的形成和发展。而一般认为中学生男女性别差异往往在情感、行为特征上,很少提及认知的差异[8],可能因为中学生年龄相差不大,而生活环境接近,这也许是未出现年龄差异的一个原因。
该量表在性别、年龄特征上基本符合非理性信念的特征;项目分析各项目与总分相关性均较好,说明量表各条目区分度好;内部一致性为0.903;各维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系数为0.707~0.903 之间,均在0.7 以上,说明各项目内部一致性及各维度内部一致性均较好,说明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好;重测信度好,说明本量表有较好的时间稳定性;内容效度中各项目与其维度分、各维度分与总分相关性均较高,说明该量表测量的内容一致,特异性好。
区分效度研究中对焦虑、抑郁障碍及适应障碍中学生与常模中学生对比研究,结果量表维度分及总分病例组均高于常模组,差异有显著性。与非理性的相关理论相一致,国外一项研究比较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患者与正常人的非理性信念,结果也发现前两者得分高于后者[9],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可在河南中学生使用。
1 Werssman A W.Beek AT.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Dysfunctional Attitude Scale(DAS);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ed Research Association Toronto,Canad November,1978:97~115.
2 Karen Nieuwenhuijsen,Jos H.A.M.Verbeek,Angela G.E.M.de Boer,et al.Irrational Beliefs in Employees with an Adjustment,a Depressive,or an Anxiety Disorder: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J Ration Emot Cogn Behav Ther,2010,28(2):57~72.
3 Nakamae T,Narumoto J,Sakai Y,et al.The neural basis of dysfunctional beliefs in non-medicated patients with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Prog Neuropsychopharmacol Biol Psychiatry,2012,37(1):22~25.
4 肖汉仕,苏林雁,范方.中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0):690~692.
5 Demaria TP,Kassinove H,and Dillca.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urvey of Persinal Beliefs:A rational-emotive measure of irrational thinking[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9,53(3):329~341.
6 Coleman M,Ganong LH.Sex,sex-roles,and irrational beliefs[J].Psychol Rep.1987,61(2):631~638.
7 Hyer LA,Jacobsen R,Harrison WR.Irrational ideas.Older vs.younger inpatients[J].J Nerv Ment Dis,1985,173(4):232~235.
8 石淑华.妇幼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6~67.
9 Taghavi MR,Goodarzi MA,Kazemi H,et al.Irrational beliefs in major depression and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s in an Iranian sample:a preliminary study[J].Percept Mot Skills,2006,102(1):18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