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地区公路工程环境影响分析及环保对策

2013-11-16许林新

交通运输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边坡公路环境

许林新,严 锋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0 引言

国道G304线图布信至霍林郭勒段公路位于内蒙古通辽市内,是内蒙古自治区“三横九纵十二出口”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霍林郭勒市东出的唯一通道,同时也是霍林郭勒市煤炭资源外运的最主要通道。该工程由即有G304线二级公路改建为一级公路,本项目为一次投资建成,2006年底开工,2008年竣工,工期二年。

1 沿线环境特征

1.1 自然环境

1.1.1 地形地貌

路线所在区域位于大兴安岭东南坡,项目区内地貌类型根据其成因和地貌特征可划分为中低山、山前斜地、河谷地形等三类地形。沿线的中低山生态系统和典型的山地景观,给当地牧民提供赖以生存的牧草资源,但其赋存的生态环境脆弱而敏感,环境容量较小。

1.1.2 气象

勘测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暂,冬季漫长而寒冷。根据霍林郭勒气象资料,多年平均气温0.1℃,0℃以下气温一年有222d,无霜期在70~90d,全年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为-20℃,最大冻结深度为269cm,极端最低气温-37.66℃,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19.5℃。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94.1mm(20cm蒸发皿);多年平均风速为3.15m/s,风向为西北西向(WNW),最大风速为15.93m/s。

1.1.3 水文

境内主要河流有霍林河、阿日昆都楞河和零星分布的湖泊等,河流在境内常年流水,流量不大,雨季常有洪水。

1.2 社会环境

1.2.1 沿线地区人口

本项目连接扎鲁特旗、霍林郭勒市两旗市。扎鲁特旗总面积为17193km2,2001年扎鲁特旗总人口29.9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达14.9万人,占总人口的50%。霍林郭勒市总面积585km2,2001年总人口6.8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达3.2万人,占总人口的48%。本项目路线所经区域的居民绝大部分为牧民,搞好民族关系,是本项目建设成功的关键。

1.2.2 沿线城镇居民点

本项目起点位于扎鲁特旗图布信村西,终点位于霍林郭勒市南,沿线地理、地貌为中低山区,沿线只有阿日昆都楞苏木村落和零星的土木结构牧羊房,随着季节变化,人流、畜流亦有变化。

2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本项目的建成将为该区域提供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为促进沿线区域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从而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但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对区域内的社会自然环境、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产生影响。

2.1 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路基填挖等工程行为对沿线地形地貌的改变和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项目所经之处将不可避免地侵占草场绿地及山涧自然走廊;路线河谷路段,由于受最大纵坡限制,局部地段会出现高填深挖,造成边坡不稳定,诱发边坡滑塌;由于项目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路基防护植被恢复,需要较长时间,这样不但破坏环境,而且减少了草场面积和牛羊群的牧草范围。大量的挖方弃土处理难度大,如措施不当,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边坡防护、水土流失的防治是本项目实施阶段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2.2 水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砂石材料的冲洗、混凝土搅拌后产生的废水、钻孔灌注桩的泥浆及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排放,对水环境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公路路基填料的覆压会导致地下潜水层流径改变,从而改变局域的水系结构。

2.3 大气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大量土石方开挖运输填筑引起的扬尘;砂石料运输、混凝土搅拌产生的灰尘;运营期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污染,都将对公路沿线的草场、牲畜及牧民生活产生影响。

2.4 对牧业生产的影响

本项目受所处区域天气气候的影响,施工期为每年的5~10月份,这也是当地牧业生产的活动期,牧群需要在各个草场放牧,而G304线是牧群主要的游牧、转场通道,大量的施工车辆行驶于道路上,将会严重影响牧群迁移。施工期各种施工作业机械运转时噪声、开山炸石的爆炸声,运营期间行驶车辆的噪声,会对久居安静环境的牛羊马群的游牧产生一定影响。

3 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

3.1 设计阶段的环保措施

公路环保设计应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全面考虑所经地区的社会自然环境,做到经济、适用、美观。该合同段公路设计阶段采取的环保措施如下:

a)整治K12+000~K13+000路段涎流冰病害,将路线向山边布设,提高路面标高,以避开涎流冰病害,防止涎流冰涌上公路,出现路面结冰及堵塞公路等危及公路运行安全的情况;

b)注意对沿线草场及其环境的保护,老路路基改造中尽量采取单侧加宽,将集中取土场设与公路视线以外,并且要求取土后恢复植被;在草场茂盛处适当降低线形标准,尽量不改移旧线,而通过交通工程措施来保证公路的安全畅通;

c)线形设计保持与周围环境协调,避害趋利,尽量避免大填大挖,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达到既保持山体稳定、降低工程造价,又能搞好水土保持的目的;

d)针对本地区干旱少雨的环境特点,对路堑边坡采取工程防护与植草防护相结合的措施,采用拱形、人字形、菱形等骨架防护,达到既稳固边坡又美化环境的效果(如图1所示),路堤边坡采用适宜本地区气候的灌草防护为主的形式,浸水路堤边坡采取浆砌片石加固,以防水流的冲刷;

图1 边坡拱型骨架及植草防护效果图

e)利用土石弃方加宽路基,在沿线视野开阔、风景优美处设置观景平台,增加公路的服务功能。

3.2 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

该合同段公路施工阶段采取的环保措施如下:

a)搞好民族关系,尊重少数民族牧民的宗教、风俗习惯,做好地方协调工作,为工程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b)尽量减少对施工影响区的植被、天然地表、自然河床的破坏,路堑边坡开挖一级,防护一级,以防止开挖后的坡面长时间暴露,引起边坡崩塌;集中取土后做好清理、平整及植被恢复工作,防止水土流失;

c)中低山区公路拓宽地带应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尽量减少爆破强度,避免巨大震动引发山体滑坡,从而保持局域环境稳定;

d)施工中大量建筑材料的调运以及人员的流动,会增加施工区域原有道路或施工便道的行车拥挤度,特别是有牧群迁移时,为避免局部施工路段出现人畜争路,引起交通混乱,施工单位应辟出专用通道,保证牧群的移动,采取措施切实加强现场交通管理;

e)由于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拌和站、堆料场及混凝土预制场等施工场地都处于草原上,施工过程中严禁直接排放污水,废水需设专用沉淀池处理后排放于河道内,工程完成后需做好植被恢复工作,以维持原来生态环境;

f)注意做好弃土场地的水土保持及植被恢复工作。

4 结论

4.1 公路环境保护的对象是公路沿线的环境质量、水土资源、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人文地理景观价值;随着北疆草原、民俗风情旅游的开发和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公路路域环境的要求也必将越来越高,环境将逐步成为人们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4.2 公路环境保护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公路工程施工及运营期所产生的噪音、光、扬尘、废气、污水及弃土场等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4.3 本项目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暂,冬季漫长而寒冷,其赋存的生态环境脆弱而敏感,环境容量较小,为保护当地牧民提供赖以生存的牧草资源,因此建议本地区的其他工程项目也能重视环境保护。

[1]JTJ/T 006—98,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

[2]JTG B03—200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

猜你喜欢

边坡公路环境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公路断想
环境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治理与加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