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比较研究

2013-11-16张建安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25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急性

张建安

回顾以往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同类报道后笔者发现,采用长春西汀和血栓通粉针联用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1-2]。鉴于此,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治疗急性脑梗死过程中单纯采用血栓通粉针治疗方法和采用长春西汀和血栓通粉针联用的治疗方法的实际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治疗实践提供指导和依据,本文以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男87例,女77例;年龄55~86岁,平均(76.13±8.11)岁。按照患者实施治疗方法的不同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2例,其中男43例,女39例,平均(77.78±9.18)岁;对照组82例,男44例,女38例,平均(75.65±7.1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均按病情需要常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加长春西汀针30 mg静滴,联合0.9%氯化钠溶液250 ml加血栓通粉针450 mg静滴,1次/d,两周一疗程;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液加血栓通粉针450 mg静滴,1次/d,两周一疗程[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1)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2)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3)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总有效=显效 +有效[5]。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差异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的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s) 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s) 分

*与实施治疗前比较,P<0.05

分组 实施治疗前 实施治疗后观察组(n=82) 26.32±7.64 10.24±4.56*对照组(n=82) 26.55±7.54 15.43±6.77*P值 >0.05 <0.05

2.2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如下:观察组82例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37例,无效12例,总有效70例,总有效率85.37%;对照组82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29例,无效30例,总有效52例,总有效率63.41%。由此可得,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实际上是指患者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患者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最终使得患者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出现坏死的现象[6]。从相关的临床研究和统计数据结果上分析,脑梗死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这些都属于突发性的和局源性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脑梗死属于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相关数据表明[8],脑血管病患者中有超过70%以上的患者为脑梗死患者。同时,在患者的年龄分布上,脑梗死患者的年龄往往较大,以5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较高;此外,在性别分别上男性患者人群的比例也处于较高水平。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一旦发病,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水平均较高,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的疾病之一[9]。由此可见,针对急性脑梗死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回顾以往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实践和相关报道后笔者发现,采用长春西汀和血栓通粉针联用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9-11]。而本文的研究数据比较结果上看,笔者所得出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观点和说法: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差异不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的评分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笔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与单纯采用血栓通粉针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长春西汀和血栓通粉针联用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可靠选择。

[1]甄君,罗世坚,赖家盈,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及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6):470-471.

[2]张辰浩,刘祖发,王珺,等.依达拉奉联合益肾定眩汤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32例临床报道[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8):835-837.

[3]李战辉,何志聪,陈赟,等.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抗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11(7):713-716.

[4]李红颖,单晶丽,王凤军.头穴透刺加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微管相关蛋白-2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10):798-800.

[5]王琰萍,张晓玲,朱敏初,等.认知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脑电特征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6):453-455.

[6]袁俊兴,王浩,张子铭,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7):92-95.

[7]汪效松,张旭,雷惠新,等.急性脑穿支动脉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的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2,6(4):13-15.

[8]李卫玲,金笑平,朱敏,等.基质金属蛋白酶-12血清水平及启动子区-82A/G多态性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9):641-645.

[9]周震,宋宛珊,王占奎,等.化痰通络法对急性脑梗死大鼠溶栓后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海马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6):508-511.

[10]王伟佳,张秀明,王前,等.NT-proBNP和BN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性能比较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10):890-893.

[11]Nomura T,Kusaba T,Kodama N,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diagnosed with adenosine stress 99mTctetrofosmin myocardial scintigraphy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Heart Vessels,2013,28(1):27-33.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急性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