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推动科研模式变革
2013-11-16张彤
文/本刊记者 张彤
专访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主编李志民
“当前,中国科研在经历多年积累和酝酿期后,已经进入成果丰硕期,大量优秀论文需要发表,新的科技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需要及时交流,能够使传统期刊发表论文平均滞后8.7个月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得到解决,并且提高论文的阅读和引用频次,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其价值和意义难以估量。”
“给科研新成果一个快速发布渠道,加速学术交流,有效规避学术不端行为,尽快形成生产力,对于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主编李志民,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成立十周年之际接受本刊专访时说。
正是秉承着这样的理想和信念,在强烈的促进科技发展的使命驱动下,2003年10月15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创办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应运而生。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络服务平台已有有效注册用户36万多人,总访问量以IP地址计,已达250万多人次,日均访问量约8000多人次,单日访问量曾达到1万多人次,在线发表的论文数平均每日达150多篇,最高日发布论文近300篇,这些数据已经充分说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正在成为科技工作者及时发表新成果和新观点的有效渠道。
解决论文发表的燃眉之急
改革开放为中国开启了科技腾飞的历史进程,但广大科研人员却普遍面临论文发表困难,学术交流渠道窄,不利于科研成果快速、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问题。由于历史和科技管理体制的原因,我国科技论文发表和展示的环境与媒介一直是以纸质的科技期刊为主渠道,传统出版物评审发表周期长,容易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传播与转化的效率和效果。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主编李志民
在谈到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现实意义时,李志民说,组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科技人员快速发表论文的“燃眉之急”。借助互联网平台,有效弥补传统期刊发表量有限,发表周期长等问题,打破传统出版模式对学术成果分享的桎梏。截至目前,网络发布已经将科技论文的发布周期从平均半年甚至一年的审核期缩短至7天以内。“当前,中国科研在经历多年积累和酝酿期后,已经进入成果丰硕期,大量优秀论文需要发表,新的科技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需要及时交流,能够使传统期刊发表论文平均滞后8.7个月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得到解决,并且提高论文的阅读和引用频次,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其价值和意义难以估量。”李志民说。
推动科技成果的开放存取
站在全球的视角,中国科技发展需要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实现国际间的共享和交流。“开放存取(OpenAccess)”是在网络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学术交流方式,是科技界为打破出版业对学术论文资料的垄断和暴利经营而通过互联网免费或低价发表科技成果,供全社会自由共享的一种全新理念。
采用开放存取模式,学术论文资料可以免费下载复制,无限制地提供给需要者,减少了图书馆购置纸本期刊和数据库的经费,有专家认为此举可为全球的科学研究节省至少40%的经费。南京大学牛昱昕等经过研究表明:开放存取可以使论文被引峰值的到达时间延长,从长期来看,开放存取论文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之间呈现正相关趋势,互联网并没有加快论文的老化,反而有延缓之势。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首页
开放存取不仅使研究人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同行中获得最先发现权,而且还可以更快、更廉价地拥有更多的学术信息资料,促进学术水平共同提高。李志民介绍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作为中国首家OA机构库,对推动国内OA进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7年8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推出“网络时代的科技论文快速共享”专项研究课题,集合相关领域的科研骨干力量,以科学研究的形式,从理论、法律和技术上探索OA的发展道路与方向,大力推动了中国OA运动的进步。2010年5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OpenAccess在线资源集成平台”正式推出,集合国内外OA仓储信息,收录并实时更新各学科领域OA期刊论文,提供多种浏览和检索方式,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创建了一个拥有海量OA资源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也为中国科技与世界的接轨,为科学技术跨越国界,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和互动提供了助力。
以信息技术创建自律学风
一直以来,由于评价机制的原因,论文抄袭、学术剽窃现象在科技界屡见不鲜。对此李志民认为,论文的发表从交流用途变成了评价标准,偏离了其本来的目的,不合理的传统论文评审和学术评价机制越来越明显制约着科研的良性发展,亟待改变。基于前沿信息技术、互联终端、移动平台,不断革新交互技术,拉近学者间交流的距离,弱化出版角色,使读者与作者可直线交流,同时基于在线注册的36万名科技工作者,最大程度形成用户共同监督的氛围,“使每一个发布论文的学者都在众目睽睽之下”,这对于肃正学术风气,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具有十分积极作用。他举例说,如果某位科研人员有一篇很好的文章投到了某学报,发表之前需要请同行先来进行评审,如果评审者和被评者的研究进展相当,评审人就可能会找出各种理由要求被评者拿回修改。而评审人则可能会将其科研成果抢先在另一期刊上发表,这样最先研究出成果的那个人只能干吃哑巴亏,这是传统论文发表过程中没法规避的问题。如果把论文放在网上,很多人都能看到,随着访问量的逐渐增大,监督力度会随之加大,抄袭、剽窃现象很容易被发现,实践证明,在线发布方式有效地规避了论文发表过程中的“不正”之风。
同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在国内率先推行“先发后审”机制,对传统论文发表方式形成了根本的变革。李志民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审系统汇集了万余名全国乃至国外工作在科研第一线的评审专家,为论文的学术质量提供公正的评判,基于此,网站于2008年11月开通打印星级证明的业务,为优秀论文提供评价依据,为开放存取形式发布的论文提供学术质量分级,保证优秀文章的高关注度,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达到客观评价论文的学术价值。”先自律而后敢于受大众之监督,从源头减少学术腐败,在保证数量的同时,有效提升论文质量,鱼与熊掌可以兼得。
改变科技论文发表的弱国心态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曾经指出,“中国最重要的学术成果95%以上不在国内发表,国家每年要花很多外汇把这些成果买回来,支撑我们的科研教育”。这个怪圈一直是缠绕中国科技界的梦魇。
针对这一现象,李志民指出:“发表论文是为了学术交流和传播知识,过度追求在国际期刊或者SCI收录期刊发表是‘弱国’心态在作怪,是学术不自信的表现。”打破论文发表唯SCI、EI、核心期刊等不合理观念,突破期刊影响因子评价论文的方式,利用在线快速发表论文的优势,在同行评审的基础上,加入网络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每篇论文本身进行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中国科技论文评价机制的改革发展做出的一次有益尝试。李志民指出,众所周知,优秀论文资源绝大部分掌握在国外几家出版集团手上,国内的很多优秀中文论文,因各种原因要先使用英文发表在英文期刊上,而后再由图书馆等机构花高额费用批量买回国内供学者检索阅读,造成了科技资源和财政的双重浪费,且减缓了科技成果第一时间交流的效率。对此,网站提供了一个新成果第一时间发布的平台,研究者撰写的优秀中文论文可直接公示在网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成果交流,大大节省了科研时间和经费,促进国家科技水平的发展。“科研新思想新成果第一时间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免费公布,并以国家机构的名义出具证明,保障作者的原创性成果不受侵权。”李志民说,“平台允许并鼓励作者再向传统学报投稿发表,促进学术成果快速免费交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研,而有信,诚者自成。”2005年3月间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开通免费提供论文刊载证明功能,为论文的首发时间提供证明。为进一步规范网络发表论文的学术行为,保护作者知识产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于同年10月又发布了《在线发表科技论文的学术道德与行为规范》;2011年6月颁布执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术监督管理办法》;2013年7月推出国内首家网络发布科技论文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电子版权授让协议》等。从法律和学术道德上对互联网环境下在线发表论文的行为进行引导、约束和规范。这些文件填补了业内空白,为版权管理部门制定法律条款提供了有效参考。为维护良好的网络学术氛围提供了法律保障。
李志民认为,对于科研人员自身,利用在线模式传播科研成果,扩大学术影响同样具有现实意义。他指出,现行评价机制要求科研工作者通过在指定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篇数来考核科研效果,导致广大科研人员疲于在各个期刊间周旋,而不是更专注于科研工作本身。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网站致力于打破这种不良的运行机制,还科研本来面目,新成果统一快速发布在网络平台,在最广大范围内,免费获取,通过网络文献计量和同行评审界定一篇真正优秀的论文,打破现有评价机制,让科研工作者将更多精力放在科研上。
多维表达创新论文交流模式
科技论文的内容涵盖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容展示往往需要更加生动形象的仿真模型与动态过程模拟模型,所以虚拟现实、仿真、动画与视频等技术的应用无疑对于科技论文内容的表述与理解、知识的传播和启发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网络通信与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内容与知识的表现形式和整合方式已从单一的二维平面形式向三维立体动画、声像视频共存的多媒体整合表达形式方面发展。“科研人员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和信息展示方式,更加直观地、动态地、全方位地表达和传递自己的学术思想、科学模型、形象思维过程等,为此我们提出多维论文的概念。”李志民说,所谓多维论文,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整、清晰地表达论文所涉及到的过程、空间(三维)、时间(一维)、能量(N维)以及元过程等重要的知识内容,是一种新的论文写作方式。方便科研人员表达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也有利于同行阅读,理解新思想和新成果。
2007年12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开设多维科技论文创作平台,变革二维论文写作理念,依赖最新信息技术,提升至三维乃至多维,实现视频、音频、动画,而且可以借助外部新设备,实现全新创想的表达模式,科研过程更直观明了,真实可信,赋予科学研究全新概念。2011年1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开设学术圈子、新增作者合作关系图等互动模式,更新传统交流方式。去年8月中国科技论文在线iPad客户端发布。李志民表示,多种新媒体渠道的加入和应用,适应了最新表达方式,都是网络发表文献的优势所在,新的交流模式,使科研更加开放,问题即时交流并解决,科研效率倍增。
李志民强调,互联网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技术发明,它还给人类带来了“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伟大的科学精神。不断推动先进信息技术与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是完成我国从论文大国向科技创新强国跨越的真正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