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政党面临的社会思潮挑战趋于增大

2013-11-16石晓虎

当代世界 2013年2期
关键词:执政党政党民主

■ 石晓虎/文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以及各国内部社会政治生态的持续变迁,各国社会思潮此起彼伏,相互激荡和影响增多,对不同类型政党产生了重大而现实的影响。

不同社会思潮对国外政党的冲击与影响

其一,“要面包”“要工作”的诉求不断增强,牵引政党关注方向,也影响到政府的工作重点。随着全球范围内“两制”斗争的弱化,各国民众趋向务实,各类政党开始更多的关注民生状况,同时更加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美国民众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公开打出99%对抗1%的诉求,要求维护社会中下层利益。奥巴马政府也注意借民意诉求之力,反击共和党的保守政策主张。在欧债危机背景下,欧洲普通民众对就业、福利以及治安问题的关注显著增多,往往将遇到的问题归咎于执政党和政府的无能,求新求变的心态高涨,为在野党煽动社会抗议、抵制政府施政提供了有利的土壤。在新兴国家中,当前印度民众对现状的不满上升,对执政党的质疑增多,使得国大党政府压力上升。据印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民调显示,有50%的民众认为通胀问题将恶化,有55%的民众认为联邦政府应对物价上涨负责,有24%的人认为应由地方政府负责,政府改善民生的压力剧增。鉴于民生与政治问题结合越来越密切,不少国家政党在竞选中均提出了民本主义的口号,在执政之后也注意将民生问题纳入首要考虑。

其二,“要发言权”“要参政”的呼声持续高涨,促使不少国家执政党转变执政方式。在发展中国家,普通民众已不再满足于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而是公开反对传统的家长式统治方式,要求更多地参与政治乃至政府决策的形成过程。在新加坡2011年大选中,不少年轻选民视人民行动党的历史功绩为理所当然,对其缺乏心理认同感,不断提出更高要求,主张更多的自由和话语权。行动党在大选后决定,要因应社会变化,采取更加务实、灵活、民主、亲民的执政风格,改进执政方式。在发达国家,社会大众在反思资本主义危机时,一些人公开指出根子出在资本主义民主上,强调西方国家虽然表面上宣扬自由民主,但是民众有效表达政治意愿的渠道在收缩变窄,民主赤字在扩大,他们要求建立一种社会大众能够普遍参与的民主制度。特别是西班牙青年在“5·15”社会风潮中公开要求进行真正的民主化改革,提出修改选举法和政党法,改变两党轮流坐庄的政治格局。但是西方主流政党政要往往不愿意正视这个问题,也不愿意进行改革,反而竭力转移视线,这就使得西方国家出现了传统政党不受欢迎、普遍衰落的问题。

其三,发展理念和路线之争趋向激化,增加了政党凝聚社会共识、科学制定政策的难度。一是发达国家保守主义和社民主义路线斗争激烈,使得执政党难以形成有效反危机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国家不断膨胀并在客观上促进了社民主义的转型,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自由主义受到强烈批判,社民主义和其他左翼思想开始回潮,社会大众也要求右翼政党改变立场,更多关注社会公正。在欧洲,一些右翼政党被迫作出调整,比如英国保守党提出建设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法国人民运动联盟也公开要求重建资本主义,但是从根本上看右翼政党并没有放弃自由市场思想,仍在为保守主义鼓劲并注意利用有利的政党政治格局,积极引导反危机的理论与思想。二是部分发展中国家左翼与保守势力的路线之争不断激化,导致政坛恶斗不断。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计划经济模式,社会分配模式倾向下层社会,获得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反对党则旗帜鲜明地提出自由主义路线,并鼓动中产阶级加入反对阵营,牵制政府施政。泰国为泰党推行平民主义的发展路线,谋求通过增加流动性和藏富于民带动经济发展,但是中产阶级反对此项政策,认为没有考虑到中小企业主的利益,将危害到经济的平稳运行并联合民主党等联手与政府对抗。

其四,不同类型极端主义思想有所抬头,影响多国政党政治格局和政党政策。一是欧洲极右思想升温,对政治的干扰明显增大。欧洲极右翼政党大多根据时代特点,对自身诉求做出调整,更多强调国家、民族和民众利益,反对外来移民、反对外部经济“不正当竞争”,着力塑造下层社会代言人形象,赢得社会更多支持。当前,极右翼政党在欧盟近一半国家议会中拥有席位,还在少数国家参政,其强势崛起打破了不少国家传统的政治平衡,使得主流政党遭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面对极右政党的攻势,不少传统政党为争取选民,政策主张也趋向内顾,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的色彩增多。二是经济社会形势恶化使得不少发展中国家被掩盖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以及宗教思想得到发展,对执政党凝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稳定形成一定冲击。在突尼斯、埃及等西亚北非变革国家,社会思潮趋向宗教化,伊斯兰思想强势抬头,导致教派争夺更加激烈,社会抗议活动此起彼伏,使得新生政权难以履行执政承诺。在津巴布韦、南非等非洲国家,占据人口多数的基层民众资源民族主义心态增强,要求实行矿产资源国有化等诸多激进政策,对政府施政形成有力冲击。

其五,西方思想文化更多地成为发展中国家社会精英和大众的直接诉求,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和维稳带来严重挑战。受美西方长期意识形态输出的影响,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精英、知识分子以及青年,在政治上更多倾向自由化,要求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使得不少发展中国家失去了政治改革的主导权,执政基础被削弱。在突尼斯、埃及等西亚北非国家,执政党长期疏于核心价值观建设,加之社会精英对西方自由民主的追求,导致阿拉伯传统意识形态形态的内核——民族主义和伊斯兰主义受到持续的挤压。在2011年年底兴起的社会风潮中,该地区一些国家社会大众内容广泛的诉求被简单地贴上了要民主、反专制的标签,使得执政党在舆论战中处于下风,难以凝聚社会力量,回应社会诉求。在亚洲,缅甸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不仅在国内长期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文化,影响缅社会精英政治观念,推动缅甸统治集团选择政治转型,而且2012年11月,在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时还鼓动美国人多参加投票,以捍卫西方民主政治。越共近年来党内自由化问题有所抬头。越共十一大前夕,原国会主席阮文安在网络上发表文章称,越南尚未准备好就过早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要求推行一些所谓的改革,以纠正“系统性”错误。其言论为西方媒体广泛转载,影响恶劣。

关于国外政党面临社会思潮挑战的几点思考

首先,社会思潮多样化系大势所趋,但多数诉求仍集中在经济社会领域,对民生诉求的回应始终是关系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社会思潮多样化是民主政治发展、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社会信息化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未来仍将充分发展。通过梳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社会言论和观点,可以看出多数民众最关心的还是发展和民生问题。这表明作为执政党,如果经济问题解决不好,必然难以得到民意支持;但是仅有经济发展,而不解决社会公正问题,也难以得到多数群众的拥护支持。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必须要妥善处理好民众的短期利益诉求和国家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要注意回应民众对短期内改善民生的诉求,给人民以希望,另一方面也要着眼长远,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而稳固执政基础,夯实执政地位。

其次,坚持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理论,突出兼收并蓄、凝聚共识。在任何一个社会,如果缺乏主流思想和价值观,那么民众思想的混乱和社会动荡则难以避免。西方国家的路线之争已经导致社会的撕裂和政治的对抗,致使部分民众对未来前途一片迷惘。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已成为社会的主流诉求,但是多样性诉求也无疑在冲击社会主义理论和价值观,对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出新要求,包括既要体现市场原则,也要维护社会公正;既要尊重民众日益发展的消费文化,也要提倡传统的实干、勤奋、责任等观念;既要维护社会主流的利益诉求,也要尊重少数团体或群体的特定利益诉求等。这就需要我们加强社会沟通与交流,使得各种意见得到充分发表,从而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同时把党和政府确立的各种抽象原则和主张更好地落实到具体的民众生活当中去,使其更富于时代性、实践性和生命力。

再次,重视社会心态和社会舆论的变化,妥善应对各种“非主流”思想,捍卫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在多元化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性和交流、交锋难以避免,能否密切关注社会言论的发展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应对直接关系执政党和政府的处境。在涉及国家制度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立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反对西化、分化;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问题,允许社会各界发表不同看法,同时也要强化社会舆论引导能力,促使人民更多地认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当涉及民族、宗教和地区问题,必须突出国家既定的相关政策,强调民族和谐、宗教和谐以及地区融合,反对各种形式的极端主义和地方主义,维护社会团结和进步。此外,还要发挥媒体和舆论的主导权,适应媒体社会的特点,以更加灵活、多样和务实的方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工作,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广得民意。

最后,着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增强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保障。意识形态不只是一种理论和诉求,而且深刻地体现在政治实践之中。西方政党政治的乱象已经导致不少民众对自身制度的质疑以及前途命运的担忧,加深了不少西方政党政要的危机感。一些发展中国家执政党虽然高举全民党旗帜,高唱社会公正,但是理论与政治实践相去甚远,使得意识形态诉求长期处于空转之中,脆弱性十足。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无疑体现在民众的政治感悟和认识之中。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拓宽民众参政的渠道,创新民众参政的方式,实现民意与政府政策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支持。

猜你喜欢

执政党政党民主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党”意识
柬执政党赢得议会全部席位
尼日利亚 民主日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