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拉蒂的唱片遗产

2013-11-16孟国峰

读者欣赏 2013年3期
关键词:多拉张唱片交响乐团

在20多年前的国内唱片市场上,Mercury(水星)与Decca(迪卡)和RCA唱片公司一起,被认为是象征20世纪录音“黄金年代”的三大典范。尤其是Mercury的“Living Presence”唱片,有着夺目的音色和浓烈的质感,几乎每一张都是发烧级的绝响。其中一张由多拉蒂指挥明尼阿波利斯交响乐团演奏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的唱片更是让发烧友趋之若鹜,正是通过这张唱片,我第一次领略了匈牙利指挥大师多拉蒂的风采。

尽管这张唱片不是给人用来怀旧的,但我必须承认它让我回忆起美好的青涩年代。那时,我经常正襟危坐在两个普普通通的喇叭之间,期待着一番听觉上的狂轰滥炸。多拉蒂对这部战争题材的音乐作品的调控收放自如,扣人心弦,不仅充满活力和清晰度,还始终保持着适当的戏剧性。其中的“战斗”场景逼真迫人,细节精确无误且生机勃勃。最后的结尾慷慨激昂,管弦乐声、钟声以及在美国西点军校录制的炮声一起制造出了唱片史上最狂欢的音乐场景之一,整体效果在今天听来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多拉蒂另一张众所周知的唱片就是其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于1959年6月7日在沃特福德市政大厅录制的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这张唱片闪耀着万花筒般的奇妙色彩,一直被视为录音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简直完美无瑕。多拉蒂演绎这部舞剧音乐有一种罕见舒展的自发性,形象极其鲜明,角色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冷傲凛冽之余,还流露出恰到好处的人情味。每个片段,每个管弦乐勾画的瞬间都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自然的混响给人以置身现场的幻觉。

即使在听众最熟悉的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中,多拉蒂强烈的个人风格依然表现得淋漓尽致。和听惯的传统欧陆风格不同,多拉蒂更直接、诚恳,不事雕琢,一切都由内心激涌而出,简洁粗豪,不拐弯抹角。第三乐章低音弦乐部进入的时候相当豪迈,几乎压倒了所有的录音,终乐章简直就是勇猛的冲刺,过瘾极了。而《田园交响曲》则不带一丝忧虑,多拉蒂以他的似火激情,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制造出了宏大、宽广的线条。音乐演奏得质朴,而录音同样无华,与著名的瓦尔特版相比,在密度和柔润性上可能略逊,但质感更强烈、更真实,音质丰满而粗犷,庞大的音场几乎能把听者整个裹进去,这是使人手舞足蹈的《田园交响曲》,听完后你也许真的会感觉忧郁是可耻的。

多拉蒂还是优秀的德沃夏克演绎者,他指挥皇家爱乐乐团为Decca公司录制的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全集》唱片是他非凡的成就之一。和气派华丽高贵的卡拉扬不同,他的音乐不修边幅,色彩浓淡对比强烈,冲劲十足,如同一位将军挥刀跃马于波西米亚的原野,千军万马亦无法阻挡。那种耿直的乡土味绝对吸引人,加上他那独一无二具有渗透力的音响个性,使之成为最交响化的演奏。

作为唱片录音史上“发烧”级的匈牙利三大指挥大师之一(另外两位是莱纳和索尔蒂),多拉蒂的唱片录音无论在质还是量上都堪称唱片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音乐精髓是精确和朴素并存,充满雄浑的力道又不失细节的刻画,在丰满壮阔的气氛营造中又兼顾抒情气韵的格调,且从未滑向滥情一步,自始至终都是大师级的手笔。

猜你喜欢

多拉张唱片交响乐团
多拉迪勒
A Trip to Venice
多拉打印
一块钱去哪儿了
“奔五”的凯莉·米洛:从邻家女孩到流行歌手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SNH48国际化小分队7SENSES 在京举办首张唱片答谢握手会
卡内基特别支持,为青少年音乐家搭建平台
古怪的1美元
小气的多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