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贸新格局背景下的RCEP:影响与走势
2013-11-16韩立群
■ 韩立群/文
当前,全球兴起多个跨区域多边自由贸易谈判,世界主要经济板块整合趋势加速。2012年底,东亚地区正式推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紧随世界经济格局演变趋势。2013年5月,RCEP贸易代表第一轮细节谈判正式启动,标志其进入实质推进步骤。RCEP将对全球贸易自由化、亚太格局、东亚地区合作及中国对外战略产生一系列重要影响。
全球经贸新格局
2013年6月18日,美欧在“八国集团峰会”(G8)上正式宣布启动“跨大西洋投资与贸易协定”(TTIP)谈判,计划历时18个月于2014年底之前完成。相对于TTIP的巨大体量及美欧间需要解决的繁杂问题,仅用18个月就完成谈判未免显得太过仓促。不过,就美欧要实现提振经济、布局全球的“宏愿”而言,TTIP谈判又必须早日驶入“快车道”。此前,日本已经宣布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TPP)谈判,并与欧盟启动“经济伙伴关系”(EPA)谈判。至此,美欧日作为世界经济传统三强同时参与到全球经济板块新一轮整合之中,发达经济体加强全球经贸新布局的日程已经排满,接下来将是全球经济治理的新一轮博弈。
自上世纪90年代“新区域主义”兴起以来,全球涌现出大量双边或多边区域贸易安排,但本轮由美国发起的板块整合又体现出一系列新特征。
一是规模巨大。TPP包括亚太地区12个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近40%,贸易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TTIP包括美国与欧盟27国,经济总量占全球近50%,2012年双边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额分别占全球的43.4%和51.9%,双边投资超过3万亿美元,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市场。日本与欧盟的“经济伙伴协定”规模同样巨大,经济总量合计占全球近30%,2012年双边货物贸易额达1650亿美元,影响力不容忽视。
二是强调制度性安排。TPP特别关注知识产权保护、金融监管、环境标准、劳资标准和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贸易标准,美国号称要将TPP打造成为面向21世纪、涵盖广泛的高水准自贸协议,以此来主导亚太地区贸易治理。TTIP谈判也将重点关注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贴和劳工环境等贸易标准,希望通过其再塑世界标准,占据主导地位。对此,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毫不掩饰地表示,TTIP所设定的标准不仅适用于欧美双边贸易与投资,也将适用于全球贸易规则的发展。
三是政治意味浓厚。TPP与TTIP是美国布局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政治意味十分浓厚。关于TPP的战略意义,时任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多尼伦在2013年3月的一次演讲中曾称,建立跨太平洋的可靠经济架构是美“亚太再平衡战略”不可或缺的“第五大支柱”,而推进TPP谈判是其中的核心策略。同时,美还通过平行推进TPP与TTIP自居太平洋与大西洋中心,布局两洋战略,主导全球治理。日本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同样需要参与到本轮整合之中,积极参与TPP等机制,以免自己被甩出全球“决策中心”。
RCEP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此大背景下,东亚地区于2012年底顺势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初始成员包括东盟与中、日、韩、澳、新、印16国。据亚洲开发银行4月发布的《亚洲发展展望2013》统计,RCEP总人口34亿,占全球49%;产值21.4万亿美元,占全球30%;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量12万亿美元,占全球29%。有关各方若能在2015年底如期建成RCEP,将在亚太地区创造一个比肩TPP的大市场,对东亚地区合作和亚太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RCEP有望推动东亚经济合作进入新阶段。从大的范围来看,东亚地区合作迄今经历了三次合作浪潮。冷战的结束刺激东亚出现第一波浪潮,地区合作开始兴起,东盟实现扩容,地区合作机制逐渐成形。第二波浪潮出现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处于危机之中的东亚国家认识到西方并不可靠,必须通过加强地区合作,建立稳固的危机应对机制才能保障地区稳定发展,“10+3”机制、“清迈倡议”等开始创立并不断完善。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合作出现第三波浪潮,东亚峰会实现扩容,各类机制、倡议、合作等层出不穷。然而,在经历一番扩张之后,东亚合作再次进入减速慢行的低谷期,地区合作亟待整合、升级。而RCEP顺应当前板块整合的大趋势,从整合地区自贸协定入手,逐渐实现地区经贸合作领域的统一和升级,有希望带动东亚地区合作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目前,RCEP初始谈判已将东亚地区主要国家全部囊括其中,除印度外,各成员都对RCEP明确表态积极。今后三年,RCEP将成为东亚经济合作的核心所在。若能如期建成,RCEP将是第一个同时包括该地区主要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安排,奠定东亚经济合作新的基础。
RCEP将有助于优化东亚地区总体经济环境,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建设。其一,RCEP将缓解地区自贸协定“面条碗”效应。截至2013年1月,东亚地区共签署63个自贸协定,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是自贸区建设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些协定之间不同的待遇和规则相互交织,像一碗面条一样让企业无从下手,降低了优惠措施的经济效益。而RCEP将统合东盟与中、日、韩、印之间签订的自贸协定,有望实现更大范围的贸易自由化,提高企业利用优惠措施的便利程度,缓解“面条碗”效应。其二,RCEP有助于解决东亚经济内部存在的问题。目前,东亚地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受外部经济波动影响较大,今后需要优化地区经济流通水平,提高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潜力。RCEP的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地区贸易和投资便利度,促进各国均衡参与地区生产链,提升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共同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从整个亚太地区来看,RCEP的出现打破了TPP一枝独秀的局面,为整个亚太经济治理增添了新的博弈方。不过,RCEP与TPP整体战略目标仍存在较大的差异。TPP是美国构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目标是主导亚太地区的贸易治理,战略定位是由亚太辐射全球。相比之下,RCEP的目标则是实现东亚地区经贸发展,整体定位在东亚。短期之内,RCEP将不会冲击美国在全球的战略布局,也未伤害到美国在东亚的实际利益。但从长期来看,RCEP与TPP之间的竞争将是战略性的,既包括对规则和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之争,也包括对贸易、投资及能源等经济资源的争夺。
RCEP计划于2015年底之前完成谈判,美国计划于2013年APEC峰会之前先期达成TPP的法律文本,但仍未明确具体建成时间,二者谁将率先问世目前尚无定论。从谈判进程来看,自美国2009年强势推出TPP以来,24个谈判组已围绕21个议题展开了17轮谈判,且已于2013年3月实现首次扩容,即日本的加入。RCEP才刚刚于5月启动首轮“细节”谈判。另外,RCEP与TPP在集体行动力上也存在差距。TPP得益于美国的大力推动,谈判进展迅速。而RCEP则包括许多“三心二意”的成员,16个参与国中有7个同时参与TPP谈判,分散了RCEP的谈判资源。但是,RCEP以东盟对外签署生效的自贸协定和已接近完成的“东盟共同体”为基础,通过灵活的“东盟方式”处理具体问题,符合地区国家利益诉求,也可能实现赶超。
RCEP未来走势及主要影响因素
各方力量博弈将决定RCEP谈判走势。与TPP和TTIP不同,RCEP进程将受到更多内外力量的制约。东亚合作是中美邻、中日邻与美日邻三个矛盾三角相互作用的结果,东盟在其中越来越明显地扮演着“协调员”角色。RCEP是各国对于各种区域合作机制和倡议反复权衡与综合判断后作出的妥协,是东亚合作的最新成果。今后,RCEP的进一步发展必然还将受上述力量博弈的影响。首先,RCEP不包括美国,且与TPP存在竞争关系,今后美国对东亚合作的态度以及是否加入RCEP,是左右其发展的关键力量。其次,日本已经加入TPP谈判,之后必然在TPP与RCEP之间寻求平衡,削弱RCEP整体实力。第三,RCEP是东盟稳固地区“中心地位”、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战略。从目前的进程来看,RCEP也确实是在围绕东盟展开,因此东盟的协调能力、“东盟共同体”的健康程度将是RCEP实际进展的重要基础。最后,近两年来东亚领海主权争端明显升温,地区军备竞赛强度增加,战略互信水平不断降低,安全困局日渐凸显,也将成为RCEP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RCEP将面临增员扩容等变数。随着具体谈判工作的深入,RCEP可能会出现更多变化。首先是成员阵容的变化。根据东盟发布的《RCEP谈判指导原则和目标》,在时机合适的时候欢迎任何东盟的合作伙伴国加入RCEP谈判。2009年,美国与东盟签订《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已经具备加入RCEP的基本条件。欧盟为保证贸易市场,今后也将加强与东盟的接触。同时,现有RCEP成员将来也可能退出,如印度目前一直对开放市场持谨慎态度,可能不会出现在RCEP最终名单中。其次是优化制度水平和扩展内容。目前,RCEP没有在贸易标准等问题上搞“一刀切”,而是强调关照各方利益、适当放宽要求。但从长远来看,RCEP势必需要适当提高规则的统一程度,从而优化整体安排的制度水平。同时,一些政治安全议题也可能逐渐从RCEP的合理外延逐渐上升到机制化层次,转化为RCEP的核心内容。最后是如何与TPP等机制对接问题。无论TPP还是TTIP,都只是全球贸易自由化发展的阶段性现象,最终各大机制间将出现融合或是吞并。RCEP和TPP同处亚太,今后不可能一直平行存在,政策设计者须提早谋划对接问题。
RCEP将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地区合作产生积极影响
总体来看,RCEP顺应全球经济板块新整合的潮流,推进方式充分体现东亚特色,符合东亚大部分国家利益诉求,具备相当发展空间。融入RCEP,将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地区合作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首先,可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赢得更大战略空间和话语权。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治理变革的发展路径并未按照新兴经济体的意愿前行。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中国被排除在美欧发达经济体主导的“新布局”之外,需要建设有效的区域和跨区域支撑。而融入RCEP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接该战略需求。从量上来看,2012年中国对TPP、TTIP和RCEP国家进出口贸易额分别约为1.8万亿美元、1.08万亿美元和1.15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当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45%、28%和30%。RCEP对中国外贸覆盖率超过TTIP,接近TPP。从发展潜力来看,RCEP包括中国、韩国、印度、印尼等新兴经济体,是全球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在全球治理改革上具有共同利益诉求,将成为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治理博弈的有效支撑。
其次,中国可不必为RCEP同TPP之间的竞争太过紧张。中国不是RCEP的首倡者,也不是RCEP谈判的主导国。RCEP与TPP是否竞争、如何竞争,并不在中国的对外战略日程表上。中国融入RCEP,更多的是参与地区合作。鉴此,讨论亚太地区治理问题,不能将RCEP与TPP的竞争关系同中国与美国的大国关系混淆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分析RCEP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实际影响。况且,中美已经就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早已完全超越TPP与RCEP的竞合关系,上升到更高层次。最后,RCEP可优化中国周边环境。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这是今后中国周边战略的核心原则,参与RCEP将对中国经营周边产生积极影响。从经济上来看,RCEP将优化地区经济网络,提高地区整体经济福利水平,增强抵御危机冲击的能力。一个稳定的地区经济环境对中国大有裨益。从政治上来看,中国可通过参与RCEP谈判,对周边国家“多予少取”,增强互信,实现合作共赢,也将对中国经营周边战略提供良好的支撑。
[1] 目前已正式参加TPP谈判的国家有11个: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加拿大、秘鲁、智利、新西兰、文莱、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日本已经宣布加入TPP谈判,但截至目前尚未得到美国国会正式批准。
[2] 美欧欲借TTIP构建“经济北约”[N].人民日报,2013-06-20.
[3] 数据来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 网 址:http://www.jetro.go.jp/en/reports/statistics/
[4] 出自多尼伦2013年3月11日在美国亚洲协会上的演讲,原文题目是“2013年的美国与亚太”。
[5] 亚洲开发银行相关报告网址:http://www.adb.org/sites/default/files/pub/2013/ado2013.pdf
[6] 这些国家是: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文莱、新加坡、越南、马来西亚。
[7] 贺平、沈陈.RCEP与中国的亚太FTA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13,3.
[8] 在不包括日本的情况下,TPP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37%。
[9] 数据来源:商务部“国别报告网”和海关总署网站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