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10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2013-11-16当代世界研究中心

当代世界 2013年11期
关键词:穆尔西监听利比亚

■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文

2013年10月国际形势大事述评

■ 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文

一、叙配合销毁化武,民求安宁乱难止

9月29日,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表示,遵守安理会相关决议,销毁化学武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0月7日致信联合国安理会,建议组建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联合国联合代表团,落实禁化武组织9月28日决议和安理会决议,以尽可能安全的方式按时消除叙化武。美国国务卿克里10月7日表示“这是一个良好开端”并对叙利亚政府的服从表示赞同。俄罗斯总统普京10月8日表示“叙利亚领导人非常积极地参与销毁化学武器,运作透明,帮助相关工作展开”。10月14日,叙利亚正式加入《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成为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在全球的第190个成员国。迄今,叙利亚与反对派陷入冲突已有两年时间。尽管巴沙尔政府已经在化学武器问题上明确表态,但白宫仍继续为叙反对派武装提供武器,也并不排除其对叙进行军事干预。目前,数个化武库位于反对派武装控制的地区,叙政府无法保障国际小组进入该区域,而反对派武装内部成员构成复杂,协调配合销毁化武行动亦难度很大。随着反对派不断获得新的援助,叙利亚内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叙境内的人道主义危机势必还将加剧。

二、党争致政府关门,美又陷债务危机

10月1日,由于民主党与共和党就总统奥巴马的医疗改革计划互不相让,美国国会未能通过新财政年度临时拨款预算案,联邦政府的非核心部门被迫关门。奥巴马因政府关门问题取消一系列亚洲行程,缺席原定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美国—东盟峰会、东亚峰会。这是17年来美国政府再次“关门”,大约100万联邦雇员不得不无薪休假或延迟领薪。10月18日,在长达两个星期的“政府关门”后,美国两党最终达成协议,奥巴马签署法案重启政府并延长债务上限。美国政坛此次内斗不仅暴露其民主功能的失调与政治体制的缺陷,还直接导致了美国国际地位的下滑。美国内舆论认为,奥巴马未能现身一系列有关亚洲的会议使其丧失了推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良机,使中俄两国领导人成为会议中最有分量的国家领导人。当前国际评级公司惠誉已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转列为负面观察名单。未来美债务问题很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平稳复苏的掣肘因素。

三、APEC峰会巴厘岛召开,共谋划“2030蓝图”

10月7—9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峰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发表了主题为“活力亚太,全球引擎”的《巴厘宣言》,亚太经合组织21个成员经济体在这次会议上达成共识:实现茂物目标,追求公平可持续增长,加强互联互通。会议还明确支持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心平台的多边贸易体系,并对亚太经合组织域内未来经济一体化提出面向2030年的蓝图,即构建亚太自贸区的计划,并决定将2014年的APEC峰会安排在北京雁栖湖。当前,亚太地区自贸区发展迅速,本次峰会提出构建的亚太自贸区新框架是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等大型区域自贸谈判同时展开的新型多边贸易发展规划,对亚洲地区的进一步融合再添新动力。

四、穆兄会被指非法,埃及和解路漫长

10月9日,埃及首都开罗上诉法院宣布,定于11月4日开始审理前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涉嫌煽动暴力和谋杀示威者一案,并于当日宣布将穆尔西所属的穆斯林兄弟会定性为“非法组织”。此前在10月6日举行的第四次中东战争40周年纪念日上,埃及各地都举行了庆祝集会。当天被军方解职并拘押的总统穆尔西支持者在开罗等地发起示威游行,要求恢复穆尔西的总统职务,结果与警方发生冲突,共造成53人死亡,近270人受伤。目前,近2000名穆兄会的中高层人士被拘押。穆尔西受审与及其所属的穆兄会被定性“非法”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示威,给埃及未来的局势增添新变数。此前,军方解除穆尔西的职务,宣布一份包括成立过渡政府、修改宪法以及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在内的政治路线图。当局还试图通过司法审判,以杜绝其在2014年的议会和总统选举中东山再起的可能性。由于穆兄会在埃及根深蒂固,历史上更是善于地下活动,想必其不会甘心就此屈服。无论穆兄会选择继续街头摇旗抗争,还是偃旗息鼓,转入地下,埃及离真正的和解都任重而道远。

五、东亚领导人集会,共开创“钻石十年”

10月9日,第23届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国际会议中心开幕。随后第16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第16次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以及第八届东亚峰会相继举行。本次系列峰会的主题为“凝聚人民,共创未来”。东盟力图在2015年实现共同体计划,其中包括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这三大支柱的最终建成。有分析认为,在本次会议上,中方尽力避免南海问题,讨论的焦点集中在地区经贸一体化问题上,体现了中国日益强大的议题引导能力。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创造了“黄金十年”,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寻找到巨大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在合作之中不断探索与完善“亚洲方式”和“东盟方式”,共同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不断升级,携手共创“钻石十年”。中国总理李克强提出“2+7 合作框架”进一步表明中国—东盟关系将在过去的“量”的积累基础上,迎来“质”的提升,双方关系将迈上新的台阶。

六、利比亚安全危机,派系林立实堪忧

10月10日,利比亚临时政府总理阿里·扎伊丹在首都的黎波里的一家宾馆遭利比亚反对势力绑架,并在数小时后获释,10月20日利比亚内政部一名官员承认曾派人抓走总理阿里·扎伊丹。利强硬派称此举意在迫使美及利政府释放此前逮捕的基地组织高级头目。利总理称此次绑架为政变,并拒绝辞职。扎伊丹是2011年推翻卡扎菲政权的反对派力量主要成员之一。利比亚目前有一名临时总统,但总理把持了绝大部分行政权力。利比亚卡扎菲政权遭推翻后,反对派上台,但派系林立,内斗未停,安全形势混乱。人权观察组织此前就曾表示,利比亚当前安全形势充满危机。在推翻卡扎菲政权两年后,利比亚中央政府不断采取措施稳定国内安全形势。然而,如今利武装分子势力依旧强盛。利比亚成为继阿富汗、伊拉克之后,又一个恐怖主义泛滥的地区,这无疑又给盲目反恐的美国打上一记耳光。

七、莫斯科发生骚乱,种族主义又升温

10月13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爆发了千人骚乱,嫌疑犯阿塞拜疆人泽伊纳洛夫于10月16日供认自己是10日凌晨杀死当地人的凶手并导致了这起骚乱。警方以破坏公共秩序罪拘捕了约380人。在数量众多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中,年轻人居多,他们手持煽动性的标语,高喊着“莫斯科不欢迎外国人”、“把俄罗斯还给俄罗斯(族)人”,并号称要将普京推翻。莫斯科市南部行政区当天宣布成立打击非法移民指挥部,计划通过街头巡逻、突击检查、入户排查的方式打击非法移民。莫斯科全市提升警戒级别,俄移民联合会提醒外国人不要前往公共场所。自20世纪90年代起俄种族主义急剧升温,亚洲人、非洲人和高加索人不断成为俄种族主义者袭击的主要目标。俄政府一方面严厉整治各种极端主义团体,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加大对非法移民的打击力度。目前看,俄去除种族主义尚需时日。

八、三国总理齐访华,周边外交成热点

10月22日,应中国政府总理李克强的邀请,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印度总理辛格和蒙古国总理阿勒坦呼亚格分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样密集的安排在中国外交史上十分罕见,三国总理来华访问旨在建立更具战略性的经济合作框架。中国与周边邻国将借助业已搭建的合作平台,在经济和安全领域填充新的战略性内容。针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不断推进,亚太地区国家也在寻求内部的共赢与发展。俄、印、蒙都与中国有着漫长的边界,这三国作为与中国接壤最多的邻国,也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重点环节。三国总理访华,既延续了通过大宗贸易合同巩固经贸关系的传统,还有望建立中国周边地区从经济到安全领域更加互信、更加安全、更加具有战略性内容的复合周边关系。中国政府着眼于打开周边外交新局面,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更加积极地塑造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已成为包括俄罗斯、印度和蒙古在内的几乎所有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有分析认为,中国同时接待俄、印以及蒙古国总理,表明其在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上,不会厚此薄彼而是一视同仁。三国持续扩大在经济、军事、外交领域的共同利益基础,这将构筑世界国际新秩序的轴心。

九、美国又触“监听门”,德法意等齐抗议

10月23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连夜打电话给美国总统奥巴马,质问美国国家安全局是否在监听她的手机,并在24日召见美国驻德国大使询问此事,要求美方给出“全面的解释”。白宫方面表示,奥巴马已向默克尔保证“现在不会监听”、“将来也不会监听”,这被广泛解读为对过去监听的证实。此外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美传统盟国都对美国的监控表示抗议,大西洋两岸上演了激烈的外交冲突。10月24日,28个欧盟国家首脑齐聚布鲁塞尔,荷兰首相称“完全支持”默克尔,峰会随即变成一场针对美国的批斗大会。虽然爱德华·斯诺登最终下落已揭开谜底,但是美国的“监听门”事件却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发酵,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抨击美国大规模监听活动的行列。这些国家纷纷警告美国此举会损害双边互信,并严厉要求美方对此事予以全面澄清。此番监听盟友领导人事件的曝光给美国外交带来的被动仍将延续。不难想象,白宫未来还将在不同场合遭遇被质问的尴尬。

(执笔:黄蕊)

(责任编辑:魏银萍)

猜你喜欢

穆尔西监听利比亚
千元监听风格Hi-Fi箱新选择 Summer audio A-401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网络监听的防范措施
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
穆尔西 被判20年
穆尔西 被判死刑
局域网监听软件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