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油上了火焰山
2013-11-16李秋萍
■李秋萍
火焰山得以闻名,是源于吴承恩所写的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描述的火焰山是“八百里火焰山,四周寸草不生”。火焰山又称“火山”,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面,一直绵延至鄯善县南,东西长百余公里,南北宽约十公里。主要由红砂岩构成。故古时又称其为“赤石山”。当地少数民族叫它为“土孜塔格”或“吐斯塔格”。唐代诗人岑参曾有诗云:“火山突兀赤亭口,大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从诗中所描述的情景即可以使人们明显地感到火焰山的热与荒。其实,火焰山上并没有燃烧的火焰,只是由于吐鲁番是我国最低的盆地,空气的对流力度极其微小,又因被毫无遮挡的太阳照射,因而形成火炉喷火般的热空气。夏季气温可达70摄氏度以上,历史上曾创下82摄氏度的最高纪录。所以,吐鲁番又曾被称为“火洲”。
1958年初,正是乍暖还寒的季节,残雪正在逐渐消融。玉门石油管理局在石油部领导精心策划指挥下,决定抽调部分职工进军新疆吐鲁番盆地,加大找油找气的力度。消息一经传出,玉门石油管理局里里外外一片欢腾。一时间,请战信、决心书如雪片般飞到党委办公室。我虽然再三请示,一直没有得到批准,但我参加会战的初衷始终不渝。局党委几位主要领导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终于在参加吐鲁番会战的大批人马出发二十多天后,才勉强答应了我的要求。我如愿以偿地在1958年5月离开了玉门,经过10多天风餐露宿的长途跋涉,行程1000多公里,5月20日顺利到达玉门石油管理局吐鲁番勘探处所在地——吐鲁番县胜金口。还没等我喘过气来,党委书记温满仓同志就急急忙忙赶过来,握着我的手说:“你是玉门局钻井处的生产科科长,又是多年的钻井工程师,你来得正好,赶快跟我上火焰山,参加我们处第一口浅探井会战。”我二话没说,上车就跟着他走了。
被定位于火焰山半山腰上的那口浅探井,井深设计为500米,是玉门石油管理局吐鲁番勘探处组建以来,用KM500型(俗称抗母500) 钻机打的第一口浅探井。此井对于我们探明火焰山构造浅油层含油气情况的意义非常重大。火焰山屹立于吐鲁番县境内,距胜金口约5公里。经地质部及新疆石油勘探局几年的勘探考察表明,在35000平方公里的吐鲁番盆地,特别是鄯善、吐鲁番县、哈密一带,都具有较好的生储油气条件。而火焰山构造不仅是盆地中含油气极佳的构造之一,且油层浅(地面常常留有原油的痕迹),又有距公路近,交通相对方便的条件。为了争取时间获取可靠资料,经党委研究决定,在多数钻探队伍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首先在火焰山上布下这口浅探井。
要打井,必先修路。但火焰山上土石坚硬,当地维族老乡又坚决反对我们使用炸药(他们认为炸药会破坏“圣山”),且大规模修路费时、费钱,因此,我们就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来施工,用镐刨,用锨挖,用钎子打,只用了短短几天,大家硬是沿着陡峭的山坡凿出了一条2米多宽,长五六十米的路。路虽然有了,但运送设备仍然是我们将面临的最大、最艰巨的挑战。五六月份的吐鲁番,阵阵热风如同炼钢炉中喷出的股股热浪,灼热难当,烤得我们全身火辣辣地疼。室内温度已达47摄氏度,室外温度则高达60—70摄氏度。《西游记》中曾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时,是孙悟空巧借铁扇公主的宝扇,扇灭了大火后才走过火焰山的。可是我们既没有宝扇,更没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本领,只能靠自己的一双手和两条腿。在几面小红旗的指挥下,大家齐心协力喊着号子,艰难地把那些虽已被拆解,但仍重达几十吨的钻机、井架等“钢铁重物”一件一件地抬着、扛着、拖着上山。
立井架和安装钻机时,我与工人们白天一块儿顶着烈日,夜里一起举着火把,日夜奋战,身上的皮脱去一层又一层。在没有吊车和一切相应辅助设备的情况下,单凭大家的手工作业和永不服输的意志,终于立起了井架,竖起了钻机。
开钻的时刻到了,几百人的队伍长龙般地一字排开,群情振奋,你追我赶,跌跌撞撞,摔倒爬起,爬起又摔倒,百折不回。全然不顾汗水湿透了衣衫,泥水糊满了鞋袜,更不管身体的伤痛,只是一个劲儿地快马加鞭,快上、快跑、快端,争时间抢速度,竟将几十立方米的泥浆,硬是用脸盆一盆一盆地端到泥浆池里。那宏大的场面,那壮观的情景,已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间。
可惜,钻到100多米时,虽见油花漂出,并有伴生气出现,但不见油流。经取芯鉴定,结论为油砂已严重氧化成沥青结块,无开采价值。科学的结论让我们无言以对,现实给了我们当头一棒,我们不得已就此停钻完井。
初探火焰山,虽未见油气,但它却为我们寻找油气富集区提供了信息,并为我们后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通过这次考验,既锻炼了队伍,又增强了我们的斗志。此后数年,我们这支拥有七八千人的石油铁军,一直坚持在炎热干旱的吐鲁番盆地寻找着油和气。我们的足迹遍布吐鲁番盆地,我们的汗水滋润着吐鲁番、哈密、鄯善一带的土地。当地维族老乡常常对着我们竖起大拇指,高声喊着:“石油大哥,亚克西!石油大哥,亚克西!”
50多年过去了,如今火焰山上的那口浅探井依旧永驻我心,挥之不去。听说火焰山已成为有名的旅游胜地,山脚下耸立着唐僧师徒4人的雕像,山口处有胜金口千佛洞,山谷里有柏孜克里克石窟,山腰内人工开凿了一条盘旋而上的山洞。在山顶可以俯瞰吐鲁番绿洲、雪山绿地、赤峰碧水,一派诱人的边疆风光。火焰山已今非昔比了。我如能有机会旧地重游该有多么惬意,该是多么风光。
往事悠悠,理应常思常忆。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忘,艰苦奋斗的传统更是永远不能丢。在我颐养天年之时,回忆回忆这些往事,不仅可以借此不断鞭策自己,更是丰富自己退休后精神生活的好办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