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地:像铁用锈来爱那样爱上爱和诗
2013-11-16李犁
□李犁
十年前,我把哑地的写作比喻成语言的摔跤手,我的意思是说哑地对诗歌的语言在进行侵略和创建,就是说他把诗歌的语言从固有的习惯上掰下来,强制性地把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拧巴到一起,再重新捏制打磨,生成一套令人惊奇的新的语言组合。这不是简单的对词语的改造,而是对固有感觉和陈腐方法的颠覆和突围,这样就实现了诗人们一致也一直追求的语言陌生化的效果。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不是指语言的冷僻和与读者心理的疏离,而是指诗歌语言冲破平常语言的因袭陈旧、司空见惯以及平庸和呆板,它是通过不平常异常甚至反常的重新嫁接,让语言闪烁出清新奇异焕然一新的光芒,从而让诗歌充满活力并生气勃勃。譬如他的这组诗歌的题目《铁用锈来爱》本身就有它的特异性,再顺手拿来其中《我的情人节》:“一天就像一粒水灵灵的稻米/一年就像一碗白花花的米饭/一年一度的情人节/是我饭碗里的一粒沙子”,用“稻米”“米饭”、“沙子”来比喻一天、一年以及情人节,确实刷新了我们耳目和思维。而且生动准确,几个喻体之间还有递进关系,有铺垫承接最后亮出的底牌犹如咣的一声,子弹出膛了。原来前面那些看似无关的比喻,都是在观察瞄准最后扣动扳机:情人节就是米饭里的沙子!本来生活像稻米一样水灵灵,本来好不容易把这稻米侍弄成白花花的米饭,结果全让沙子给毁了(当然这首诗还可以做另外的解释,以上是我个人对哑地的理解)。这看似漫不经心貌似调侃的比喻,里面寄托着作者的生活态度和情感。所以好的诗歌能让我们看到人的灵魂里最深沉和复杂的运动和变化。只是这运动和变化要呈现出来,要经过诗人独特的体验并在瞬间强烈地爆发。所以这需要诗人要有与生俱来的敏锐力,同时还要具备一手好的滚瓜烂熟的独门绝技。
哑地的独门绝技就是比喻,就是他自己磨砺出来的带有他自己风格的哑地牌比喻。这比喻就是他与语言摔跤时用的技艺,通过比喻他把不太相干的事与物拧巴到一起,让陈旧的词语放出光辉,让腐朽化成神奇,也让不可言说的心灵和灵魂深处的岩浆呈现出清晰的纹理。我一直记得十年前他把高速公路收费口比喻成前列腺,现在他依然使用比喻这门手艺,只是现在更整体化层次化,并让比喻与意义和情感更紧密勾连在一起了。这组《铁用锈来爱》中除了单首诗中比喻是递进关系外,每一首之间又共同组成了一个大比喻,那就是人在当下的状态,以及人遭遇种种事与物时的姿势和要选择的方向。像哑地自己说的:“我试图让每一首之间有关联,像砌成金字塔的石块。并按时间、空间、事件作为节点,来折射中年男人在处理爱情、婚姻、家庭、事业、工作、日常生活等一系列问题的情感光芒和理性光辉。”这样说来,整组诗就是一个大喻体,一个象征和暗示。而吸引我们走进这个象征之中的就是构成象征森林的枝枝蔓蔓,是一次次刮亮我们眼球,勾起我们兴趣的比喻和刁怪灵的个体语言。这些像刚出蛋壳的小鸟一样新鲜的语言破除了陈旧的体验模式,让我们重新获得了一种本真的、鲜活的仿佛擦洗后重放光芒的一种直觉,这直觉就是一束电,让我们一下子触到了生活的底部,同时这电流也返回到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洞悉生命的幽微与存在的本质。这电流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往返复回,让我们兴奋中有疼痛,疼痛中有清醒,清醒又无法言表。
这是我读哑地诗歌的感觉。这感觉的根源还是来自他的手艺,他的诗歌技艺和承载他全部情感的艺术形式。假如没有他的诗歌手艺和新奇特的比喻,我们就不会产生这种绝壁般的奇妙感受,也不能深刻地体验到生命之灼烈。所以好的诗歌的前提是要有好的技术,只有技术不一定就有好的诗歌,但是没有技术一切等于零。我们过去过分强调情感对诗歌的重要性,但是情感仅仅是原料和驱动力,姑且把它比喻成钢材,要把它做成飞机大炮轮船车辆都需要技术和行动,没有艺术形式情感就是一堆纯自我的废料。所以新符号美学家美国的朗格说,艺术的根本是形式而不是情感。她认为情感变成形式才能存在,而形式就意味着情感,所以她说:“艺术是情感的形式。”这是说情感和形式是同一的,但是要把情感变成诗,形式即技术是关键。哑地就是解决好了技术的少数的诗人之一,而且他把这种技术化成了情感本身,或者说他的这种技术成了他自身的一种素质,所以他能举重若轻地使用这些技术,在他的诗中你感觉到的都是艺术直觉,自然自动地生成,而非刻意为之。譬如这组诗的之一《状态》:“一棵树,站久了/总想躺下/像枕木那样//其实,树并不知道/躺着比站着还累”。这里你看不出他在使用技术,但写过诗的人都知道技术已经高妙到无法窥见,化成他的一种血脉和习惯。我把这首小诗看成镭,小而威力巨大,因为它涉及了人之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本质上的大问题:对自我的认识问题,二元对立问题,还有进与退,顺与逆,有限与无限等等。
看来哑地本质上还是一个追求意义的诗人,运用比喻是让这些意义更明晰地抢眼地凸显出来,或者通过比喻让诗更像诗。也只有通过这些刺眼的强光一样的比喻,才能揭示出那些潜在我们生命底部的千变万化的情感,才能模拟出这情感的动态过程。譬如《铁和它的锈》中,哑地写道:“更多的时候/铁会把自己的光芒和寒气藏起来/铁因生锈而更像铁/生锈的铁/绝不仅仅是岁月和遮掩/铁的一生/就是在自己梦里冷抒情的过程/在那些腐烂的日子里/一块铁蒙锈/和一个人蒙羞到底有什么不同/铁的睡眠/迟早会被一块睡得更深的石头/推醒。……”这是我喜欢的一首诗。主体、客体、喻体结合得很完整巧妙,而且它辐射出更多的东西,也是主题多向性的诗歌。铁生锈更像铁,那么人生锈是不是更像人?生锈的铁能被石头推醒,蒙羞的人是不是还能重新为人?这首诗因装载了太多而显得沉重,甚至有点暗淡。这是因为人生太重了,沉重还必须承受,这投射在生命上就是很深的蹄印和坚实的身影。
现在我们弄清楚了哑地为什么这么喜欢并反反复复地使用比喻,这是因为他一直要给人在生活寻找合适和舒服的位置,这就使这组诗歌的思考大于了趣味。譬如《离自己有多远》:“一天当中 /不喝点儿酒 /总好像缺点儿啥 /喝过之后 /却感觉缺少的东西更多了 /只有真的喝醉过 /才会发现 /每个人和自己 /其实/只隔着 /一杯酒的距离 ”。显然他在给心找安放的地方,这诗歌透露出一种迷茫和困境。但我不把这种情绪理解成悲观,因为哑地几乎在每一首诗歌中都在探寻心灵的位置和灵魂的出口,并试图找到可悲的缘由并解决这些可悲性的办法,这就是一种现实精神和积极态度。可能和哑地的法官身份有关,他总是在生活的风吹草动中思忖,还有点刨根问底,一直要从中找到人生大要,或生活的本与质。这也使哑地这组诗具有了哲学的高度和意义。生活是什么?人是什么?人怎样生活才最合理最有意义?这都是这些诗歌承载的重大之思。这让他这组诗低沉但不低落,深刻但不沉重,理性之思大于词语之闪烁。
这让我想起尼采关于人的精神三个阶段的比喻,即骆驼、狮子和婴孩。剔除原作中基督教成分,我试着新解一下,就是为了追求真实的生活,人犹如骆驼跋涉在沙漠里一样艰难,同时又要背负着悲苦和不幸;要超越这种处境,人就要从骆驼变成狮子,主动地去迎接困难,以超大的强力意志去战胜磨难,去创造新的人生;最好进入像婴孩那种天真天然自由简单,同时又焕然一新的精神境界。如果用这三个境界来对应哑地的诗歌,那么第一第二部分多一些,像婴孩那样的纯洁清澈又自由安然的类型隐约但不明显,但在他下意识里已经本能地向这方面倾斜。譬如这组诗的最后一首《当我成为》:“当我成为靠着墙根/和村头的老榆树一起等待的人/当我成为把手抄在袖管里/看护自己的体温的人/当我被日子用旧/成为干瘪的牙膏皮/当我内心的炊烟升到脸颊/成为头白心空的芦苇/当我在冬天里晒着太阳/成为蹲在自己阴影里纳凉的人//我这个木屑一样的人/走过了你锯齿的一生”。
能平静乐观又幽默地对待生与死就是一种超然和境界,这也是婴孩的精神品格。其实写诗本身就是对现实的一种超越,一种向自我和本真的回归,一种保持婴孩精神的方式和方法。何况诗歌未必要去完成这些学界一直没弄明白的思考。我们喜欢诗歌,更多的是从中看到对人心智的一种挖掘和提升,领悟和感受文本自身带来的玄妙和美妙,还有诗人的性灵像闪电一样划过天空,并击中我们不羁的灵魂。所以写诗是需要天分的,你刻苦勤奋会成为各种专家,但是你成不了诗人,没有上帝赐给的天才你就是天天写,就是累得腰脱断了精血,你最多只能成为小说家,成不了诗人,三流诗人都不可能。哑地是天生有着艺术基因的人,不仅对语言敏感,而且能把老虎画活。我在他办公室看见他墙上挂的自己画的老虎,像他本人一样,生气勃勃而且激情荡漾。于是我想到哑地这几重身份,到底诗人是法官的锈,还是法官是诗人的锈呢?只是法官与诗人之间不抵抗,相反还能互相递进,法官的职业让他在铁板一块的事物面前,发现与诗歌相关的蛛丝马迹,而诗人的天马行空是不是也帮助他对待缜密的案件时,来些神来之笔和凭空而降的创造力呢?所以我们读他的诗歌就有跌宕在浪尖上的感觉,也犹如激流撞击闸门,我们麻木的神经一次次被激活,我们昏昏沉沉的感觉也一次次被撩拨起来。哑地说这么多年的写作已经让他找到了其中的玄机,他说他和诗歌的关系就像和妻子一样,一起生活久了,一通鼓彼此就明白干啥。所以只要进入写作状态,像立马通了电一样,电流马上就刷刷地跑到纸上去。
再回到他这组诗歌的标题,我在想锈腐蚀着铁,铁又离不开锈,锈是铁的私生子,它们互相爱着又相互抗拒着。而这里最主要的是:铁要用锈来表达自己的爱,就等于主动去生锈,那么这种爱就有了自戕自毁的意味,也就是说为了爱宁愿牺牲,这爱就有了义无反顾的悲壮色彩。这是爱诗歌?爱情?更是世间万物以及诗人面对世界的态度。从人生来讲,诗歌也是现实泛生出来的锈,只是这锈不去腐蚀生活,而是调剂和丰富着生活。像叔本华说的那样:人生像一个钟摆,始终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摆荡,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又会感到无聊。那么怎么才能摆脱这种痛苦和无聊呢?叔本华的答案是要用“睿智的生活”。他说睿智的生活就是一种丰富愉悦的精神生活,“从大自然、艺术和文学的千变万化的审美中,得到无穷尽的快乐”。那么诗歌当然属于丰富愉悦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一种审美的生活。那么哑地就是用诗歌这美好的锈来清扫精神上的无聊,消解掉人生的悲苦,让世界透出婴孩一样透明和无邪的笑容,为此铁宁愿被锈蚕食和消融。
2013年5月4日
2013年5月6日清晨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