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仙全传》作者考
2013-11-15··
··
《列仙全传》,又名《有象列仙全传》,或《有像列仙全传》,首刊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夏日,为明“玩虎轩”书坊主汪云鹏刊刻。《藏外道书》传记神仙类收录九卷,其中前八卷题吴郡王世贞辑次,新都汪云鹏校梓;第九卷题新都后学汪云鹏辑补。据笔者统计,全书共有五百二十二个人物传记,涉及到仙道人物五百八十余位。这些仙人起自上古,迄于明代弘治末年,其人物之多为明代神仙传记之最。更为可贵的是,本书前八卷每卷末尾还附有精美插图,这些插图皆为人物版画,全书共计版画一百九十三幅,为明代徽州著名画工黄一木镌刻。这些版画用笔细致,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构图清晰,疏密合理,充分体现了徽派雕刻隽秀、健美、婉丽的特点,被郑振铎誉为“典型的最上乘的徽派木刻画作品”。这些版画的插入无疑增添了本书的色彩,使其更受读者的欢迎,故知本书取名为“有象(像)列仙全传”,乃是因为有像有传的缘故。
然本书前八卷之辑次者是否真为王世贞倒颇值得怀疑。这是因为一者王世贞现存文集里并未提到或记载本书。二者,官方正史里亦未说王撰有此书。三者,王世贞对列仙虽有所了解,但未必有如此之兴趣,这可从他的一些文集中看出。如他在《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二十五《吴参议》一文中就说:“闲时尝读《列仙传》,恨太苦寂寞。公所统诸洞天与尘界绝,金紫呵从,烟霄日月边,乃知寰海内自有一种富贵——神仙也,公前身想是玉皇香案吏耳。”可见,王世贞对神仙虽有所了解,但并不艳羡,这是因为他觉得神仙的生活太苦太寂寞,并不那么洒脱,而他对吴参议的赞扬亦不过是一种调侃和安慰罢了,并非真心羡慕。四者,本书记载的仙道人物大多在王世贞的文集里找不到踪影,即或少数有载,也与本书差异甚大。如《列仙全传》卷一“洪厓先生”条曰:
洪厓先生,或曰黄帝之臣伶伦也,得道仙去,姓张氏;或曰尧时已三千岁矣。汉仙人卫叔卿在终南绝顶与数人博,其子度世问卿曰:“同与博者为谁?”叔卿曰:“洪厓先生辈也。”
而王世贞《弇州四部稿·续稿》卷一百七十一《钱舜举画洪崖先生》一文则云:
洪崖先生固张氏,乃黄帝之臣伶伦也,一见于卫叔卿传,再见于班孟坚赋,三见于郭景纯诗,四见于陶贞白《真诰》。
可见,两书对同一人物的记载很不一致,后者对“洪厓先生”的概括虽很简略,但涉及的方面更多。若《列仙全传》果为王世贞辑次,那么同样的人物在他的笔下怎会有不同的记载?
故综上分析可知,本书前八卷的辑次者并非王世贞,而是另有其人。笔者将本书与此前各种神仙传记作一比较后发现,本书与成于此前的明人张文介的《广列仙传》颇有关联。张文介,字惟守,号少谷山人,龙游(今浙江龙游县)人,生卒年不详。据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记载,文介撰有《少谷集》、《题行集》、《代贽集》、《醉吟集》等作品;另编有《广列仙传》七卷,收录于《藏外道书》传记神仙类。据《广列仙传》卷首序知,文介有感于刘向《列仙传》和陶弘景《神仙传》(笔者按:《神仙传》的作者应为葛洪)“所载仅汉晋以上人,而六朝逮今阙焉”,于是“搜群书,并二传旧所载者,共得三百四人,合而梓之,名曰‘广列仙传’”。可见,文介乃有意于继承刘向、葛洪的事业,故编撰了《广列仙传》一书。从《广列仙传》之《采辑群书目录》看,其资料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史书、山志、诸子、小说、类书等。《广列仙传》共有二百八十六个人物传记,自先秦的老子到明代的王昙阳,涉及仙道人物三百余位,增添了许多汉晋以后的人物,其所收仙人之多远远超过了刘向的《列仙传》和葛洪的《神仙传》,确实弥补了汉晋以后仙人阙载的遗憾。由该书序末之题署知,《广列仙传》一书成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六月,比首刊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的《列仙全传》早了十七年。
若将这两书仔细比较就会发现,它们在很多地方颇为一致。如《列仙全传》一书卷首有李攀龙序,而《广列仙传》一书卷首有张文介序,两序的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不过有数字相异罢了。如张文介序中的“介”(指张文介)字在李攀龙序中被改为“龙”(指李攀龙)字,张序中的“三百四人”(指《广列仙传》所记仙人总数)在李序中被改为“四百九十七人”(指《列仙全传》前八卷所记仙人总数),张序末尾之题署“时万历十一年癸未夏六月吉”在李序中被更换为“新都汪云鹏书”,而其余文字全部相同。甚至张序中的错误李序亦照抄不误。如谓刘向、陶弘景二人皆有《神仙传》,而事实是汉代的刘向确曾撰有《列仙传》,但《神仙传》一书的作者是晋代的葛洪,而非南朝的陶弘景。若此序果为李攀龙所作,他怎会犯如此低级错误?且即或李攀龙偶有失误,王世贞亦能发现而纠正之,但奇怪的是这两位文学大家居然都没有发现这个低级错误而让其在眼皮底下溜过,这实在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况且,李序末尾之题署也未署上李攀龙的名号和创作年月,而只以“新都汪云鹏书”六字收尾,这种做法也让人惊诧不已。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列仙全传》卷首之李攀龙序乃抄自《广列仙传》之张文介序,而“李攀龙”之名亦不过后人假托而已。
其次,《广列仙传》一书共有二百八十六个人物传记,涉及到的仙人有三百余位,而这三百余位仙人中除薛道光、白玉蟾、王昙阳三人外,其余全部见于《列仙全传》,且内容基本相同。如《广列仙传》中的“洪厓先生”条云:
洪厓先生,或曰黄帝之臣伶伦也,得道仙去,姓张氏;或曰尧时已三千岁矣。汉仙人卫叔卿寓终南绝顶,与数人博,其子度问叔卿曰:“向与博者为谁?”叔卿曰:“洪厓先生也。”
较之于《列仙全传》中的“洪厓先生”条可知,两书所记基本相同,不过有数字相异罢了。而两书中其他相同人物的记载亦大体如此。
由上可见,《列仙全传》一书抄袭了《广列仙传》。只是作者在抄袭时,并非一字不易,而是略有改动。如《列仙全传》对《广列仙传》的人物排序便有所调整,对其中的文字也有改动,对其内容也稍作增减,但这些小的改动似不能改变其抄袭的性质。也就是说,《列仙全传》几乎将《广列仙传》中的内容全部抄入,这些纯粹来自《广列仙传》的内容就占了全书的一大半。因此,谓这样一部抄袭之书为王世贞所作似乎有些不太可能,王世贞怎会做如此拙劣之事?且即或王真的这样做了,也一定会被人发现而受到指责,可其时并没有这样的记载。故笔者以为,认为本书前八卷为王世贞辑次的说法并不可靠,也就是说本书前八卷所题“吴郡王世贞辑次”字样肯定是别人伪托,造假者冒用了王世贞的大名。而其之所以要这样做,无非是想通过假托名人的办法来抬高本书的价值,拓展其销路。造假者可谓煞费苦心,以为他这样做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其行为最终还是被人识破。
那么,本书的真正辑次者到底是谁?这其实只要把本书从头到尾翻阅一遍便知:书中有一个人物的名字贯穿了始终,这人就是刊刻本书的书商汪云鹏。如本书卷首之李攀龙序是以“新都汪云鹏书”六字收尾的,本书前八卷卷首皆题有“新都汪云鹏校梓”字样,第九卷卷首刻有“新都后学汪云鹏辑补”字样,全书卷末之后序也是以“万历庚子夏日汪云鹏序并书”结束的。可见,汪云鹏的名字贯穿了全书的始终。由此我们可以断定,本书的真正辑次者应该是“玩虎轩”主人汪云鹏,而非他人。
那么,汪云鹏为什么要假托王世贞、李攀龙的大名,而不署上自己的大名或假托其他名人呢?这可能是因为本书的主要抄袭对象《广列仙传》一书的最后一个人物传记“王昙阳”出自王世贞之手,故汪自然便想到将本书的编辑权冠到王世贞名下。又由于李攀龙与王世贞同为当时“后七子”的代表人物,两人关系密切,故汪又将张文介序改到李攀龙名下,且将序中的几个关键字作了更换。另外,由于担心其抄袭行为被人发现,故汪又特意将《广列仙传》中的仙传次序打乱,重新编排后编入本书;后又从它书中摘抄一些仙人传记补入。这样,至少从表面上看,本书的面目就与《广列仙传》不一样了。汪肯定会为自己的行为自鸣得意,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天衣无缝,然没想到终究还是留有破绽。
至于汪云鹏为什么要这样做,个中原因何在,陈大康在《明代小说史》一书中曾有解释:“在嘉靖、隆庆朝,新问世的通俗小说很少,而这不多的作品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又都出自书坊主之手。一直到万历朝的中后期,整个创作界的情形也仍然是如此,就这半个多世纪而言,几乎可以说是书坊主们主宰了通俗小说的创作。……《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刊印传世,使人们开始对通俗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能读到更多的作品,可是此时一般文人尚不屑于从事这种新的文学样式的创作。于是,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便与书稿的严重匮缺构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书坊主熟悉个中情形,且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新的财源所在,他们又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在这特定的条件下便自己动手编撰作品。”这就是汪云鹏们编撰本书的原因。
至于书坊主编撰之后为什么不署上自己的大名,而要假托名人,这其中的原因又何在,谭帆在《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中也有精彩的分析:“(书坊主们)已认识到‘名公’、‘名士’之评点能扩大小说的销路。由此以后,书坊主便在通俗小说的刊行时以‘评点’相号召,且已不满足用笼统的‘名公’、‘名士’以广招徕,而是堂而皇之地‘请’出了当时的社会名流,尤其是在公众中声名显赫的人物,此举最为盛行的是万历中后期到明末这一阶段。”可见,假托、聘请名人评点小说是万历朝以后书坊主们的惯用伎俩,而这种做法不仅盛行于通俗小说的评点领域,其实同样也盛行于文言小说的编撰领域。只不过本书的编撰者并非真的名士,而只是书坊主自己编撰后假冒名士而已,这种做法似乎又比真的请名士来编撰更低劣一些。
当然,书坊主假托名人刊刻小说的做法并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它是文学沾染了商业气息的一种表现,是一种赤裸裸的逐利行为。但毋庸置疑,这种行为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小说的传播,尤其是在小说不受重视的年代,它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抬高小说地位、扩大小说影响的作用,因此其对小说的发展也有有利的一面。
汪云鹏,明“玩虎轩”书坊主,新都(今安徽黄山市)人,主要活跃于万历时期。生卒年不详。汪曾经刊印过《琵琶记》、《西厢记》等许多附有精美插图的戏曲本子和书籍,本书的编撰便也采用了这种惯常形式,可见汪将其主要精力放在了小说、戏曲这类通俗书籍的刊印上。不过,本书虽为汪云鹏抄袭《广列仙传》及其它旧籍而来,又假托了个名人编辑者,但它仍然是明代篇幅最大的仙人传记,且黄一木镌刻的插图十分精美,为版画中的精品,故其价值仍不可低估。
注
:① 郑振铎《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106页。
② [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四库全书》第128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页。
③ [明]汪云鹏《列仙全传》,《藏外道书》第31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583页。
④ [明]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四库全书》第128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68页。
⑤ [明]张文介《广列仙传》,《藏外道书》第18册,巴蜀书社1994年版,第436页。
⑥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249-250页。
⑦ 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本文为2009年国家社科项目《〈道藏〉中的小说文献研究》(批准号09BZW03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