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13-11-15张清华王士强
◆ 张清华 王士强
主持人语
◆ 张清华 王士强
在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第三代诗人”中,欧阳江河是有代表性的一位,他一开始就展示了出色的建构性与整体性能力,代表了第三代诗人中富有智性追求的一脉,在构建文化主题的写作潮流中留下了代表性的文本。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长诗《悬棺》,到稍后的《汉英之间》、《玻璃工厂》,他的这种能力就开始引人注目。在一向以颠覆性和粗鄙化著称的当代写作中,他以鲜明的形而上追求与文化思考的智性品质确立了自己的独特个性。
在进入90年代之后,欧阳江河在关注当代社会的重大变化、当代文化的重大转折方面更是显现出了超凡的能力,《傍晚穿过广场》、《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咖啡馆》、《时装店》等作品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变化中的各种敏感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点化、生发、思考与处理,涵盖了许多重大的精神命题。无论从哪个方面看,这些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时代的精神高度。可以说,从80年代到90年代,欧阳江河体现了写作的一贯性与变化,就是由“玄学性的思考”向着“历史性的思考”、由“语言本体”向着“人本与历史的本体”转换的趋向,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其一贯的“思”与“思辨”的属性。
近期的长诗《凤凰》也是如此,这首诗似乎像是前两个时期方法的一种更高的交汇与交合。在经过了将近十年的停顿期之后,欧阳江河于近年再度爆发,写出了一批在思想上更为成熟的作品——在90年代的那种强烈的忧患感与审判意识,被一种更为庞杂的思考、悖谬的体验所取代,时代与历史之困同现实的精神之困,同时显现在他的诗歌中。他在90年代所倡导的不同经验与思考的“异质混成”,以更为接近于思考的“元诗歌”的形式——在词语的使用与意义的悖谬设置上实现互为表里、互为承载的一个关系。也就是说,在词语的碎片化与经验的混合性之间、在现实的悖谬与表达的悖谬之间,实现一个形神互通的关系,但在整体上,则保持一种整体的清晰与价值感,同局部的含混与“去价值化”的统一。如此说也许抽象了一点,简单地说,它与我们的时代之间构成了一种多重的讽喻关系:时代的“宏观”景象的庞大与富丽,表面的繁荣与新鲜,同微观世界中的个体的苦难、内在伦理与秩序的缺乏、文化价值的贫乏与粗浅,这种内与外、宏观与微观、群体与个体的矛盾构成了我们时代最为重大也最为致命的悖谬。而这样一种悖谬,在欧阳江河的《凤凰》诞生之前,先是诞生了徐冰的一个装置性的文本《凤凰》——用了成千上万的碎片,包括废旧金属、建筑垃圾、塑料与玻璃碎片等材料,插接搭建成两只巨大的凤凰,然后通过夜色中灯光的点缀与照射,产生出璀璨壮丽的幻象。这种后工业时代的美学与文明概念,同时也深深隐喻与讥讽着我们的时代,阐释和显露着这时代的全部秘密。而欧阳江河的《凤凰》正是用了它卓越而复杂的语言与语义,发掘并创生出这些丰富的意蕴。
毫无疑问,欧阳江河的写作当之无愧地成了当代中国文化思考的制高点,或许他的抒情诗并不是无可替代的,但是他的这些涉及重大题材的“大诗”却是堪称独步的,如果不能对他的这些价值与意义予以充分的阐释,将是当代诗歌的研究与批评工作的重大缺憾。
在2009年《钟山》杂志举行的“三十年先锋写作回顾·十位杰出先锋诗人”的推荐活动中,笔者曾这样评价欧阳江河:“如果从一个诗人的才能看,欧阳江河无疑是当代‘活着的诗人’中最具综合和整体性能力的一个,他总是能够在历史需要的时候贡献出那种具有重要作用的作品——比如《汉英之间》、比如《傍晚穿过广场》、比如《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等等。他不但能够用哲学与思辨的方式来处理当代文化与历史的重大命题,而且能够运用具有巨大时代与文化载力的符号,来使这种处理形象化,并同时呈现出思考于其中的复杂而睿智的诗人主体的形象,从而使之上升为一种时代与精神的元命题。这种具有知识分子的自由与自主精神与反思力量的‘真正的政治抒情诗’,是欧阳江河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历史的转折时期,他的上述诗歌几乎成了精神的制高点。出色的智性始终是欧阳江河最闪光的素质,他绵延的语势和滔滔雄辩的语感令人着迷。在‘后朦胧诗’时代,他的文本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他的睿智和敏感的诗论文字,对于他的重要性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证明和补充。”
这些话,我们至今仍然认为是准确的。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本
刊
稿
约
《新文学评论》是中国新文学学会主办的大型学术集刊,是国内外学者发表中国新文学研究领域的原创性学术论文的园地。本刊鼓励学术自由与学术创新,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现将投稿的有关要求作如下约定:
1.来稿应包括:①文本打印稿(采用A4幅面稿纸);②电子文本(采用Word文档格式)。编辑审稿以打印稿为准,编辑部收到作者寄达的打印稿后,即开始审稿程序。
2.为了便于审稿,来稿的形式必须符合以下要求:来稿内容依次为标题、正文、注释和作者简介。论文中所有引文都必须详明原始出处,注释采用文后注。作者简介请注明作者的有关信息,特别是各种联系方式。如来稿属科研立项的成果,请提供该科研项目的有关信息。
3.本刊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及CNKI数据库收录。本刊付给作者的一次性稿酬已包含文章著作权使用费及收录稿酬。如作者不同意论文被收录,请于来稿时申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
4.请勿一稿多投。来稿三个月后未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因人手有限,本刊一律不退稿,敬请谅解。
本刊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新文学评论》编辑部邮政编码
:430079电子邮箱
:xwxpl@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