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013-11-14
编读往来
这两篇文章的实用价值很高
辽宁葫芦岛销售分公司 西 月
贵刊2013年第19期在“报道”栏目里刊登了两篇文章《九江石化:“地毯式”培训》和《江西石油应对油价“十日调”》。笔者认为,这两篇文章的实用价值很高,对同类企业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九江石化:“地毯式”培训》一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九江石化开展“地毯式”培训的情况。一是个性化,全覆盖;二是流动性,到一线;三是互相学,效果显。文章既有具体的培训做法,又有成果展示,为各单位提高培训效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江西石油应对油价“十日调”》一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江西石油为有效应对国内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探索出的增量创效之路,对销售企业降库存、保效益、保增长更有借鉴作用。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之后,很多销售企业一时都不怎么“会玩儿”了,有些“蒙圈”。作为成品油销售企业只能适应,只能自己摸索。中国石化江西石油的做法就很好,很值得学习。特别是江西石油不保守,愿意与大家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更值得赞赏。
全文突出一个“实”字,企业做法实,改进措施实,取得成效实。此外,文章最后谈到的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把握好的三点给人启发很大。
—2013年第20期《中石化的群众路线图》
这次应急行动是转危为机的典范案例。其三个重要承诺、积极的态度、快速的执行、有效的沟通等,为石油石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13年第20期《中石化霍姆斯范本》
“抽丝剥茧”丁二烯
兰州石化公司石化厂 大 风
2013年第20期
贵刊2013年第20期《疯狂的丁二烯》一文,剖析了丁二烯的“疯狂”行情走势,让笔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丁二烯有了较深地了解,也有了颇多感触。
7月中旬开始,国内丁二烯价格连番上涨。中东国家大量利用廉价乙烷气来生产乙烯、北美地区60%以上的乙烯产能主要采用轻质原料、亚洲地区的乙烯裂解企业也在不断提高裂解原料中的轻烃比例,致使丁二烯产出少。加之国内丁二烯装置检修和下游需求回暖等几方面原因,致使丁二烯异常“疯狂”。论据详尽,论证充分,对几方面原因综合分析,令人信服。
这篇稿件还揭示出了一个道理:国内炼化企业不能低头生产,还要抬头看路,要有全球观念,树立国际国内一盘棋的大市场意识。另外,还要善于结合近一两年来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表现的实际,认识到在全球企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炼化企业凭几种优势产品,获得稳定长期效益的时代可能已经过去了,必须学会深入分析、及早谋划,把通过动态化生产组织产生的效益尽最大努力拿回来。这是硬道理。
本栏目信箱:zgsysh@21cn.com(请注明投稿)
作者直言了海外发展中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文章中谈及的风险点、风险要素、风险应对建议等,都具有参考价值。
—2013年第20期《海外合作 需防范资金风险》
吉林油田从不稳定到稳定、从上访到下访的重大转变,在本文谈到的切入点、着力点、着眼点、落脚点中给出了答案,值得认真研读和借鉴。
—2013年第20期《信访工作的吉林法则》
优化的举措和效果很好,但三个优化之间有交叉,似乎不是同一层面上的三个问题,可商榷。
—2013年第20期《“三个优化”提质量》
《ICIS化工经济》欧洲必须应对美国页岩气竞争威胁2013年10月14日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CEO 穆罕默德·阿尔-马迪日前在柏林召开的第47届欧洲石化协会(EPCA)年会表示,欧洲石化行业要想在全球竞争市场中生存和繁荣,必须进行彻底性变革。这已是行业共识,包括来自美国页岩气的竞争以及其他挑战。欧洲石化行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效益和成本效益,更加重视技术和创新,集中精力开发适应全球人口不断增加、生活不断变化的产品。特别是欧洲各国政府应支持这种改变。他进一步表示,欧洲石化行业存在诸多结构性弱点,包括装置老化、生产厂规模偏小以及缺乏有竞争力的原料。
《美国油气周刊》东南亚地区石油进口依赖度增长2013年10月14日
国际能源署(IEA)最近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特别报告之东南亚能源展望》报告显示,东南亚地区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正导致该地区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增加。进口石油较高的财务成本和外部局势的动荡,对该地区经济影响的负面作用正在日益显现。
东南亚国家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能源效率。报告显示,2035年前该地区的能源需求将增长80%,新增需求相当于当前日本能源需求。到2035年,东南亚地区将成为继中国、印度和欧盟之后的全球第四大石油进口国和地区,石油进口量将超过500万桶/天,石油进口依赖度将翻番至占需求的75%。
(晓 华)
《化学周刊》拉美石化工业发展潜力巨大2013年10月28日
市场人士表示,虽然拉美各国化工和石化工业发展仍然不平衡,但是该地区的潜力较大。巴西和墨西哥仍然是该地区最大的化工和石化生产国。该地区其他国家正在寻求开发石化工业的潜力。尽管遭受成本和原料的压力,但是巴西仍然是拉美最大的市场。与此同时,墨西哥正准备受益于北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石化工业复兴。拉美地区旨在减少石化产品进口依存度,虽然该地区已经宣布或正在规划一些化工和石化项目,但是拉美地区的石化需求仍将继续超过当地的供应。总体而言,拉美地区的经济将健康增长,石化产品的需求将表现强劲。
《美国烃加工》全球烃加工业投资将强劲增长2013年10月
据美国《烃加工》杂志称,2014年全球烃加工业的投资将超过2790亿美元,比2013年预期的2440亿美元投资额增长近15%。其中,2014年美国烃加工业的投资将达到780亿美元,比2013年预期的580亿美元增加200亿美元。
(晓 华)
《乙醇生产者》全球首套纤维素乙醇工业化装置投产2013年11月刊
全球首个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纤维素乙醇的工业化装置10月9日在意大利北部克雷申蒂诺市正式投产。这家示范厂隶属于贝塔可再生能源公司,设计年产近2000万加仑的纤维素乙醇,正式启动将推动先进生物燃料的商业化生产进程。这家纤维素乙醇工厂以小麦秸秆、水稻秸秆以及种植于非耕地上的高产能源作物芦竹为原料,先进行预处理,之后添加酶制剂,将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转化成糖,经过发酵得到乙醇。生产过程的副产品木质素还可用于发电,不仅可以满足这家示范厂生产所需的能源消耗,而且剩余的绿色电力可出售给当地电网。
(晓 华)
停电
11月3日,巴勒斯坦民众手捧蜡烛抗议。由于加沙政局动荡、石油短缺,每天停电12小时。供图/东方IC
台风
11月11日,超强台风“海燕”强势登陆菲律宾,造成上万人死亡,超过23000幢房屋被摧毁。图为一名居民扛着自行车经过遭台风摧毁的房屋。供图/东方IC
网购盛宴
11月11日24时,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支付宝成交额达350.19亿元。伴随着阿里巴巴交出的实时“票房”,这个本来是中国人“发明”的光棍节在电子商务企业的集中式营销和数亿人通过点击“购买”进行互动的共同烘托下,全球最大网络购物狂欢节全画幅的展现在世界面前。供图/东方IC
科考
11月7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缓缓驶离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奔赴南极执行为期155天的科学考察任务。供图/东方IC
推进
国家发改委要求有序推进“煤改气”
国家发改委近日要求,有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煤改气”项目的气源和供气合同。在审批和核准“煤改气”、燃气热电联产等项目时,须将已落实的气源规划或项目实施单位与天然气供应企业签订的供气合同作为前置条件,没有落实气源的项目不予批准,未经审批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飞跃
中国石化2015年前将完成4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
11月7日,记者从中国石化获悉,该公司已首次从涪陵页岩气产能建设示范区测试井中勘探出了商业规模量页岩气,确保今年建成5亿立方米产能。中国石化明确表示,在2015年之前能够完成40亿立方米的页岩气总产量。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涪陵区块或使中国石化页岩气产量有大的飞跃。
扩产
壳牌乍浦润滑油调配厂二期扩产升级
11月12日,壳牌举行了乍浦润滑油调配厂二期扩产项目开业启动仪式。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正式生产运营,届时,总产能增加一倍,年产量达到4亿升,成为壳牌在中国最大的润油油调配厂。据悉,乍浦二期工厂是壳牌在中国润滑油调配厂中,第一个应用在线调配技术的工厂,可实现高效精准的质量控制,生产出品质稳定的润滑油产品。
全球能源企业250强出炉 中国央企表现斐然
10月29日在新加坡公布的2013年全球能源企业250强显示,中国石油排名第八,较上一年上升一位,巩固了250强排行榜2002年设立以来的地位。中国石化年收入全球排名第二,在本次总体排名中位列第十,较去年上升两位。除此之外,中海油总裁李凡荣被评选为普氏能源资讯首届“亚洲年度首席执行官”。
发现
中国海油在渤海再获油气勘探新发现
中国海油近期在渤海海域获得旅大5-2北中型新发现,标志着公司稠油热采技术的成功实践。旅大5-2北构造位于渤海辽东湾海域,平均水深31米。旅大5-2N-2井和5-2N-4井完钻井深约1140米,并分别钻遇约120米和85米厚的油层。经测试,旅大5-2N-2井平均日产油1040桶。
在当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下,其管理主要分部门展开,在权责分配方面略显模糊。与此同时,高校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导致他们在管理手段方面依然停滞于登记造册,无法细致客观地反映所有固定资产的闲置情况、动态变化以及存量分布。另外,高校往往存在资产主管部门与资产使用智能无法兼容,严重缺乏一体化管理手段,这让他们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经常出现对账不符、漏洞百出,经常无法对固定资产的安全做出完整规划。
实现
霍尼韦尔将实现在近海环境中生产液化天然气
霍尼韦尔10月28日宣布将助力哥伦比亚近海太平洋鲁维亚莱斯能源项目,为世界首座浮式液化天然气液化、再气化和存储装置提供集成控制与安全系统。据悉,霍尼韦尔正与博莱克威奇公司解决船壳预处理和液化过程。因此,霍尼韦尔将把此过程的经验融入该项目中,实现业界第一次在近海环境中生产液化天然气。
声音
2012年媒体关注中国石化的负面信息占42%,算下来平均每天有639人次在骂中国石化。那时我感到“压力山大”。
—中国石化集团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近日表示,一年多来,中国石化逐步按照信息公开透明的思路推进。到目前为止,正面信息大约占到90%
若把推动“石油人民币”体系看成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不仅战略逻辑发生偏差,而且将会面临更大的战略风险。
—日前外媒发表文章称,当“石油人民币”逐渐取代“石油美元”时,将极大改变世界地缘政治的格局。对此,中国石油基金论坛研究员冯跃威作出如上表示
原油和成品油进出口资质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是不问“出身”的,而是看企业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方向,是否符合基本资质,是否满足环保和油品质量要求等。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震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改革大的方向是不再过于区分企业属性,改革整体思路首先是满足整个炼油工业需要
花旗银行的研究机构视美国天然气产量递减率为24%,那么美国需要30个新的巴奈特页岩气田,才能在未来10年中维持产量。
—美国独立石油地质学家布朗在接受采访时说。他表示,美国石油产量增长明显,但这种增长仅仅能够维持一时
图鉴
●供图/CFP
微博
http://weibo.com/ferkel
培养国际能源强企需从“大”处着眼
严伟:
尽管有些油气公司凭借庞大的资产规模得以在全球250强中脱颖而出,但规模并不是赢得竞赛的唯一条件。培养国际化能源强企需从“大”处着眼。这个“大”还包括放眼全球的国际化大视野、强大的左右市场的能力。
http://weibo.com/zgsybs
以“参与”渐进式融入拉美
孙洪波:
目前,针对政府的某项政策或改革,巴西出现反对声音甚至示威抗议是常事,并非针对中国石油公司,只要不危及资源国的政局稳定,就不会对合作环境构成根本性的威胁。对中国公司而言,以“参与”渐进式融入拉美,并为未来赢得合作机遇,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http://weibo.com/zhangjinyang
美能源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郭庆方:
近年来,美国能源领域格局出现巨大变动:一是石油消费自给率提高,二是页岩气革命。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美国能源格局变动的时点分布很是微妙。美国当下的能源格局变动是否持续,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有一点需要明确,美国能源格局变动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其他国家不能亦步亦趋,要走自己的能源发展道路。
争鸣
受腐败问题影响,近一段时间以来,媒体有关石油行业该如何改革、如何管理的议论越来越多。其中,能否拆分石油企业成为议论的焦点。有声音表示,中国石油的拆分是不可能也没有意义的事情,今后的改革方向是增加市场的竞争,增加政府的监管。也有声音表示,国企不论怎样拆分,其垄断的本质并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因为国企看起来似乎是在竞争但并不彻底。
这些年,不同国家围绕中东地区发生的战争、纷争越来越多,越来越激烈。这样的战争和纷争,已经扩大到非洲地区了。原因就在于,争夺石油的控制权。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我国石油企业拆分,就意味着将国际竞争权放弃,将国际竞争的优势放弃。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靠前的很多也是石油企业。正因为如此,对中国的石油企业来说,不仅不能拆分,而且应当进一步整合,使其专业化水平更高、竞争力更强。
—2013年10月8日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谭浩俊
大家关于拆分的想法不是特别多,说的更多的是如何业务重组,打包上市。拆分和重组表面上看是差不多,都是把优质业务放大优势,把差的业务剥离出来。不同的是,拆分是行政干预,直接把一个公司分成几个小公司,阻力比较大。重组阻力会相对较小。
有的专家认为,中国石油的拆分是不可能也没有意义的事情。今后市场会越来越放开,所以企业不在于大或者小,而是相关部门的监管是不是到位,市场能否形成充分竞争。逐步增加市场竞争,逐步增加政府监管,产业链的各个阶段让企业都能够自由地进入,是改革的方向。
—2013年10月20日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 :张 蕊
分拆能否成功至少需要过三道坎。拆分的标的是什么,拆分的目的是什么,谁来接盘?此三环环环相扣。此外,还要考虑到合理性、合法性等问题。油气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让利益回归的同时,与外部抗衡是一个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大到不能倒的地位,决定了中国石油的改革是渐进的,从较粗放、不规范转变为更加规范的管理,政府要加强有效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进行权力制衡。
—2013年10月2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贤佳
最近半年关于央企将被拆分的传言不断,显然不是空穴来风。多家媒体均报道称,国企分类监管等将成为重点改革内容。
由此看来,中国石油、国家电网的拆分并非不可能。但是我认为,国企不论怎样拆分,其垄断的本质并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因为这些国企看起来似乎是在竞争,但并不彻底。一方面,国资委与发改委是想形成国企之间良好的竞争关系,所以既拆分一家独大的国企,也扶住弱小国企,不让其被市场淘汰,这就违背了市场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只有国企竞争的行业基本上都是垄断行业,能源行业如此,通信行业也是。说是竞争,实际上产品价格要么由发改委来定,要么构成了事实上的价格同盟关系。
—2013年11月6日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王亚煌
相对来说,现在确实迎来了一个相对比较好的契机。一方面,目前市场总体的改革呼声很高,且市场也早就建议打破“三桶油”对市场多年的一体化垄断;另一方面,就国外经验看,没有哪几个企业,能完全掌控一个国家的能源命脉,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但市场有观点称,不拆有不拆的好处。首先,中国石油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垄断企业;其次,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在长远的未来仍将是重中之重,保持稳定性同样比较重要。
—2013年10月22日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黄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