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研判三中全会后的中国

2013-11-14梁嘉文

决策与信息 2013年12期
关键词:公报国家改革

文/梁嘉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中国未来五至十年的发展勾画出“改革路线图”。

“平淡的言语之后可能是大胆的行动,将带来深远的改革。”英国《金融时报》如此评述三中全会公报。外国政府、媒体以及一些智库表现出来的关注热情,丝毫不亚于中国人自己。全球各大通讯社、主流媒体以及一些著名海外智库,均使出浑身解数,高频度、大范围深度解读三中全会公报,试图从中研判中国未来的经济政治社会走向,以及跟自己相关的财富机会。

一向被西方媒体与研究者视为“枯燥、呆板而冗长”的中国官方文件,这一次似乎变得生动而具有魅力了。

“抠字眼”感知中国改革雄心

“他们是工程师,在任何系统中,你都需要一些摩擦力以放慢速度。摩擦力太大,机器就会停转。摩擦力太小,系统就会不稳定。”美国著名记者、专栏作家法里德·扎卡里亚在三中全会召开前一天发表的文章引述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的话。

扎卡里亚对中国总理李克强“抱薪救火”的比喻印象深刻,并从中感受到中国改革任务的艰巨,他将此次三中全会视为中国的第三波改革。不过,留给他印象更深的是中国领导人的自信。他在文章中说,“他们显得比我过去20多年间任何一次访华时都更自信,更放松。以往,他们大谈中国的弱点和问题,总说中国远远落后于美国。我此次很少听到这样的话。不过,该国仍然在到处搜寻各种理念和最佳做法。”

中国的自信在此次三中全会公报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陆瑞安,无疑是具有敏锐嗅觉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他认为,公报中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设定这样的时间表表现出了中国领导层“自我施压”的意图。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姚树洁认为,中国领导人表现出了“不回避现存问题、不喊空口号绕弯子和不怕困难直面改革深水区”的精神,以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层面上的矛盾和问题。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资深中国经济研究员杜大伟认为,三中全会公报中加快改革的意图十分明显。日本政治评论家本泽二郎认为,任何国家实施改革,都不会完全一帆风顺。中国领导人直面改革深化引发的重大问题,这令人期待。不惧怕反省、从正面应对改革难题的话,改革必将走上正轨。

新设国安会受关注引揣测

德国《世界报》驻华记者约翰尼·埃尔林认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新颖之处”,他在报道中说,国家安全委员会显然效仿“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就像美国总统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主席一样,中国国家主席、军委主席习近平可能也会是将要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主席。路透社报道,中国将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目的,是在国内外安全挑战面前深度整合分散于警察、军队、情报和外交等领域的国家安全职能。

日本媒体格外敏感。《产经新闻》的文章分析,选择这个时机作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定,或许是受到日本启动日本版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刺激,并借此展开反制。《日本经济新闻》则猜测,该机构将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为蓝本,肩负综合协调外交安保战略的职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可能为总负责人,作为统辖负责国内治安的公安部以及负责情报收集的安全部的上级机构。

“中国将建克格勃。”俄罗斯之声电台网站用了一个夸张的标题。该电台的文章引述“金雕”情报机关老兵协会副会长瓦列里·马列瓦内的话说,该委员会将成为中共政治局的左膀右臂,构成中国政权的基础。文章认为,中国新安全机构不会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额外威胁,反而能增加莫斯科和北京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和网络犯罪的机会。

三中全会影响中国更影响世界

如果全球经济缺了一台“中国发动机”,那对于很多国家的经济复苏而言绝对是噩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主任彼得·德赖斯代尔表示,世界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拥有巨大利益,世界其他国家将有机会从中国资本更自由的流动和商业更自信的运行中获益。澳大利亚商业旁观者网站的一篇文章说得更直白,认为三中全会作出的决定将左右澳大利亚经济长期前景,并暗示世界应该敏锐抓住此次中国机遇。

“澳大利亚的长期前景或许不由纽约决定,而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体现。1978年的三中全会也改变了澳大利亚,尽管这样的改变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生。1978年,世界用了很长时间才明白中国作出了什么决定。2013年,消息的传播速度可能提高了,但要理解发生了什么可能仍然需要时间。”

不少美国的智库纷纷召开跟中国主题相关的研讨会,研判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走向,以及对美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纽约证券交易所亚洲区副主席欧伟廉表示,中国的改革以及中国的稳定对美国非常有利,中国经济增长对美国和世界以及各个市场都意义重大,包括零售市场、石油天然气市场以及制造业市场。中国增加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这对稳定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有很大作用。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研究主任蓝普顿相信,中国将继续拓展经济改革并为之注入活力,不仅从中国国内角度而言,也从世界角度来看,这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其中有可能为中美两国更高层次合作带来更多契机,也可能成为两国共同定义“新型大国关系”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非洲更关注中国能否带来更多的资金与技术。

看到挑战也理解中国改革步伐

纵观此次海外舆论,可以发现他们对中国的期待普遍很高,对三中全会公报的内容也较为肯定。其中,公报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表述,令他们十分振奋,但他们也认为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各方面的问题严峻而复杂,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

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罗迪表示“谨慎的乐观”。他认为,公报中的纲领还需更多具体内容来填充,未来中国需要在提升市场作用、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完善价格改革、金融改革和财税改革等方面做出更大改变。

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则认为,中国对改革采取谨慎态度和渐进方式是合理之举。他在给英国《金融时报》写的一篇文章上说,小的、非直接的改变,即使效率不高,可能引发的反对更少,带来的风险更小,令修正道路更容易些。从长期来看,具有轰动效应的方式也许会招致那些急于维持现状的人更强烈的反对从而影响改革事业。如果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需要冲破的主要是思想禁区,那么今天更需要冲过的是利益雷区。其难度和危险程度都大大超过了思想禁区。

猜你喜欢

公报国家改革
2019年贵州省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
改革之路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一图读懂2016年度党内统计公报
改革备忘
把国家“租”出去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改革创新(二)
从公报解读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