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研究与推广探析

2013-11-14李宏巧南京图书馆

新世纪图书馆 2013年5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古籍国学

李宏巧(南京图书馆)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也即国学作为近代意义上的概念始于20 世纪初。关于国学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无统一的界定。普遍认为,国学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和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广义而言,国学还应包括中国历史和现代通过原始性自主创新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一切科学文化、技术和文明。

1 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研究和推广的历史

清光绪年间,一些提倡新学、主张变法的大臣赴欧考察,归而盛道西方的文明首在图书馆的完备,奏请设立图书馆以及译书馆、报馆等。于是,我国出现了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如:湖南图书馆(1904)、湖北图书馆(1904年)、江南图书馆(1907年)和京师图书馆(1909年)等。

起步阶段的公共图书馆筚路蓝缕,国学研究开始兴起,以缪荃孙为代表的图书馆人对国学研究贡献卓著。缪荃孙(1844-1919),曾先后主持过我国极有影响的南北两大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是我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目录学家、教育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他博览群书,广收古籍,擅长文史,精于考订刻书。

缪荃孙在筹建江南图书馆时,因购得杭州丁氏大批藏书,为便于读者检阅,特编印《江南图书馆善本书目》。1910年,缪荃孙奉调去北京,任京师图书馆正监督职务,以城北积水潭广化寺为藏书楼,亲自清理秘阁藏书,分类清理内阁大库珍本,内阁大库中检出元明旧帙和南宋所藏古籍,辑刻《宋元本留真谱》,于牒文、碑板、序跋等加以著录。编纂成《京师图书馆善本书目》8 卷,《各省志书目》4 卷。同时,广购古籍,辑刻京师藏书目录。

缪荃孙研究目录之学,1875年代张之洞撰《书目答问》四卷,这本书主要是以告知生童应读何书,书以何为善本为目的,在“略例”中所谓“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实际上就是指导好学的士人如何专研中国的旧学术,其内容为一部中国旧学书籍的综合性选目,收有2 000 多种图书,以经、史、子、集、丛五部三十四类排比,另有《别录》和《清代著述家姓名录》两种附录。他目录学方面的另一成就是编辑清代黄丕烈的藏书题识。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公共图书馆进入稳定发展时期,有关部门延揽并培养大批人才,入藏大批文献,开展学术研究与服务,国学研究得到初步发展。

著名史学家柳诒徵于1927年奉命任由江南图书馆延续下来的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受业师缪荃孙的影响,他一生致力于国学研究。柳诒徵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国史要义》等。

柳诒徵接管馆务后,在保存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就尽力把图书馆办成学术研究的中心,他整理图书,制定规章,开放阅览,开展学术研究,一时间,学术名流汇聚,学术空气极为浓厚,负一时盛名。馆内许多资深学者一边整理古籍文献,一边从事研究。国学图书馆每年出版一本《国学图书馆年刊》为他们发表学术成果。当时在馆工作人员如向达,后来成为研究中西交通史的专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撰有《唐代刊书考》;范希曾精于目录学,著有《书目答问补正》等论著;王焕镳的《明孝陵志》。这些馆员均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由柳诒徵主持编印的《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是当时国内一部较早出版的完整的大型馆藏目录。柳诒徵的《中国版本略说》一文,对古籍版本的源流、版本鉴定有着独到的见解。

柳诒徵还创定了《住馆读书章程》,为外地学子住馆苦读提供方便。这些人中的不少人后来都成了大学者,如复旦大学副校长蔡尚思、江苏省教育厅长吴天石、中科院研究员兼山东大学教授郑鹤声等。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立中央图书馆成立前后,延揽了不少专业人才和知名学者,如被聘为“编撰”的钱钟书,郑振铎、顾延龙、吕绍虞、王庸、王昭麟等,他们为中央图书馆主编学术刊物,或担任学术顾问。

中央图书馆馆刊相继有《学觚》、《图书月刊》、《国立中央图书馆馆刊》与英文版《书林季刊》。当时馆刊的共同特点是既面向图书馆同行也面向广大读者,因而能够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所刊载的国学研究成果不少被视为传世精品,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公共图书馆欣逢发展,藏书量颇有增长。20 世纪80年代后,国学复兴,尤其近年来,国学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公共图书馆的国学研究这一传统精神继往开来,硕果累累。

南京图书馆王学熙先生回忆1963年他到南图工作时所在的古籍部工作人员中,“可谓专家云集,有南明史专家钱海岳、太平天国专家江世荣、版本专家曹菊生和沈燮元等”。江世荣在古籍部服务30 多年,在上世纪50年代整理出版了《捻军史料丛刊》(1-3 集)、《曾国藩未刊信稿》等著作。晚年对古代道家诸子,如《老子》、《庄子》、《淮南子》等潜心研究,发表了《〈庄子〉佚文举例》、《有关〈庄子〉的历史资料续考》、《道家诸子述林》等论文。

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在1987年来国家图书馆之前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史家、宗教学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造诣,相继出版了专著《老子今译》、《墨子》、《中国哲学史论》、《中国哲学发展史》、《宗教大辞典》、主持编写《中华大典》、《中国哲学史》、《中华大藏经》、《道藏提要》等大量著作。

《文献》是国家图书馆主办、文化部主管的国家一级学术性刊物。主要披露国家图书馆和其他公私典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各种古、近代文献(包括珍本秘籍,罕见抄本,异本,名人佚稿、序跋、信札、墨迹,稀见方志、舆图、谱牒、档案、文告、甲骨金石、彝器铭文、汉简、敦煌遗卷、佛道藏经、少数民族文献等),并发表研究论文(着重发表古典文学、史学、古文献学及训诂学)。国家图书馆还有《文津流觞》、《文津学志》等出版物,及时报导经典文化推广中心的各项活动安排和内容、介绍国家图书馆的珍贵馆藏、推介有关经典研究的新书、交流业务和研究心得。国家图书馆在整理出版古籍时,馆内几位学者对图书的版本同时进行考证,从“序”到“跋”到原著者生平的增写,到补遗,做了大量的工作。

上世纪70年代始编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由公共图书馆联合全国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大专院校和中等学校图书馆、科学院系统图书馆、名人纪念馆和寺庙等781 个单位编撰的“一部当今国家现藏古籍善本书的总目”,著录的藏书约6 万多种,13 万部。主编顾延龙,副主编潘天桢、冀淑英都是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学者。

2 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研究和推广的优势

2.1 丰富的馆藏资源优势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飞速发展:201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已经达到2 952 家,藏书量达到6.9 亿册。在这些藏书中,有大量珍贵的有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国学文献。如国家图书馆的珍品特藏包括善本古籍、金石拓片、古代舆图、敦煌遗书、少数民族图籍、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和普通古籍等260 多万册(件)。南京图书馆现存古籍约170多万册,含善本10 余万册,包括宋元刻本近200 部,明刻本近7 千部。碑帖拓片15 万件,名人手札约10 万件。上海图书馆古籍中包括善本2.5 万余种,17 万册,其中宋元刻本300余种,唐、五代以前写经224 余种。最早的藏品《维摩诘经》距今已有1 400年的历史。这些大量的珍贵文献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开展有关国学的服务和活动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2.2 雄厚的人才储备优势

从近代图书馆的鼻祖缪荃孙,到柳诒徵,到鲁迅、梁启超、陈垣、马叙伦、蔡元培、袁同礼、李四光、钱钟书,郑振铎、顾延龙、冯仲云、丁西林、刘季平、任继愈、吕绍虞、王庸、王昭麟等,公共图书馆一直有国学大家们的关注和心血。公共图书馆成了很多优秀的国学人才的向往之处。放眼现代,我国公共图书馆也是汇聚了众多国学大家,如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在中国古文学理论研究范畴成绩斐然;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是历史学的教授;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在哲学、宗教学领域享有盛誉。公共图书馆坐拥大量古籍文献,相应有大量对传统目录学版本学有很深造诣的专家,如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院长李致忠、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研究馆员陈先行、南京图书馆研究部兼国学研究所主任徐忆农等,他们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目录编制、书史研究和业务管理工作、在海内外本领域较有影响。近年,各公共图书馆更注意对国学人才的培养,如南京图书馆更在历次招聘中对口招聘国学人才,为研究国学进行人才储备和培养。

2.3 浓郁的文化氛围优势

公共图书馆现在实行免费开放,且兼有社会教育功能,全年各类免费讲座不断,在这里经常有学者与读者思想碰撞的火花迸发,各种高雅的书法展、美术作品展、文学作品主题展等层出不穷。有的图书馆还开放部分古籍阅览,古色古香的室内布置,到处充满的国学文化气息,使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感悟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自觉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洗礼,增加主动接受传统知识的兴趣,提高文化修养。

3 公共图书馆开展国学研究和推广的实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优势,以弘扬国学为己任,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开展国学的研究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3.1 成立国学研究所,致力传承发展国学

2008年国家图书馆成立的“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这是个集阅览、咨询、文献研究和服务于一体的机构,致力于发扬中国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学文献收藏传统,促进馆藏建设和文献研究利用,使中国国家图书馆成为海外中国学文献典藏、研究与服务中心。2011年南京图书馆增设国学研究所,这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尚属首次,这也是继中国国家图书馆之后的致力于发扬中国国学,促进馆藏建设和文献利用、研究与服务的又一盛举,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承担起开展社会教育、传扬中华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职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2 建立国学文献区,提供国学特色服务

图书馆收藏的国学文献内容丰富,涵盖文史哲等各个学科,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这些文献被分散在不同的书库、不同的类别中,一是不利于读者获取,另外也使得许多国学文献被长期搁置在书架上,读者发现和利用率较低,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公共图书馆进行很多尝试,2010年福建开设国学主题的公益公共图书馆——明溪华藏图书馆;2011年南京图书馆对馆藏的国学文献资源进行了分类、整理,并适当补充,在图书馆的四楼开辟了国学阅览区。这些措施使读者对国学文化经典有直观的认识和感受,方便了读者获取国学书籍,有效地提高了国学文献的利用率。

3.3 开展阅读节、读书会等,多形式传扬文化经典名著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不断推出国学传播活动,如大连图书馆的白云书院,福建省少儿图书馆的国学经典朗诵夏令营等,其中南京图书馆阅读节的成功举办更是将国学经典传播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他们采取名家讲座、论坛、读者见面会、红楼梦系列影片展播等多种方式,从多角度来解读经典名著、引领阅读风尚。读者反响热烈,专家与读者的交流中思想碰撞的火花更是精彩纷呈,通过这样的高层次的文化平台,吸引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对文化热点进行论述,进而引发社会各界对阅读、对阅读经典的关注与思考。

3.4 开设国学讲座,与大师近距离接触

讲座是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都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学术讲座与学术论坛,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国家图书馆的国学类讲座占到了国家图书馆讲座总数量的70%左右,重庆图书馆推出“国学大讲堂”,南京图书馆自新馆开放以来,每个周末都有讲座,其中仅2010年就开展了四十余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讲座,如徐克谦教授的漫谈先秦诸子文化,章凝教授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专题讲座,蒋沛昌教授带来的题为“反本开新读《论语》”的精彩讲座、郎大地副教授,从逻辑学的角度为听众朋友解读《孟子》的经典片段等等。近年,南京图书馆还将讲座送到全省各地,通过学者们专业精彩的讲评和赏析,引导读者深入思考和积极讨论,体会国学的博大精深,加深对国学文化的理解。

3.5 指导国学阅读,定期推荐书目书评

面对门类繁多的国学文献,读者该如何阅读,怎样找到经典?对此,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导读功能,帮助读者选择国学经典,提供阅读指导。2012年以来,南京图书馆推出《国学图书阅读指南》小册子,根据各类国学文献的特点、学术价值等向读者推荐有代表性的作品,现已经印发国学图书阅读指南六期,有介绍经部图书四书的,有介绍集部图书诗词曲的,通过简要介绍作品的内容、特色、价值以及在南京图书馆的藏书位置等,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受到读者的好评和欢迎。

4 公共图书馆国学研究推广的未来发展之路

当下,全社会国学研究机构众多,有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为代表的高校国学研究教学机构,有以中国国学院为代表的民间国学团体,还有以北京育灵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私人培训中心,这些机构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因此,公共图书馆应与其全方位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国学的传承发展,实现国学的广泛传播和发扬光大。

4.1 实现讲座、培训和展览三位一体式的联合

公共图书馆与学校、培训机构联合,扩大国学受众。高校拥有众多的人文领域专家学者,研究和教育是他们的长处,国学研究不能只停留在高校,更应该走进家庭、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将国学研究成果得以最大化地实现。公共图书馆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开放的场地,拥有众多的受众,他们的联合,可以将名师讲座、国学展览开进中小学校,开进社区,高校可以指导培训中心的培训内容,培养他们的师资力量,图书馆可以联合培训中心举办教学成果汇报展,比如“经典诵读会”、“国学故事会”、“国学剧目展演”等,提高读者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国学经典的氛围,起到良好的国学经典教育的效果。这样的联合,使得高校国学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受众不再仅仅是高校学生,培训机构的层次得到提高,公共图书馆成为普通的大众接受国学高层次的教育与交流胜地,互惠共赢。

4.2 扩大阅读节影响力,成立国学沙龙

以图书阅读节等活动为良好开端,成立国学沙龙,定期举办活动,以公共图书馆的优雅氛围、高校名师的凝聚力和国学爱好者、热衷者的热情,一起讨论国学热点,分享个人心得、展示读书成果、推荐好文好书,使得公共图书馆成为一个国学研究前沿所在,成为一个激荡思想的学术所在。沙龙成员的影响力会吸引更多成员的加入,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并和媒体广泛合作,扩大国学文化的传播范围。

4.3 延伸国学文献区,开发与引进国学专题数据库

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馆藏资源和技术优势,整理挖掘馆藏文献资源,开发相关的国学特色数据库,形成特色。很多公共图书馆已经做了一些有效的努力,如国家图书馆在其网页上为读者提供“数字方志”、“碑帖菁华”、“甲骨世界”、“敦煌遗珍”、“西夏碎金”、“年画撷英”等数字资源在线阅览,南京图书馆坚持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出版,已经建立标准数据1381 条,并参与了《中华再造善本》等大型资源开发项目等等。另一方面,业界已开发出许多高水平的国学数据库,比如大型中华古籍全文数据库——《国学宝典》,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至清末两千多年的所有用汉字作为载体的历代典籍,已收入古籍文献3 800 多部,总字数逾8 亿字,现仍以每年1~2 亿字的速度扩充。各研究机构与大学则比较注重学术性古籍的数字化,他们缺乏协作,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因此公共图书馆可以与高校、国学研究机构一起将此类的国学优秀专题数据库进行协作整合,努力优化馆藏结构,增加电子文献的比例。我们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收集并整理相关国学的数字化图片建立国学图库,搜集并公布国学大师们的专题讲座等学术视频,建立视频库,使得国学文化传播变得生动活泼、易于接受。从而使公共图书馆成为国学研究的文献中心,成为研究者学习和研究信息需求的有力保障。

4.4 联合开发国学资源导航和开办国学参考咨询

网络上有着丰富的国学信息资源,2007年网络上以国学为名,或者跟国学内容有关的网站就达600 余家之多,例如国学网络、百度国学、中国国学教育网等,但由于这些网络资源的开发、组织和发布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这些资源分散且杂乱,公共图书馆可以对网上的这些国学信息资源搜集整理后进行重组和分类,进行简要的内容揭示,建立分类目录式资源体系、动态链接等国学资源导航系统,为读者提供国学信息资源导航和检索服务。很多公共图书馆现设有参考咨询部,为了配合国学研究这样的特色,使得读者在学习或者研究国学碰到疑问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可以联合众机构成立国学咨询专栏,配备专业咨询馆员,图书馆还可仿照百度这样的网站建立“国学常见问题与解答库(国学FAQ)”,将读者提出的常见问题按类别列出,供用户进行浏览和检索,以方便读者从中迅速找到与自己类似问题的答案。另外,高校的国学研究,往往推出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研究成果,如何实现研究成果的推广,引导未来国学发展的方向,公共图书馆和培训机构是个广阔的平台。公共图书馆应借助图书馆专业网站开设国学教育专栏,将全国各地开展国学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动态在专栏中予以介绍;设立国学典籍的书目推荐、书目导读;还可以搭建国学交流区,为读者学习和交流国学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总之,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营造良好的国学文化环境氛围,通过国学教育,为中华的文化传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1 南京图书馆馆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3~8

2 记忆——国家图书馆建馆九十八年纪念展[EB/OL].http://www.nlc.gov.cn/newzqwqhg/jy/zlqy/

3 迤迤百年 煌煌伟业——掠影《国家图书馆百年馆史展》.中外文化交流,2009(11)

4 《新世纪图书馆》“国学研究”栏目征稿启事[EB/OL].http://newcentury.jslib.org.cn/ch/index.aspx

5 《国学宝典》中华古籍全文数据库简介[EB/OL].http://www.guoxue.com/cp/gxbd.htm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古籍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江苏完成九成以上古籍普查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6年3月)
国家图书馆农业部分馆成立
古籍出版的困顿与生机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