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实证研究*
2013-11-14刘良璧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
刘良璧(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校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知识宝库和文献信息中心,理应承担起使文化充分发挥“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的职责和义务。
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提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开放”,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对现代图书馆的开放理念进行了诠释——“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现代图书馆秉承对全社会开放的理念”、“中国图书馆人经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逐步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的基本原则”。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已成为业界的共识和趋势。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庆市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促进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本课题组对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
1 调查概况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我们对重庆市17 所高校图书馆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馆舍面积大。82%的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在2 万平米以上,有2 所达6 万多平米。第二,馆藏资源丰富。76%的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都在100 万册以上,个别甚至达到300 多万册。第三,馆员队伍充足。近一半的高校图书馆职工人数在50 人以上,有2 个馆在100 人以上。第四,高素质人才较多。53%的高校图书馆高级职称人数占全馆职工人数比例超过20%,有2 个馆超过40%;59%的高校图书馆硕士以上学历人数占全馆职工人数比例超过15%,有3 个馆超过30%。由此可见,重庆市高校图书馆已经具备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基本条件和基础。
2 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现状
2.1 向社会开放馆数量不多,社会服务开展时间不长
调查显示,17 所高校图书馆中有12 所面向社会读者开放,占被调查总数的71%;在12 所面向社会读者开放的高校图书馆中有9 所向社会读者办理借阅证,占被调查总数的53%。也就是说,当社会读者想要全方位享受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时,他们仅有一半的机会可以选择,这与重庆市作为西部唯一一个直辖市的地位以及建设长江上游文化中心的目标是非常不符的。同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已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中,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时间都比较短,长的六、七年,短的仅仅只有一年,应该说起步比较晚。
2.2 办证对象及可借册数、期限等限制较多
在9 所向社会读者办理借阅证的高校图书馆中,对于办证的对象仍然还有诸多限制,有的仅对校友办证,有的仅对本校合作企业或有业务往来单位办证,同时还有要求出具身份证明、单位介绍信等繁琐的形式。允许外借图书的册数一般限于2 册至5 册之间,期限多数在3 个月以下。各种限制应该说比较多。
2.3 收费较高,方式不灵活
从调查问卷来看,对社会读者的收费主要涉及到借阅证工本费、押金、服务费三种情况。工本费从5 元至20 元不等,多数为20 元,其中有一个馆免费办理借阅证;押金从200 元至500 元不等,一般根据可借册数进行限制,基本为每册100~150 元,其中有一个馆未收取押金;服务费基本都采取按年收费的方式,从15 元至100 元不等,多数为50 元或100 元,仅有一个馆采取了既按年收费(100 元/年),又按次收费(5 元/次)的方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读者到高校图书馆办理借阅证都会产生这三种费用,三者加起来也应该不是一个想利用高校资源来获取信息的公民乐于接受的数目,而且可供他们多样选择收费方式的项目几乎没有。
2.4 发放借阅证数量很少,多数无专门部门负责
数据显示,在9 所向社会读者办理借阅证的高校图书馆中,有4 所已发放借阅证个数在50 个以下(最少的仅发放10 个),2 所在100 个以下,2 所在500 个以下,仅有1 所超过了1 000 个,办证数量都非常少。同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82%的高校图书馆未设置专门的部门或人员来负责社会服务,由此造成的人力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加之收费较高和方式不灵活,必然将更多社会读者拒之于门外。
2.5 服务形式较单一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重庆市高校图书馆接待社会读者的方式比较单一,多数为较低层次的服务,如文献阅览、文献外借、提供电子阅览室、访问电子资源,而对于文献传递、馆际互借、代查代检、定题服务、信息推送、用户培训、专题讲座等较高层次的服务针对社会读者开展得较少。
2.6 阻碍因素较多
在回答制约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主要因素时,列在前几位的分别是:不便管理、人员和设备不足、馆藏文献不足、学校不支持、馆员服务能力欠缺、社会服务经验不足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不明显。由此可见,除了图书馆内部人员、资源、设备等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外,学校不重视和社会认同度较低也是阻碍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3 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策略
社会教育职能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其目标就是开展普及终身教育,全面提高社会成员素质,高校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中心、知识传播中心、信息存储和利用中心,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也应该在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等方面有所作为。其实现的方式与目标就是强化公众服务意识,变革服务方式,深化服务内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1 转变观念,降低门槛,提供开放式服务
转变观念。高校图书馆首先应摒弃传统的封闭式办馆思想,代之以开放式的办馆新思维,树立大教育理念,把目光投向高校之外,把社会公民纳入其影响的范围,成为社会教育的有生力量。同时,积极提高馆员的专业素养,树立为公众服务的意识,淡化本校读者与社会读者的界限,平等服务每位读者。
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图书馆接待社会读者的手续较复杂、费用较高,影响了其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降低门槛,如对于到馆仅阅览不外借的居民,可采取凭本人身份证即可入馆的便捷措施,而对于需外借图书资料的,则在填表、相关证明提供等手续上尽可能简化,押金也应控制在一个较合适的范围,让居民能方便地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
加强馆际、馆企合作。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与其他信息机构、公共图书馆及高校图书馆之间开展协作服务,通过文献互借、一证通及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达到节约成本、减少人力、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还应积极与本校合作企业、区域内企业等社会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专题信息服务,如科技查新服务、专利信息服务、编译专题情报资料、举办或参与专题信息发布会等,从而把信息转变为生产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实现资源开放获取。高校图书馆可与数据库商家协调,尽量争取数据库商家的支持,或者采用相关的技术和措施,消除网络IP 地址的限制和设置访问入口,使居民在家中就能获得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3.2 研究需求,拓展思路,提供多样化服务
研究读者信息需求,适度调整馆藏结构。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其用户对专业性、学术性、理论性的文献需求比较大,对学术前沿、理论前沿的信息非常重视,而对社会开放后,读者成份变得相对复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在满足本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社会用户信息需求调研,主动根据区域内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当地居民的需求,不断补充和调整馆藏结构,适当增加文学艺术、科技信息、医疗卫生、市场营销、股票证券、权益维护等书刊的采购比例,满足当地居民的信息需求。
开展高层次、多层次服务。高校图书馆除了向全社会开展传统的文献阅览、文献外借、访问电子资源服务以外,还应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及农村提供网络导航、文献传递、代查代检、定题服务、信息推送、专题情报调研、竞争情报咨询、文献代译等高层次服务。同时,还应根据居民文化素养不同、教育程度高低等情况开展多层次的服务,如阅读辅导、信息咨询、专题讲座与培训、举办各种读书活动等,满足读者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健全与完善咨询服务体系。社会读者由于受地域的限制,想要方便快捷地实地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还存在诸多不便。高校图书馆应在数字化、网络化不断发展的今天,逐步健全与完善传统咨询服务与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体系,利用FAQ 常见问题解答、QQ 在线咨询、E-mail 咨询、Chat Online实时问答、微博等形式,为社会读者提供更便捷的参考咨询服务。
开展适当的有偿服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事业发展“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对内服务形式,将市场经济机制引入图书馆,开展适当的有偿服务,在文献深加工、信息采集和整序上下功夫,形成真正的信息产品,将信息更快更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从而调动员工积极性、树立高校图书馆自身形象。
3.3 主动推送,加大宣传,提供主动性服务
主动推送。高校图书馆应破除“等、靠、要”的思想,变传统的等坐上门服务为主动推送服务,主动与当地政府部门或社区进行联系,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区域内社会读者的信息需求,据此编辑各类专题资料分发到居民手中,或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推送到相关部门或个人。
进行内部组织革新。要想把社会化服务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如果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负责实施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立足于面向全社会服务,对传统的内部组织机构进行革新,增设一个“社会服务部”,由该部门来负责社会读者的借阅证办理、推介本馆资源、宣传本馆服务、举办具有文化普及和推广意义的知识讲座和图书导读等。
加强自我宣传的力度和广度。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高素质的人才、先进的设备,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提供社会服务,但从社会使用率来看并不很乐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通过图书馆主页、宣传栏、发放使用指南等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主动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内容、规章制度等进行宣传,从而塑造自身形象,让社会更多地了解高校图书馆。
1、2、8 新华社.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2012-12-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22/201206/137993.html,2012-11-01.
4 隆有庆,杨兰.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6):151~154
5、10 闫真.大学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系统思考[J].晋图学刊,2007(6):53~55
6 王小雄,郑瑜.面向农村的信息素质教育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66~168
7 王军.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的思考[J].图书馆,2009(5):123~124
9 李巧玲.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有偿服务[J].现代情报,2002(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