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

2013-11-13蔚,何

城市学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发文论文期刊

肖 蔚,何 平

(湖南大学 图书馆,长沙 410082)

自1992年8月美国爱荷华大学图书馆“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开放之后,一种在开放存取环境下以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为目标的创新服务模式[1]受到广泛欢迎,并迅速成为美国大学图书馆最流行的服务模式。[2]自2005年吴建中先生提出“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简称IC)一词后,国内IC研究迅速成为热点,[3]相关研究文献数量急剧增加。基于此,本文以2005年为起点,利用信息计量学方法从文献增长规律、来源期刊、核心作者、基金支持、核心研究机构等方面,对2005-2012年间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研究文献进行全面统计,对该领域文献研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展开分析,希望能为今后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发展提供帮助。[4]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重庆维普(VIP)。

检索方法:年限:2005-2012年;查询范围:所有专辑;检索字段:题名、关键词、主题;检索词: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组配方式:逻辑或,精确。

研究方法: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在去重及去除相关性不大的文章后,得到634篇相关文献。运用“文献信息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揭示该领域研究文献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5]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增长规律分析

某一时期文献数量的增加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学科领域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5]2005-2012年有关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见表1。

表1 论文发表数量统计

在经历了短暂的起步期后,我国信息共享空间领域研究迅速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起步阶段:2005-2006年相关论文14篇,占比2.21%;发展阶段:2007-2008年论文量迅速增至115篇,占比18.14%,2008年的论文量分别是2007年的2.38倍、2006年的9倍,说明信息共享空间研究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关注;迅猛发展阶段:2009-2012年4年的发文量达到了505篇,占比高达 79.65%,年均发文量126.25篇,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结合普赖斯(D.Price)的logistic曲线增长理论,2006——2009年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论文年发文量呈指数型方式增长,2009——2012年数量相对稳定, 2012年虽略有下降,笔者认为,该现象正是信息共享空间研究深入的表现。自IC服务模式诞生以来,随着读者对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需求的不断变化,信息共享空间向着学习共享空间、研究共享空间、知识共享空间以及全球信息共享空间等不同方向发展。[6]其中学习共享空间的研究自 2008年尚建翠等介绍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从“信息共享空间”到“数字学习共享空间”的发展以来,[7]2008年至2012年研究文献发文量分别为5、24、26、20、29篇,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由此可见信息共享空间与学习共享空间研究两者之间的传承和互相推动的关系。

表2 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论文来源分布

(二)来源期刊规律分析

对634篇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论文进行刊载统计,共得到148种期刊,具体分布见表2。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将148种期刊按发文量大体相当的原则分为3个数据分区,数据见表3。

表3 期刊数据分区

经过分析,各分区的期刊数基本成等比数列,公比近似等于3,即8:19:121≈1:3:32。该领域论文主要发表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上。1区的8种期刊可看作信息共享空间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群。其中载文量最多的是《图书馆学研究》,共刊登相关论文38篇,占论文总量的5.99%。在核心区(1区)与相关区(2区)的27种期刊中,有13种是CSSCI来源期刊(2012年),15种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2011版),共刊登 236篇相关论文,占论文总量的37.22%。这些论文观点新颖,有力地推动了国内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其中部分高被引频次和高转载率论文,对信息共享空间理论研究和实体构建起到了引领作用。

(三)著者分析

1.论文著者以及合著情况分析

表4 作者合著量 单位(篇)

研究信息共享空间的 634篇研究论文共有719位作者。横向看每年发表最多的都是独著论文,纵向看各项数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规律性增长。

表5 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论文著者及合作情况

通过表4、表5分析该领域科研的集体化、合作化程度。可以看出8年间,研究人员合作率一直保持在34.31 %-40%之间,篇均作者数也非常稳定,即使随着研究的纵向和横向发展,这两项指标也没有明显的下降,说明该领域论文合著及机构合作现象较普遍,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这种现象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和发展非常有利。

2.核心作者分析

采用正规计数法(normal countapproach)对719位著者进行分布分析,每位合著者分别统计计数一次,统计结果见表 6。结合洛特卡定律(Lotka's law)分析表6中数据,只发表了1篇论文的作者比例远远高于洛特卡定律;而发表 2篇及3篇论文的著者比例远远低于洛特卡定律。

表6 相关研究论文著者分布表

利用普赖斯定律(Price’s law)最低产与最高产科学家所撰写的论文数的关系数为m=0.749(nmax)1/2,计算核心作者和高产作者,信息共享空间max数值为上海大学任树怀20篇,核心作者发文量为m=0.749(20)1/2=3.35篇以上,高产作者为 7191/2≈27,即前 27位。根据表 7可知,发表4篇以上论文的作者23位,因此,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包括部分发文3篇的作者。信息共享空间研究已形成核心作者群。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注意,有极少数作者虽发文量3~4篇,但第一作者发文数却为 0,因此,这部分作者是否应列入核心作者群,仍值得商榷。此外,根据长尾(The Long Tail)理论,发表2篇及以下论文的作者占93.18%,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部,表明绝大多数作者对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缺乏深度与连续性,在今后的研究和发展中,处于“尾部”的作者也许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表7 以信息共享空间为主题的核心作者

(四)论文获基金支持情况

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论文中获得基金支持的共有45篇,统计结论见表8。其中2008年最多,共14篇,占所有基金资助论文的31.1%;此后获得基金支持的论文数量逐年呈下降趋势。从总量上看,基金支持度只占所有相关论文的7.1%,这个比率是偏低的。

从资助基金项目的类型来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7篇,占总数的 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篇,占总数的6.67%;2010年以后,各省基金项目逐渐增多,说明各级研究部门逐渐开始重视和支持信息共享空间研究,但各项目发文量均只有1~3篇。因此,研究者还需要继续加强研究,形成成果。同时,各级基金仍然需要提高重视,加大支持力度,保证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得到良性发展。

表8 信息共享空间研究基金论文分布表

(五)核心研究机构分析

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论文的719位著者分属于252家研究机构,发文量排在前11位的机构共发文144篇,占所有论文总数22.71%,这些研究机构可以看作是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核心机构,数据见表9。以发表4篇以上论文的机构为统计源分析各地区和行业机构的研究水平,42所研究机构全部为高等院校。结合基金支持部分分析,上海大学以40篇的高发文量远超其他研究机构,其中2008和2009年,上海大学图书馆负责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信息共享空间实现机制与策略研究”共发表论文23篇,占总论文数3.63%,占所有得到基金资助论文的 51.1%,可谓丰收。该项目主要成员大多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这些篇论文系统地研究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构建、服务方式等问题。其他1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且近两年,参与该领域研究的机构数量增长快,发文量增长也较快,说明该领域研究已扩大到全国范围。

表9 信息共享空间研究论文著者机构分布

三、结论

在短短8年间,我国信息共享空间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文献呈指数增长,已逐渐形成了以《图书馆学研究》、《现代情报》、《图书情报工作》等期刊为代表的核心期刊群,以任树怀、盛兴军、成俊颖等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以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为代表的核心研究机构,相关论文绝大多数发表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期刊,研究机构及作者地域分布主要集中上海、南京、华中等地区,近三年来迅速扩散到全国各高校,但其他研究机构缺乏关注度,地域发展不平衡;研究热点集中于对信息空间服务模式、空间建设等的研究讨论,并逐渐向学习共享空间、开放存取等研究方向扩散和深入,表现出强有力的发展趋势。论文合著率较高,但基金支持率较低,且基金支持并没有呈现出增长趋势。

笔者认为,今后国家及各级基金应加大对信息共享空间领域研究的支持力度,区域之间通过积极开展各种学术会议、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加强交流合作,形成信息共享空间领域的研究专著,既有效地保证信息共享空间研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扩大该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1] 任树怀, 盛兴军. 信息共享空间理论模型建构与动力机制研究[J].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8(4): 34-40.

[2] Leslie Haas,Jan Robertson·SPEC Kit 281: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EB/OL].http://www.arl.org/spec/SPEC281web.pdf

[3] 吴建中. 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 (3): 7-10.

[4] 肖蔚. 1990-2010年我国区域图书馆领域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J]. 情报科学, 2011(6): 43-50.

[5] 邱均平. 信息计量学[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45-55, 165.

[6] 任树怀, 盛兴军.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 (4): 20.

[7] 尚建翠, 房宝金, 吉久明. 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的“SMILE”共享空间解读[J]. 图书与情报, 2008(01): 43-46.

猜你喜欢

发文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期刊问答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