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犬响鞭
2013-11-13
从理论上来说,响鞭并不是工作犬或宠物犬独有的训练工具。在人类训练动物进行工作的悠久历史中,响鞭就已经承担了不容忽视的重任。唐代诗人崔颢在《渭城少年行》中就曾有“贵里豪家白马骄,五陵年少不相饶。双双挟弹来金市,两两鸣鞭上渭桥”的诗句。只不过诗句中的“鸣鞭”针对的是“白马”。在功用上,响鞭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工作娱乐或者祭祀典礼中。
训犬响鞭,不同于寻常鞭子通过与动物发生直接接触而产生刺激效应,顾名思义,它是通过声响产生具有警示或指导性作用的工具。在训练工作犬时,通过响鞭来提示犬完成训练项目,借由声音固化犬的正确行为,加深犬对特定行为的正确印象,使其习惯成自然。众所周知,犬拥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这是犬可以建立较为复杂的条件反射的基础。训练工作犬,实际上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刺激方法与手段,令犬在非条件刺激的作用下,对口令或手势等条件刺激产生一系列的反射的活动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让犬产生记忆。犬的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三种类型。响鞭所产生的的声音,能够引起犬的某种情绪内容的记忆,通过声音信号,刺激犬情绪,令犬活泼兴奋,让犬处于最适宜工作的情绪和状态,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
常见的响鞭多由牛皮或者羊皮制成,在鞭梢留有一段窄皮条,在击打时能产生洪亮清脆的声音。响鞭之响,由此而来。响鞭的鞭柄,亦称把手,一般由牛皮或者熟羊皮编制而成。但当今市面上,也有聚碳酸酯(简称P C 纤维)把手的响鞭,鞭柄上又有防滑设计,更利于人手操纵。
响鞭的使用实际上是人的全身运动,但主要还是依赖人体肩部与腕部肌肉的协调性。在使用时,亦要注意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尽量不要屏住呼吸,使劲憋着气去做。长时间的屏吸不利于人体心血管活动。倘若出现响鞭不响,说明人体发力姿势不对。一般情况下,我们应该保证有一个力量顺着发力的方向,传递鞭子的末梢,如果肌肉力量足够,力向鞭梢传递的速度够快,鞭梢与空气产生摩擦,那么这时,就会产生我们现在所听到的响声。
世界顶级训犬大师巴顿贝伦认为,训练犬工作时应该避免使用食物,他主张通过训练器材来代替食物产生的作用。因此他展示了许多在训练过程中发明的训练器材,响鞭“竹子”就是其中之一。“竹子”是巴顿贝伦的得意之作,不同于普通的响鞭,“竹子”的材质借鉴了咬棒,方便工作犬咀嚼。巴顿贝伦习惯用这根“竹子”抚摸犬,予以鼓励,通过“竹子”的声响给工作犬指明方向,纠正工作犬的动作,或者让工作犬咀嚼“竹子”释放压力。用这根“竹子”向犬施加压力,让它随时具备抗压的准备。巴顿贝伦努力让工作犬喜欢上这根特殊的响鞭,当把他把“竹子”抛出去后,工作犬能够衔取并将这根多功能的训练道具放到主人的手中。
因此在训练中,训犬人员运用响鞭时,就务必遵守“情绪互动效应”这一人犬互动的基本规律,灵活调整训练原则,让犬对响鞭产生快乐训练的记忆,使训练工作事半功倍。训犬人员除了要注重响鞭的清洁与使用,更要调整好响鞭对犬的实际作用,让压力与动力并行,有效调节犬的天性与能力,达到人犬和谐统一的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