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民收入恶化困境

2013-11-12刘林

证券市场周刊 2013年63期
关键词:居民收入份额支配

刘林

2013年居民收入增长的下降远超经济增长的下降,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居民部门有所下降,政府和企业部门有所上升。这是否意味着变相的“国进民退”,经济结构改善也存质疑。

2013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大幅下降,降幅甚至超过了GDP。与此同时,政府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却在加速。相形之下,居民收入在GDP中的份额或将有所下降。这与投资持稳、消费放缓的格局一致。

居民收入份额的下降预计将是暂时的,从长期来看,它已进入上升通道。不仅去产能去杠杆的深化会被动推升居民份额的上升,而且产业结构升级、收入分配改革也会主动加大初次和再次分配中居民收入的比重。

居民收入占比再次下降

2013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整体大幅下降。1-9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累计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累计同比增长9.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而同期经济增长并未出现明显下降,GDP同比增速一直在7.5%左右徘徊。

“这显示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居民部门有所下降,政府和企业部门有所上升,”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指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与2013年GDP支出数据中所显示的整体上消费增速较2012年放缓、投资增速保持平稳相一致。”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向《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分析,GDP也就是总收入,当资本投入增大、劳动等其他要素投入数量相对下降时,分配给资本的收入也会增加,再加上资本回报并不能有效补偿到居民,因此,体现在分配结果上,居民的占比就会下降。

尽管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降幅都比较大,但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收入的实际增速高出GDP近两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却低于GDP约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速相对于GDP增速的一低一高,意味着居民收入内部差距会有所收窄。

从农村居民收入的结构看,这主要得益于工资性收入。考虑到各地都在持续提高最低工资以及普遍存在的“招工难”,农民工工资的贡献加大也就不难理解。根据统计局的数据计算,工资性收入对农民现金收入的贡献大幅上升,从2012年前三季度的40.4%上升到2013年的50.9%。与之相反的则是经营性收入大幅下降,从2012年前三季度的46.1%下降至现在的33.5%。此外,转移性收入的贡献基本持平,财产性收入贡献小幅上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同比增长率回归顺周期变化,与GDP增速再次出现同向变化。自2008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同比增长率和GDP的同比增长率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

逆周期只是在短期波动剧烈的时候才存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宋国青认为,如果低增长低通胀甚至通缩持续一段时间,居民收入增长率也会下来。从较长时间段看,居民收入必然是顺周期的。

宋国青指出,2009年收入增长率高部分是由于上年通胀高而存款损失大,2012年的情况也是如此。

分配恶化拖累结构调整

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比的下降,政府、企业收入占比的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拖累整体经济结构的调整。

2013年,消费与投资的相对结构再次逆转,重新回到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此前两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均大于资本形成总额。数据显示,2011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分别为56.5%、47.7%,2012年分别为55%、47.1%;2013年前三季度分别贡献为45.9%、55.8%。

这一情况恐会在2014年继续。考虑到收入与消费之间的正相关关系,2013年消费的台阶式下降,更多的是因为控制三公消费,收入减速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到2014年可能会充分影响到消费增速。

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告诉本刊记者,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滞后关系,2013年的收入增长将会影响到2014年的消费增速。

届时,为维持短期经济稳定,宏观政策可能再次通过政府投资的“微刺激”来实现短期经济增长的目标。

居民收入份额已进入上升通道

“居民收入在GDP中占比下降是一个短期的经济现象,”彭文生指出,“长期来看,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关的改革措施将有利于居民收入占比增加。”

“最近可能仍然是以周期性变化的影响为主,但劳动收入份额的长期趋势可能已经发生并产生了一定效果,”宋国青指出,“从其他同类型经济的情况看,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的过程确实伴随着劳动报酬份额的上升,这是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变化趋势。”

回顾历史数据,可以发现,颇受诟病的中国居民收入份额连年下滑的态势已经止住,无论是住户部门在可支配总收入中的占比,还是劳动报酬在GDP中的占比,都在2007年出现底部,此后明显回升,虽然不同年份间偶有波动,但整体高于2003-2006年。

具体而言,住户部门和金融部门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上升,非金融企业与政府部门占比有所下降。根据1992-2011年的可支配总收入数据计算,住户部门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从1992年的68.3%降至2007年的58.1%,到2011年升至60.8%;金融机构部门在经过1997-2001年的低谷期后,2002-2007年在2.0%-1.2%之间震荡,2008年开始明显爬升,其在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从2007年的1.2%升至2011年的3.2%。非金融企业的占比从1992年的10.5%升至2008年高位20.5%,至2011年降至16.8%。政府部门则从2007年的22%的高位降至2011年的19.2%。

居民收入的这一变化,与中国收入分配改革并行。近年,中国收入分配改革在不断推进,包括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持续、增加个人所得税免征额并降低第一级税率、通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普遍改善相关就业人员的收入、通过社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加转移支付等等,均有效改善了农民及工薪阶层的收入状况。

与此同时,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下了一个台阶,从要素分配的角度看,资本率先受到冲击且影响较大,劳动收入则存在一定刚性。

产业结构的渐进式调整也有助于改进收入结构。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向本刊记者表示,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上升会拉升收入增速。一般而言,服务业的工作收入相对较高。数据显示,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自2009年以来上升幅度明显,至2012年已达44.6%,接近第二产业的45.3%;服务业就业占比早已居三大产业之首。2011年,服务业在全国就业人员中的比重就已经超过了农业成为第一。

根据国际经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部门的份额将逐渐下降,其他部门特别是居民收入份额将上升。

初次分配更需调整

尽管居民收入份额已经进入上升通道,但目前的总收入结构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在当前中国总收入的初次分配中,政府占比过高、居民占比太少。对比收入法下GDP的结构,美国近几十年各部门收入占比基本稳定,截至2011年,劳动者报酬占比55.2%、生产和进口税占比7.3%、净经营盈余占比25%、固定资产折旧占比12.9%。从1990年到2011年汇总各省按收入法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后,可以看出各部门收入占比的变化。2011年,劳动者报酬占比45.6%、生产税净额占比12.9%、固定资产折旧15.9%、营业盈余25.7%。

收入分配改革还得进一步推进,特别是在初次分配环节。尽管年初推出了收入分配的改革方案,“但并未触及中国收入分配调整的核心问题,”徐高指出,“而更多把注意力投放到了调节居民内部收入分配上。”

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增长中枢下降的背景下,收入增长的速度也会随之降低,如果不尽快调整初次分配的结构,增加居民收入的占比,那么收入增长的目标实现难度就会大增。

过去的经验显示,收入增长的速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低于GDP。从过去三十余年的平均值来看,GDP的年均增速超过人均收入实际增速逾两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1979-201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2012年人均GDP达到3842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1978年增长16.2倍,年均增长8.7%。而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1978到2012年均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年均增长7.5%。

猜你喜欢

居民收入份额支配
被贫穷生活支配的恐惧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跟踪导练(四)4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基于决策空间变换最近邻方法的Pareto支配性预测
随心支配的清迈美食探店记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居民收入
分级基金的折算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