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均衡之花在这里绽放——荆州市荆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纪实

2013-11-12曾宪波张华英胡余龙

湖北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 本刊记者 曾宪波 周 俊 张华英 特约通讯员 胡余龙

荆州市荆州区有人口60.12 万,下辖7 个镇、3 个街道办事处和2 个管理区,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市辖区。全区义务段学生2.6 万人,分布在48 所学校,其中初中15 所,小学33 所。2001 年6 月,原荆州区教育委员会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02 年,该区获湖北省“两基”工作先进县(市、区)。多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全力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保障人民享有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

2010年前,位于荆州古城北门外318国道旁的太晖小学的“当家”校舍,是“普九”时兴建的一栋老式教学楼。近几年来,学校科学规划校园,填平水塘,兴建综合楼、厕所,改造教学楼,添置设施设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彻底改变了这所城区薄弱学校的命运,古城北门周边4 个行政村的孩子上学再也不用“舍近求远”了。八岭山镇中学虽然属农村学校,但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让这里的孩子享有一流的学习条件和环境,班班通、理化生实验室、塑胶运动场等,应有尽有。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这样的条件和环境,在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家长感受到的只是直观、显性的变化。其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变的并不仅仅是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等也悄然改变。“我们实施‘推进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区’战略,就是要用三年时间,均衡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着力办好办强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打造‘质量优良、均衡发展、适度超前、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积极争创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区教育局局长谭永平说,“荆州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所以取得巨大成绩,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定期召开的区委常委议教会,现场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过程遇到的一系列难题。”

做好资金走向文章,城乡硬件实现基本均衡

几年前,荆州区“择校热”持续不减。究其原因,农村学校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教育质量,都跟城区学校差距过大而亟待改善。要破除“择校热”,必须围绕农村学校建设大做文章。

资金重点向薄弱学校流动

4 月初,记者走访了荆州区十几所农村学校,让人眼前一亮:新建教学楼都采用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在7 度以上;学校早已消除了旱厕,取而代之的是水冲式厕所;实验室、多功能教室、活动室等教学及教辅用房一应俱全,完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校园景观秀丽,绿化率远远超过城区学校。

让人不解的是,荆州区地方财政收入并不宽裕。“有限”之中如何达到“有为”?“关键是运用好资金杠杆,加快相对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让好学校离家门口越来越近。”区教育局副局长邬翠娥介绍。

荆州区委书记袁德芳(左二)视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从2009 年起,荆州区政府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切实把教育投入作为第一投入,大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增加教育投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要求。2009 年至2012 年,全区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分别为25% 、40%、37%,而预算内教育拨款增幅分别为2%、15%、32%;2012 年,预算内教育拨款23237 万元,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33%。区委书记袁德芳多次强调:“教育是民生工程之首,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委政府的责任,对教育怎么样投入都不为过。”

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的同时,荆州区针对薄弱学校实施了标准化建设工程。一方面,对闲置的教育资源进行撤并,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由2009 年的54 所调整到现在的48 所,基本上形成了一般乡镇1 所初中、2 所小学,较大乡镇2 所初中、5 所小学的格局,学校布局渐趋合理。另一方面,荆州区全面加强薄弱学校建设,重点解决城郊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在教学、生活等设施方面与城区学校的差异;加大寄宿制学校改造力度,做到“十有八配套”;推进教育技术装备达标,完成48 所学校的体育、音乐、美术、图书、综合实践室等功能教室和配套设施的建设;用2 年时间,在39 所农村学校建成“留守少儿之家”;采取改造闲置校舍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在相对偏远的乡镇学校完成200 套教师周转房建设。

截至目前,荆州区累计投入12678.9 万元用于薄弱学校改造。一所所农村学校旧貌换新颜,硬件水平得到大幅提高。

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2010 年12 月,荆州区川店镇川店小学校长冯英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表态:“我们要加快学校现代化,推进信息化兴校,力争三到五年内在荆州区率先实现教育信息现代化。”

冯英不是在“放卫星”,其时荆州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步入快车道。2010 年,荆州区投资50 万元对区教育网络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中心机房带宽达到了500 兆;抓住国家对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契机,全区48 所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26 所中小学装备了微机室,29 所学校装备了多媒体投影教室,近60%学校已经接入荆州区城域网,16 所学校建立了校园网或办公局域网。

截至目前,荆州区所有学校实现城域网和校园网全覆盖。今年,全区按照“先农村,后城区;先小学,后中学”的原则,进行“班班通”建设,所有乡镇有望在年底前实现全覆盖。

不出冯英所料,川店小学教师果然率先享受到教育信息化带来的职业幸福。57 岁的民转公数学教师陈淦在办公室中熟练地打着字,点着鼠标,给记者演示如何通过Internet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和素材。这些设计新颖、巧妙、实用的课件能够辅助他教学,把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让学生更喜欢听他的课。

“教育信息化带动了教育现代化。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城区教师一样了,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提高了!”区电教馆馆长郑银说。

盘活优秀教师资源,教师队伍活力整体增强

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造成的城乡差距,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始终制约着荆州区农村教育的发展。大力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有效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增强学校的发展活力和后劲,成了荆州区的不二选择。

从注入新鲜血液到城乡学校手拉手

22 名教师,其中50 岁以下的只有3 人。这就是一年前裁缝小学曾经的班底。2012 年秋季入学之前,区教育局送来5 名年轻教师,一下子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荆州区去年抓住全省农村教师招考的契机,招录了197 名新教师,已经奔赴31 所农村学校的工作岗位;今年,还将再次招考61 名。”区教育局教师管理科科长李金鹏说,“全区农村教师整体年龄老化和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

补充年轻教师毕竟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弥合城乡学校之间的师资差距。更直接的方法,还是打破城乡学校之间的条块分割,让优秀教师去农村薄弱学校支教。

“我们都很喜欢上曹老师的课!”菱角湖中学八年级的一堂语文课刚结束,一群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说。在这群学生看来,这个新来的曹老师,有很多不一样。“只要举手发言,曹老师都会表扬我们,即使回答错了也没关系!”

学生口中的曹双英老师,另一个身份是城区郢都中学语文骨干教师。曹双英告诉记者,作为湖北省农村启明星计划团队成员,她与草市中学和南门中学的三位教师一起,将在这里支教三年。

来农村学校支教,会不会影响自己的收入?曹双英笑着回答:“一年算下来,不仅不会吃亏,还只多不少呢!”

正因为没有后顾之忧,荆州区开展的各种下乡支教工作才能获得教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目前,全区有18 所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结对帮扶,参与教师128 人;在学区内开展联校走教,解决乡镇内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参与教师近200 人;组建了50 人的骨干教师队伍,在全区范围内定期巡教。

从全员达标到培养一批行业“领头羊”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更不能让一名教师落伍。荆州区从2010 年起启动的“千日破关强师行动”,站在了一个更广泛的角度来审视师资均衡问题。

“千日破关强师行动”指的是以三年为周期,以突破教育理念更新关、信息技术运用关、教学能力提升关等“三关”为基本目标,以针对性分类集中培训和选择性自主研修为主要方式的教师培训活动。它整合了区级以上培训、校本培训和个人研修的内容和资源,规范、细化了成效评价,全面创新了教师培训机制。

“强师论坛”作为“千日破关强师行动”的重要载体,它开设了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科教学、教学综合、休闲娱乐、论坛服务6 大板块,下设28 个子栏目,吸引了20 多个省市和10 多个国家地区的教师参与,仅荆州区就有3645 名教师实名注册。教师们每天在论坛上浏览新闻、了解时事,下载优秀教案、课堂实录,交流经验心得,有效促进了个人专业发展。

2012 年底,区教育局组织专班通过现场“查看过程资料看进展”“集中考试测效果”“实践考核评能力”三种方式,对“千日破关强师行动”成效进行逐校、逐员检查。结果显示,全区教师综合素质有大幅提升。

虽然“千日破关强师行动”画上了句号,但是学无止境,“荆州区名教师工程”“荆州区名校长工程”又写进了区教育局工作计划中:计划用两年时间,培养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视野开阔、创新能力突出、教学成绩显著的优秀教师队伍;用三年时间,造就一批理念先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管理水平高的骨干校长。区政府为此专设“四名工程”奖励基金100 万元,区长刘润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

“通过建立健全有利于名师、名校长成长的激励机制,全区教育形成了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竞争有序的环境和氛围。”荆州区教育局副局长朱玉富说。

关爱留守少儿成长,教育公平成为靓丽名片

据统计,荆州区48 所中小学中留守少儿比例达到17%,有少数学校甚至超过30%。如何加强留守少儿的关爱和教育,如何让他们也能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成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

给留守少儿一个温暖的家

2012 年11 月5 日,在 纪 南 镇 九店小学的留守少儿心中,是一个特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来看他们了!在这所偏远的村小,“留守儿童之家”的“三园两室”一应俱全:童乐园、放映园、图书园、爱心爸爸(妈妈)谈心室和心理咨询室等。在这个小家庭里,王乐泉亲切地与孩子们聊天,通过视频向留守儿童的父母问好。

不仅是九店小学,荆州区投入了150 万元,在所有39 所农村中小学都建起了“留守少儿之家”。“留守少儿之家”采取统一标准,在硬件上要求做到“五有”,即有活动场地、有仪器设备、有文体器材、有宣传阵地、有特色项目;在软件上做到“五全”,即机构健全、制度齐全、计划周全、队伍健全、资料齐全。

荆州区出台了系列关爱留守少儿的文件,推动留守少儿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日程化和常态化。其中,不乏一些强制性条款:各学校安排专人管理留守少儿之家,每天中午、下午的固定时间开放;考核结果将进行通报,并作为学校有关教育考核、评先的依据。

此外,荆州区探索建立留守少儿“3+2”关爱模式,由3 名普通学生和2 名留守少儿组成一个“3+2”关爱互助小组,一名教师志愿者和一名学生家长志愿者负责联系,实行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已经形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少儿健康成长的良好格局。

培养留守少儿良好行为习惯

习惯决定成败,习惯决定未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培养留守少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荆州区每所学校的做法也不尽相同。

川店小学的一群留守少儿们很自豪地告诉记者,他们有专属于自己的运动会。每年秋季,学校都会根据留守少儿年龄的大小,规定不同的竞赛项目,如低、中年级学生穿衣服、收拾书包、系红领巾,高年级学生叠被子、烹饪等。该校四(1)班詹中元同学说,他去年在烹饪项目中获得第二名,高兴得不得了;今年要再接再厉,争取拿个第一名。

九店小学自编了一本《行为规范三字经》,让留守少儿们熟记于心。每天有“文明行为监督员”在校园巡查,帮助他们改掉陋习。尤其是学校大力开展“弯弯腰活动”,倡导学生无论何时何地,看到果皮、纸屑、包装袋等,都弯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难怪记者在校园中连一张碎纸片也看不到。

太晖小学的经验是:21 天,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受益终身的良好习惯。学校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一本《永恒的21 天——小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手册》。这本手册列出了当前学期应该养成的几个良好习惯,并且提供了一个21 天好习惯养成计划和一个以周为单位进行填写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周评表,它需要孩子、家长和教师共同完成。

谭永平深情地说:“我们就是要通过勤奋而富于创新的工作,让所有的留守少儿得到更多的关爱,享受更好的教育,让他们的留守生涯成为人生记忆中的幸福之旅。”

重视教育内涵发展,向特色集群新高地迈进

从推动教育均衡之始,荆州区就将教育内涵发展置于重要位置,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机制持之以恒地加以推动,最终实现高水平的教育均衡目标。

构建有效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课堂上,北门中学的学生都是面对面坐着,课桌上没有堆得如山的书本,墙上贴着各个学习小组的成绩,学生们一个个或低头沉思,或写写画画,或交流讨论;教师提问后,学生“争先恐后”涌向黑板边写上自己的解题方式,答案并非结果,不停地有学生提出新思路,拿出新解答。

这一幕是荆州区有效课堂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9 年确定有效课堂构建行动之后,荆州区迅速出台了《荆州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实施方案》,其中用了这样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行动的美好图景:“以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为平台,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校积极打造有效教学、主动探究的自主学园。”

为了扎实推进有效课堂建设,荆州区扎实开展了教育科研校际联动活动。以校际之间的课题研究、学科教学等为节点,以强带弱、强强联合,通过开展同课异构、送课辩课、课题研究等方式,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校际联动活动,形成广义上的大学校、大教研组,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有机结合,整体提升了全区教育科研的层次和水平。

北门中学的“生本自主健康课堂”已经引起了省内外的高度关注,先后有全国600 多所学校5000 多人前来学习考察,2012 年,学校还先后成为全省基教工作会和高中课改推进会现场。江陵中学、雨台中学、川店中学、太晖小学、马山小学等一批中小学也不甘人后积极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彰显学校个性,开展“品牌之路”建设

八岭山中学是一所诗意盎然的农村初中。校园中,一面醒目的诗墙上,印着教师和学生的“大作”,读起来朗朗上口。学校还自主编写了《古诗选读》《诗联读本》《诗联教育校本教材》,作为师生们的精神食粮。2010 年12 月,学校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全国诗教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其实,像八岭山中学这样颇具特色的学校在荆州区还有很多所。例如雨台中学的“315”课堂、川店中学的“三雅教育”、九店小学的“留守少儿关爱”、裁缝小学的“感恩教育”、荆州小学的“艺术教育”、太晖小学的“永恒的21 天”德育……已经在省内外形成一定的品牌影响。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绝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取长补短。均衡与特色也绝不是相互代替和相互矛盾的。

今年春季开学,区教育局新组建了“校园文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阳光体艺活动”“教学常规管理”“教育科研”“德育”六大特色建设协会,会长全部由区内已经形成特色的学校校长担任,帮助全区学校都走上品牌之路。八岭山中学校长罗保平又有了一个新的职务:校园文化建设协会会长。

“各个协会通过典型引领、参观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开展活动,力争在一到两年内全区义务教育学校100%有特色,80%建成特色学校,20%建成品牌学校。”“品牌之路”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德元介绍。

目前,六大特色建设协会已经开展了12 次活动。活动形式多样,有成果资料展览、学生现场展示、示范课、微机操作演示、经验介绍、专家讲座、现场指导,充分展现了特色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教育、阳光体艺活动、教学常规管理、教育科研、德育等某个方面的特色,给其他学校提供了可供学习、借鉴的经验。

一部120 回的《三国演义》,就有72 回提到荆州。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金光大道上,荆州区将留下更多的印记。

1.荆州区教育局领导班子坚持开展以联系学区、联系学校、联系学生、走进课堂为主要内容的“三联一进”活动,深入一线抓课堂,全力以赴提质量。

2.川店小学在全区率先实现班班通,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3.北门中学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荆州教育一张靓丽的名片,先后有600 多所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前来学习考察。

4.西门小学“自主问题探究式有效课堂教学”开题报告会。

5.马山小学“分阶递进”有效课堂研究初见成效,2012 年5 月在荆州市小课题研究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赢得了市教科所专家的一致好评。

1.有效课堂构建行动

荆州区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更新旧观念,尝试新模式,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大变革。通过突出“一主四重”(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着力构建有效课堂;德育重实效,体育重坚持,美育重规范,安全教育重实践),强化“四大建设”(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教育资源建设、安全网络建设),搭建提质平台(三个学段分别实施小学奠基工程、初中壮腰工程和高中创特工程),深入开展有效课堂构建行动,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北门中学“生本自主”高效课堂、雨台中学“315”课堂、川店中学“绿色生态课堂”等为代表的课堂模式改革已在全区中小学呈燎原之势。

1“.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八岭山中学以“龙山诗社”为阵地,活动开展得很有成效,许多学生的诗词作品让人拍手称奇。图为省诗词学会复查专家组实地查看该校的诗词长廊。

2.瞧,我们的手儿多灵巧!

3.各学校深入开展以“红歌主题教育、诗化教育、儒雅教育、健康阳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春晖少年德育行动”。

2.春晖少年德育行动

荆州区通过在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以“红歌主题教育、诗化教育、儒雅教育、健康阳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春晖少年德育行动”,既培养了学生向上的追求和向善的品格,又培养了学生向美的气质和向真的精神,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心理品质,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切实增强了德育实效,一大批学校由此创出特色。

1.荆州区“品牌之路”德育建设楚都中学现场会。

2.全区各学校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校际联动活动,形成广义上的大学校、大教研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

3.教师们热烈研讨。

4.湖北省名师、特级教师冯大海进行专题讲座。

3.校际“牵手共进”行动

荆州区统筹教师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学校、教师之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小学“校际联动”促研训,以小学校际之间的课题研究、学科教学等为节点,以强带弱、强强联合,通过开展同课异构、送课辩课、课题研究等方式,定期开展教育科研校际联动活动,形成广义上的大学校、大教研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共享。初中“牵手共进”促壮腰,以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为着力点,以提升初中学校的合格率、降低差生率为出发点,通过初中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德育工作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相互交流与扶持,解决初中学校校际之间教育管理和质量不均衡的问题,达到“治薄强质量,牵手促壮腰”的目的。

4.“阳光体艺”工程

荆州区通过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大家唱、大家跳”和“大课间活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坚持师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落实体育常规教学和学生健康体质达标工作。实施每年三次单项运动会或者两次单项运动会加一次综合运动会的体育竞赛模式(简称“2+1”竞赛模式),有效推动了各校课外文体活动的全面落实。目前,全区中小学基本形成了两课(体育课、活动课)、两操(课间操、眼保健操)常抓不懈,大课间活动特色鲜明,课外文体活动形式多样的体育艺术教育工作格局。

1.省教育厅验收荆州区“大家唱、大家跳”活动。

2.阳光课间。

3.师生一起舞起来。

4.广泛开展“大家唱、大家跳”活动。

5.八岭山中学春季师生运动会剪影。

1.校本论坛。

2.全区中小学深入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区教育局获得全省“先进组织单位”称号。

3“.强师论坛”版主面对面恳谈会。

5.教师提高工程

荆州区创新教师教育机制,整合国家、省、市、区教师教育资源,系统规划教师培训项目和培训强度,基本实现“人人有发展目标,月月有学习任务,年年有年检学分,五年有离岗长训机会”。深入推进“‘千日破关’强师行动”计划,构建体系,以全区教师为对象,以三年为周期,以突破教育理念更新关、信息技术更新关、教学能力提升关为目标,实施达标活动。推进校本教师教育课程化,通过时间课时化(分科集中,列入课表)、内容专题化(培训内容列入规划)、评价系统化(过程折算学分)、交流网络化(建立网上“强师论坛”),促进教师有效学习,每位教师每年要参加近100学时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

6.留守少儿关爱与教育行动

荆州区针对社会人口流动新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围绕“让留守成为幸福之旅”的主题,启动了以关爱留守少儿为主题的“关爱工程”。在全区所有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统一、功能齐全的“留守少儿之家”,搭建三个平台,即:通过电话、视频、书信等活动载体,搭建传递情感的“亲情交流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载体,搭建师生互动的“快乐活动平台”;通过榜样示范、交友互助、心灵之约等活动载体,搭建超越自我的“健康成长平台”。广泛开展五项活动,即:亲情交流活动、交友互助活动、阳光体艺活动、心灵之约活动、榜样示范活动。

1.将感激存于心里,带在成长的路上吧!——草市中学“爱生日”余音。

2.和爸爸、妈妈视频聊天。

3.留守少儿过集体生日。

4.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王乐泉(左二),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左五)视察荆州区关爱留守少儿工作。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