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素质调查分析
2013-11-12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广东广州510635
□罗 佳(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0635)
外来务工人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在某种意义上说,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和转出、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状况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的晴雨表。对此,我们设计了相关问卷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实收回572份,其中男性占42.5%,女性占57.5%。此次调查以广州、中山和东莞等地为重点调查城市,覆盖了深圳、佛山、珠海和江门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大城市,调查结果如下。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整体素质分析
(一)身心素质
1、平均年龄低,以青年为主
调查数据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的年龄都介于20到40岁之间,其中20岁以下占36.8%、21—40岁的占43.8%,40岁以上的有19.4%。由于农村收入的不确定性、生活基本保障受到威胁,外出务工就成了他们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很多家庭因过度贫困或支撑不起昂贵的学费而被迫让孩子早早踏进社会工作、挣钱养家,现在年满16周岁就可以外出务工,所以,很多初中刚毕业的青少年就加入到了打工者的行列,年轻夫妻干完农活也忙于在外地打工;40岁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比例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留在老家干负荷小的农活,让年轻力壮的外出打工,二是留下来照顾留守儿童,减轻外出打工者的负担。
2、身心健康
从抽样结果来看,在对身体状况的自我评价中,觉得非常好、比较好、一般、比较差和差的分别是19.0%、33.8%、42.3%、3.5%和0.7%。数据说明了大多数外来打工者自我感觉身体状况良好,从一个侧面可以了解他们比较看重身体素质,同时也与用人单位把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体素质作为其聘用的主要指标有关。心理素质同样也不可忽视,在回答“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的问题时,认为心理压力太大的居多,达到40.1%,其次是“生活习惯不好”(23.9%)、“学习工作太累”(12.7%)和“缺乏健康知识”(13.4%)。由此可见,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频繁加班导致的生活无规律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继续调查心理压力的来源,结果显示,压力来源的前三者分别为“社会竞争压力”(34%)、“经济压力”(33%)、以及“工作压力”(24%)。从横向比较来看,外来务工人员选择经济压力的比例高于教师、私营企业主和三资企业员工,说明该群体的整体收入水平偏低,给其精神上带来了直接的压力。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对社会竞争也有较深感触,相当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认同“只有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长久稳定的立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80.9%)这一结论。
(二)社会素质
1、人际交往素质
调查显示,在回答“您对与人合作的感受怎样”这个问题时,选择“特别好”的有26.8%,良好的有38.7%,一般的有31.7%,很差的有2.8%,这一数据单独来看还是比较理想的,但与教师、大学生等群体做一个横向比较,就会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人际交往自我感觉稍低。为深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人际关系状况,我们设计了“您对人际交往的看法是什么”一题(图表1),可以看出,他们一方面看到了“平等友好、互利互助”的重要性,同时也认同人际关系的现实性,认为存在矛盾冲突和竞争;在考察实际中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时(图表2),大部分倾向于“先人后己”(37%)和“利人但不损己”(38%)的利他主义原则。
表1 您对人际交往的看法是?
表2 您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是?
2、政治法律素质
外来务工人员最为关注的政治目标,前三位分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3%)、“三农问题”(25%)和“城乡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0%),由于其自身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天然联系,他们对“三农问题”的关切度远远高于教师、大学生、私营企业主等群体。在政治权利方面,对于“如有机会参政的话,你会首先考虑什么”的问题,选择“反映所在群体的利益诉求”的占54%,“为政府科学决策出谋划策”的占26%,“实现个人利益”的占16%,这些数据表明外来务工人员的权利意识和参政意愿较为强烈,且对自身权益有很高的关注。在评价观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府服务意识高于其他地区”时,有55.7%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同意”,另有71.7%的人认为《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会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这反映了他们对珠三角地区政治状况及前景较有信心。
3、社会文明素质
在文明礼貌素质方面,在回答“您认为下列行为最不文明的是”这个问题时(图表3),选择“不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不遵守交通规则”、“不讲诚信”、“缺乏修养”和“语言粗俗,行为粗鲁”都占了很大比例,这表明大多数人比较重视公共场所的秩序环境,能够意识到个人的修养问题。
表3 您认为下列行为最不文明的是?
在环保素质方面,在回答“您觉得造成城市卫生状况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的问题中,近一半的人认为是“民众的素质低”造成的,表明他们意识到自身环保素质的欠缺之处;而当回答“您是否注意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一问题时,却54.3%的人选择经常使用,41.4%的人偶尔使用,表明其在日常环保作为上并没有落到实处。
(三)精神素质
这里我们重点研究了包容精神、诚信精神、奉献精神和社会认同感四个方面的内容。关于包容精神,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个体差异很大,呈现出观念的多元化。在问及对“您对现在有些年轻人染上黄色,红色头发的态度”这一个问题时,有23%的人表示理解,29%的人表示无所谓,29%的人表示不喜欢,19%的人表示厌恶,没有人表示欣赏,可以看出这一群体在总体观念上倾向于传统,但也有一定的包容新异的文化空间。关于诚信精神,外来务工人员群体表现出较强的诚信意识。在问及“经商贵在哪一方面”时,约有49.3%的受访者认为“诚实些好,讲究信誉这是经商的根本”,选择“视情况而定,自己不能吃亏”占27.5%,选择“精明些好,老实人吃亏,赚不了大钱”占14.8%,其他为9.2%。关于奉献精神,有64.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义工或志愿者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奉献热情。关于社会认同感,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对广东人和广东精神总体评价较好,被调查者认为广东人具有“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开放”、“讲求效率”等突出特点(图表4),这表明了广东人在外来打工者的心目中是实干有能力的;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对其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有68.1%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广州举办亚运会而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表4 您认为广东人最突出的特点是?
(四)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的第一体现是文化程度。从接受调查的人来看,大专以上、高中中专和初中级以下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18.6%、47.9和34.5%,从中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群体普遍学历偏低,大部分为初高中文化程度。然而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技能的发展,有97.8%的受访者认为不提高自己的知识技术水平,以后难以在珠三角生存和发展。而这在回答“企事业单位最看着员工的素质”中,选择“专业技术能力”的占43%,位居第一。在回答“您目前最想学习的知识”这一问题中,有18%的受访者选择“使用技能”,其次是人文知识(16%)、金融、股票知识(14%)、网络技术(12%)、计算机知识(11%),这几个方面占了绝大多数,政治理论、党政方针等则占了极小的比例,说明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倾向于学习实用型知识,这与他们的工作性质紧密相关。
考虑到创业创新能力正成为珠江三角洲转型升级的关键素质,我们着重调查了该群体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对于创业,您现在的状况是怎样的”的选择中,选择“想过,等时机”有45.1%,“想过但不合适”有21.8%,“考虑成熟即将实施”有16.2%,“正在创业”有12.0%,“从没想过”有3.5%,表明其拥有了较高的创业意识。外来打工者所在单位中,有具体的鼓励创新措施并且实施的有21%,没有措施或者有却不实施的高达79%;领导对员工的期待是“安分做好本职工作”居多,占到34.5%,而最终体现在对待创新的奖励上,认为比较少、一般和很少的分别为52.8%、28.2%和28.2%,这表示该群体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很大程度上受客观环境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整体状况仍然令人担忧。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素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几个方面的调查显示,虽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身体状况、人际关系、思想认识等方面拥有较好的素质,但是不能否认,在珠江三角洲人口素质提升的道路上,外来务工人员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仍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针对前文所讨论的诸多方面,以下将着重研究分析在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时,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一)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尚需提升
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建设中的一支劳动大军,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全国总工会透露,现在外来务工人员在第二产业中的比例高达82.7%,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其文化程度却普遍偏低,大专文化以上的仅占17.6%,高中及中专的居多占47.9%,初中及以下占34.5%。更值得关注的是,外来务工人员所在单位对其素质提升漠不关心,大部分企业不愿意在培训员工、提升其素质方面投入资金和创造条件,这就导致企业员工素质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并不是很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性、发展性就值得担忧。
(二)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压力大,生活保障低,直接影响其素质提升
外来务工人员背井离乡,身上背负着全家的生计,是一个家庭生活资金的主要来源。外来务工人员普遍收入不高,调查中,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有22.3%,1000-2000的有44.7%,仅有8.5%的人收入在4000—6000元之间,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感到压力太大,而这些压力都是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健康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压力的主要来源是社会竞争压力、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分别占了31.7%、30.3%和21.8%。文化程度偏低、技能欠缺、收入水平偏低又是造成社会竞争压力和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城市社会保障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些现实的压力都直接影响到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提升。
(三)外来务工人员提升素质的强烈愿望与提升途径缺乏的矛盾十分突出
随着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不断进行自我提升与学习已经成为每一个工作者的必然要求,对于外来务工人员也毫不例外。在对“如果不提高自己的知识技术水平,以后难以在珠三角生存和发展”的回答中,“完全同意”和“同意”的分别占了35.2%和47.9%。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生活的现实条件却使得这种进修、提升的愿望难以实现。在问到“您觉得影响读书或者参加进修的主要障碍”时,39.8%回答“没有时间”,而更为客观的因素,“花费太大”约有30.1%,“不知道去哪里进修”和“所在单位不太允许”一共占了25.8%,这表明对于提升专业素质而言,除了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很大程度是因为政府和社会对这个群体继续学习不够重视。一方面,企业对外来务工人员提升个人素质的关注明显缺乏。所在单位既没有提供较多的培训、进修机会,也没有提供相应的进修费用支持。在回答“所在单位对你的期待是什么”时,35%的外来务工人员选择“老实本分地做好本职工作”,选择“多赚钱”和“服从领导”的分别占21%和15%,其原因之一可能担心外来务工人员的素质提升最终将加大其流动性。另一方面,政府所组织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进修项目的覆盖面、实用性、便捷性等都有待提升,时间和资金不富余也是重要的阻滞因素。
(四)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归属与社会认同需要社会更加关注
由于在身份户口、社会保障、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方面,外来务工人员尚没有完全融入城市,因此,尽管外来务工人员对其所生活工作的城市的责任感在提升,但其社会融入水平尚待进一步提升。首先,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保护和社会保障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尽管珠江三角洲近年来在工资保障、户籍管理、入户政策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并没有完全消除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外来人口”的身份差异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地位差异。其次,在精神生活、人文关怀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注度。一是企业在员工管理、企业文化塑造方面尊重外来务工人员主人翁地位方面有待加强,二是珠江三角洲本地居民要以更宽容的态度对待外来务工人员的不同习惯和价值差异,三是珠江三角洲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注、关心。
三、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建议
(一)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机会
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他们促进了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承担了大量“险、脏、苦、累”的工作,有效地维护了城市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也确实给城市资源分配带来了一些竞争。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大国民”的理念,尊重“外来务工人员”作为城市贡献者的地位,在城市教育改革当中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考虑的对象和范围,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机会。从前面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特殊地位,不是他们不想学,原因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生计抽不出时间去学。他们也想学会一些实用的技术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珠三角地区集中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应多给他们学习的机会,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重视员工素质发展,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素质提升的共赢
如何建立企业发展与员工素质提升的共赢,是当前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素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企业需要树立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的战略发展眼光。一方面它给企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推动了企业用工制度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地域文化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流动性大等问题,也给企业管理带来了难度,这是导致部分企业不愿对外来务工人员有所投入的原因。过分保守的员工发展观念对于企业来说虽然避免了一些风险,却也带来了长期利润的损失,而建立忠诚的企业—员工关系,对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都是双赢。为此,企业单位应该完善自身的企业制度,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尽快融入企业,完成由“劳务工”向“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企业同担风雨、同谋发展、同享阳光。很多企业都忽略了员工自身素质的发展,片面地认为只要多做就会有收获,导致很多员工的才能就此埋没了,企业本身就损失很大。员工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技术水平也会跟着提高。建立全方位的在职培训教育制度、技能技术激励制度、进修休假制度以及岗位保留制度,虽然会让企业付出一些短期成本,但收获高素质的员工对于企业长远发展则是至关重要的。
(三)健全社会保障,为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奠定物质前提
当前阻碍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的重要障碍就是其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不健全,这导致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主要诉求就是提升收入水平,尚停留在最基本生活的消费上,故而在发展性消费方面严重匮乏。健全社会保障,提供物质前提,对于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是颇为关键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现实压力是比较大的,选择“社会竞争压力”的占31.7%,选择“经济压力”的占30.3%,尤其是经济压力的比重远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子女上学方面提供了一些制度性前提,在消除制度性歧视方面清除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这对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供了一些条件,但在如何进一步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实现农村城镇医疗保障的自由流通等方面,仍需要政府进一步关注。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
如何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是提升外来务工人员素质的又一重要途径。在回答“您对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不满意的是”时,选择“周围看不起”和“竞争压力大”分别占了25.4%和28.9%,“东西南北中,打工到广东”的说法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比较普遍(46.5%)。这说明了外来务工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身份认同、精神认同的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当前,外来务工人员仍然以工资收入作为其考虑的焦点,对城市居民的户口、社保、休假等权益尚未提出强烈诉求,其工作的城市仍然只是临时安居之所。为此,政府应该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积极改善相关工作,创建和谐的劳动环境和创业氛围,完善其福利体系,并关注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