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能力语境下的技术权力
2013-08-15刘国建朱小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广东东莞5808广东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广东广州50090
□蒋 键 刘国建 朱小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系,广东 东莞 5808;、、广东工业大学 政法学院,广东 广州 50090)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技术专利化、标准化、垄断化、最大化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焦点。自加入WTO以来,我国产业和企业已经嵌入全球价值链中。就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而言,我国总的状况是核心专利和拥有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多数产业和企业处于中低技术领域。部分高技术产业即使嵌入了全球高技术产业链条,也多处于其中的中低技术环节,拥有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并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企业鲜见,或者说在国际竞争中还没有建立起技术权力。此外,发达国家对我国日益频繁的反倾销以及持续的高端技术封锁,都对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构成了严重挑战。因此,在全球技术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在发展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构建技术权力,对国家、企业都是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权力与技术能力内涵辨析
目前多数研究对技术权力与技术能力都没有进行特别区分,而是将技术权力隐于技术能力之中,并且常常把技术权力与技术能力混淆在一起。但技术能力与技术权力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毕竟有着明显区别。Knoke 从关系网络角度出发提出,任何对权力的界定都由两个方面构成:影响和支配。一个人之所以拥有权力,是因为他与他人存在关系,并且拥有某种稀缺的或者不可替代的资源,可以控制、影响他人。[1]因此权力是指在社会行动中,一方为了实现某种预期效果,利用各种资源或各种手段,影响、强制、控制、操纵、指导与支配他人的一种社会关系现象。[2]正是在这种意义上,Copenhagen 从企业角度指出“核心企业对一般企业拥有特权,主要表现在对非核心企业的影响力与控制权等方面”。[3]如果从政治哲学角度看,那么所谓技术权力就是指由于个人和团体拥有较高的生存技术及其运用产生的一种影响力、强制力,并保障个人和团体意志的实现的能力,技术权力表现典型者有先进技术发明者的专利保护,先进的或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或技术组织制定的行业标准,高学术地位学者的权威等。[4]
以上是技术权力的抽象含义,它涉及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如何保护自己研发的新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以及长期维持这种优势;如何有效利用知识产权机制来建立对技术能力的保护;如何促进专利技术标准化,通过技术标准来建立技术壁垒;如何将技术能力优势转化为技术权力优势等。曾刚指出:“核心技术具有核心价值高、难以模仿等特征,其拥有者在企业间的相互关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即拥有技术权力”。[5]可以说,社会系统中的组织或个人因为拥有关键性的技术资源而有能力影响其他组织或个人的行为方式都属技术权力,技术权力源于对各种技术知识、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控制和支配地位。例如,处于全球价值网络中的高技术型跨国公司,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通过共享与配置自身所拥有的关键技术资源,影响和控制网络中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决策或行为,从而产生技术权力,包括知识产权(专利权、技术秘密保护)、技术标准的话语权和市场定价权等。在这里技术标准处于技术权力核心地位,标准制定者能够通过技术标准中技术要素和技术指标建立起市场准入和技术壁垒体系,从而获得最大利益。对一个企业而言,控制国际标准,或拥有达到国际标准的技术,是应对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欧盟及其成员国是技术壁垒的积极实施者,其通过设置技术标准,阻挡他国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或成员国市场,尤其在汽车、电机、机械和制药产业、家用电器方面表现极为突出。我国遭受到的DVD事件和温州打火机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与技术权力密切相关,技术能力概念历来为管理学、经济学界所关注。管理学、经济学界多从三个方面理解技术能力:一是从资源角度,认为技术能力包括人员、组织、设备和信息四要素;二是从能力角度,指出技术能力包括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三个方面;三是从知识角度,主张技术能力实质上可以归结为职工知识和技能系统、物质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企业的价值与思想体系四个方面。[6]也就是说,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资源和技术活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总和,具体体现为技术资产(包括硬件设备、信息系统、软件和人员技能)、组织结构与过程、外部知识网络、以及战略逻辑与共有价值观。其中,仿制能力、创造性模仿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构成了企业技术能力的三类基本能力。[7]因此技术能力包括技术吸收能力、监测能力、变革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核心能力。技术能力又包括一般技术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其中,技术核心能力是一个组织所独特的、能增加价值、可延伸出一系列产品和服务的一种难以模仿的能力,是组织中的专门化的技术能力,是企业成功地进行技术创新,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二、技术权力与技术能力的辩证关联
技术权力涉及的是技术地位的获取和维持,反映着技术的社会运用,体现了技术的影响力,而技术能力涉及的是技术的产生及应用,强调技术的先进属性。但从技术权力的功能来看,必然要求把技术能力转化为技术权力。这里必须要进一步探讨技术权力与技术能力的辩证关系。
首先,技术能力是一种基础性的技术权力。在政治哲学中,通常把国家能力看做国家的基础性权力,即国家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和秩序治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高效发展的能力。[8]相应地,我们也可以把技术能力看做技术的基础性权力,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相应的行为(例如,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确保企业或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技术预见力、技术创新力和网络领导力这些技术能力,其实就是技术的基础性权力。因此技术能力属于广义的技术权力范畴,它既包括了“物化”的技术设备和产品,又包括以编码形式存在的技术知识、专利、技术标准等。
其次,技术能力是企业获得技术权力的前提和基础。现在世界各国都力图通过技术创新发展出领先的技术能力和核心技术能力来占领技术制高点,以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来构建在全球或某一地区范围内的技术权力。芯片是信息产业的基础与核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实力。该项技术长期被美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的企业所垄断,但我国海信企业立足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在2005年打破这一垄断。7500 万台国产电视有了中国芯,中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在海信诞生。这意味着一直处于电子业制造末端的中国企业有信心和力量进入产业链上游领域,并使得整个彩电行业成本下降。可以这么认为,从发展技术能力的意义而言,自主创新的实质就是发展自身的技术权力。
再次,技术权力为企业的技术能力的培育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技术权力的概念是技术活动与权力的有机组合,意味着技术活动的权力运用,即发挥支配权和影响权,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占位优势或竞争优势,最终实现组织或个人的意志、目的。技术权力作用的对象不仅仅是企业这一微型世界,而且涉及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替,从而形成一个技术权力世界。就技术权力的强制性特点来说,具有排他性,可能成为市场垄断的手段,通过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为技术能力的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特别是作为技术权力的知识产权,更是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知识产权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法定的垄断权,拥有知识产权就意味着企业在特定的市场或者技术领域内具有了主导甚至支配地位。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获得法律上的专有权和垄断权,企业可以建立隔离机制来防止有价值的资源(核心技术)被竞争者模仿,可以减少企业进入新市场的障碍或失去现有市场的威胁。例如,早些年微软公司的视窗操作系统对其他公司软件兼容性的排斥,试图达到凭借其技术领先地位所具有的技术权力来设置种种技术壁垒,压制竞争对手的发展,继续维持和强化在原有技术领域和市场领域内的主导地位,减少技术创新风险,进而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权力与技术能力的辩证关系表明,技术能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技术权力优势,技术权力优势就在于通过拥有专利、技术标准等的技术能力优势,来建立在行业内或某一技术领域内的领先地位或主导地位,在国家相应制度安排下获得支配权和影响力。但在一般情况下,技术能力优势并不一定会自动转化为技术权力优势。
三、技术能力下技术权力的构建
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技术能力的竞争。如国际产业巨头新一轮的竞争战略,从“价格战”转向“专利战”,微软与摩托罗拉的专利纠纷、苹果与三星的专利大战,国内企业华为与中兴通讯的专利诉讼等等,不一而足。“专利战”既是技术能力的展现,又是作为保护自己利益遏制对方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权力手段。这一系列“专利战”势必给其他的企业起到了范本作用,同时也给我国企业敲响了警钟,如何应对专利诉讼和加强自身的科技创新成为国内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此外,“三流企业卖的是产品,二流企业卖的是技术,而一流的企业卖的则是标准”的说法表明,标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行业发展因素,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潮流。谋求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以此获得与国际巨头同等的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从发展技术能力到培育和发展技术权力的必然路径策略。
第一,树立自觉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这是因为,每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思想,就是保护本国的产业安全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中国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执法机构应该不断根据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司法保障,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合法权益。要针对我国不少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的情况,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和典型案例传播,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知识产权的氛围。同时,从企业、消费者、行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集中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政府力量,强化知识产权预警体系建设,依赖知识产权预警体系,及时了解本行业专利技术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了解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技术能力及发展方向,提前提出应对措施,从而强化企业自身的技术权力。
第二,既要重视技术能力的培育和发展,又要加强技术权力的运用,从而真正实现将技术能力优势转化为技术权力。决定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是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发展,决定一个国家的工业或企业成败的竞争源泉是技术创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从重视技术引进到重视自主创新的观念转变的过程。我国在自主创新过程中诞生了以华为、中兴通讯、联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分析这些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它们无一不是都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以专利、技术标准等技术权力的积累和运用。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兴以2826 件的PCT 国际专利申请,超越松下跃居2011年年度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的首位,而华为凭借1831 项专利位居第三位。2012年德勤公司发布的题为“变革中的中国”的报告预期说,中国制造商将首先在本国建立强大的业务支持,继而将其技术出口至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也就是说,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将把技术能力优势转化为技术权力优势。我们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技术能力并充分运用好技术权力,继欧美标准、日韩标准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制定出我们自己的“中国标准”,从而极大地发挥我们的技术影响力和控制力。
第三,要积极学习市场竞争的权力游戏规则,积累在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标准和技术秘密保护、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全球化经验,在全球市场上针对“专利陷阱”确立自己的“攻防”战略。在WTO 范围内,合理利用技术贸易规则和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取长补短,既能实现获取技术、占领市场的目的,同时又能通过技术权力来建立起专利、技术标准等技术壁垒,保护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保持技术权力优势。这里有被动维权和主动维权两个方面。被动维权是指在参与全球竞争中,发达国家通过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安全壁垒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设置市场障碍。应汲取过去商标保护不力的经验教训,在计划进入某国市场时,提前对相关国家的相关法律、技术和市场情况做透彻的搜集和分析,以及进行专利和技术标准申请。例如,天津海鸥集团海鸥手表已实现了海外知识产权诉讼的“四连胜”。主动维权即主动构筑技术权力,如成立公司标准化委员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加入国际技术标准组织并承担重要职务,发挥影响力。华为加入了83 个国际标准组织,如ITU、3GPP、3GPP2、OMA、ETSI 和IETF 等,并担任多个国际标准组织的技术组主席职务。在光纤传输、接入网络、下一代网络、IP QoS和安全领域,华为已经提交了800 多篇提案。华为不仅是3GPP和3GPP2的积极参与者还是其协议的制定者,并在核心网络、业务应用和无线接入领域提出了1500 多项提案,在行业竞争中具有充分的话语权。
第四,加强技术权力与政治权力的互动,以雄厚的技术能力为基础,在与发达国家竞争过程中,充分利用政治权力,通过政治权力来增强技术权力,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分析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除了挥舞技术权力这根大棒,同时运用政治权力进行双重夹击,力图延缓或阻止我国科技进步和企业发展。我国企业在进军海外的过程中,有时仅仅靠企业层面,显然无法跟他国强硬的国家机器对抗,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层面给我国企业施以援手,要求相关国家遵守WTO规则、不搞双重标准,以反“贸易壁垒”和维护“国家尊严”等外交手段和措施,使我们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1]Knoke,D.Political Networks:The Structural Per—spective[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2]杨占营,黄健荣.论权力的内涵、形式与度量[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4):35—41.
[3]CAPELLO R,FAGGIAN A.Collective learning and relational capital in local innovation processes[J].Regional Studies,2005,(1):75-87.
[4]刘国建,王灵秀.论技术权力和政治权力的共在与互动[J].探求,2008,(3):22-26.
[5]曾刚.技术扩散与产业升级[A].长春:中国地理学会,2008.
[6]魏江.企业技术能力的要素与评价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6):39—45.
[7]赵晓庆,许庆瑞.企业技术能力演化的轨迹[J].科研管理,2002,(1):71—75.
[8]李强.国家能力与国家权力的悖论[EB/OL].http://www.aisixiang.com/data/47341.html?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