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城镇居民及农民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2013-11-11佟玉静
佟玉静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综合性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全面有效地控制疾病,不仅需要医生的正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更需要患者对医生所给出治疗方案的严格遵从。本研究通过分析城镇居民及农民糖尿病患者不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从而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1月1日至9月31日住院治疗并符合WHO诊断标准患者103例,其中男54例,女49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49.0±2.1)岁;城镇居民48例,农民55例;1型糖尿病5例,2型糖尿病9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36例;初中27例;小学、文盲40例;均已婚,糖尿病病史0.5~17年。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有精神病史或严重认知交流障碍。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2组年龄、性别比、病情、病史等资料比较差异有均衡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出院前都给予糖尿病有关知识宣教,指导并嘱患者正视饮食疗法,科学用药,自我监督,适当锻炼等常规问题[1],确定所有患者出院时已领会并接受宣教的内容。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一系列院外护理措施,包括实行家庭随访以了解该患者的家庭情况,并争取得到其家人的配合,为使患者达到遵医目的来提供家庭支持;通过适时发放和收集患者病情追踪卡的书面彤式,了解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及程度,帮助患者解决存在的其他问题;通过电话访问的方式询问遵医情况,对患者进行提醒和监督。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院外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1)采用自编问卷对每位患者出院6个月的按时复查、科学用药、饮食治疗、运动锻炼、自我检测、不良习惯、负面心理等的遵医状况进行统计。(2)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进行测定。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结果 干预组在按时复查、饮食治疗、运动锻炼、自我检测、不良习惯和负面心理方面均较对照组优秀,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结果例(%)
2.2 血糖变化比较 入院时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糖控制比入院时好(P<0.05),同时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血糖变化比较mmol/L,±s
表2血糖变化比较mmol/L,±s
注:与入院时比较,*P <0.05,#P <0.05
血糖干预组(n=50)组别 空腹血糖 餐后2 h入院时 9.6 ±2.4 11.3 ±1.0出院6 个月后 5.3 ±1.0*# 7.3 ±1.6*#对照组(n=53)入院时 9.6 ±2.4 11.3 ±1.0出院6 个月后 7.6 ±2.3* 9.6 ±1.8*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患,若患者长期处于血糖控制不良状态,有可能会导致神经、眼、心血管、肾脏及局部或全身感染等多种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让糖尿病患者做好接受长期治疗的心理准备,督促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让患者形成良好的遵医意识对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及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3.1 行为干预 给患者讲解饮食和运动疗法对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性,饮食要在满足机体需要的基础上,达到控制总摄入热量及治疗疾病的目的。具体指导糖尿病患者养成定时定量的均衡饮食习惯,每天的饮食摄入能够保证基本的生理需要,每日摄取五类基本食物,包括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奶制品和油脂类,各类食物应比例合适,以做到均衡饮食,热量的分配应尽量符合:脂肪25% ~30%,碳水化合物58% ~65%,蛋白质<15%[2]。严格限制摄入各种糖果、点心、冷饮及酒类,减少高胆固醇类和油炸类食品的摄入。嘱患者每周定期测量体重,鼓励患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长期坚持,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最佳时间是饮食1 h后运动,不能空腹,以免引起低血糖反应。
3.2 心理干预 由于糖尿病患者病程长,易反复,易产生多种并发症,患者易出现焦虑急躁情绪及抑郁等负性心理,对生活缺乏信心,并对治疗丧失信心。针对患者可能会出现的消极心理,我们在应用正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积极同患者建立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这需要护士为患者提供较高水平的护理服务,并满足患者的的合理需求同时及时有效地解决护理中的问题,建立正性的护患关系,才能使患者形成积极的医疗意向,肯定并执行遵医行为。让患者了解消极心理跟病情的关系,所患疾病的相关性质,增强其心理健康意识,减少或解除无关紧要的思想负担,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耐心,让患者深信糖尿病本身虽不能被根治,但只要病情控制良好,仍然能有正常人的生活质量。
3.3 监测复诊干预 对患者说明血糖定期监测方面的相关知识,解释复诊的必要和重要,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测量血糖与尿糖,指导患者监测血、尿糖的正确时间与频率,阐明这是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和血糖尿糖控制情况所定。赠送给患者我们所做血糖尿糖监测记录表或者让患者自己做表格,表格项目包括Et期及各个时段所测到的血糖尿糖,做好细致详实的记录,为下次来院复诊时给医生提供依据以调整所用药物。
3.4 用药干预 这是针对患者的用药误区采取的重点指导和教育干预,向患者详细解释糖尿病会产生的危害。引导患者遵从医嘱正规且合理地用药,详释其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用法及不良反应,并且用药后应按时按量进餐。告诉患者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及该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和危险性,要及时发现,及早控制,讲解若发生低血糖时的自救方法。
3.5 家庭干预 护理人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护理业务水平,向患者交待各种治疗措施时,要耐心细致且清楚,使患者认识到医院住院治疗不全部是药到病除,而且院内治疗只是该病疗程中短暂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需要院外的自我管理,要争取到其家属的支持,使患者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减少或消除患者因经济、路程、疾病本身折磨等不良因素引起的不遵医情况。在对糖尿病患者施行系统宣教的同时,护士也要对患者家庭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让患者的整个家庭参与到其治疗和监测的过程中,全面地帮助患者执行并落实遵医行为。
大部分城镇居民及农民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较低,相应地,对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害性知晓率更低,接受这方面的新知识及理解能力也差,自我保健意识相对淡薄,并发症也较多,其不遵医行为相对普遍。强调遵医行为的重要性,遵医行为是指患者在求医后的饮食、用药、监测、复诊、运动等与临床医生所给医嘱相符合的行为。患者遵医行为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甚至过早死亡,并耗费大量的医疗费用。因此,医护人员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治的过程中,应敦促其执行所给出的医疗方案,说明遵医行为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性,努力提升患者自觉遵医,帮助患者达到最优的治疗目标。
1 蔡伟红,郭艳芹.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2002,18:335.
2 莫永珍.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和教育.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