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情况分析

2013-11-11王月佳

河北医药 2013年5期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

王月佳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指一大类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的非类固醇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减轻或控制由非感染性炎症所致的疼痛、手术后疼痛、关节或软组织的损伤性疼痛等,是临床医生特别是骨科医生应用最多的药物之一[1]。但是,其存在潜在的心血管和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使这类药物的安全使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药师、患者和社会的关注[2]。在美国FDA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NSAIDs占1/3,每年约有20万例患者由于NSAIDs引起并发症,死亡率>10%[3]。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合理安全地使用此类药物,本文对我院门诊NSAIDs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合理应用此类药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10月26日至2011年11月25日27 583张门诊处方,共涉及14种非甾体抗炎药,其中针剂1种,外用栓剂1种,外用软膏1种,口服药11种,对其中选定的11种口服非甾体抗炎药1 642张处方进行分析,了解其临床应用特点、使用剂量的合理性和联合用药情况。我院为骨伤专科医院,为体现专科用药情况,此次调查不包括小剂量阿司匹林制剂和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物,不作为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药物应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制剂主要作为内科感冒药使用,因此也不在本次调查的统计范围。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别按销售金额、科室类别进行排序,并按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计算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并进行排序。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统计。

1.3 计算公式 DDD值根据2005年版《中国药典》、第16版《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的主要临床用途,采用其主要适应证剂量范围的中间值,新药则根据药品说明书确定剂量。DDDs=总用药量/该药的DDD值(DDDs值越大,说明该药的用药频率越大)DUI=DDDs数/用药总天数(DUI≤1.0即为合理)。

2 结果

调查的27 853张处方中,使用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处方1 642张,占门诊处方总数的5.89%,其中西药处方10 337张,占西药处方总数的15.88%。

2.1 门诊各NSAIDs消耗金额排序 见表1。

表1 门诊各NSAIDs消耗金额排序

2.2 门诊各科室使用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科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情况

2.3 门诊NSAIDs的DDD、DUI值及DDDs排序 见表3。

表3 门诊NSAIDs的DDD、DDDs和DUI值及DDDs排序

2.4 处方中NSAIDs的联合应用情况 统计的11种口服NSAIDs中联合用药的处方有27张,全部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占NSAID处方总数的1.64%,不合理使用的25张,占联合用药处方的92.60%。见表4。

3 讨论

3.1 消耗金额排序分析 表1中显示,消耗金额前六位的NSAIDs中,选择性COX-2抑制剂占两位,包括尼美舒利分散片和美洛昔康片,分别列第四、五位,由于该类药物在规定的治疗剂量范围主要发挥COX-2的抑制作用,故其临床胃、肾的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临床应用广泛;而传统的NSAID在临床上仍占有很大份额,主要是由于大多数药品的疗效确切、费用低、不良反应明确,易于控制,如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分别居第三、六位)。

表4 处方中NSAIDs的联合应用情况

3.2 门诊各科室NSAIDs使用情况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骨科处方数居第一位,涉及的病种以损伤史最多,其次是关节炎、腰背痛;内科处方居第二位,其主要应用的品种为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其他品种较少应用。主要病种是骨关节病和上感,疼痛科处方主要应用的品种为尼美舒利分散片,通常和局部封闭针剂合用;其他科室使用比率较低。

3.3 DDDs及排序和DUI分析 用药频率DDDs前六位的分别为布洛芬缓释胶囊、尼美舒利分散片、洛索洛芬钠片、洛芬待因缓释片、美洛昔康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排名居第一位的主要原因有:(1)是作为传统的NSAID疗效确切,耐受性好,临床应用广泛;(2)本次统计设置的DDD值低于临床实际应用剂量,因此DDDs值增大,排序提前。尼美舒利分散片和美洛昔康片分别列第二、五位,两药均为新型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具有高效、长效、低毒的特点,美洛昔康对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较抑制COX-1的作用强1 070倍,因此消化系统副作用小是其最大的优势,且半衰期长(约20h),每日只需用药1次,安全性高,尤其适用于骨关节炎的治疗。此外有专家对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Meta分析表明,美洛昔康的不良反应为此类药物中最低[4]。洛索洛芬钠片排名第三,作为新型的NSAIDs与其他药物不同的是该药是一个前体药物,本身没有活性,经肝脏迅速转化成tram-OH体以后才有活性,因此可减少对胃肠道的损害[5]。洛芬待因缓释片排名第四,由于其为复方成分,联合阿片类药物临床镇痛效果良好,因此应用广泛,此药在金额排序中也列居第一。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作为传统的NSAID,因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明确,易于控制,在临床上仍占有很大份额。

本次统计药物的DUI值大多符合规定(DUI值等于或小于1),只有布洛芬缓释胶囊、尼美舒利分散片的DUI值不符合规定(大于1),表明这2个药物的平均日用药量超过了DDD值。特别值得提的是尼美舒利分散片,说明书中明确规定:最大单次剂量不超过100 mg,2次/d。而临床上相当一部分处方的用量却为200 mg,2次/d,使其易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与关注。

3.4 处方中NSAIDs的联合应用情况分析 统计表明:联合用药处方全部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其中洛芬待因缓释片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联合使用的情况占了联合用药处方的一半以上,表明此种应用情况普遍,属不合理联合应用,值得临床医师注意。其余的联合应用中除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与其他NSAID合用被视为合理外,其余均为不合理联用。因为对乙酰氨基酚是唯一一个几乎没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非甾体抗炎药,因此很多教科书将其归为解热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与对乙酰氨基酚的联合应用治疗急性疼痛时,可提高镇痛效果,但长期应用时应权衡利弊[6]。

1 赵德胜.非甾体抗炎药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天津药学,2010,22:65.

2 魏建涛,马健平.我院非甾体抗炎药用药情况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756.

3 贾淑琴,屠巴丽.非甾体抗炎药及解热镇痛药用药情况调查分析.中国药事,2005,19:308-310.

4 周淑琴.新型非甾体抗炎药洛索洛芬钠的研究进展.上海医药,2008,29:468.

5 施文,王永铭,程能能,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044.

6 曹建国,杭燕南.镇痛药物相互作用和联合应用.实用疼痛学杂志,2007,3:218-222.

猜你喜欢

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
北化大生物合成对乙酰氨基酚
吃感冒药进了ICU 全因做错一件事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药师教您正确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蓑衣莲酮硫酸酯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浅析术后急性疼痛治疗中非甾体消炎药的应用与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在犬病治疗中的应用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溶出度测定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