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超声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2013-11-08龚碧雁卢飞诚

肿瘤影像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管腔颈动脉硬化

龚碧雁 卢飞诚

1.广东省中山市古镇医院超声科,广东 中山 528421;2.广东省中山市海州医院超声科,广东 中山 528421

高血压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Prabhakaran等[1]认为,颈动脉硬化斑块能预测脑梗死的发生。本文应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对5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脑萎缩的相关性,分析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其防治提供重要信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115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0例、女性45例;年龄55~80岁,平均61.5岁;患病时间为3~25年不等。合并脑梗死26例,冠心病20例,糖尿病11例,脑萎缩8例。同时选取本院同期同年龄段体检血压正常的健康者115名作为对照,其中男性67例、女性48例;年龄55~78岁,平均60.5岁。

1.2 仪器和方法

1.2.1 仪器和参数使用美国GE公司Vivid S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5~10 MHz。

1.2.2 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颈部放松,充分暴露颈部,头向后仰稍偏向对侧。常规扫查颈总动脉全段,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分叉处,测量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um thickness,IMT),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近心端1.0 cm处或更厚处测量,IMT<1.0 mm或分叉处<1.2为正常。观察内膜是否规整,管腔有无斑块(厚度>1.5 mm为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分布范围、回声强度、有无声影。同时判断斑块是否引起管腔狭窄,注意观察血流性状,有无充盈缺损、中断,并测量血流速度及狭窄度。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IMT增厚发生率

本组115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中,104例显示IMT增厚,73例合并发生斑块,发生率为63.5%(其中9例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管腔狭窄)。11例IMT正常,占9.6%。

2.2 斑块发生部位

73例发生斑块的患者中,44例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60.3%)、10例位于颈总动脉主干(13.7%)、16例位于颈内动脉起始处(21.9%)、3例位于颈外动脉起始处(4.1%)。由此可见,斑块有明显的好发部位,发生率最高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其中软斑27例(37.0%)、硬斑34例(46.6%)、混合斑12例(16.4%)。本组资料显示,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颈动脉IMT和硬化斑块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IMT和斑块检出率比较

2.3 彩色多普勒血流及多普勒流速曲线成像

单纯IMT增厚表现为管腔内彩色血流充盈,斑块区局部彩色血流充盈缺损,血流曲线、峰值速度无明显变化。9例管腔中度或重度狭窄,表现为血流束明显变细,出现五彩镶嵌的狭窄性血流信号,呈高束射流,流速曲线增宽、充填,峰值与舒张期末流速加快。

3 讨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非炎症变性疾病,脂质代谢紊乱和动脉壁功能障碍是引起本病及形成粥样斑块的重要因素[2]。高血压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本研究显示,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由于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血流速度减慢是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的重要因素。老年人血管弹性逐渐减退,动脉血管平滑肌增生、管壁逐渐增厚;同时管壁形态发生改变,动脉管壁正常3层结构消失或破坏,内膜面粗糙不平,不规则增厚,IMT≥1.0 mm(图1)。本组资料显示,斑块有明显的好发部位,发生率最高为颈总动脉分叉处(图2),其次位于颈内动脉起始段[3]。这可能与血流的切应力有关,因为此处管腔内血流缓慢,易产生涡流,故脂质易于沉积而产生斑块[4]。斑块形成后,导致管腔狭窄(图3),狭窄的颈动脉使远端灌注压下降,血流灌注减少,且不能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改善,最终导致脑供血不足,久之脑萎缩。斑块的不稳定性及狭窄处血流流速增高、流场改变导致剪切力增大而容易脱落[5-6],引起颅内血管栓塞至脑梗死。

颈部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颈动脉造影,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但价格昂贵,且有放射性损害[7]。血管超声无创、灵活,且重复性强,可直观显示血管形态学改变,能检测血管的走行、方向,测量血流性状,评价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能及早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确颈动脉斑块位置,观察其病变范围[8],对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PRABHAKARAN S, RUNDEKT T, RAMAS R, et al.Carotid plaque surface irregularity predicts ischemic stroke: 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 [J].Stroke, 2006,37(11): 2696-2701.

[2]伍于添.超声医学基础与临床应用指南 [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403-407.

[3]秦淮,李治安,勇强.309例颈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1,30(1): 35-37.

[4]梁颖茵, 朱建忠,陈松林, 等.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 [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18):3331-3332.

[5]毕小春, 舒丽清, 韩建荣, 等.高频超声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 2010,13(6): 93-94.

[6]刘春苗, 余丹.首发脑梗死患者颈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的临床分析 [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3): 339-340.

[7]秦蕾, 潘永寿.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 [J].广西医学杂志, 2010, 32(3): 300-301.

[8]朱宏珍, 勇强, 张蕾, 等.彩超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 [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2, 9(12):865-866.

猜你喜欢

管腔颈动脉硬化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