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明珠梵净山
2013-11-05撰文麦保红
●撰文/麦保红
在云贵高原的东北边缘,梵净山犹如一颗灿烂的明珠,矗立在武陵山脉中段。这座武陵山脉的主峰,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中,断裂上升,形成显著高于周围的断块山地。这里河流溯源侵蚀剧烈、切割深,形成了山势陡峻、沟深谷幽、飞瀑悬挂的自然景观。
梵净山曾称“三悟山”、“三山谷”、“九龙山”,在明万历年间改为“梵净山”。当时在这里修建了许多寺庙,水源寺、坝梅寺、白云寺、天马寺、朝阳寺、太平寺、钟灵寺等,称为四十八脚庵。每年六月初一,这里便开始朝山,盛期游客量每天可达数千人之多。可惜,如今这些庙宇已毁坏殆尽,游客只能凭借寺庙的遗址和老人们的介绍推知当年的盛况了。
山水如画 风光无限
从张家坝出发,途中经过两个寺庙的遗址,约两个半小时后便到了“万卷书”。“万卷书”由层理十分清晰的板岩构成,是高达90米的一堵墙。板岩一层层的,像一页页巨大的线装书。在梵净山,类似的由断崖陡壁组成的景致很多,如石柱岩、苏家岩、狮子岩、锯齿岩、金顶、九龙壁等。其中,九龙壁横宽约2000多米,垂直高差达1100余米,十分壮观。“鬼门关”的两边高峰耸立,盘溪河一泻而下,到了这里,突然跌下约50米,花岗岩的河床被水打磨得油光水滑,宽只有五六米,抬头只见一线青天,俯视则阴森森的,欲过又怕滑入深渊,真有过“奈何桥”之感,故称“鬼门关”。太子石,位于牛头山下的峡谷中,石峰约50米,纤巧秀丽,顶上还生有一株铁杉,与金顶相望,如太子坐石观景,风姿独秀。
过了“万卷书”,就到了护国寺。护国寺处于山腰的一个台阶上,为原“五大皇庵”之一,规模宏大。可惜寺庙早已被毁,但从保留的青石细雕台阶和精工细作的屋柱脚石上,还可看出当年的富丽堂皇。站在原来的庙门口一望,顿觉眼界开阔,左边两座山峰就像一对趴着的狮子,右边一座山峰稍高,形似大象,即有名的胜景——“双狮拜象”。
从护国寺向上行,即到“黑巷子”。这是一条羊肠小径,弯弯曲曲,穿过一片幽深的原始森林。小径上面林荫密布,构成厚实的“天棚”,故名“黑巷子”。梵净山由于相对高度落差很大,故植物的垂直分布很明显,由下而上可分成5个植被带,构成这一片天棚的就是分布于海拔800—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带,主要由壳斗科、木兰科、樟科的林木组成。我们穿过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到了高山草甸灌丛带,这就基本到金顶了。如果不认识路,只要掌握植被带的变化,也能大致判断离金顶还有多远。
穿过“黑巷子”,经过“中灵寺”遗址,就到了“棉絮岭”。棉絮岭上是无边无际的箭竹林,人在里面走动必须用双手拨开竹子,这简直像在竹海中游泳。竹林中红腹角雉很多,它那绚丽多彩的羽毛,婀娜多姿的形态,让人饱享眼福。穿过棉絮岭,就是“金刀峡”了。那是一个在陡峭的悬岩上仅容一个人穿过的石缝,它的前方耸立着两座形如尖刀的山峰,两峰交错,好似一把剪刀,故又称为“剪刀峡”。再向前行,就到了有名的“薄刀岭”。薄刀岭实际上是一段山脊,两边岩石由于重力坍塌,形成了薄薄的一段山脊,宽的地方不过三五米,窄的只有一米左右,两侧是望不到底的深渊。若不是两旁林木繁茂,走这样的路,没有一定的胆量是不行的。走完这1000—1500米的险路,就到达梵净山金顶了。
梵净山金顶确实气势非凡,新金顶、老金顶,数个石峰雄峙。新金顶是由板岩组成的峰群,故也有人称其为“万卷书”。老金顶是由千枚岩组成的孤独石峰,挺拔峻峭,难以攀登。一条裂缝把老金顶一剖为二,每个顶部可容得下几十个人,上面各有一座小庙遗址。裂缝宽约4米,中有一石拱桥相连,名为“天仙桥”。金顶上最危险的地方为“舍身岩”。那是一块悬空伸出的石头,有1米多长,站在石头上往下看,人会头晕目眩。脚踩在上面,它还会晃一晃,让人胆战心惊。
站在金顶,那千沟万壑尽在足下,云雾晴雨,变幻无穷,置身其间,如入仙境。清人有诗咏金顶“金刀劈破佛分地,铁索牵扶人上天。转眼风云相会处,平空移步作神仙”,确实写出了此中风味。
梵净山断崖遍布,动态、静态水景很多,如青龙洞的飞瀑,汹涌澎湃,从岩壁上一泻七八十米,吼声震天;滴水岩的瀑布却又是另一番风情,涓涓细流,从五六十米的断岩上漫空洒下,好似一块尼龙纱巾,随风飘扬;九龙池如九面明镜,平铺在海拔2000余米的山顶上,清澈见底又冷冽透骨。
沿途风景
自然宝库 缤纷多彩
梵净山猴类很多,有猕猴、熊猴、短尾猴和灰金丝猴。金丝猴为我国特产,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为3个亚种。黄金丝猴分布于陕南、甘南、川西、湖北神农架,黑金丝猴分布于云南,灰金丝猴目前仅发现于贵州梵净山,所以也叫黔金丝猴。灰金丝猴数量很少,且分布环境也比较特殊。现在发现梵净山的灰金丝猴有三四群,每群的数量有多有少。它们主要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阔叶混交林内活动,冬季则移至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
灰金丝猴体型较大,鼻孔向上仰,背部为青灰色细密的长毛,尾巴很长,与牛尾相似,当地群众叫它“牛尾猴”。它们过着典型的群体树栖生活,很少下地。每一群中均有不同年龄的个体,并由一只强壮的雄猴担任猴王。它们爱嬉戏、好喧闹,采食和活动时爱攀折树枝。它们主要以阔叶树的籽实、浆果、嫩枝、幼芽和树皮为主食。由于梵净山的阔叶树保存较为完好,面积又大,分布也连续,因而给灰金丝猴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生活环境。
据说梵净山有兽类8目22科58种。如猴类、大鲵、熊、林麝、苏门羚、灵猫、华南虎、毛冠鹿、水獭、云豹等。另外还有大量的鸟禽,如鸳鸯、秋沙鸭、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及两栖类的棘胸蛙、棘腹蛙、林蛙、山溪鲵和爬行类的竹叶青蛇、龟壳花蛇、银环蛇、眼镜蛇等。
这里的鱼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石花鱼、铜鱼、鳌花鱼等。由于溪水清而湍急,所以这里的鱼都有肉鲜、味美的特点。梵净山的大鲵多且大,曾有人捉到70多斤重的。溪沟谷中还有数量很大的棘胸蛙和棘腹蛙,体大肥壮、肉味鲜美,是我国最好的食用蛙种之一。
梵净山位于中亚热带,森林覆盖面积达70%,蓄积量超过200万立方米。森林面积大,原始性强。由于地形复杂,生境多变,植被类型较多,有着许多动植物种类,因而是我国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之一。
在梵净山林区内还有很多珍贵树种,如珙桐、香果树、楠木、红椿、木兰、木莲等,并有原生的长苞铁杉林,大片的檫木林,山毛榉林及红豆杉、三尖杉、鹅掌楸、穗花杉、贵州紫薇等稀有树种。特别是我国特产落叶乔木珙桐,在梵净山有大量分布。它是世界著名的观赏树种,5月开花,花的苞片美丽奇特,形如白鸽的双翅,花序像白鸽的头,盛开时,满树像无数白鸽栖息,美丽异常,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梵净山有多种淀粉、纤维、观赏、油料、芳香、蜜源植物,还有银耳、木耳、鸡苁、竹菇、鸡油菌、松蕈、大红菇、猴头菌等食用菌。林中食用果实也很多,如荔枝、八月瓜、板栗、山核桃、柿花,特别是猕猴桃,有时一株就能采收百余斤。这里已发现药材200余种,如三七、天麻、黄连、麝香、熊胆等。
梵净山秀丽的风景让人倾心,梵净山丰富的动植物让人惊奇。梵净山,由于它的原生态而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