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研究

2013-11-04孙祈文

改革与开放 2013年1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

孙祈文

摘要:作为一个受人关注的话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其实质思想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以及相关的民族传统文化融合起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一脉相承的文化,同时还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领头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内涵研究

众所周知,立足于中国这块宝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根据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来制定的,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革命实践经验和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来制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了解决中国所对应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而深入研究的科学理论。

一、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分析研究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实质是“相结合”

从专业术语上来分析,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改革口号,以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或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几种提法是有所不同的。

从实质上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的提出正是顺应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而深入剖析的话,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代中国社会国情紧密联系,进而寻求解决与发展中国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而保证中国社会历程的正常发展。并且,中国共产党不断创建与开发出新的思想理论体系,进而创造出具有自己特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2.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相结合”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内容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紧密结合形成的创新思想理论体系。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实践历程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就要求我们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分析、研究中国不同历史阶段所面对的不同历史现实问题,进而在实践经验与教训中归纳总结经验,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国家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制定相关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总领方针,进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借此来引领中国走向前进道路,进而带领中国走向成功。

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我国迥异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经验历史总结提炼,使马克思主义逐渐的成为中国历史传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融入我国民族的发展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原理对于中国的社会发展历程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长久以来的复杂的民族文化背景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文化,在中国的发展逐渐本土化,这对于我国吸收理解应用马克思主义文化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很多的途径,例如文本解读、实践探索、理论研究以及制度革新等方法。其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是最为基础的存在。文本解读虽然是补充理解,但是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二者互为依傍、相辅相成。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文本解读综合起来表现为创新,这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从认识上来说,发现事物存在的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终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创新。凡事都要经过细密周全的研究,然后进行大胆的实验来积累经验,最终走出一条独特的道路。

虽然理论创新是我们迫切需要的,但更为重要、更为根本的是实践创新。即使理论正确,在实践过程中也不一定就能成功。这说明理论制约着实践的发展,其他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等客观存在的因素都影响着实践的结果。所以,实践不同于理论逻辑推导,实践发展也不会完全和逻辑路径相同。如果将文本解读脱离中国实际国情单独的进行研究探索,是难以成功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性质研究方面存在的误区与问题

1.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性质上存在错误观点

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性质问题存在着一些误解,有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同于儒家化,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就是“儒家化”。这样一来就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问题等同起来。事实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所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与当代中国国情紧密结合的客观历史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强调的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理与现代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与实践改革紧密结合,立足中国的具体实际国情,及时归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经验,同时将其升华为中国所特有的马克思主义,进而来更加深入正确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2.当前我国社会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定位不够端正,较为偏激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定位是指如何认识学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进程。可是,如何从学术的视角去定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被当前研究领域所重视。目前,一些人单纯地从学术层面和政治层面分别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层面的首要目标确定为是解决中国建设改革中的问题,侧重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必须要注意的是,如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层面和政治层面区别对待、分开看待,就会误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严重不均衡现象出现,阻碍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之路。

3.拓展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将狭隘变宽阔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野较为狭隘,并且近年来大量的重复研究现象十分严重。从总体来看,我国所研究的对象没有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大部分研究论题依旧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展开。出现这种现象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所进行的研究的视域较为狭隘,不够开阔。

要解决这一问题,当前首先要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国际视野。同时,需要学习借助参考多种学科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方法来更加深入拓展延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视野领域。

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更新探讨

1.多元化学科融合

我们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有过程也有结果,既是历史也是现实,这就需要我们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来把握了解。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我国近代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元素,要想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就必须要运用到历史知识。在本质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融合和建构等一系列过程,若要了解其中细微之处,文化学是必不可少的。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包含思想社会化的过程,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学具有启发意义。借鉴和融合各个学科的不同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深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从更加广阔的视野来多维度地审视这个问题。

2.拓展视界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需要拓展到不同学科的视野领域,并且要具有不同研究视界的多元素质。

(1)将宏观视界与微观视野紧密结

合。我们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要从整体上将视野上升到宏观角度来审视。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时,需要更加宏观视界。不仅如此,微观的具体分析和论证也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如果缺少了微观的分析论证,那么宏观上的视野也就没有了正确的引导方向。

(2)将民族立场与世界眼光紧密结

合。我们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与实践改革的背景来深入破虚,将当代中国发展历程加以考虑,来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特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特征。同时,作为全世界文化体系发展及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紧密联系,甚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全世界历史发展体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站在国际视野下要将其应用到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凸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3.坚持与时俱进

伴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我们应当抱着与时俱进的态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举个例子来说,用现实的目光来看待邓小平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的思想,这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核心指导意义。邓小平曾经提出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思想在实质上来说是具有可协调发展的内涵的。在另一方面,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勤俭节约”方针理念与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艰苦奋斗传统原则都对于现代中国社会构建“节约型社会”起到巨大影响作用,而这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呈现途径。

4.在当前学术研究与思想意识形态之间要保持适当的张力

众所周知,我们无法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具有思想意识形态性的。但是,我们不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识形态宣传划等号。毕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存在的,假如想深入研究这种理论,那么就必须要处理好学术和政治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因此,我们务必要顺应新时期的思想学术研究思想,根据学术研究的规范标准来深入研究现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过往积累的历史经验时刻提醒着我们,要将普遍的真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中国共产党在将两者结合的过程中,曾经犯过错误,通过不断地纠正错误,有失败获得的教训,也有成功获得的成就。在教训与成就当中,我们党总结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不断地加深对其的认识和应用,不断地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和创造能力。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语句来形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征——它不仅是一个永远在不断更新的历史使命,更是一条永无止境的历史探索之路。

参考文献

[1]郭齐勇.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

[2]王良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 (1).

[3]杨亮军.从“西学东渐”的过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5).

[4]汪信砚.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8).

[5]许全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层面与学术层面[J].理论前沿,2003(18).

[6]郭建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方法论[J].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 2005(5).

[7]郭德宏.近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评[J].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4.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
UPS电源的基本原理与维护
论韵律文体学的基本原理
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