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分法思维模式在化解两难困境中的运用探析

2013-11-04李世雄朱华桂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三分法两难二分法

李世雄,朱华桂

(公安海警学院 船艇指挥系,浙江 宁波 315801;南京大学 工程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左右为难的尴尬处境——有些事情做也不是,不做也不行;直接处理不能符合要求,从对立面解决也难以令人满意。管理学上将此类左右难为、进退维谷的局面称之为两难困境。两难困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层出不穷,化解此类问题异常棘手以至于让很多人感觉无所适从,给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化解此类问题不仅需要一定的管理艺术、技巧,最根本的在于要树立起一种管理思维——三分法的管理思维。这种思维模式基于变和不变的理念,有所坚持而不失通达应变的灵活性,是化解两难困境的一味良药。深入分析研究三分法管理思维模式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问题,对于顺利解决两难问题、更好地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三分法思维模式的基本理念

(一)三分法思维模式的含义

在管理学层面,三分法是一种与二分法相对而论的管理思维模式。三分法与二分法都基于特定的文化理念并受其制约,它是管理者在观察问题、做出决断时所具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二分法将事物明确分为对立的两部分并相对独立地看待对立双方——对就是对,错就是错——非此即彼,除此之外不存在游离于对错之外的骑墙派。这种思维方式界线清晰、立场分明、结论清楚,其关注的重心在对错,关注彼此的分别性,本质重分。三分法最典型的特征即当事双方在对、错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界线而只有程度之分,在彼此之外还有第三方。在处理问题时三分法思维模式要求跳出“是、否”、“对、错”此类彼此对立的局限,在非此即彼这类答案之外寻找第三条途径以求合理化解问题,其讲求的核心在合理,关注事物的和合性,本质重合。

(二)三分法思维的思想渊源

三分法思维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太极阴阳思想。太极阴阳思想的精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相合而成太极,阴阳对立而可转化”向我们展示出这样的理念:阴阳相互包含、分而不裂——在对立的表象下具有和合的本质特征;阴阳本质上具有一体性——是太极的一体两面。这种理念是三分法思维不明言对错、忌莽断是非——事实上也难以明确划界是非、对错的根源所在。三分法思维模式传承了阴阳思想的精髓,从合的视角综合审视对立双方进而权衡事态,基于对肯定对立双方各自合理成分、扬弃各自不合理因素这一不偏原则的坚持,寻求合理的化解之道。

(三)三分法思维的实质

三分法是一种中庸之道,其本质在于求合理。对于中庸之道的实质,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①从程子对中庸的阐释来看,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不违背自然大道、遵循规律做事情。而遵循即合——与道(自然规律)相合,规律即理——自然之理,因此三分法思维模式作为一种中庸的处事方式在本质上即讲求合理。从本质上而言,三分法就是在兼顾对立双方的基础上,发掘问题的实质并据此寻求合理解决之道。

二、三分法思维模式与两难困境化解需求的切合性分析

(一)两难困境的成因、特征及化解需求

冲突双方对立对择选其一决策方式的否定给管理工作者带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困境——基于二分法的思维模式做出任何一种决策都不可能满足双方要求,因而只要二择其一则必定遭到对立方的否定。在两难困境中对立成为表象层面被关注的焦点,但从太极阴阳思想来看,有阴必有阳、有异必有同,在合的理念层面对立并不意味着无法调和,两难困境的特征不仅仅凸显在表象层面的鲜明对立,从化解问题的视角来看,更为关键的在于对立双方深藏内在的一致性特征。因此,在化解两难困境问题上需要综合考究对立双方的差异性,进而从本质上发掘两者的内在一致性,唯有基于一致性择选处理方式,才有可能跳出受二分法思维模式禁锢而造成的左右为难的困境。

(二)两难困境的现实性及其与道德两难的区别

管理工作面临的两难困境——基于现实实际的两难情境,其客观现实性是区别于道德两难的本质特征(为方便表述并与道德两难相区别,此处将两难困境表述为情境两难)。科尔伯格提出的道德两难是一种理想的两难情景,虽然都具有两难的属性,但与我们所探讨的情境两难存在着理想假设与现实实际之间的巨大反差。管理中的情境两难是一种现实的客观冲突,在冲突双方对立表象下可以找到其内在的一致性。理想状态下的道德两难在逻辑上被人为假设限定了决策的方式与范畴,这种脱离现实被人为强制假定只可择选其一的决策方式,在本质上是一种二分法的思维模式。

实际上,科尔伯格这种经过人为假定将条件理想化的道德两难问题的根本目的,不在于如何化解问题,而在于在一种理想条件下通过对决策范畴的限定,从决策方式考察人的道德因素。现实中情境两难的根本目的在于从客观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三分法思维模式合理化解问题,它从办事手法上考验人的处事艺术。就决策方式而言,道德两难已经进行了理想化的人为限定——仅存在对立双方且只能在确定性的答案中择选其一。这种理想假设与现实实际——存在彼此之外的第三方、唯有坚守的原则而不限抉择方式之间的差别,使问题在决策方式、处事艺术上存在着本质区别。由此可见,情境两难与道德两难虽同属两难但在存在前提、根本目的、决策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本质区别,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不可将两者混为一谈。

(三)三分法思维模式的运用特征及其对两难困境化解之道的现实意义

三分法思维模式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具有如下主要特征:第一,在审视问题、权衡态势方面,讲求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发掘问题的实质,以此作为决策处理方式的基本依据,并据此确立处理问题过程中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第二,在行为方式选择方面,讲求顺应环境的动态变化而灵活变化;第三,从问题处理效果来看,基于问题实质灵活选择行为方式可突破两难的表象,起到正本清源、化繁为简的效果,使问题变得相对比较简单。由此可见,基于不变的原则灵活应变最终求得简易的化解之道,是三分法思维模式在运用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三分法思维模式不仅传承了太极阴阳思想的精髓,同时它也切合了《易经》三“易”——变易、不易和简易的特点,它是《易经》变与不变理念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践运用。

在化解两难困境过程中,基于对立但须跳出表象对对立双方内在一致性的探求和遵循是必须坚守的基本原则,两难困境本身的具体性和特殊性,以及管理环境的动态变化性要求我们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时度势、权宜应变。它是一个受特定情境制约但又必须衡情论理、灵活应变、立足变易和不变寻求合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化解两难困境过程所具有的这种特点体现了三分法思维模式持经达变的本质要求,三分法思维模式运用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特征完全切合化解两难困境的需要(如图1 所示),对合理化解管理工作中的两难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图1 两难困境与三分法思维模式的切合性示意图

三、三分法思维模式在化解两难困境中的运用分析

(一)三分法思维模式化解两难困境的具体实施方法

将三分法思维模式用于化解两难困境,必须秉持三分法求合理的思想实质,在实践当中贯彻其“不变”和“变易”本质特征要求,切实做到兼顾、坚持、应变。具体从以下方面展开实施。

第一,左右兼顾,无失偏颇。在面临两难困境时,要有意识地跳出二分法的思维定势,综合考察问题的对立双方,在审视问题时注意整体性,兼顾双方、不走极端。基于对问题全方位的综合考察发掘出问题的实质所在,为寻求合理的解决途径提供基本依据。在对错之外,从更高的角度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

第二,双管齐下,恩威并重。从三分法的视角审视问题,不难发现对立双方都有其合理与不合理的成分,根本的差别在于合理与不合理程度的差异——这也是造成两难困境的根本原因。这种现实状况要求在手段运用方面必须奖惩兼顾、恩威并施,这是问题的本来面目对化解之道合理性的本质要求。因此,在化解问题过程中应科学运用激励手段——不仅要做到奖惩分明而且须综合运用正、负强化手段,既给“胡萝卜”又使“大棒”。

第三,刚柔并济,软硬兼施。管理环境动态变化性和两难困境的具体性、特殊性对管理者的灵活处事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环境的动态变化,化解问题的具体手法在针对两难情境特殊性的同时必须随环境合理地做出相应调整——不仅要做到当刚则刚、需柔则柔,而且需要具有快速反应和调整能力,整体性地把握“刚、柔、软、硬”的处事艺术,在处事方法上审时度势灵活应变,使处事手法与力度切合环境要和困境需求,做到恰到好处。

第四,经纬分明,权宜应变。三分法思维模式的核心在于处理好变与不变这一根本性问题。运用三分法思维破解两难困境必须在处事理念上有所变有所不变。因此,在化解问题的过程中必须明分经纬,抓住问题本质并明确可供应变的范畴,基于不变的原则在可变的幅度范围内灵活选择合理的变通方式——真正做到持经达变。

从根本上而言,在运用三分法思维模式处理问题时不能就事论事,否则难以脱离二分法的思维局限,导致被逼入投机取巧的邪道。突破现象把握问题的实质是关键,持经达变不仅是艺术也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总而言之,运用三分法要注意抓住两大关键:第一,必须有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二,注意审时度势,灵活应变。这是三分法思维模式处事“不变”和“变易”的本质特征要求。

(二)三分法思维模式的运用要点

运用三分法思维模式处理问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要点。第一,诚意、正心。运用三分法既要懂得坚持也要善于应变,对管理者的处事能力和道德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道德素养角度而言,如《大学》所言:一切皆以修身为本②。而《大学》八条目中,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基本前提。从处事角度而言,运用三分法的过程中需要随机应变但不能乱变更不能投机取巧,因此必须要心正;同时亦有必须坚持的原则,所以必须意诚。第二,注意具体情境的差别。问题的处理方式与情境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根本要求在于——处事方式应符合情境要求并随情境变化而做出灵活调整。因此,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这种处事方式运用上的变易性是三分法思维模式在处理问题过程中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基本要求。第三,注意文化、习俗以及人员个性等方面的差异。人是问题的主体,人的差异性直接决定了处事方式的不同,因此灵活应变必须关注与主体相关要素的差异性。一般而言,文化、习俗的差异会带来个性的差异,比如北方人有北方人的性格特点——豪放,南方人有南方人的风格——细腻。关注人的差别,在大环境下把握细节方面的差异性,是处事手法灵活应变的基本依据。

运用三分法思维处理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如何把握好“不易”的原则和怎样学会“变易”的艺术的问题。在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要随时提醒自己,要实实在在地端正自己的心态,虽然三分法思维模式不明言对错,但并不意味着不辨是非。作为一个管理者,不仅不可以徇私,更不能以为没有绝对的对错便可以混淆是非。必须深知:在运用三分法思维模式的过程中,只可以随机应变而绝不能投机取巧。唯有先端正心态,抱持公而无私、实事求是的态度,公正、合理地去解决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将三分法思维模式对“不易”和“变易”的本质要求落实在实践行动中,才能真正找到合理之道,顺利化解矛盾。

注释:

①《中庸》第一章。

②《大学》第一章。

[1]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法对课堂教学的启示[EB/OL].http://3355.eduol.cn/archives/2008/674046.html.

[2]曾仕强.中道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曾参,子思.大学.中庸[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4]仕强,刘君政.管理思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5]曾仕强.大易管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6]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心理学[M].郭本禹,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孙东川.三分法与管理工作 [J].管理学报,2009(7):861-866.

[8]柯树林.“三分法”管理思维方式[J].管理论坛,2012(6):18-20.

猜你喜欢

三分法两难二分法
“二分法”求解加速度的分析策略
两难
基于深度学习的数学教学思考——以“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为例
估算的妙招——“二分法”
两难的选择
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三分法”教学浅析
社会结构三分法及其音乐观: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
试析高职物流教学中“三分法”教学模式的应用
煤价上下两难四季度或维持窄幅震荡
“二分法”教学中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