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姆大叔的军火名片(下)——美国航空航天/防务工业发展启示录

2013-11-04蒿旭

航空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军火军工

文/蒿旭

大浪淘沙 巨头崛起

自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防预算和防务项目不断被削减,美国AD企业为了生存,不断进行大规模的并购和调整,以求建立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和竞争力强的AD 工业基础。而现在的AD 工业格局也基本是在那个时期确立的。据统计,仅1995年至1996年间,美国AD工业兼并和合并就有15 家以上。其中,1995年3月,洛克希德公司和马丁·玛丽埃塔公司宣布合并。后来,新公司又兼并了洛拉尔公司的宇航电子系统分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的电子系统分公司。这样,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军工企业,占据了美国国防部采购预算的1/3 左右的订货。该公司控制了40%左右的世界战斗机市场,几乎囊括了美国所有军用卫星的生产和发射业务。1996年8月,波音公司宣布出资31 亿美元收购罗克韦尔公司的防务和航天分公司。同年12月15日,波音公司又宣布与麦道公司合并,成为世界第二大军工企业。1995年4月,雷神公司出资23 亿美元收购了E-Systems,一家专门从事C4ISR 业务的军工与政府电子系统公司,随后又兼并了休斯电子公司和得克萨斯仪器公司。雷神公司兼并上述公司后成立了新的雷神公司,这样,该公司垄断了美国空对空导弹的生产,成为最大的制导弹药生产商。

参与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联合轻型战术车辆(JLTV)项目竞标的BAE 系统公司的方案。

美国AD 企业调整和改革大都是在白宫的大力支持和五角大楼的推波助澜下实现的。其目标是把AD 企业的内耗降至最低点,将资金用于扶植少数实力最强的企业,形成代表美国国家水平的AD 集团,以牢牢保持美国在航空航天和军事技术上的世界霸主地位和当今世界头号军火商的地位。目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雷神公司、和通用动力公司已经成为支撑美国AD 工业的五大巨头,无论其资产数额,还是产品覆盖领域在美国都处于压倒性的寡头垄断状态。

这样形成的美国产业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航空工业一支独大,排名前三的军工巨头全都是从航空工业起家的。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主要有3个:

一是因为航空产品有相对较大的采购量、利润较为丰厚,而其他军工产品如航母、核潜艇的采购量相当有限,而且建造周期过长。而坦克产品单价较低,像M1A2SEP 之类的高性能主战坦克单价也小于1000 万美元,而F-22 战机单价超过2亿美元,F-35 战机单价超1 亿美元。二是因为航空产品的技术垄断、资金成本、研发周期不断提高,竞争者被淘汰的几率也不断较大,产业资源优势集中不可避免。二战后至今,美国共经历了5 代战斗机的发展历程,而每次新一代战斗机的竞标,都会“优胜劣汰”。而中标后的公司还要在中标项目上自投大笔资金,并根据军方的需求不断改进改型,这些显然不是一般规模的企业能完成的。三是因为冷战后的美国国防政策基本奉行重空、海军,轻陆军的原则,从而造成军工企业偏爱航空工业,而某些地面武器的制造能力较弱甚至退化,如:美陆军装备的M777轻型榴弹炮,就是英国的BAE 系统公司生产的。除了5大军工巨头之外,其他从事地面武器的企业规模都属中小规模。

BAE 系统公司研发的M777 轻型榴弹炮是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未来装备的主力牵引式火炮。

奥巴马和部分亚太国家领导人会谈

AD 工业的危机与转机

2011年11月21日,美国国会民主、共和两党为削减财政赤字而设立的“超级委员会”宣告协商失败。这便意味着美国的自动减赤机制将于2013年启动,10年内将强制削减大约1.2 万亿美元财政预算,其中半数为国防预算。这项机制被五角大楼和军火商们称为“末日机制”。

奥巴马的战略重心东移不但会对美军的国防订单产生影响,还会对中国及东亚地区各个国家的军购和国家间的地缘政治产生深远影响。图为2009年11月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出访中国,游览八达岭长城。

美国军火商眼下首要目标是说服国会、国防部“下手”尽量轻点,否则某些军火巨头就面临生存危机。五角大楼如果开始削减开支,F-35 战斗机将成为首要对象。F-35 战机研制项目费用从最初估计的2330 亿美元增至如今的3850 亿美元,已经成为美国成本最高的防务项目,且进度滞后,交货延迟。这一项目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领衔”,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英国航空航天系统公司、美国联合技术公司均参与项目承包,预计今后50年采购和维修商将耗费美国军方至多1 万亿美元。如果F-35 项目缩水甚至被整体裁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遭受重创。这家企业61%的收入来自国防订单,2011年头6个月经营利润为7.31 亿美元,其中大约40%来自F-35 项目。洛克希德·马丁正抓紧游说,设法阻止五角大楼压缩自己的盈利空间,声称一旦削减项目费用,由此造成的延期交货将导致F-35 早期型号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洛克希德·马丁的老对手波音公司则打算利用F-35 这一窘迫的时机,向美国海军推销更多四代半的F/A-18E/F 战斗机。作为仅次于洛克希德·马丁的第二大防务合同承包商,波音公司同样需要止损。例如,价值350 亿美元的新式KC-X 型加油机项目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缩水。但波音旗下民用客机销路甚广,波音-787“梦想”客机和旧型号客机销量上涨,使整个集团今年利润增长30%。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成功连任,使军工业及业内分析人事又开始重新审视奥巴马在2012年2月向五角大楼递交的最新军费预算方案。那份蓝图的核心就是撤离中东,重返东亚。陆军将被大幅削减,空军、海军作战平台的作用被大幅提高。该方案保留的一些项目包括:空军的新款远程轰炸机、空中加油机,海军的新型驱逐舰和核潜艇。麻烦不断的F-35 项目也将保留原状。

美国总统奥巴马、前国防部长帕内塔(左)、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右)是掌握影响军工企业国防订单“生杀大权”的关键角色。图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及政府高官出席2012年9月11日在五角大楼外举办的9·11 事件周年纪念仪式。

面对美国未来10年可能削减5000 亿美元包括军费在内的政府开支,军火商们正迅速实施两手方案:一、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寻找中东、东亚等热点地区的大户买家,何况军售一向是美国对外政策杠杆之一。未来在一些可能爆发国际争端或军事冲突的幕后,或许都会出现美国军工集团的身影;二、内部开源节流。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于2012年10月开始裁减200个管理层岗位,以图节余近5000 万美元薪金的开支。波音公司于也同年11月开始裁减近30%的管理层岗位。

AD 工业集团与政治

《拉姆斯菲尔德的战争蓝图》:2003年1月27日出版的《时代》对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战争蓝图进行了特别报道。拉姆斯菲尔德是美军对伊作战计划的真正“设计师”。根据他的对伊作战蓝图,军火商生产的高技术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五角大楼则操控着战争的每一个细节。

在美国,约有1/3 的企业与军工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军工企业就业人数130多万,产值占制造业30%以上,占工业产值17%以上。一项研究表明,美国每增加十亿美元的军费投入,因为乘数效应会导致新增1.5 万~2.5 万个就业岗位。因低附加值工业外移而损失的就业机会,在军工及其关联产业的大发展中得到弥补。从美国国防预算、财政收支差额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对比中不难看出,美国经济的“强心针”不是美联储的加息减息,而是财政赤字支撑下的巨额军费开支。据称,中国台湾地区意向采购的“宙斯盾”驱逐舰一项,就涉及全美49个州1938个承包商的利益。作为美国经济龙头的军工企业自然就与美国政治有着微妙的关系。无论是在美国政府,还是在国会,都有不少代表军工企业集团利益的政治家。对于军工企业集团来说,“维持军火需求”与“维护国家安全”同等重要。

欧洲的EADS 大有一统欧洲军火产业并挑战美国同行的潜力,图为EADS 大旗上的下属公司标志:空中客车公司、艾斯特里厄姆公司、卡斯迪安公司、欧洲直升机公司(从上至下)。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就是这种“双重利益”代表者的“典范”。不少西方观察家都认为,拉姆斯菲尔德之所以大张旗鼓地推行导弹防御计划,就是因为他曾担任过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系统的智囊团——兰德公司的董事长。规模空前、耗资巨大的导弹防御计划无疑将为美国军工集团提供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美国前副总统切尼的夫人也曾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领导层人物,而前财政部长奥尼尔也曾担任过兰德公司的董事长。由此可见,美国军火商与政界的合作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无论是华尔街的投资银行,还是各大企业中的智囊团,在各个贸易领域都可以看到军队和政府机构的人员在活动,他们都在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力争取获得大宗的军火订单。

为更加有效地对美国政府及国会施加影响,美国各大军工集团还专门组织了势力庞大的“院外集团”,并利用提供竞选经费和拉选票等手段对美国立法机构、行政部门和法院进行游说,以确保他们制定和执行的政策符合本集团利益。

2012年美国大选前夕,军火商的游说团体隆隆开动,相比推出新装备或拓展新业务,在政治上向政府和国会施压更容易短期内见效,“创造就业”成为他们的游说口号。美国现阶段失业率高企,总统选举、众议院选举和参议院改选,经济是最重要议题,就业则是重中之重。例如,游说团体航天工业协会接触100 多名议员,强调军工业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同时聘请独立专家研究减赤后果,并在最近发布初步结论:进一步削减国防开支将迫使军火企业放缓投资、关闭工厂,100 万个就业岗位危在旦夕。

日本为和美方合作研制导弹防御系统“慷慨解囊”。图为日本海上自卫队“雾岛”号驱逐舰在美国夏威夷考爱岛附近海域发射“标准”-3 Block 1A 改进型拦截导弹,成功击落了作为靶弹的模拟导弹。

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发布的印有美国超级航母的海报——“9 万吨级外交”

共和党政府在国防政策上更强调军事实力,主张以美国超强的军事实力来维护国家安全,为此一直维持美国庞大的军费支出,加大对研发新型武器的资金投入。由于国防政策、军费支出和武器研发与军工集团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总统大选中,美国军工集团通常会将竞选经费重点放在一直大幅度增加军费的共和党身上。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巴克·麦基翁2011年11月21日赶在“超级委员会”宣布失败前誓言用立法手段废除自动减赤机制:“我不会当主管削弱军队的军事委员会主席”。“超级委员会”成员、共和党参议员乔恩 凯尔在委员会2011年9月8日第一次开会时称将尽全力让减赤机制“永不生效”。委员会另一名共和党成员林赛·格雷厄姆、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约翰·麦凯恩以及多数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反复警告,削减军费将削弱军队,危及国家安全。民主党人也把“创造就业”和“国家安全”挂在嘴边。包括民主党议员在内,“超级委员会”12名成员所在州都有军工企业。

五角大楼作为既得利益者,同样偏向军工集团。现任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警告,削减军费将给美国军队“撕开一道口子”。前后两任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马伦和马丁·邓普西连声抱怨;前防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也凑热闹,声称哪怕最小幅度削减,也可能令美国陷入冷战结束后那种防务松懈、催生“9·11”恐怖袭击的脆弱环境。

国际军火市场竞争激烈。图为2012 范保罗国际航空展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展台。

AD 集团与军火贸易

美国的军工集团不仅通过金钱左右其国内政坛人选和政策走向,而且通过军火贸易直接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军火贸易是美国支撑其全球战略的重要基础,也是美国维持和发展军火工业的重要手段。

全球军火市场红火的原因主要源于军火进口国与邻国之间的互相猜忌和不信任。受地缘战略、历史恩怨、宗教派系、意识形态等因素影响,中东和东亚国家普遍缺乏安全感,经济高速发展并未缓解这种焦虑,反正更加阔绰地向美国、欧洲、俄罗斯的军工企业下大单。朝核问题、伊核问题、印巴问题、南海问题,包括东亚的钓鱼岛、苏岩礁、独岛等局部领土的主权争端,都成为各国争相军购的直接动力。其中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和印度等国更是采购美国军火的“大户”。看看近两年美国军售大单:2010年1月,奥巴马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批准了63.92 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2010年6月,美国最大的一单军售交易是与沙特阿拉伯签订的610 亿美元的军购项目,这也是迄今为止美国最大的单笔军火交易;2010年9月,美国武器的第二大买主印度,购买了多达80 亿美元的美国战机;2010年,阿联酋从美国人手里购买了合计价值54 亿美元的武装直升机和导弹;2011年9月28日,美国近53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获得通过,在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下最终改为对台湾现有的战机进行升级;2011年10月31日,印度一次性同美国签订10 架C-17“环球霸王”军用运输机的合同,价值58亿美元。

JSF 是美国联合多个盟国参与设计、研发和制造的战斗机项目,有助于加强美国与盟国的军事合作关系。

印度是近些年国际军购的“大户”。2012年11月5日,一名印度军方匿名官员透露,印度打算向波音订购15 架CH-47F 型“支努干”运输直升机和22 架AH-64D“长弓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价值20 多亿美元。

随着中国的国力增加,更多的高新尖的现代化武器被研发出来,这越来越让一些美国人认识到“对华武器禁运”可能是个错误的决定,或者说作用很小的决定。他们甚至提出把一些过时的武器装备卖给中国。由此看出美国对扩展军火市场的迫切心情和对亚洲武器市场的控制欲。

AD 集团的国际竞争格局

2012年9月12日,欧洲两大防务巨头——英国BAE 系统公司和欧洲航空防务与航天集团(EADS)在柏林航展现场共同对外发布声明,称双方正在探讨合并重组事宜,但此项并购案在10月又不了了之。这次夭折的“超欧赶美”的联姻,预示着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军工业的竞争已日趋激烈。美欧国家的军火巨头地位仍将继续维持,公平市场竞争将走向寡头垄断竞争,这将掀起全球军工产业格局新一轮的并购洗牌大潮。

在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支持下,NASA 实现了规模宏大的“阿波罗”计划,使美国在太空竞赛中获得领先地位。图为1962年9月12日,肯尼迪在莱斯大学发表关于太空计划的演讲。

冷战结束后,西欧国家处于历史上最安全稳定的时期,其自身防卫需求不大,军队向小型化方向发展。军工业的内需不足就得向外需去要钱,而欧洲各国军工独立成体系的难度很大,走合并之路,实行强强联手,优势互补,联合起来与美国竞争早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德国和法国正领衔地区军工一体化道路,促进欧盟实现地区性军工联盟,力图在规模上与美国洛·马公司和波音公司抗衡。像EADS 的成立,以及伽利略导航星的联合研发,都提高了欧式武器系列的整体竞争力。而资本运作和股份制经营模式更使一些军工业内的百年老店薪火相传。1903年就上市的老牌军工企业德国克虏伯公司,100 多年来享有“欧洲军火大王”之称。二战后,盟军一度解散克虏伯公司。后来出于对抗苏联的目的,又允许克虏伯公司从事军工生产。今天,整合后的蒂森·克虏伯集团不仅在钢材、火炮、坦克等方面享有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其先进的低噪声潜艇也畅销全球。历尽沧桑的蒂森·克虏伯集团今天仍然是西方军工100 强之一,也是世界500 强企业。可以说欧州与美国的军火巨头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已近短兵相接。

另一潜伏的军工势力是日本,其三菱重工、川崎重工、富士集团、三井机械等大型制造商自成体系,在全球制造业中以高性价比占据重要地位。实际日本大企业都在走军民合一的道路,日本的军火生产能力不在欧洲之下。由于受武器出口三原则等和平宪法的限制,它们靠绑在美国军工企业联合生产上获得军火收益。如今日本也趁金融危机之际,打着下一代日本主力战机竞标的旗号挖走F-35 和欧洲“台风”的数据,打算像当年造F-2 战机那样,造出自己六代战斗机,从而称霸21 世纪下半叶的天空。新世纪以来美日最大的军工合作领域就是导弹防御系统。美日在反导系统的三大拦截子系统中均有密切合作。在陆基拦截方面,三菱重工直接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获取授权,生产“爱国者”-3 导弹;在海基拦截方面,日本负担了“标准”-3 导弹的总计27 亿美元研发经费中的12 亿美元,并具体负责弹头隔热材料及火箭中第二段发动机的开发;外界还推测日方可能斥巨资与美方共同研发机载激光反导系统。一旦武器出口限制撤除,日本占据世界军火市场的一极几乎没有悬念。

印度最新采购的p-8I 反潜巡逻机

美国前总统里根倡导的星球大战计划(SDI)带动了美国航空航天、电子信息产业整体飞速发展。虽然该计划在1993年就已终止,但其研究技术中90%均可用于民用,极大地丰富了“高边疆”战略。

美国AD 企业经常向公众传播航空航天知识

印度最新采购的C-130J 运输机

全球军工业变革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武器装备的标准多样化。除众所周知的俄罗斯武器系列与美国大相径庭外,欧盟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一套标准,叫欧洲防务标准,有意摆脱美军标准。这种不通用、排他性的军工生产动向日趋明显,意味着各大军工寡头在争夺全球势力范围上已经到了“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地步。印度一手拿着俄制的苏-30战机、米格-29 战机,一手拿着法制的“阵风”战机,还得靠自己立项研究怎么综合集成这些“万国品牌”。

AD 企业的未来展望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在1961年1月17日的《告别演说》中曾指出:“强大的军事组织和军火工业的联姻是美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新现象。在每一个城市、每个州的议事机构、联邦政府的每个办公室都能感受到它的总体影响——经济、政治、乃至是精神方面的。”现在看来,艾森豪威尔的上述论断不仅早已变为现实,而且军工集团对美国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已经而且必将长期在美国政治生态中扮演特殊利益集团的角色。

二战后,与苏联那种人为割裂军用、民用产业的做法不同,美国国防工业的科研和生产体系均是扎根于民,军民结合,而不是自成体系。这种体制便于把由研制军品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迅速而广泛地运用于民品生产,军民互相促进,整体抬高了美国GDP 的“含金量”,如:美苏冷战期间耗资巨大的“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等,都客观上促进了美国高科技的发展起点,尤其是后者更极大地丰富了“高边疆”战略。未来,美国的国防工业将继续军民一体化的道路,并继续维持少数巨头级企业寡头垄断国防订单,而多数中小承包商则通过竞争成为二级、三级分包商。这样一种格局将会使美国甚至欧洲的国防工业更好得对科技、经济、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配置,使美国的国防工业继续领跑世界同行,继续巩固其国家安全和全球霸权,实现符合美国标准的世界和平。

猜你喜欢

军火军工
全球军工企业市场集中度及国家地区结构分布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河北军工砥砺奋进五年50件大事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威牛修车通:只卖军火不上阵
台破获“最强军火走私案”
冷眼看世界军火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