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右肺奇静脉裂和奇叶形成CT 及MRI表现

2013-11-03刘焦枝李光敖开中

放射学实践 2013年10期
关键词:外凸条状状面

刘焦枝,李光,敖开中

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为奇静脉走形变异位于右肺上叶组织内,形成一条较深的皱襞分隔右肺上叶,其内侧部分即为奇叶。本文总结15例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患者资料,就其CT 和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探讨MRI在诊断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中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搜集2005年-2012年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患者15 例,其中男9 例,女6 例。年龄10~57岁。临床表现:咳嗽10 例,外伤4 例,无症状体检7例。15例均行CT 及MRI平扫,3 例在MRI平扫基础上行CE-MRV 成像。

2.检查方法

MRI检查:使用Siemens Novus 1.5T 超导磁共振扫描仪。相控阵体线圈加呼吸门控,平扫常规行横轴面及冠状面扫描,部分病例加行矢状面。T2WI使用TSE 序列TR 7059ms,TE 85.3ms;T1WI使用TSE 序列TR 665 ms,TE 10 ms。视野42cm×38cm,矩阵224~320×224~256,采集次数1~2次。层厚5mm。CE-MRV 成像应用梯度回波加脂肪抑制层块扫描技术(fl3d-tra-fs),相控阵线圈,三维扫描参数:TR 3.43ms,TE 1.53ms,层厚1.5,层数48,FOV 400mm×300mm,翻转角25°,分辨率512×512,带宽420。被检查者常规仰卧位、头先进、单手上举,经肘静脉手推法快速注入20ml对比剂(3~5ml/s),推药后8~15s开始屏气扫描,每次扫描时间约8~20s,连续3次,再根据需要,进行多方面扫描。最后应用MIP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组,综合分析。

CT 检查:本组病例使用GE64 层Lightspeed VCT 扫描机做容积扫描。MSCTA 扫描参数120kV,300~350mA,螺距1.375,扫描层厚0.625mm。

3.图像分析

所有的图像由3名有影像诊断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分别观察,如有不同的意见则通过讨论达成一致。

结 果

15例患者CT 图像奇裂呈边界明确、略向外凸的一弧线状,从脊柱旁走向前胸壁,其宽度超过水平裂及斜裂,周围可见乏血管带(图1)。

MRI平扫表现:轴面图像显示右肺上叶内、上腔静脉和胸椎的后外侧表面之间呈'C'形外凸细条状影为奇静脉裂(图2);矢状面显示该弧线凸面向上;冠状面呈小结节影。

CE-MRV 成像表现:走形变异的奇静脉位于奇静脉裂内(图3),奇静脉弓上移(图4),距离隆突约2~3cm,由前外上向后内下走行并沿胸椎体右侧下行(图5);奇静脉裂与纵隔之间的含气结构为奇叶。

图1 横轴面CT 图像示奇裂呈边界明确、宽度超过水平裂及斜裂,略向外凸的弧线状,从脊柱旁走向前胸壁(箭)。 图2 横轴面T2WI图像示右肺上叶纵隔旁呈C形外凸细条状高信号影奇裂(箭)将肺尖变成分叉状,椎体、纵隔和奇静脉裂之间围成的三角形含气组织即为奇叶(箭)。 图3 横轴面示右肺上叶纵隔旁呈C形外凸细条状高信号影(箭)。 图4 矢状面血管重组图像示右肺内弓状粗条状奇静脉弓,于主动脉弓上方位置引流入上腔静脉(箭)。 图5 冠状面T1WI图像示弧形高信号延伸至右侧椎旁(箭)。

讨 论

解剖学上肺脏内除了斜裂和水平裂外,肺叶间附属裂经常存在。副叶是被附属裂分离的肺叶,包括下副叶、后副叶、左中附叶和奇叶,奇叶是最常见的副叶,是胸部静脉最常见的先天性异常改变的结果。其发生率约为0.4%~1.0%[1]。

肺叶间附属裂是肺叶间裂出现变异的结果,是脏层胸膜形成的除了常见的肺叶间裂以外的不同深度的裂隙[2]。MRI往往不显影,关于肺叶间附属裂的MRI报道资料甚少。查阅近5年文献仅见X 线及CT 病例报道[3-5],目前CT 为肺叶间附属裂发现和诊断的金标准。

肺奇静脉裂是特殊的附属裂,其解剖及形成基础为胚胎时期奇静脉的异常走形。奇静脉在腹后壁自右膈脚处起于右腰升静脉,经膈的右内侧脚和中间脚之间进入胸腔后纵隔。在食管后方、胸导管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至第4~5胸椎高度呈弓形向前跨过右肺根上方向前注入上腔静脉。在胚胎血管发育早期,奇静脉跨于右侧肺尖。在肺向上发展的同时,奇静脉下移至肺尖内侧,最后固定于右侧纵隔肺根上方。如果这种滑移动作受到阻碍,奇静脉即嵌入到右肺上叶的肺尖部,而肺组织仍上移并沿奇静脉周围发育,同时奇静脉弓下移压迫胸膜陷入右肺上叶组织内,形成l条较深的皱襞,为奇静脉裂。由于奇静脉位于壁层胸膜之外,其下移时壁层和脏层胸膜同时受压陷入肺组织内,所以形成了由4层胸膜共同组成奇静脉裂[6]。奇静脉裂将肺尖变成分叉状,椎体、纵隔和奇静脉裂之间围成的三角形含气组织即为奇叶。奇叶的支气管及动脉供血均源于右肺上叶尖后段,因此它不是一个独立 的 肺 叶[7],奇 叶内肺组织结构无相应改变。

在CT 图像上,奇裂呈边界明确、略向外凸的一弧线状,从脊柱旁走向前胸壁,奇裂和纵隔之间的含气结构即是奇叶。由于奇叶的存在,上腔静脉一般前移,气管和食管左移,奇叶向纵隔内伸入至气管前和气管后。由于MRI空间分辨力不及CT,肺叶间附属裂往往不能显示,而奇裂有四层胸膜结构组成,MRI轴面平扫表现为略向外凸的一弧线状影,信号强度略高于肺实质;奇静脉弓位于奇静脉裂最下方,呈粗条状影,信号强度明显高于肺实质,矢状面显示该弧线凸面向上,从脊柱旁走向前胸壁;增强扫描奇静脉裂胸膜无强化,奇静脉明显强化,CE-MRV 成像矢状面及轴面重组清楚地显示了右肺内弓状粗条状奇静脉弓,于主动脉弓上方位置引流入左头臂静脉与右头臂静脉汇合附近的上腔静脉,奇静脉近端位于脊柱右侧,奇静脉并非终止于奇静脉弓,而是继续向上,止于奇静脉上升段的纵隔部,与王亚 非等[2]CT 研究结果 一致。

奇叶本身并不引起任何临床症状,认识奇叶的目的是不致把它误认为病变。因奇静脉游离于肺中,冠状面易误认为肺内结节;如果奇静脉压迫供应奇叶的支气管,可使奇叶发生肺不张或支气管扩张,或较正常肺叶容易发生细菌性肺炎、结核等感染性疾病,且奇叶炎症时由于其边缘在叶间胸膜则呈边缘清楚的致密影,可被误认为肺内或纵隔肿块;奇叶副裂位置高,又为双层胸膜形成裂隙,一般的胸腔积液不易进入,发生奇叶副裂积液提示并发胸膜炎;肺奇叶的清晰显示对肺叶切除术手术范围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MRI扫描能清楚的显示走行变异的奇静脉,奇静脉压迫胸膜而形成的奇静脉裂以及奇叶结构,奇静脉弓上方、奇叶与右上叶之间有叶间胸膜存在,进而对该病做出准确的诊断。对于已行MRI检查提示右肺奇静脉裂并奇叶形成患者没有必要再行CT 检查避免了不必要投入。

[1] Das S.Azygos lobe of the lung and its important clinical implications[J].Clin Anat,2008,21(8):846.

[2] 王亚非,吴树春,谌业荣,等.64层螺旋CT 多平面重组显示肺叶间裂[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8):819-821.

[3] 肖建,初殿伟,方永明,等.肺奇叶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7):1180.

[4] 李丰才,才书春.奇叶正常解剖及影像学回顾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12):1090-1091.

[5] 姚辉疆,都基权,刘禄明.CT 诊断肺奇叶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3):222.

[6] Smith J,Karthik S,Thorpe J.Pulmonaryazygos lobe:apotential obstacle during thoraeoscopic sympatheetomy[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4,25(1):137-138.

[7] 殷泽富.胸部CT 诊断学[M].济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6.

[8] Taka-sugi JE,Godwin JD.Left azygos lobe[J].Radiology,1989,171(1):133-134.

猜你喜欢

外凸条状状面
请您诊断
内侧半月板外凸研究进展
颈椎矢状面参数的研究进展
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On Aesthetic Mechanism of Translation
On Aesthetic Mechanism of Translation
CT图像“条状”伪影校正方法研究
高密度EPS结构件在具有外凸式装饰件的液晶电视机上的设计应用
在你到来之前
圆锥滚子轴承外凸曲线型大挡边的加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