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CDMA多用户检测

2013-11-01孙惠芹刘南平

关键词:多用户误码率粒子

孙惠芹,刘南平

(1.天津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天津300410;2.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技术系,天津300350)

宽带CDMA是3G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1979年,Schneider首次提出多用户检测(multi-user detection,MUD)作为通信中抗干扰的关键技术[1],随后Verdu教授[2]对其进行了全面研究.传统的多用户检测技术由于数据持续传递会导致频谱率的浪费,且通道差异会削弱探测器性能,阻碍了探测器性能的提高.随着人工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优化算法的发展,将其应用于通信系统的多用户检测中,可显著提升其运行性能[3].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因子w,利用sigmoid函数离散粒子群设计CDMA多用户检测系统[4-5],将其应用于移动通信的多用户检测系统,仿真分析表明,该系统的应用可显著提高算法效率,加快运行的收敛速度.

1 CDMA多用户检测器

通过检测器的多址干扰技术,MUD可以分析出所有用户中单用户的信号,有效地利用上行链路资源,并能扩大系统的容量,MUD的种类如图1所示.

Verdu教授提出的最佳多用户检测(简称OMD)理论中[2],根据接收到的符号区间[jTb,(j-1)Th]中的信号r(t)的波形,当所有的信号系列具有相同概率传输时,OMD方程可写成

式(1)中:b˙是 OMD 的输出向量;b=[b1,b2,… ,bK]是不同用户的数据传输系列;K为用户总数;R=[rij]K×K是每个用户的PN码相关对称矩阵,且rij≠0.W是多址干扰消除了PN码不完全正交时的能量对角矩阵,其对角线元素代表第i个用户接收的能量;y是信号通过匹配滤波器相干处理获得的用户数据.

(1)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单用户情况下,通过匹配筛选接收的信号产生高斯随机变量均值和方差σ2,则单用户的误码率[6]

(2)抗远近效应:Lucas提出用抗远近效应校正MUD的性能[7],得到当其他用户的能量变化时,用户i的第j个比特的抗远近能力

式(3)中:E(i,j)表示第 i个用户的第 j个比特的接收能量,inf表示下确界.

2 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模仿鸟群飞行觅食的优化问题,作为组合优化问题,Kennedy和Eberhart提出基于概率模型的二进制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PSO),以确定“是”或“不是”[8-10].假设m个粒子组成的群xi=[x1,x2,…,xm]在D维的觅食空间,粒子i的信息可以由 D 维向量 xi=[xi1,xi2,…,xiD]T,i∈(1,2,…,m)表示,其中xi是由{1,0}构成的向量,其速率为vi=[vi1,vi2,…,viD]T.

首先,随机初始化m个粒子;然后,跟踪个体优化的 pid=[pi1,pi2,…,piD],i∈(1,2,…,m)和全局优化的pgd=[pg1,pg2,…,pgD]T.粒子的速率和位置通过下式更新.

式(4)~式(6)中:k是迭代数;r1和 r2是[0,1]区间的随机变量;c1和c2分别是调整全局最优和个体最优的最大速率步伐,也称加速系数;随机数[0,1].实践中,为了避免sigmoid函数饱和,且颗粒可以快速收敛至局部最优,设置c1=c2=2的区间为[-4,+4].

3 基于DPSO的改进型MUD模式

利用式(6)可以分析基本PSO的MUD,将目标用户的信息比作食物,任意用户的信息比作一只鸟.任何鸟和食物间的距离通过OMD方程量化,搜寻出的最小值作为最优的解决方案,从而最终得到目标用户的信息[11-12],参数设置如下.

系统有k个用户,形成一个k维空间,假设有N个粒子,第i个粒子的位置为bi= [bi1,bi2,…,biK]T,其速率 vi=[vi1,vi2,…,viK]T,i∈(1,2,…N),在OMD中,粒子i当前位置的最大概率为

式(7)中:f(bi)=2bTAy-bTARAb,A表示用户接收信号的幅度;R表示用户PN码相关对称矩阵.

当前粒子i的最佳解决方案是pibest=[pi1,pi2,…,piK]T,用标记其相应的位置;粒子群的最佳解决方案为 pgbest=[pg1,pg2,…,pgK]T,用 bpgbest标记它的位置.因此,问题由寻找MUD的最佳向量转化为在离散粒子群中搜寻全局的最佳位置[13-14].图2是基于DPSO的MUD模型.

主要步骤如下[15]:

(1)初始化粒子,随机产生位置向量元素bi为-1或+1.

(2)利用式(7)定义适当函数,并获得个体最优位置pibest和粒子群的全局最优方案pgbest.

(3)对所有粒子实施如下的操作.

①利用式(4)~式(6)更新所有粒子的位置和速率;

③如果所有粒子的bpgbest优于之前的位置,则更新为b pgbest.

(4)如果满足终止条件,转到步骤(5);否则转到步骤(3).

4 仿真分析

设置系统的用户数K=10,粒子数N=12,Vmax=[-4,+4],wmax=0.9,wmin=0.4,c1=c2=2,终止时间t=32.采用Walsh-Hadamard代码,在通道加入AWGN噪声,定义不同的信噪比(SNR)时,MUD的平均误码率为

式(8)中:P(i)是用户 i的检测误差率.

4.1 BER相对于SNR的性能比较

对于固定用户数K=10,让信噪比由-20 dB变化至10 dB,图3和图4显示了基本PSO探测器和DPSO探测器的性能曲线.

由图3和图4可知,SNR∈[-20,5]时,DPSO MUD的误码率性能比PSO MUD更好一些.DPSO的性能曲线光滑、稳定,没有急剧驼峰;此外,DPSO的操作方便.当SNR>5 dB时,DPSO系统误码率的改善明显优于PSO.SNR越大,DPSO系统误码率越低,该现象在大多数的MUD个体中是普遍存在的,包括基本PSOMUD和DPSOMUD.

当SNR较小时,AWGN是一种连续的、随机的噪声信号,粒子的位置和速率信号在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时,自身内部以及群间沟通指令是模糊的,会产生激烈的干扰,因此,基本PSOMUD和DPSO MUD有类似的性能表现.当SNR增大,DPSO施加的sigmoid函数将连续信号转换成反映了原始信息的二进制位,由于噪声的能量比信号弱很多,sigmoid函数的错误转换低于PSOMUD,其粒子区间徘徊在[-1,+1].

4.2 BER相对于用户数的性能比较

如果SNR=10 dB是固定的,用户数量从4增加到16个,图5和图6显示了PSO MUD与DPSO MUD误码率性能.用户数量增加时,DPSOMUD性能超越了PSOMUD,在图6中远近效应也得到显著提高.

5 结论

与基本的PSO相比较,多用户检测的离散粒子群算法DPSO的收敛性和BER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证实了CDMA系统中DPSOMUD是切实可行的,克服了码间串扰以及远近效应,该方案具有可行性与高效性,拓宽了无线通信领域的应用范围.

[1]KENNEDY J,EBERHART R C.A discrete binary version of the particle swarm algorithm[J].ICSMC,1997,5:4104—4108.

[2]VERDUS.Multiuser Dete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VARANASI MK,AAZHANG B.Near-optimum detection in 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accesssystems[J].Commun,1991,39(5):725—736.

[4]陈莉,朱卫东.微粒群优化神经网络及其在环境评价中的运用[J].生态学报,2008,28(3):138—143.

[5]刘建华,杨荣华,孙水华.离散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7(5):87—94.

[6]ELRAGALh M.Improvingneural networksprediction accuracy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combin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ural Systems,2009,19(5):387—393.

[7]慕彩红,焦李成,王伶.上行链路抗远近效应的半盲MUD[J].信号处理,2004,20(4):36—38.

[8]殷志峰,田亚菲.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IIR数字滤波器设计[J].信息技术,2006(7):78—82.

[9]黄贤英,张丽芬.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模糊聚类算法[J].重庆工学院:自然科学版,2008,22(11):120—123.

[10]李晓磊,邵之江,钱积新.一种基于动物自治体的寻优模式[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22(11):32—38.

[11]汪华,邵宇丰,杨济安.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1):40—42.

[12]曹雪虹,张宗橙.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3]吴边,许宗泽.改进的部分并行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6(3):392—397.

[14]LIUh W,LIJ.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based multiuser detection for receive-diversity-aided STBC systems[J].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2008,15:29—32.

[15]蒋安平.循环冗余效验码(CRC)的硬件并行实现[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24(2):107—112.

猜你喜欢

多用户误码率粒子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面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计算方法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基于膜计算粒子群优化的FastSLAM算法改进
安泰科多用户报告订阅单
一种快速同步统计高阶调制下PN 码误码率的方法∗
Conduit necrosi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An up-to-date literature review
浅谈数字通信系统中误码率的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