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IP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2013-10-31杜瑞新

通信技术 2013年6期
关键词:IP地址用户

杜瑞新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0 引言

传统的移动通信采取的是交换电路的方式,固定的宽带资源被用户进行通话时所占用,这种传统的移动通信方式只适合语音业务,完全不适用于移动 IP业务。而随着经济信息社会的高速运转,人们对无区域限制办公的需求越来越大,用户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带在身边的互联网,可以随时访问企业网络资源和互联网资源,这也就促进了移动 IP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文中作者将从移动 IP技术的基本原理出发,从模式、速度、网络环境等角度来对移动 IP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使大家对移动IP技术的前景有更深刻的认识。

1 移动IP技术基本原理

1.1 传统IP技术简介

传统 IP技术[1]的应用模式灵活性很差,用户使用的IP地址全部采取固定分配方式,当人们临时想要改变网络使用范围时,就必须修改原有的IP地址来使用新网络。这是因为,采用稳固不变的TCP端口和IP地址进行信息通讯的传统IP技术想要发挥作用,就必须保证 TCP端口的连接和 IP地址保证持续不间断的传输。当用户需要进行网络移动时,那么 IP地址也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IP主机之间的连接无法继续,通信也随之中断。电脑主机的变更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用户在更变IP地址后不能享用原来的网络资源,其他的用户也不能对原先的IP地址进行访问。

1.2 移动IP技术简介

人们在应用通信手段时,往往要随机的变动网络接入环境,那么怎样能保证在稳固不变的主机和路由器网络也不产生变化的环境下同样能得到通信信号,实现网络连接,移动 IP技术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它能够在接入网络环境发生变更时,根据客户的通信需要,始终保持在通话中而信号不断。

移动IP[2]一共需要通过3个功能实体,即移动节点、外地代理,以及家乡代理。其是通过代理搜索、注册,以及包传输功能的完成来实现移动节点的路由问题的。移动 IP的3个功能实体的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移动IP功能关系

现代网络的接入网、核心网与承载网都应用了移动IP技术,呈现出IP化的发展趋势。首先,接入网将业务节点接口和用户网络接口相连,为通信业务传送必要的承载力。接入网应用移动 IP技术可以完善通信行业的运作环境,提高通信行业的承载能力。其次,核心网将多种接入网连接在一起,把A口的数据及呼叫请求接续到不同的网络上。IP化的核心网可以使整个呼叫信令控制和承载建立系统更加优化。再次,承载网主要用于信息传输质量要求较高的业务。IP承载网是各通信运营商以移动 IP技术构件的一张专网,它具有运行成本低、扩展性好、承载力强等特点,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移动 IP技术可以使接入网、核心网与承载网协调发展,对提高各自的性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移动 IP技术的发展初期主要应用在企业局域网络中,在3G牌照发放后,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对 3G网络科技应用的积极性都十分高涨,3G网络的建设作为网络通信行业发展的新动力,对移动IP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移动 IP技术在进入 3G时代后被更大范围的加以应用,3G技术使固定宽带、电路交换模式等的限制逐渐减弱,移动 IP技术与互联网络的有机结合产生的效益是无法估量的。首先,网络的传输速率得到极大的提高,使用同一部手机可以无区域、时间、环境限制实现信息通信。其次,网络运营商和通信运营商的积极商业开拓,使更多的数据通信模式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开发,网络软硬件设施在开发通信模式时也能够与之有机结合在一起,给企业和用户带来更大的利益。

2 移动IP技术的优势及发展趋势分析

2.1 移动通信网络交换模式的变更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移动网络技术主要分为:以美国、中国、韩国等国家为代表的CDMA2000,以欧洲、日本等国家为代表的WCDMA,以及以韩国、中国等为代表的TD-SCDMA。当 3G网络的应用使移动通信的分组和 IP化互相交换,这一举动也同时让移动网络通信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有的模式从电路交换转而向分组交换发生变更,这将更有利于移动 IP技术数据交换传输等特征的实习,大大的提高了移动IP技术的市场竞争力。

2.2 传输速率的提高

当面临新时代新技术对传统通信行业发起的巨大冲击时,全新的数据通信技术也在源源不断的产生变革,逐渐慢慢发展,通信行业的数据传输业务的水平也在不断的增强。达到用户需求,无论用户在室内还是室外,随身手持还是摆放,走路还是车载,数据传输的业务数据水平都能达到用户需求,所受环境的限制越来越弱。在移动终端技术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上,移动传输速率的提高也起到了七大的推动作用。很多功能可以通过移动数据的高速传输来实现,不再需要配置硬件环境、重启主机等固有方式,此优势使得移动 IP技术拥有更加开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3 移动网络分层控制

当全球信息网络全方位的向宽带 IP网络[3]运行所转化时,移动 IP技术也同时采用这种宽带 IP网络的核心技术。该技术具有较多优势,适应性极强的IP协议使语言传输、视频浏览、商务合作、网上银行等多种多样的业务被网络传输数据所覆盖,从单一的通讯网络演变成了多种业务交流的大型综合性网络。

使用分层控制技术的宽带 IP网络,其核心技术是由路由器 IP协议和寻址协议所主导的。互动多媒体、商务洽谈、移动社交网络、多媒体互动等功能的分离有第三方智能业务提供者提供各种个性化信息,在这种竞争与合作相互作用的发展中,移动网络的各种特有性能,如网络信息采集的便利性、资料文献查询的丰富性、图书阅读资料的开发性、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以及网络信息综合服务质量都得到了全方位最大程度优化,给信息技术领域带来了无限广阔的商机。

2.4 移动IP技术将作为通信时代的主流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 IP技术的完美结合,使得网络数据通信发生了更加深刻的变革。首先是通信成本的降低,在全 IP网络中语言、短信和一些其他的业务,用户不再支付大量的金钱来获得服务。其次是用户之间的交流更加快捷和便利。用户通过移动 IP技术,把传统和新型的业务有机的紧密连结,然后再通过移动网络把信息传输出去。这一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在保证通话流畅的同时通过移动 IP网络把重要的资料信息传递给客户,使得客户的业务办理更加流畅。

随着 3G技术的日渐成熟,专家们已经将目标锁定在4G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随着4G技术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明确,也就表明了移动无线设备访问互联网的速率得到了更高的提升。还在初期的4G技术的无线连接速率就可达到拨号技术的90倍。我们所提倡的4G技术的开发目标是将通信移动技术和 IP技术紧密融合,进而达到互联网与移动IP的高度统一,这一行为必将使未来的移动通信业务得到更大的收益,也将移动业务从 CDMA宽带技术向移动 IP技术快速推进。移动 IP技术将会作为4G时代的主流技术被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在已经到来的3G和4G时代,移动IP技术将通过统一的IP通信平台实现数据、图像、视频、语音、消息等信息的传输,使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二者的紧密结合将会带来无法估计的商业机会和发展前景。

当所有的语言、信息等业务都在移动 IP的使用基础上开展是,那么同类的IP业务也可以任意的与网络终端相融合。其强大的灵活性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中能够更加高速、廉价、快捷的使用网络资源,没有环境的局限性。当需要办理紧急业务时,网络用户将得到更高速的移动网络体验,这也表明了移动 IP技术将毫无疑问的成为通信行业最普及的主流技术。

3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尽管学术界还没有给予下一代互联网统一的定义,但是下一代互联网的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即网络规模更大、传播速度更快、服务质量更高、通信应用更加方便、网络管理性更强、效益更高。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将从离散逐渐走向统一、从一维技术走向三维技术、从.com时代逐渐走向 net时代,在网络拓扑结构不断伸展的同时,定会释放出更大的潜能。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主要有软交换技术、智能光网络技术、IPv6技术等。

4 结语

在经济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通讯行业作为高利润的行业,正在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强大冲击。移动 IP技术最终会演化成通讯行业与互联网行业的完全融合[4-5]。我们所说的信息化社会就是以移动通信网络和 IP信息业务为中心的信息化社会,人们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将被信息化所影响。这也要求了国内各大运营商从业务受理、产业链接、网络安全、售后服务等各方面着手,不断改善企业的整体素质,坚持与时俱进。运营商要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摈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利用全新的IP技术转变运营模式,这样才能在未来高速发展的通讯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人类的工作、生活带来最大的便利,则是移动 IP技术高速发展的最终目的,这一简单又深远的目标也将得到实现。

[1]林德敬,陈自力.传统IP、移动 IP和蜂窝 IP技术研究及其分析[J].中国数据通信,2002(12):21-27.

[2]孙利民.移动IP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韩基龙.中国移动电子支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2):210.

[4]张杰斌,黄本雄,胡广软.交换网络中中继媒体网关的研究与设计[J].通信技术,2003(05):22-24.

[5]钱晓琼.下一代移动无线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J].通信技术,2007,40(11):144-146.

猜你喜欢

IP地址用户
铁路远动系统几种组网方式IP地址的申请和设置
公安网络中IP地址智能管理的研究与思考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
Camera360:拍出5亿用户
100万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计算机的网络身份IP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