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寿阳县白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方案的优化设计研究

2013-10-30郭天明

山西水利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蓄水防洪河道

郭天明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24)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居潇河上游,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寿阳县地处太原市、阳泉市、晋中市之间,与之构成一个三角构架,素有“金三角”之称。寿阳县距石家庄市、郑州市、天津市和北京市等大中城市也较近。石太铁路、307国道和省道榆盂公路贯穿全县,太旧高速公路横贯县境。

随着寿阳县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人均收入的大幅增加,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提高文化和生活品质。与此同时,寿阳县的母亲河—白马河受到严重的污染,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垃圾堆砌,植被退化。基本丧失了河道的防洪和生态功能。基于此,寿阳县政府将白马河寿阳县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和保护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实施。

图1 白马河地理位置图

通过整治修复白马河将提高白马河防洪能力,基本满足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利于改善城市环境,实现白马河生态职能的修复;改善城市用地结构。

城市绿地的量和质乃是反映城市生态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本项目位于规划的城市中心区域,项目的实施不仅能起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涵养水源、改善气候等作用,而且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较为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实现城市生物的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品质,满足居民文化生活需要。

故本项目的开发建设目标为:集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等为一体,形成寿阳县靓丽的风景地带,突出城市特色,增加休闲空间,提供城市居民休闲养生的场所,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本文从上述建设目标出发,优化出合理的规划方案,其研究成果也可以为类似的河道治理项目提供借鉴。

2 景区性质及防洪标准

2.1 景区性质

景区从其功能、区域、规模等方面看,是介于城市公园与风景名胜区之间的一种生态公共绿地,具有二重特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景区性质一般包括特征、功能、级别三项基本内容。考虑到该项目在寿阳县城中的区位、功能、规模及现状条件等,把其作为一个景区但与一般的景区建设又有所不同。指导思想为:以植物与水体为主题,强调空间与地域文化的互衍,具有生态、游憩、休闲与产业展示功能的综合型景区,并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过大量的方案比较,本文提出白马河南延段景区通过蓄水与开辟绿地构成,蓄水是在原河道内保障安全防洪的条件下通过修建水资源调蓄工程形成,绿地是在河道两岸通过调整现状用地性质建设实现。

2.2 防洪标准确定

2.2.1 河道概况

本次治理河道涉及两条河:白马河和东梁河。白马河是潇河的主要支流,历史上称之为黑水。主流66km,加支流流长共约205km,流域面积1023km2.流域纵坡2.9‰。流域内以砂页岩和黄土覆盖为主,植被一般。东梁河为季节性河流,属于白马河支流,现在主要成为接纳寿阳县城雨污水的排污沟,污染较为严重。

2.2.2 河道防洪标准及设计流量

根据晋中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编制《白马河寿阳县工业园区河段设计洪水分析报告》,白马河县城蓄水段设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960m3/s,县城南生态段河道为2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290m3/s。东梁河县城设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25.7m3/s。

3 建设方案比选研究

3.1 方案一

3.1.1 项目规划范围

北接白马河公园蓄水段终点,南至郭村,西起规划滨河西路,东至规划滨河东路,南北约8100m,上游东西平均宽约500m,下游东西平均宽约150m。

3.1.2 环境容量

景区环境容量的确定包括分析其区域位置、功能特性、规模内容等,依据国家相关规范,考虑生态允许值、游览心理值和功能技术值,采用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指标测算其适宜容量,指标值取人均60m2。白马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净面积为175.95万m2,其中绿地面积13.37万m2,适宜的一次性游人容量为0.22万人。

3.1.3 功能结构分区

特征为带状对称式,即中间河道水体与两岸绿地。规划景区结合其在城市建设区的区段、用地特征、交通联系等,在纵向上,自北到南分区,在横向上,两岸相呼应,形成:白马河南延段景区“一轴二心三区”规划布局结构。“一轴”:白马河生态文明景观轴。“二心”:北段的风之舞广场和中部的业之辉广场。“三区”:白马河南延段景区由北至南规划的三个功能区,即都市文化休闲区、风景园林改造区和生态湿地再生区。

3.1.4 河道治理方案

本方案工程河道治理起点位于上游白马河公园蓄水段终点,下游到郭村,全长8.1km。本次治理河道基本在寿阳县城外,规划为蓄水段和生态段两部分进行治理,上游1.6km段规划为蓄水段,下游6.5km段规划为生态段。

蓄水段由白马河公园终点到白马河桥下游100m处,满足50年一遇防洪标准,河道治理采用复式断面,顶宽控制150m,主河槽110m,两侧为绿化带,河道发生较大洪水时全河道泄洪的设计方案。

生态段由白马河桥下游100m至规划南界,河道治理采用生态湿地复式断面,主河槽控制110m,两侧各5m绿化带。其中主河槽泄洪能力为20年一遇洪水1290m3/s,东、西滨河路满足下泄20年一遇洪水安全超高要求。

本研究设计在白马河桥南100m上游设两座高3.0m橡胶坝,使主河床形成宽80m,总长度为1.6km的蓄水池。两侧滩地修整后进行绿化美化。同时在主河槽东侧滩地地面以下设排污暗涵,可将上游及东岸污水汇入并排向下游河道。本工程建成后蓄水水面面积12.8万m2,蓄水量51.2万m2。

3.1.5 道路交通规划

1)区域交通规划。依据寿阳县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在白马河综合治理工程东西两岸规划宽15m的滨河东路和滨河西路各一条,北接南外环路,向南延伸至郭村。规划在白马河桥的基础上,在规划区范围内新增三座桥,由北向南分别为规划1号桥、规划2号桥、规划3号桥。

2)景区出入口的设置。白马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出入口规划综合考虑景区外围城市道路情况、区位及空间关系、市民和游人出行方向及距离以及景区内各区段不同的功能和活动内容设置等诸多因素,规划设置出入口五种,分别为主要出入口5处、次要出入口1处、专用出入口1处、通道5处和桥头出入口4处。

3)景区内交通组织。景区园路系统分为四类,分别为滨水路、主园路、次园路和跨水人行桥。

3.1.6 经济技术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方案一经济技术指标

3.2 方案二

3.2.1 项目规划范围

规划南北长约7200m,东西平均宽约230m。规划总面积为175.95万m2。

3.2.2 环境容量

白马河综合治理工程适宜的一次性游人容量为1.12万人。

3.2.3 功能结构分区

特征为带状对称式,形成:白马河南延段景区“一轴二心三区串珠状”规划布局结构。“一轴”:白马河生态文化景观轴。“二心”:市民体育休闲广场和企业文化综合性广场。“三区”:白马河南延段景区由北至南规划的三个功能区,即体育娱乐活动区、工业文明展示区和郊野生态体验区。“串珠状”:沿白马河呈串珠状布置12个典型景观节点。

3.2.4 河道治理方案

本方案工程河道治理全长约7.2km,全段蓄水。蓄水段满足50年一遇防洪标准,河道治理采用复式断面,顶宽控制150m,主河槽110m,两侧为绿化带,河道发生较大洪水时全河道泄洪的设计方案。

本次设计九座高3.0m橡胶坝,使主河床形成宽80m,总长度为7.2km的蓄水池。两侧滩地修整后进行绿化美化。同时在主河槽东侧滩地地面以下设排污暗涵,可将上游及东岸污水汇入并排向下游河道。本工程建成后蓄水水面面积57.6万m2,蓄水量230.4万m3。

3.2.5 道路交通规划

1)区域交通规划。结合城市建设区的区段、两岸用地特征、交通联系等因素进行规划,形成南北向滨河东、西路各一条,控制道路红线20m,长约6.7km。拆除白马河桥,在规划区范围内新增三座桥,由北向南分别为规划1号桥、规划2号桥、规划3号桥。

2)景区出入口的设置。出入口规划综合考虑景区外围城市道路情况、区位及空间关系、市民和游人出行方向及距离以及景区内各区段不同的功能和活动内容设置等诸多因素,规划设置出入口五种,分别为主要出入口10处、次要出入口5处、专用出入口1处、通道和桥头出入口4处。

3)景区内交通组织。景区园路系统分为四类,分别为滨水路、主园路、次园路和跨水人行桥。

3.2.6 经济技术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见表2。

表2 方案二经济技术指标

4 方案优化

4.1 方案一优缺点评析

优点:1)设计理念、目标新颖、布局分区明晰,功能设施完善;2)河道规划满足防洪要求,蓄水段与生态段比例适当,生态段河道宽度适中,两岸工业用地达到最大化;3)市场开发用地可大幅度减少政府的资金投入,加快项目的建设进程;4)太旧高速公路周边既优化了林地的生态职能,丰富了该区域林地的林相和季相,河道南段生态治理模式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项目投资,同时也增加了河道景观的异质性,完善了河道的生态职能。

缺点:生态段两岸景观绿地较窄,河道内在未形成生态湿地前,景观效果较差。

4.2 方案二优缺点评析

优点:1)设计理念目标符合景区性质要求,总体布局明确,景观规划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文化和工业文明;2)河道规划满足防洪要求,全段蓄水,河道内保持一定的蓄水面,景观效果良好;3)两岸景观绿地较宽,面积较大,通过园路系统及景观节点的合理布置,全段可供市民休闲娱乐,游人容量较大。

缺点:河道7.2km全段蓄水,投资较大。

5 结论

通过对寿阳县白马河综合治理工程两个方案的优化比较,可以看出两个方案存在较大的差别,方案一立足现状,比较切合寿阳县的经济状况和河道两岸的用地性质,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从设计理念、总体布局、河道治理、道路交通及项目投资等多方面都优于方案二;同时,方案一规划了市场开发用地、引入了市场运营模式,极大地增加了项目的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寿阳县白马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方案的优化设计研究建议采用方案一,在该方案基础上结合方案二的优点,尽量增加生态段的景观绿地宽度,加快河道内生态湿地的恢复周期,使本项目在功能上更加科学合理,空间布置上更加严谨,生态环境自然优美,营造白马河生态文明景观廊道。

猜你喜欢

蓄水防洪河道
2022年巴西水电站水库蓄水率达50%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