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礼仪教育对独生子女品德行为的影响①
2013-10-30吕远辉
吕远辉
(韶关学院医学院体育教研室 广东韶关 512026)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就备受重视,尤其是近10年,随着6-2-1家庭模式的增多,独生子女的品德行为教育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有研究发现[1-2],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特殊,容易养成其性格上的特异性,可表现为依赖性强、感恩性差、性格骄横暴躁等。
跆拳道是一项起源于朝鲜半岛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套路、对抗、击破、特技等内容组成[3]。学习跆拳道不仅可强身健体,更可培养百折不屈的精神和优良的心理行为品质[4]。跆拳道培训中,讲究“始于礼,终于礼”的武道精神,对接受跆拳道培训的少儿品德行为教育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良好影响。
本研究将以韶关市参加跆拳道培训的7~12岁独生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为期12个月的观察和探析,从不同层面探讨跆拳道礼仪教育对独生子女品德行为的影响,以期为独生子女品行教育提供些许实践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韶关市参加精英武术跆拳道馆、唐人兄弟健身馆、韶关市青少年宫跆拳道培训的7~12岁独生子女共30人为研究对象(男20人,女10人),平均年龄为10.75岁;以韶关市参加其他体育项目培训的7~12岁独生子女30人为对照组(男20人,女10人),平均年龄10.15岁;2组每周均训练1次,每次持续时间为90min,平均参与培训时间为12个月。其中,跆拳道培训组每次课的礼仪教育时间为10~15min。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系统地学习了《独生子女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健身概论》、《青少年运动处方》等相关书籍,以“独生子女”、“体育锻炼”、“跆拳道礼仪”、“心理健康”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上,搜索近20年的期刊文献共60篇,其中有效文献40篇,阅读及参考有价值文献35篇,为本研究项目的开展和论文的撰写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以参加跆拳道培训的30名独立子女为实验组,以参加其他体育项目培训的30名独生子女为对照组,通过培训课堂考查及课后观察,对2组独生子女的品德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另外,还将对比实验组在跆拳道培训前后的品德行为改变情况。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种品德行为考察点对比表(%)
表2 实验组进行跆拳道培训前后的品德行为变化(n=30)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面谈、电话和电邮等方式,访谈了关于少年教育方面及少年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教师共17人,针对本研究设计及论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改善,以确保本研究操作的可行性和内容的有效性。
1.2.4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制定了调查问卷,在调查前对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符合相关要求。向实验对象的家长及其培训导师发放调查问卷,以了解实验对象在培训前后的品行变化,其中共发放问卷72份,回收有效问卷6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4%。
1.2.5 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结果
2.1.1 两组独生子女的品德行为考察点比较
由表1可知,实验组在自我管理能力、诚实负责、爱护收拾物品、感恩和礼貌礼节等品德行为考察点上,其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意志坚定、大胆自信、交际能力上稍高于对照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在团体精神上,实验组稍低于对照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1.2 实验组跆拳道培训前后品德行为考察点比较
从表2可知,实验组在进行了平均12个月的跆拳道培训后,在自我管理能力、诚实负责、爱护收拾物品、感恩和礼貌礼节等品德行为考察点上均有明显变化,其中以礼貌礼节的改变最为明显。而团队精神是改变得最为不明显的考察点。
2.2 讨论与分析
2.2.1 跆拳道礼仪教育的内涵
跆拳道中的礼仪教育体现在其“道”上。“道”是一种行为艺术,要求“尊师重道”是其精神体现,学艺须先学礼,“以礼始,以礼终”是其风格特点[5]。跆拳道精神具体为“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礼仪”即是要求懂礼貌明礼节,对待师长和对手都要怀有敬意和学习的心态;“廉耻”即是要求学会明辨是非、勇于承认自我不足、谦逊诚恳、踏实为人;“忍耐”即是要求有持久的忍耐力,勇于坚持甘于等待;“克己”即是要求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谦虚节制、自胜自强;“百折不屈”即是要求具有坚韧的毅力,勇敢果断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
2.2.2 跆拳道礼仪教育的实施
跆拳道培训过程中,相关的礼仪教育贯穿了整个课堂。上课前,要求学员自我更衣、正衣冠和缚腰带,摆放好换下的鞋子和衣裳,学员之间相互敬礼集队;上课时,各学员在导师带领下向国旗敬礼,并诵读“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随后行师生礼;课堂上,导师先是进行约10min的跆拳道礼仪教育,结合学员近段时间的一些表现,分别做出肯定、指正和鼓励,使学员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尽快改正;在随后的技能学习过程中,如果学员出现了与跆拳道精神相悖的地方,导师也会直接指出和纠正。下课前,导师会对学员本次课的表现,包括其技能学习和礼仪行为作出点评。下课时,学员在导师带领下,依次行国旗礼、师生礼和家长礼。下课后,要求学员自我更衣,折叠整理道服并放在指定位置。如在培训中有疑问,则严格执行先敬礼后提问,得到解答后,也要敬礼答谢等规则。经过12个月的培训,每次课堂的道德礼仪要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员的行为准则,有助于独生子女的品德行为发生良好的改变。
2.2.3 跆拳道礼仪教育对独生子女品德行为的影响
独生子女由于其家庭地位的特殊性,有着较好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且物质条件一般比较富裕,往往具有情绪愉快、性格活泼、知识面广、记忆力强、思维活跃等优势。但由于长辈的溺爱娇宠、缺乏同龄玩伴等原因,独生子女也容易形成自私任性、骄横暴躁、感恩心缺乏、依赖性强、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性格缺陷[1]。另外,由于家庭成员关系颠倒,也难以养成尊重长辈、遵守纪律的自觉性[6]。
跆拳道的礼仪教育,注重培养学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让学员自我更衣和收拾物品,注重对师长和对手的敬重,有利于培养学员的礼貌礼节,且要求站有站姿、坐有坐相,对学员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有一定的培养作用。通过让学员自我劳动,让其体会家长劳动的艰辛,逐渐培养其感恩心态;及时对学员不当行为的纠正和教育,则可以促进其养成诚实负责的性格特征。从实验结果可知,无论是跆拳道学员的自身比较,还是跆拳道学员和其他项目学员的相互比较,学习跆拳道的独生子女在自我管理能力、诚实负责、爱护收拾物品、感恩和礼貌礼节等五个观察点上,均有明显的改善。而在意志坚定、团体精神、大胆自信和交际能力方面,跆拳道学员和其他体育项目学员则没有明显差别。这可能与跆拳道培训中,尽管有集体性的游戏活动,但毕竟不是集体项目,其更侧重于个人的自我修炼有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跆拳道的礼仪教育注重“尊师重道”,贯彻“以礼始,以礼终”,12个月的跆拳道培训对独生子女良好的品德行为形成有一定的利好作用,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诚实负责、爱护收拾物品、感恩和礼貌礼节等五个观察点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3.2 建议
独生子女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养成。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注重其行为指导和纠正、配合有效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其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我国传统的武术项目与跆拳道训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在武术培训中,加入相关的伦理道德教育,或在其他体育项目培训中,也有意地融入品德行为的教育,或可促进受培训学员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1]韩铁梅.从大学生心理状况看独生子女教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3):126-127.
[2]梁先锋,赵桂霞.江门市新会区高中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J].神经疾病和心理健康杂志,2005,5(5):338-339.
[3]马波.学习跆拳道对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2006(11):57-58.
[4]狄书坡,高国军.跆拳道练习对少儿身体和心理行为能力的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93,130.
[5]陈骊珠.浅谈传统跆拳道在教学中的道与技[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38-239.
[6]张飞燕.论家庭教育与青少年心理健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6):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