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城西湿地保护与利用战略概要

2013-10-28王慧中匡廷云林金昌章志量卢剑波邵晓阳蒋跃平李文兵宋垚彬

关键词:城西西溪杭州

董 鸣,王慧中,匡廷云,吴 明,林金昌,章志量,卢剑波,邵晓阳,陈 波,王 繁,蒋跃平,姜 丹,李文兵,宋垚彬

(1. 杭州师范大学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36;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400;3.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23;4.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城市湿地与区域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1121;5.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改良与质量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36;6.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西溪湿地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36;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杭州城西湿地保护与利用战略概要

董 鸣1,4,5,6,7,王慧中1,4,5,6,匡廷云1,4,5,6,7,吴 明2,林金昌3,章志量1,4,5,6,卢剑波1,4,5,6,邵晓阳1,4,5,6,陈 波1,4,5,6,王 繁1,4,5,6,蒋跃平3,姜 丹1,4,5,6,李文兵1,4,5,6,宋垚彬1,4,5,6

(1. 杭州师范大学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36;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1400;3.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23;4.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城市湿地与区域变化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1121;5.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药用植物种质改良与质量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36;6. 杭州师范大学杭州西溪湿地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36;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93)

本文是“杭州城西湿地保护与利用战略”的概要.杭州城西湿地是重要的城市湿地,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重要价值,是杭州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正使这片湿地面临面积锐减、环境污染、水系破环、景观破碎和文脉消退的挑战.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原则是:立足生态,优先保护,合理利用.战略在总体上体现“保护遵从生态系统途径;利用服从生态系统保育”的构想,具体包括:保护生态系统,保障湿地健康;修复生态功能,改善湿地环境;协调流域布局,维护湿地安全;遵从生态保育,发展湿地产业;挖掘民俗传统,创新湿地文化;推动建规立法,创新湿地管理;深化开放合作,打造国际品牌.

杭州城西湿地;生态保护;可持续利用;战略

0 背 景

自古以来,人类依水而居,逐渐发展起大小不同、风格各异的城市.湿地周边既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场所,又是城市发展的客观依托.世界上绝大部分历史文化名城都与湿地密切相关.

然而,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湿地消失和退化,洪涝灾患、水体污染、环境恶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瓶颈效应,已成为世界各地城市化过程中所遭遇的通病.这关乎整个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城市湿地保护,实行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夯实现代城市发展基础的不二选择.

1 杭州城西湿地的界定和重要性

1.1 杭州城西湿地的界定

杭州城西湿地是指杭州市主城区西部低山丘陵区向杭嘉湖平原过渡的地理单元,其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面向城,主要以古墩路南北延伸线为东面界线,总面积约390 km2(见图1),总体上属于城市湿地范畴.

图1 杭州城西湿地范围(红圈为核心区,黄圈为扩展区)Fig. 1 The range of the Western Hangzhou Wetland (red circle stands for core zone, yellow circle for expanded zone)

杭州城西湿地“核心区”主要指西溪河流经“留下-古荡段”所形成的宽阔水网平原区域,面积约30 km2,其南自老和山-灵峰山-北高峰-龙门山-小和山山脊线北侧的丘陵坡麓地带,北达余杭塘河以南五常-蒋村乡一带,东起松木场,西至留下小和山,“西溪湿地”和“五常湿地”都在其内.

随着杭州市“城市东扩”和“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闲林镇的“和睦水乡”,以及余杭镇的“南湖”已逐渐融入城西湿地的核心区范围[1].其中“和睦水乡”总面积约10 km2,地处余杭、闲林、仓前、五常等四大片区的中心地带,是省内比较罕见的尚未经历现代开发的所谓“原生态”湿地.余杭镇的“南湖”位于余杭镇西面,湖面面积规划约6 km2,是被称作“间歇性湿地”的传统滞洪区,也是余杭镇建设“城西生态带”的核心区[2].

依照杭州城西河网水系的流域范围,在城西湿地核心区的北部,同样存在大片的水网平原,主要位于长乐镇-潘板桥镇-瓶窑镇一带,以及良渚-安溪一带,总面积约80 km2,主要由河港、库塘、水田等多种湿地要素组成,也是杭州城西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若从杭州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考虑,可以将其定义为城西湿地的“扩展区”.

1.2 杭州城西湿地的重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杭州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平衡两者的关系对于保障杭州城市生态安全,构建绿色生态体系和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杭州城西湿地是我国罕见的城市湿地群,作为“城市绿肾”的杭州城西湿地,对于保障杭州城市资源供给,改善杭州生态环境质量,促进杭州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杭州城市社会文明形象等,都是极其重要的[3-4].

城市湿地是城市的重要生态基础之一[5].城西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杭州城市最基本的水土安全和生态安全.杭州城市湿地也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可以充分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因此,健康的城西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推进杭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健康城市建设和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

首先,杭州城西湿地对涵养城市水源、维持区域水平衡、调节区域气候、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改善杭州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区域环境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杭州不可或缺的生态屏障[7].

其次,杭州城西湿地是杭州湿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杭州市宝贵的生态与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包括人文服务价值在内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能够体现杭州“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现代城市品位,是杭州跻身“世界文化名城”最重要的生态与文化资本.

再者,湿地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载体,杭州城西湿地可以作为杭州城市备用水源地,将为杭州城市水安全发挥积极作用.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杭州城西湿地还是城市发展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之一.

2 杭州城西湿地保护和利用所面临的挑战

杭州城西湿地,河网密布,主要为苕溪水系,因地形差异,形成东、西两个不同水系:西部水系以东苕溪为主干,支流众多、呈羽状形;东部水系多属人工开凿的河流,河港交错,湖泊棋布,呈网状形.苕溪水系经市区西北汇入太湖;西湖、西溪、白马湖、湘湖融入其中.多年的人为活动,使该区域形成包括河流、浅水湖沼、人工库塘和水田在内的多种湿地类型,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该区域涵盖了杭州生态功能分区中的运河流域城镇农田建设生态功能区和东苕溪流域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分属生态控制区和生态保育区.千百年来,杭州城西湿地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形成了以大水面和多鱼塘为主体的人工次生态湿地,体现着较为独特的人工湿地生态学特征[8].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剧增,尤其是在杭州市政府大力支持发展住宅产业的同时,在城西特别是湿地内部的人类活动更加频繁,在相当的程度上造成了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9-11].与此同时,全市各部门在湿地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尚未开展系统、深入的科技工作.城西湿地的景况令人担忧.

2.1 湿地面积锐减

近年来在杭州城西大规模开发商住区的热潮中,出现了毁塘造房景象,一幕幕情景令人痛心:大片水网沼泽、芦荡田园被视作荒地而被一车车泥土所填埋.短短近十年的时间里,仅蒋村商住区,人工填埋的面积就达4 km2.如今,这块房地产开发商的福地,随着西溪旅游综合体和“大城西”概念的提出再次脱颖而出[12].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在城西湿地周围,由数十家房地产开发商投资开发的大型住宅区达到800万 m2,仅闲林镇新开发楼盘占地就达300多万 m2.城西已成为杭州市区规模最大的居住区.人口的剧增,城市的快速发展,致使城西湿地面积急剧下降,以西溪湿地为例,从历史上占地60多 km2,逐渐缩小到现在规划保护的10.08 km2.

2.2 湿地环境污染

污染是湿地面临的最严重威胁之一.从总体上看,城西湿地尚保持着次生湿地较好的环境质量(包括声音、空气、水质、放射性等);然而,近几十年以来,伴随着杭州城市发展的快速西进,工业、生活设施以及种植业、养殖业的大量增加,使城西湿地的水体环境水平大大下降[13].根据《杭州市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该区域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总量COD为387.93 t a-1、氨氮为20.31 t a-1、总氮为58.93 t a-1、总磷为5.95 t a-1;每年有大量的氮、磷流入西溪湿地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所幸的是,通过截污纳管、调整土地利用等方式规划保护后,湿地富营养化程度得到控制.2010年4个季度6个监测点位的数据显示,氨氮、总磷、CODMn、BOD5维持在地表水III类及以上.湿地内各功能区因其结构与功能的不同,水质指标也存在差异,核心景区水质基本都属于II~III类[14].2011年和睦湿地水环境质量调查显示,大部分水质劣于IV类(姜丹等,数据待发表).

至2011年12月1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条例》实施以来,西溪湿地的部分区域经过整治和恢复,已经初显清静和幽深的景观.但是,居民点附近的环境质量仍然不高,主要表现为:杂乱,污染,如:卫生死角多;通讯、电力、交通线路架构零乱;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污染严重.整个城西湿地区域内居民人口较多,居住地点比较分散,部分地块人居过于密集;而且,现代住宅楼建设与传统民居风格不相协调[15].上述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整个湿地环境质量和景观结构.

2.3 湿地水系破坏

从2000年起,杭州市利用原有的水利和交通设施,实施市区河道配水,并陆续建立珊瑚沙引水工程、苕溪引水工程、三堡引水工程等从外河引水,对杭州市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引配水是一把“双刃剑”,虽有优势,但也有弊端[16].一是加剧了水系的人为分割[17].为做到引配水调度的精确化,配置好河道流量,新增了许多控制水闸,有的甚至形成封闭的水系,不仅不利于河道生态功能的发挥,同时对河道内外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各类控制工程对河道的隔断作用,直接改变水生生态效应,不利于鱼类等生物的生存繁殖.二是盲目引水可能导致生态危机.以西溪湿地为例,由于湿地水量不足,一方面需要通过一定量的引配水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过量引水尤其是在枯水期可能不利于湿地按照内在规律和运行机制调蓄水源,净化水质[18].

2.4 湿地景观破碎

随着文一西路延伸段、文二西路延伸段、文三西路延伸段以及城西快速道的建设和房地产的进一步开发,城西湿地不仅大片面积被吞食,景观格局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据统计,1991—2004年西溪湿地池塘、河流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均在减少,尤其是河流面积,减少了近1倍;而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则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建设用地增长了1.5倍多[19].其次,各类景观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在增强,尤以建设用地和农用地的景观破碎化指数大幅提高,对湿地的控制作用增强,导致景观多样性、均匀度降低[20-21].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杭州城西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田建设力度加大造成的,致使池塘(尤其是散布于农田中、道路旁的池塘)和河流被填埋,河道越来越窄,有些河段甚至被完全填埋而断流.人为活动已成为城西湿地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房地产开发则是主要内在动力[12].

2.5 湿地文脉消退

城西湿地,是一个次生湿地,属于“自然-人工复合型湿地”,数千年前人类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从古至今都是杭州西部的游览胜地.以西溪湿地为例,西溪的品位,是城市湿地、鱼桑生态;其品格,是其特具的文化脉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的开发,湿地建筑文化在不断地消失,前人诗词、匾额、碑刻在不断地流失,周边地区的开发、发展使西溪湿地“冷、野、淡、雅”的意境在不断地湮灭,湿地文化面临被城市侵蚀的可能.历史上,良渚文化后期降临的恶劣生态环境,中断了良渚文化的发展进程,并最终导致了良渚文化的整体性消失和良渚古国的解体.以史为鉴,发展文化之时需要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仍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22].

3 杭州城西湿地保护与利用战略

3.1 基本原则

杭州城西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原则是:立足生态,优先保护,合理利用.

3.2 总体构想

杭州城西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总体构想是:湿地保护遵循生态系统途径[22-23],湿地利用遵从生态系统保育.

3.3 总体战略

揭示杭州城西湿地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推动针对湿地整体保护与保育性利用的地方法规建设和总体规划制定工作,建立完善协调的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创新保护和利用机制,健全协同共管和开放参与的湿地管理制度,提升公民生态保护意识,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施湿地整体保护生态工程,发展具有民俗传统特色的保育性生态文化产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强化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科技研发;深化开放与国际合作,打造湿地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品牌.

3.3.1 战略1 保护生态系统,保障湿地健康

杭州城西湿地是由多种生态系统通过多种生态过程在多时空尺度上构成的复杂景观单元.她经历了千百年来的自然与社会协同演化,承载着丰厚的自然和人文的历史积淀,具有重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价值.针对杭州城西湿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破坏已导致该湿地规模缩小和景观格局破碎的问题,开展分层次、多组分、跨尺度的整体性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和景观美化(landscaping)研究,充分体现“和谐高效”的生态学优化原则和“天人合一”的景观学美化原则,并以此为蓝本,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保护杭州城西湿地的整体规模和景观格局,改善杭州城西湿地的土地利用格局和景观学结构.

杭州城西湿地及其周边的生态破坏、生物入侵和环境污染已导致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破环、过程紊乱、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功能失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弱化.以生态系统途径(ecosystem approach)为基本途径,针对受损的杭州城西湿地生态系统开展生物修复、生态恢复或重建工程,并综合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调控措施,使杭州城西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ecosystem functions)和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都回到健康的状态.

3.3.2 战略2 修复生态功能,改善湿地环境

水是杭州城西湿地的灵魂,这里溪流河汊密织,水塘湖泊密布,水系甚是发达,历史上其水可饮用.但近20年来,由于杭州城西湿地及其周边陆域和水域的生态破环和环境污染,导致湿地景观严重破碎,水流严重不畅,水质严重劣化.开展杭州城西湿地及其周边陆域和水域的乱搭乱建整治,面源和点源污染治理,转变不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从根本上扭转杭州城西湿地及其周边陆域和水域的脏乱差现状,还杭州城西湿地以清水洁土.

3.3.3 战略3 协调流域布局,维护湿地安全

杭州城西湿地西衔浙西丘陵,东接杭州城区,其地势较后两者都低,与周边区域环境水脉相通,息息相关.她一方面对周边环境,尤其是对杭州城区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另一方面她也受到周边环境变化的严重影响.在区域生态系统的层面上,调整水系,管理水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调节物质进出,实行准入制、监管制和问责制,控制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共赢的协调发展.

3.3.4 战略4 遵从生态保育,发展湿地产业

杭州城西湿地是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三位于一体的特色湿地.依据“绿色”、“循环”和“低碳”的基本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发展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绿色特色生态旅游和休闲等产业.

3.3.5 战略5 挖掘民俗传统,创新湿地文化

经过千百年来的自然与社会的协同演化,杭州城西湿地形成了特有的生态文化,包括传统的生计方式、生产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文化元素.依托杭州城西湿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系统地提炼能够表现代代沿袭传承下来的合理摄取、利用和保护生态资源的知识和经验等文化积淀,形成生态文化新产业.

3.3.6 战略6 推动建规立法,创新湿地管理

实现杭州城西湿地的整体保护和保育性利用,将是长期的战略性的,必将广泛地持续地涉及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制定杭州城西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地方法律法规,创新湿地现代化管理.建立健全湿地保护和利用的综合管理机构和机制、监管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需要严格监管城西湿地内的产业准入和物质的准入,严格评价准入产业和物质的短期和长期生态环境效应(尤其是整体生态环境效应)和景观后果预期.同时,也需要着力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和社区参与.

3.3.7 战略7 深化开放合作,打造国际品牌

杭州城西湿地具有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的三位一体性,承载着中国南方传统文明,与享誉世界的西湖和西溪湿地密切相关.面对全球化,深化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国际化程度,将杭州城西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同杭州的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联系,同国家和世界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相联系,搭建湿地生态文明国际高峰论坛,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的国际品牌.

[1] 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 杭政〔2001〕4号[EB/OL].[2001-03-01]. http://www.hangzhou.gov.cn/main/wjgg/zxwj/zfwj/jjgl/zhjj/T19271.shtml

[2] 余杭区规划分局.杭州市余杭区南湖综合整治与保护控制性详细规划[EB/OL].[2011-05-15].http://www.docin.com/p-202964018.html

[3] 李朝秀.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典范-“西溪模式”[J].浙江林业,2008(8):12-13.

[4] 谢理挺.城市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案例[J].商场现代化,2010,(610):75-77.

[5] 陈久和.试论城市边缘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J].浙江社会科学,2002(6):181-183.

[6] 王国平.保护西溪湿地造福人民群众——关于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3):4-10.

[7] 李玉凤,刘红玉,曹晓,等.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质时空分异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0,31(9):2036-2041.

[8] 沈琪,刘珂,李世玉,等.杭州西溪湿地植物组成及其与水位光照的关系[J].植物生态学报,2008,32(1):114-122.

[9] 陈久和.城市边缘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J].科技通报,2003,19(5):395-398.

[10] 邵学新,吴明,蒋科毅.西溪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评价[J].湿地科学,2007,5(3):253-259.

[11] 邵学新,吴明,蒋科毅.西溪湿地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特征及风险分析[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24(1):55-58,62.

[12] 程乾,吴秀菊.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1993年以来景观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6,17(9):1677-1682.

[13] 陈文岳,沈国正,郑洁敏,等.西溪湿地水环境污染现状及生态治理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9(2):5-8.

[14] 缪丽华.杭州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与前景初探[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5(2):38-41.

[15] 王竹,张艳来.西溪湿地的诗意栖居——杭州西溪湿地保护及其住居的适宜性开发[J].新建筑,2006(6):60-63.

[16] 汪健,杨艳艳.引配水对改善杭州西溪湿地水环境的探讨[J].浙江水利科技,2009(4):15-16,19.

[17] 张世瑕,王紫雯,张继明.流域湿地的景观生态特性分析与景观特征指数的运用——以杭州沿山河流域和西溪湿地为对象[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7,41(6):1053-1060.

[18] 俞黎源.杭州市西溪国家湿地防洪排涝问题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11):90-92.

[19] 余敏杰,吴建军,徐建明,等.近15年来杭州西溪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科技通报,2007,23(3):320-325.

[20] 缪丽华.杭州西溪湿地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43-5044,5080.

[21] 王紫雯,潘翠霞.城市湿地旅游开发中的景观特质保护——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J].中国园林,2007,23(7):74-78.

[22] Secretariat of the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The Ecosystem Approach(CBD Guidelines)[EB/OL]. [2000-12-01]. Montreal: Secretariat of the Conventr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http://www. cbd. int/doc/publications/ea-text-en.pdf.

[23] 王思龙、赵士洞.生态系统途径——生态系统管理的一种新理念[J].应用生态学报,2008:2364-2368.

EssentialsofStrategiesforProtectingandUtilizingtheWesternHangzhouWetlands

DONG Ming1,4,5,6,7, WANG Huizhong1,4,5,6, KUANG Tingyun1,4,5,6,7, WU Ming2, LIN Jingchang3,ZHANG Zhiliang1,4,5,6, LU Jianbo1,4,5,6, SHAO Xiaoyang1,4,5,6, CHEN Bo1,4,5,6, WANG Fan1,4,5,6,JIANG Yueping3, JIANG Dan1,4,5,6, LI Wenbing1,4,5,6, SONG Yaobin1,4,5,6

(1.Key Laboratory of Hangzhou City for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China;2.Research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Fore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Hangzhou 311400, China; 3.Office of the Management Council for Xixi Wetland Park, Hangzhou 310023, China; 4.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Urban Wetland and Regional Change, Hangzhou 311121,China; 5.Zhejia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and Quality Control of Medicinal Plants, Hangzhou 310036 China;6.Hangzhou Xixi Research Center for Wetland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China;7.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93, China)

This is the essential of the strategies for protecting and utilizing the Western Hangzhou Wetlands (WHW). WHW is the important urban wetlands, possessing significances at multiple levels and aspects and functioning as the foundation and guarantee of developing the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nature in Hangzhou city. Due to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urbanization, WHW has been suffering from area shrink,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ter system break,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and context extinction. The basic principle for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HW is basing on ecology, prioritizing protection and rationalizing utilization. The strategies follow a general idea that the protection follows ecosystem approach and the utilization obeys ecosystem conservation. They include protecting ecosystem and guaranteeing ecosystem health, remediating ecosystem functions and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harmonizing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at scale of river basin(s) and maintaining ecological security, obeying ecosystem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ing wetland industries, excavating traditional folk-customs and innovating wetland culture,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regulations and laws and innovating ecosystem management; further opening to and cooperating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nd 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brand.

Western Hangzhou Wetlands; ecological protection;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strategies

2013-05-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261120580);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C13B02);城市湿地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R50039);杭州师范大学科技攀登项目(PD12002002004001,PD12002002004002).

董 鸣(1957—),男,教授,博士,博导,从事生态学研究与教学.Email:dongming@hznu.edu.cn;王慧中(1962—),男,教授,博士,博导,从事生物学研究与教学.Email:whz62@163.com

10.3969/j.issn.1674-232X.2013.05.001

X37

A

1674-232X(2013)05-0385-06

猜你喜欢

城西西溪杭州
杭州
用“博悟”开启少先队特色活动之旅——江阴市城西中心小学“城西博悟院”活动实践与思考
杭州西溪湿地
所见·西溪度假酒店
豆苗成长记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
城东城西
西溪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