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文化艺术浅谈

2013-10-26邓凡

参花(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楚文化色彩艺术

◎邓凡

(武昌工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一、楚文化的定义

楚文化曾登上过古文明峰顶,可与古希腊文明媲美,研究这样辉煌灿烂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家具制品,对于在现代家具设计中发扬传承楚文化有重大意义。在设计中,通过挖掘楚文化元素的内涵已经对楚文化进行整理整合,并将楚文化元素等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去,这种设计手法使得现代包装的民族特色更加浓郁,传统气息也更加突出,通过将楚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设计中,同时推广楚文化元素应用在更广泛的设计领域。楚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由楚国人缔造的一只具有显著特色的生存样式系统,它在西周晚期脱颖而出,受到北方有识之士的赞许,春秋中期它竟突飞猛进,能与中原文化竟趋争先,并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誉为“华夏文化的南支”。因此,要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就不得不学习楚文化艺术。

流逝的光阴,不但没有使他们蒙上尘垢,反倒使他们显得越发璀璨夺目。与我们所熟悉的许多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相比较,他们洋溢着更多青春的气息,更多飞扬的神采和更多虎虎的生气。似乎更能在我们心灵深处激起层层波澜,使我们得到某种不可言喻的审美享受和某种激越奋发的精神力量,仿佛他们也是一个和我们共时的存在。因此,在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沟通和融合中有着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楚艺术史应当是这种很有意义的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曾侯乙墓是湖北省博物馆的精品陈列,展出的是1978年在随县(今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一批珍贵文物。在先秦时代,文明已经在这里繁荣起来了,一直到今天,湖北的文化艺术仍带有深深的楚文化烙印。

二、楚文化艺术元素的特征

1.楚国的艺术品在造型的表达上采用一些夸张和变形的手法和手段,而非对自然的机械的描摹,通常与大众化和普通的自然物形成强烈的对比。如侯乙墓的青铜器群中就有春秋时期楚的艺术风格。如在运用中表现更为精湛的有镂空透雕以及嵌错手法,对下寺青铜器的渲染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体现它的繁富。此外曾侯乙墓青铜器群还将下寺风格所表现的灵巧、生动、变化的风格因素提炼得更加纯粹,加强了抽象形式因素对比关系的强调。变化是再现到表现的一个过程,是将其变成几何纹样等等,也就是将写实的动物形象逐渐符号化、抽象化,因此,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地由内容到形式的沉淀过程,给当今的设计一个非常大的启示作用。

2.楚人在色彩的表现上主要运用的就是黑色和红色两种主色,中间贯穿有白色、黄色、绿色以及蓝色等等,在色彩的搭配使用中,红黑两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其朴素和华美的感觉。并且,楚文化图案的色彩处理,不受程式约束,注重微妙的色彩变化,强调对比,其装饰味更为浓郁。楚文化中对色彩的使用美感在多处进行使用,比如漆器、年画、刺绣和瓷器等都有广泛的使用。战国“对凤纹耳杯”,椭圆形口,耳面上翘并呈新月形。器表和口沿内侧是黑漆,器内是暗红漆,器沿内侧、耳面及两端外侧饰变形凤纹、卷云纹。器底饰有银粉描绘而首尾相连的双凤图形。“S”型的两只凤鸟中心对称,相互相望,颈部比较修长,翅膀比较小巧,没有凤冠,肥大的尾巴分为两股,以细斜纹来装饰,足爪刚劲有力,身体的羽饰成鱼鳞状。器形的整体感觉是优美华丽的,纹样的使用使得该物更加的流畅和活泼,使得其色彩感和动感更加的强烈,整体感觉更加的自然和美观。

3.纹饰艺术“楚纹饰以动为美的审美方式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大多表现为流动的物质形态,是因为楚人追求旋转、流动、活泼的形态,充分体现了广博深邃的宇宙意识和对生命的崇拜和真切向往,在楚纹饰中最富有特色的形象要属龙纹和凤纹,凤体现了楚人浪漫超脱,优雅飞扬的气度,或嬉闹、或飞奔、或顾盼生情,而这些凤的身体都被进行了夸张扭曲和抽象的处理,充满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且大都交错纠结,立体感和动感都极为强烈,令人叹服。

三、楚文化的传扬

各大博物馆中的各种器物上的楚文化元素研究,湖北的设计中希望能够更多地吸收到楚文化元素的更多精神内涵,将其运用于设计中,使得设计更具民族特色以及价值。设计中把楚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去,使得我们现在的设计作品更加具有社会性以及文化性,而且还是对民族元素的补充和强调,对楚文化的研究,将其在装饰设计中加以运用,并从装饰手法和现代设计两者的结合研究,更加凸显出楚文化的价值所在。楚文化的符号形式也更加发挥着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纹样形式的出现,更加的是一种符号象征,将这种楚文化符号运用在现在的设计中以及人们的生活等方方面面,使得现代的设计语言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发挥着实践作用,同时推广楚文化元素应用在更广泛的设计领域。

猜你喜欢

楚文化色彩艺术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纸的艺术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