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课本不能没有鲁迅

2013-10-26孙洁

参花(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现代文学杂文文学作品

◎孙洁

(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文秘教育班,河南 信阳 464000)

中国现代文学对于鲁迅的评价早有定论,刘云山在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这样评价他: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享誉中外、深受景仰的一代文化大师,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1]。除此之外,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大师,其高超的语言艺术不仅表现在小说上,在其杂文上的表现更是淋漓尽致,读过鲁迅杂文的人常常用尖酸、辛辣、一针见血来形容,但是这些形容词无法掩盖其语言生动、形象、凝练、丰富的艺术魅力,极具表现力和穿透力,富有色彩美和韵律美。精彩的比喻,巧妙的借用和反语,精致的排比与对偶,出奇的警句、警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每个作家都是时代的产物,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生活的再现,郁达夫的文章就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沈从文的散文,浸润着浓郁的湘西气息;鲁迅的作品也是如此。鲁迅的文学作品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其语言,前承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文字历史之精华,后启现代文学语言使用之新风,其语言不仅具有浓厚的文言文底蕴,又渗透着新语言运动的风气。例如他揭露千年封建社会的“文明史”,原是一部吃人的历史:“大小无数的人肉的筵宴,即从有文明以来一直排到现在,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以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将悲惨的弱者的呼号遮掩,更不消说女人和小儿”。“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宴,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2]其语言的讽刺、尖酸之味不言自明,但从语言层次上说,由揭露到警惕,最后发出战斗号召,字字精准、句句切中要害,精警透彻而又生动形象,充分显示了他驾驭语言的艺术功力。

幽默讽刺也是其杂文语言的要素。鲁迅指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它所写的事情是公然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以为奇的。”现在给它特别一提,就动人。”[3]讽刺的语言主要是提炼或夸张,如《推》一文写某些“上等华人”到处乱推乱踏,耀武扬威:“上车,进门,买票,寄信,他推;出门,下车,避祸,逃难,他又推。推得女人孩子都踉踉跄跄,跌倒了,他就从活人上踏过,跌死了,他就从死尸上踏过。”这未必全是事实,但的确是会有的实情,如此写来教人惊心。胡乱推踏,正表明这类人的野蛮霸道,哪里还顾及别人,顾及整个社会,这就点穿了实质,击中了要害,讽刺意味很深。[4]

流芳百世、亘古不变的只能是精神,我们学习雷锋,不也是学习他的精神吗?饱含作者精神的文学作品是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并长久地留存呢?记得高中物理课上学习能量守恒,能量是不能被创造的,只能从一种形式的能量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能量,精神不也是如此吗?同一种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世人。没有文学精神的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但是近代以来我们的文学精神是为腐朽的封建统治服务的,是和近代西方的文学精神脱轨的,是落后于时代的潮流的。新文化运动之后,我国的文学作品才搭上世界文学精神的末班车,其中鲁迅的文学作品就是末班车上的典型代表。如鲁迅1918 年用白话文写的《狂人日记》,这是一篇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帷幕的纪念碑性的作品。鲁迅在《自题小像》中写道:“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从中不难看出其传统道德的色彩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后来留学日本,接触到标榜“自由”、“民主”的西方文学,他就在思考怎样用他的笔锋摧毁封建社会的堡垒,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

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就必须学鲁迅的文章,正如毛泽东所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中国的现代文学要是没有了鲁迅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有着不可割舍的血肉联系。鲁迅的现代主义文化特征表现为一种先锋性,这种先锋性不仅表现为时间上的领先, 而且表现为性质上的超前, 也就是说鲁迅因其给中国新文学带来了崭新的异质因素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先锋。[5]可以说鲁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高举新文学革命的大旗向腐朽的旧文学堡垒发起了冲锋。从鲁迅的文章中不难发现,他试图摆脱旧文学的影响,迎接新文学的到来,但是又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有着浓郁的现代主义特征的同时也打上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结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正是因为有了鲁迅这样的一代先驱我们才接触到真正的现代文学,领略到文学艺术殿堂的风景。分析到这里,我们还有理由将鲁迅从中学语文课本里删除吗?中学的语文课本里保留鲁迅的文章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不言自明,鲁迅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的财富,我们理应将之学习好。

[1]刘云山.在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9月23日.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第9期

[2]坟·灯下漫笔[A]1 鲁迅全集(第一卷)[M]1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且介亭杂文二集·什么是“讽刺”

[3]鲁迅全集(第6卷)[M]1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现代文学杂文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三只眼——评季进、余夏云《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论》
画与理
论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土叙事
《杂文选刊》邀您读杂文佳作
端木蕻良:草原文学在现代文学中发声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杂文选刊》2013年1月下半月版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