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联通企业信息化发展之路

2013-10-26江苏联通信息化事业部沈子凯任飞徐芳

江苏通信 2013年3期
关键词:中国联通架构战略

江苏联通信息化事业部 沈子凯、任飞、徐芳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电信行业作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柱作用。而电信运营商作为电信服务的提供者,其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近些年来电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电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电信运营商已逐渐从网络竞争向服务竞争、从追求用户量向注重效益、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化转变。这些转变正成为国内电信行业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竞争的加剧势必要求各电信企业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企业信息化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平台,已成为国内各大运营商的必经之路。

信息化给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带来的机遇、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从机遇角度来说,信息化就是电信运营企业实现战略转型的千载难逢的战略发展机遇。1.国家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为电信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电信业是一个辐射性、渗透性、倍增性极强的行业,它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降低了经济运行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行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间接的拉动作用。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电信业对其他行业渗透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增加,这种间接作用所产生的效益将越来越大。

从挑战角度来说,我国电信业经过这几年来的高速发展和改革洗礼,原本以产品为中心的信息系统已经落后于市场的发展,很难适应以市场为导向的变化,市场的发展势必要求我国电信企业的信息系统要转到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系统上来。同时,互联网络、电信网络、有线电视“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也将给电信运营市场竞争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

相对于其他行业,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高,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暴露出一些问题。1.信息化系统缺乏统一规划,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2.重建设轻应用。3.电信企业信息化的实施缺乏总体规划。

中国联通在多年持续不断的信息化建设中同样存在上述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效,信息化投资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和低效。中国联通从战略与规划入手,整体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

中国联通企业信息化的战略与规划

长期以来,中国联通一直注重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坚持信息化发展和演进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相匹配的信息化发展思路,中国联通企业信息化可分为几个阶段:

●1997年-2009年

企业战略关注点:融合创造新优势,3G实现新发展。

企业信息化举措:从97系统开始,推进核心系统省集中和规范化,延续二级架构,固移系统横向整合、版本升级支撑3G及融合业务。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融合”,通过信息系统融合加速企业整合,通过3G迅速打开局面。

●2010年-2012年

企业战略转型:3G领先与一体化创新。

企业信息化转型:IT尝试集中化构建部署及一体化运营管理,率先建设完成全国性的一体化业务受理系统ESS,多维度统筹兼顾。这一阶段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词是“集中”和“一体化”。

通过持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国联通在信息化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国资委2008与2010年度央企信息化水平评价中,中国联通信息化水平评定级别均为A级,总体排名前3,行业排名保持第一;大ERP系统荣获“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一等奖”、“中国联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一等奖”、“中国联通2011年科技进步一等奖”;一卡充系统荣获“2009年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OCS系统荣获“2010年通信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3年-未来

企业战略突破:移动互联网化创新,资源集约化运营,引领信息生活服务。

企业信息化突破:“一个集团,一副面孔”,加速一级架构版本化进程,破除系统域界限,积极应用云计算手段支撑大数据和用户体验经济,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并依托一体化管控优化建设运营效率。源自互联网时代的创新思维和新技术运用将推动中国联通实现自身信息化的新跨越。

面对肩负着电信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双重任务,联通管理层敏锐的意识到必须从战略和规划入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前中国联通的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思路可以归结为四点:“全局规划、顶层设计、一级架构、数据集中”。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自顶向下,规划引领设计

电信企业信息化项目是一个战略和战术结合得非常紧密的项目,是同企业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只有正确处理企业发展战略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制定系统建设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才能使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康开展,让信息系统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应有的支持和保证。由于电信企业具有应用系统复杂、用户多、数据量庞大等特点,而且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在与企业相关的各个环节内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因此做好信息资源的规划对电信企业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的快捷流通和共享十分重要。当前中国联通从战略层面对整个信息化系统架构的规划(CU-IT框架)做出了明确要求:

(1)顶层设计、全局规划;

(2)打破M/B/O/E的应用烟囱,形成云化的一级架构IT支撑能力,并通过资源池化提升服务器、存储等基础资源的利用率;

(3)打破烟囱式规划和建设模式,系统间横向流程贯穿、数据共享透传,提升数据的共享程度;完善数据管理模式,推动数据全网标准、统一。数据沉淀和挖掘迈入大数据时代,提升数据服务能力;

(4)前端经营主导资源配置,依托业务活动进行动态控制及过程时点预判呈现;

(5)简化网络架构,优化相应安全管理策略;

(6)提升研发支撑及评测验收、封装、部署能力,引入组件式管理方式,加快核心资产接收进度。

在CU-IT框架下各功能域内的系统逐步实现整合和融合,稳步实现“一个集团、一副面孔”。

2.面向一级应用部署,构建“云-管-端”的创新架构

为适应公司战略发展要求,解决信息系统架构瓶颈,需要构建以数据为核心、依托云计算的模式和技术、一体化集中的IT柔性支撑架构。在云技术的架构下,应用不再以系统形式出现,而是平台上加应用模块来支撑各项功能实现。具体而言便是要构建“云-管-端”的创新体系架构。

“云”集中提供平台化数据及应用服务、底层计算存储资源池化弹性承载、数据中心基地化装载及配套保障。构建面向中国联通统一U-Cloud的2地3中心集团级基地,计算处理能力达42.7亿TPMC,存储总容量达23PB以上,提供60+应用,实现全网数据100%一点提供,客户产品服务及管理分析流程高效标准化。

“管”提供广泛的接入、信息传输能力,保障数据及应用服务流上下通达。网络容量提升至620G以上,确保云计算服务能力畅通抵达用户,普适接入延伸至所有末梢,网络时延丢包率及带宽资源分配精细化管控,打破原有网络域划分,由纵向分类的访问和管控模式,逐步向分层共享模式演进。

“端”为内外用户通过多种终端接入统一UCloud门户获取数据及应用服务,是标准化、一体化、安全化管理下的各种终端。覆盖固定/便携/移动终端约50万台,随时随地接入为外部用户提供丰富接入手段,遵循互联网化体验原则,页面响应时间控制在秒级。

3.以数据为中心组织IT服务能力

构建中国联通唯一数据中心,统一提供大数据服务:统一提供数据应用平台,统一提供数据服务。以大数据管理为目标,实现数据的集中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实现对所有数据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控,为公司提供多层级、多维度、全方位的数据服务。

(1)全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集约化运营管控原则:通过一级架构实现唯一的数据中心概念,覆盖经营、管理、网络、业务平台等企业范围内的全部数据。

(2) 数据的提供方和考核主体相分离原则:既要面向数据生成及加工过程的专业化,又要实现数据的集中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

(3) 坚 持“五个一”的数据服务原则:一点采集、一点存储、一点加工、一点挖掘、一点服务,实现对所有数据生成及加工全过程的质量管控,为全网提供多层级、多维度、全方位的数据服务。

(4)坚持数据归属权暨生成变化“源头”的唯一性原则,坚决确保数据一致性和专业化管理:结合应用对数据的访问特征要求,建立概念逻辑统一、物理按需分布的数据部署架构。

(5)坚持数据资源全局规划与面向具体应用的局部设计之间、共享数据与私有数据之间统筹兼顾原则,坚持标准化设计与刚性落地原则。

4.IT管控-一体化运营和管理

电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而信息化离不开信息化人才,优化信息化组织,整合内部人力资源,形成自有核心队伍是信息化发展的现实基础。中国联通通过组建信息化事业部应对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挑战,形成总部、省分两级人力架构。省分公司直接参与规划,实现一体化服务和专业化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电信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向电信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中,信息化就是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中国联通紧紧抓住信息化这根主线不放松,在为国内各行各业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务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增添更强劲的动力。

猜你喜欢

中国联通架构战略
中国联通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战略
战略
WebGIS架构下的地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中国联通发布首个网络即服务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