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非常规技术实战应用分析
2013-10-26成波锦
成波锦
不论是体育器材革新、规则变动,还是训练方法手段的变化,最终仍然是通过技战术外显形式最直接、最集中地表达出来。因此,加强对技术外显形式的研究始终是运动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笔者对乒乓球技术中特殊的外显形式——非常规技术进行了深入地分析。通过对近年来乒乓球赛练实践的观察、统计与分析,发现这部分技术尽管相对常规技术来说使用率较低,但是对于乒乓球11分赛制而言,实战效益和作用却非常显著。希望广大乒乓球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工作者能够引起高度重视。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乒乓球运动各类型打法的非常规技术为研究对象。遴选出每类打法的代表运动员,且在国际乒联公布的2012年第四期世界排名中靠前的选手。为了对比优秀运动员和国家二线队员的技术差异,特选取国家队中成绩优异的男女各三名二线队员(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录像观察法。
(2)文献资料法。
表1 各打法类型代表性运动员
(3)数理统计法。对以上23名各类型打法代表性运动员,自2011年以来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非常规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每名运动员统计三场比赛,共计69场比赛。运用SPSS1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取α=0.05)。结合比赛实际和经验,对数据进行了解释分析(见表2)。
表2 比赛统计一览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乒乓球非常规技术释义
2.1.1 乒乓球技术分类 乒乓球技术指在乒乓球运动中,为了得分或者不失误而运用的一切专门的合法击球动作[1]。即在乒乓球对抗中,凡是合乎规则要求的击球动作,都可称为乒乓球技术。乒乓球技术多达百种以上,其分类方法很多。本文从技术状态(普遍、规范化程度和使用率)划分,乒乓球技术分为常规技术和非常规技术。
2.1.2 乒乓球常规技术定义 常规技术是指具有通用的、公认的技术术语,作用明确,动作要领清晰,具有相对稳定的始动和制动姿势,以及稳定的动作方向、路线和幅度的乒乓球技术。常规技术在一定范围内可调节动作的力量、速度和节奏,其动作的基本特征是协调合理的。例如,正手攻球、反手推挡、弧圈球技术等常用技术。
2.1.3 乒乓球非常规技术定义 乒乓球非常规技术指运动员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的尚未普遍规范化、应用频数不高的技术动作[2]。主要从技术的普遍化、规范化和使用率三方面予以界定(见图1)。
图1 乒乓球非常规技术界定标准
技术的普遍化指大部分运动员对技术的借鉴和效仿程度;技术的规范化指技术规格明确具体,并且每类技术都有对应的学理和实践上的通用术语;技术使用率指在训练和比赛中技术使用的频次。
非常规技术相对于常规技术来说,使用率不高并且普遍化、规范化程度较低。就规范化角度来看,大部分非常规技术虽有其对应的口语化动作名称,但是缺乏严格的学理界定。目前仅有个别技术被列入乒乓球教材,有其正式、规范的、约定俗成的术语,但是仍有许多非常规技术,在运用中多种说法并存,指称不统一。笔者选取的非常规技术,其名称均是业界相对统一的说法。
2.2 乒乓球非常规技术的分类
林丽珍、田麦久(2011)曾对乒乓球运动员使用的非常规技术进行了统计和分类。本文在此基础上对非常规技术进一步严格筛选,剔除了近年来已经逐渐常规化的所谓“非常规技术”,例如逆侧旋发球、撇、劈、反手撕、台内拧拉等。同时,将长胶、生胶等颗粒胶打法等所谓“磕”、“拱”等技术归为常规技术,删减了长胶类以及其他打法类型中极为罕见的非常规技术。
本文按使用工具和功能对乒乓球非常规技术重新分类(见表3)。按使用工具可分为反胶、防弧类(直、横)和颗粒胶类(正胶、生胶、长胶);按功能分为发球类、接发球类(应对旋转、落点)和进攻类、过渡或防守类。
表3 非常规技术分类
2.3 乒乓球非常规技术实战应用分析
2.3.1 男女运动员非常规技术使用率比较 对69场比赛,19 276板击球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表明男女乒乓球运动员非常规技术使用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见表4),即男运动员的非常规技术使用率低于女运动员。这与林丽珍、田麦久(2011)研究:男运动员非常规技术的运用率明显高于女动员的结果相背。其原因是,第一,笔者对非常规技术重新进行了分类,将逆旋转发球、劈长、反手台内拧拉、撕等当今乒坛特别是男子技术中已经逐步普遍化的技术从原非常规技术中剔除,也就是说在统计时他们已经不再被看作是非常规技术,而是常规技术。因此,男运动员非常规技术使用率明显下降。第二,男子非常规技术转化速度快于女子转化速度。例如,反手台内拧拉、逆旋转发球等早已成为男选手的常规技术,而女子至今还未广泛使用。这说明男子技术引领技术潮流,由非常规技术转化为常规技术速度快,而女子技术相对滞后,非常规技术转化为常规技术速度较慢。第三,女子击球旋转相对较弱、速度相对较慢,特别是快弧类打法弹、敲等撞击类的技术还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女子非常规技术使用率在4%~5%左右,略高于男运动员。
表4 男女运动员非常规技术使用率
2.3.2 优秀运动员与国家二线队员非常规技术使用率比较 表5表明,优秀运动员与国家二线队员非常规技术使用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优秀运动员的非常规技术使用率高于国家队二线队员。主要原因是国家队二线队员年龄较小,处于专项提高的竞技阶段,加强和夯实基本功和常规技术的训练仍是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对非常规技术的开发和使用相对较低,而优秀运动员正处于最佳竞技阶段或保持阶段,经验丰富,技术娴熟,手感一流,常常有意或无意地对技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不同于常规技术的极具个性化的非常规技术,以期取得良好的实战效果。
表5 优秀运动员与国家二线队员非常规技术使用率
2.3.3 主要打法类型非常规技术使用率和得分率
各类技术的使用率和类型,依运动员具体的打法风格、技战术使用以及器材工具等不同而有所差别。经统计将主要打法类型的非常规技术按使用率由多到少依次排序(见表6)。
表6 主要打法类型非常规技术使用排序
不同打法非常规技术的应用各有差别,但“晃推”“晃挑”“晃搓”“晃撇”是各主要打法均使用非常规技术。这体现了乒乓球抢先上手的鲜明特点。由于乒乓球非常规技术较多,本文仅列举主要打法类型使用排序前六位的非常规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情况。
弧快类打法主要非常规技术得分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晃挑、撇拉、晃推、晃撇。而晃搓和抹的使用率不高,得分率较低(见表7);快弧类打法主要非常规技术中弹、晃挑、敲的得分率较高。而晃搓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低(见表8)。以上两种进攻打法类型中,晃搓和抹的得分不理想,是因为其本身是一种控制性技术。它是为后续衔接制造机会的技术,威胁较小;削球类打法非常规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呈现反比状况,即使用率相对较高的兜、放、晃搓技术,得分率较低,而晃推、晃挑、剌使用率低,得分率相对较高。原因是削球类打法通常注重相持中的变化。前四板球变化不多,而晃推、晃挑、剌等非常规技术在前四板中突然出现,往往令对手猝不及防,使用效果非常好(见表9)。
表7 弧快类打法主要非常规技术使用率与得分率
表8 快弧类打法主要非常规技术使用率与得分率
表9 削球类打法主要非常规技术使用率与得分率
综上分析,各打法非常规技术的使用和得分情况有其共同特点,但更有其打法独具的鲜明特点。将三种打法类型非常规技术使用率和得分率分别进行交互比较(见图2、图3),发现如下特点:弧快类打法非常规技术体现了争抢台内的突出特点和主动性;快弧类非常规技术体现了凶狠性和威胁性,依靠凶狠的“弹”、“敲”技术致对手于被动,同时兼顾多变的前三板;削球类非常规技术着重退台防守后的变化,在稳削的前提下加强旋转和节奏变化,为干扰对手和削中反攻创造机会。
图2 各打法主要非常规技术使用率对比图
图3 各打法主要非常规技术得分率对比图
2.3.4 非常规技术的使用时机 据统计,弧快类打法的非常规技术在前四板中使用较多,占总体非常规技术的62%,即常常出现在发抢和接抢段中。快弧类打法有30%的非常规技术出现在前三板,从第四板开始有26%的“弹”、“敲”等极具杀伤力的非常规技术在后续相持中出现;削球类打法的非常规技术主要出现在多板防守相持中,因为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技术调节和变化,而前四板非常规技术出现的比例相对较小。使用情况见表10。
表10 主要打法非常规技术在各段使用情况
进攻类和防守类打法非常规技术使用的时机和阶段明显不同。从统计数据上看,进攻类打法在发球和相持段中对非常规技术的开发和使用较薄弱,尚需加强;防守类打法的非常规技术大部分在相持段中体现,前四板的变化相对较少。因此,对前四板非常规技术的研究应当成为防守类打法的重点。
2.3.5 非常规技术线路、落点分析 经统计,乒乓球非常规技术斜线使用较多,占整体非常规技术的62%;直线的使用比例较少,只占其15%(见表11)。从击球落点来看,给对方反手位的球较多,但得分并不理想,只有21%。而给对方中路和正手的球尽管相对反手位较少,但是得分优势相对更大一点(见表12)。因此,在使用非常规技术时,同样应注重线路和落点的变化,特别是要多用直线和中路,敢于从对方正手和中间突破,使非常规技术的线路和落点更加丰富和精准。
表11 非常规技术使用线路
表12 非常规技术击球落点统计
2.3.6 非常规技术的使用效果 对非常规技术使用进行划分,可分为使用后“直接得分”、“主动进攻”、“均势相持”、“被攻”和“失误”五类。其中,“直接得分”、“主动进攻”、“均势相持”三个指标对赢得比赛主动和得分具有积极意义,是非常规技术良好实战效益的具体体现,非常规技术使用后五类击球效果的统计(见表13)。非常规技术使用后“直接得分”的有91板,进入“主动进攻”和“均势相持”多达392板,共占非常规技术使用板数的64%。由此可见,非常规技术具有较高的实战效益。它能够直接得分并为得分创造有利条件,值得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表13 非常规技术使用效果
3 结论
(1)新的技术分类体系下,男运动员的非常规技术使用率低于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的非常规技术使用率高于国家队二线队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男运动员非常规技术转化速度快于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手感超群,技术调节能力强于一般运动员。
(2)“晃推”、“晃挑”、“晃搓”、“晃撇”等技术是各打法均使用的非常规技术。但是,“晃搓”和“抹”是过渡性技术,得分率不高,说明进攻性非常规技术的实战价值更大。削球类打法“晃推”、“晃挑”、“剌”等非常规技术在前四板中使用效果好,得分率高。
(3)进攻类打法非常规技术主要运用在第二板至第四板中,因此,应加强对发球和相持段非常规技术的使用和开发;削球类打法的非常规技术应着力加强在发抢段和接抢段的使用和变化。
(4)非常规技术斜线使用多,回击到对方反手位的落点居多,得分不理想。因此,应多使用直线和中路,善于从对方正手和中路的落点突破。
(5)乒乓球非常规技术使用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实战效益,值得进一步研究,但常规技术在赛练中的主体性地位不可动摇。因此,应合理、适度兼顾非常规技术的训练和使用,切不可本末倒置,越俎代庖。
[1]邱中惠.现代乒乓球(修订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林丽珍,田麦久.乒乓球非常规技术动作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9):131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