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贝尔氏麻痹疗效分析
2013-10-26赵丽欣何洪艳谭维选
赵丽欣,何洪艳,李 义,谭维选
(1.遵义医学院 内科学康复专业研究生,贵州 遵义 563099;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针灸科,贵州 遵义 563099)
穴位注射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贝尔氏麻痹疗效分析
赵丽欣1,何洪艳1,李 义2,谭维选2
(1.遵义医学院 内科学康复专业研究生,贵州 遵义 563099;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针灸科,贵州 遵义 563099)
目的通过对照观察穴位注射配合功能训练与类固醇激素配合神经营养药治疗贝尔氏麻痹的疗效,探寻更优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53例确诊的贝尔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29例,乙组24例。甲组用穴位注射配合自创面肌功能训练法治疗,穴位注射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25 mg,qd,7日一疗程;乙组口服强的松,肌注维生素B1100 mg和维生素B120.25 mg ,qd,7日一疗程。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后评估其疗效。结果治疗后甲组的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ouse-Brackman H-B)评分高于乙组(P<0.05)。甲组总有效率96.55%,乙组总有效率70.8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注射配合自创面肌功能训练法治疗贝尔氏麻痹疗效确切,面肌功能及其运动协调性恢复更好,面部表情更自然。
贝尔氏麻痹;穴位注射;功能训练
贝尔氏麻痹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以突发一侧面部瘫痪、口眼歪斜为主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常见。其面肌功能障碍康复的程度是判定疗效的主要指标。筛选安全、有效、更快的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努力追求的目标。我们对2012 年9月至2013
年1月确诊的贝尔氏麻痹患者进行穴位注射配合面肌功能训练法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将53例确诊的贝尔氏麻痹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通过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甲组29例,乙组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病例一般资料
组别例数性别男 女年龄(岁)患病部位左 右病程(d)病情程度ⅣⅤⅥ甲组29121737.83±14.3712177.52±5.50101108乙组24101438.60±15.5713117.45±5.38071205
1.1.2 诊断标准
1.1.2.1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2000个国内外最新实用内科诊断标准》[1],贝尔氏麻痹诊断符合:①发病急,患侧眼裂大,眼睑不能闭合,额纹消失,不能蹙眉。②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③据损害部位不同可表现为舌前2/3 味觉障碍、听觉障碍、乳突部压痛、外耳道与耳廓部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泪液、唾液减少。
1.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为两型。①风热证:多继发于感冒发热,突发口眼歪斜,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②风寒证:突发口眼歪斜,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脉浮紧[2]。
1.1.2.3 纳入标准 符合贝尔氏麻痹西医诊断标准,中医面瘫辩证分型标准,病程在4周之内,年龄在5~76 岁,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2.4 排除标准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近期有疱疹病毒感染史;脑血管疾病、吉兰-巴雷综合征、脑部肿瘤、颅底病变等所致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继发于其它疾病的面瘫;合并有心血管、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有精神疾病者以及依从性较差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
1.2.1 甲组 穴位注射配合面肌功能训练
1.2.1.1 注射前先进行面部按摩,患者仰卧在床上,医者坐于患者头侧,用拇指沿患侧五条穴位方向线,依下顺序进行。A承浆→颊车→下关→头维穴。B 起于承浆穴→地仓→颧髎→瞳子髎→太阳→头维穴。C 起于对侧迎香穴→人中→迎香→承泣→瞳子髎→太阳→头维。D起于对侧地仓→承浆→颊车→翳风→风池。E起于对侧承泣穴→迎香→人中→迎香→颧髎→下关→翳风→风池。直推和旋推法交替按摩,用力以患者能忍耐为度。持续按摩约10 min后,休息5 min,行穴位注射治疗。
1.2.1.2 穴位注射 病程1周内,取患侧太阳、颧髎、颊车、风池、健侧合谷;病程1~4周,取患侧地仓、颊车、牵正、翳风、攒竹、阳白、太阳、四白、承浆、合谷(健侧)、双侧风池、足三里等穴位。药物: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0.25 mg 。操作:选定穴位后,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长5号针头的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用快速进针法将针刺入皮下组织,然后缓慢推进至所需深度并得气后,回抽无血,即可将药物推入。每穴0.2~0.3 mL,每次选择5~6穴,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后统计结果,进行疗效分析。
1.2.1.3 自创面肌功能训练法 指导患者面对镜子行患侧面肌功能训练。方法:①提上唇肌、口轮匝肌、颏肌: 嘱患者做撅嘴动作,食指放在患侧上唇的外上方,中指放在下唇的外下方向中央推挤口唇。②颊肌:令病人鼓腮,用拇指、食指、中指适度捏起患侧面颊向外牵拉。③笑肌、颧骨肌: 让患者微笑,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向外上方牵拉患侧口角。④眼轮匝肌: 让病人用力闭眼,食指将患侧眉毛轻轻下推使眼睑闭合。⑤额肌、皱眉肌: 嘱患者抬眉、蹙额。中指平行放在眉毛上,抬眉的同时辅助上举患侧眉,蹙额时中指从患侧眉毛内端向中间轻轻推挤。⑥鼻根肌、鼻肌翼部: 让病人做耸鼻动作,食指放在患侧鼻翼上方辅助耸鼻。面肌功能训练20 min,bid。
1.2.1.4 护理 避免感冒、患侧面部受凉,放松心情,眼睑闭合不全者,用润舒滴眼液滴眼每日3~5次,并用眼罩护眼。
1.2.2 乙组 口服强的松,初始1周剂量10 mg,tid,第2周10 mg,bid,第3周5 mg,tid,第4周5 mg,bid。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0.25 mg im qd ,7日一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1.3 疗效评价标准
1.3.1 House-Brackma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3]。Ⅰ级(正常):面部各部位运动功能正常;Ⅱ级(轻度功能障碍):静止:正常对称;运动:口轻度不对称,眼用最小力量可完全闭合,额运动中度较好;Ⅲ级(中度功能障碍):静止:正常对称;运动:口角明显不对称,眼用力可完全闭合,额运动微弱;Ⅳ级(中度严重功能障碍):静止:不对称;运动:用最大力量可移动口角,眼不能完全闭合,无额运动;Ⅴ级(严重功能障碍):静止:不对称;运动:口仅有轻微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无额运动;Ⅵ级(完全麻痹):无运动。
1.3.2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 面部症状和体征消失,H-B评估I级;显效:面部症状和体征大部分消失,H-B评估Ⅱ级;好转:面部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H-B评估Ⅲ级;无效:面部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H-B评估Ⅳ级及Ⅳ级以上[4]。
1.3.3 症状积分 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与症状积分标准[5](见表2)。
表2面神经功能分级与症状积分标准
分级描述测量功能(%)评分Ⅰ正常8/8100100Ⅱ轻度7/876-9980Ⅲ中度5/8-6/851-7560Ⅳ中度严重3/8-4/826-5040Ⅴ严重1/8-2/81-2520Ⅵ完全瘫痪0/800
1.3.4 House-Brackmann量表量化测量方法 功能评分:(患侧移动口角最大距离+抬眉最大距离)/(健侧移动口角最大距离+抬眉最大距离) ×100%。
1.3.5 积分观察方法 根据病人恢复情况,尚存临床症状与体征者,继续治疗,最多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1.4 统计分析 差异比较计量资料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治疗前甲组和乙组H-B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H-B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甲组面肌功能评分比乙组明显提高(P<0.05)(见表3)。甲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乙组(70.83%)(见表4)。
表3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甲组21.38±15.97*82.76±18.30*▲乙组21.86±14.97**72.36±17.46**▲
注:*P<0.05,**P<0.05,▲P<0.05。
表4甲乙两组疗效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甲组291387196.55▲乙组244103770.83▲
注:▲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此疾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挟寒、热乘虚侵入面部阳明少阳脉络,致使局部气血闭阻,筋脉失养,经筋纵缓不收而致。属中医“面瘫”、“口僻”、“口眼斜”范畴。取地仓、颊车、牵正、颧髎、翳风、攒竹、阳白、太阳、四白、承浆等穴,可疏调局部经筋,活血通络;“面口合谷收”,选合谷为循经远取,有祛风通络,加强调整面部经络之气作用;泻风池可祛风散寒;补足三里可调补气血,荣经养筋,鼓舞正气,以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平衡机体的虚实状态,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或抗神经炎素,参与神经细胞髓鞘磷脂合成,稳定神经细胞膜,同时参与糖代谢中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反应,为神经组织提供能量;维生素B12又称钴胺素,具有生物甲基的作用,能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的合成,刺激轴突再生和突触传递的恢复,重塑神经功能。穴位注射是一种集穴位-经络刺激与药物作用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技术,通过针、穴、药、经络四者协同作用,使药物的作用几何式放大。甲组采用穴位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即由针刺腧穴而达到调节经络-脏腑功能的同时,药物渗入穴位内, 通过经络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发挥多靶向的作用。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相互激发、相互协同,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6]。
面肌功能训练法是我科自行设计并不断完善的一种面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法之一,它能促进面部瘫痪肌肉的主动收缩,同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给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有研究文献示,进行正规系统的康复功能训练可缩短面瘫的疗程,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7]。穴位注射配合面肌功能训练组患者其症状体征明显而较快的改善,提示这一治疗方案具有见效快、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荐。
[1] 贝政平.2000个国内外最新实用内科诊断标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813.
[2]石学敏.针灸学[M].第2 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19-221.
[3]陈麟,谢彬.电针合恩经复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46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5):43.
[4]姚英.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9):1475-1476.
[5]高志强.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讨论稿)[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志,2006,41(1):22-24.
[6]金京玉.穴位注射原理初探[J].航空航天医药,2002,13(2):80-81.
[7]房晓宇,韩利民,纪会芳,等.康复训练在针刺治疗面瘫中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0):19-20.
[收稿2013-02-18;修回2013-03-24]
(编辑:王福军)
StudyonthecurativeeffectsofpointinjectioncombinedwithfunctiontrainingonBell'spalsytreatment
Zhaolixin1,Hehongyan1,Liyi2,Tanweixuan2
(1.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Guizhou Zunyi 563099, China; 2.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Guizhou Zunyi 563099,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poin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facial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with Steroid hormone combined with neurotrophic drugs on Bell's palsy treatment and further explore more optimal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s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53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Bell's pals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29 cases) and Group B (24 cases). Group A was given point injection of 100mg vitamin B1and 0.25 mg vitamin B12combined with bas facial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treatment once a day for 7 days as a course. Group B was given oral prednisone combined with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100mg vitamin B1and 0.25 mg vitamin B12,once a day for 7 days as a course. After 4 courses of treatment,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ResultsHouse-Brackman (H-B) score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 (P<0.05).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tween Group A (96.55%) and Group B (70.83%) (P<0.05).ConclusionPoint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facial muscle function training have curative effects on Bell's palsy treatment with better recovery of facial muscle function and movement coordination and more natural of facial expressions.
Bell’s palsy;point injection; function training
R745.1
B
1000-2715(2013)02-0145-03
李义,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E-mail:60zhouhul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