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综述*
2013-10-26蔡治东
蔡治东
(苏州科技学院 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009)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有学者曾指出,21世纪的经济增长将是人力资源引导型的增长,所以各国均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各国多通过学校课程改革的方式来加强未来人才的培养。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改革势在必行,新世纪之初全国掀起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体育理论界纷纷为体育课程改革献计献策,涌现出诸多研究成果。
那么,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经历了哪些过程?目前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学者都在关注的研究热点是什么?哪些机构和研究人员是该领域的权威?基于以上问题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科学知识图谱是一种有效获取知识、发现知识和探测知识前沿的新手段和新领域,是科学计量学的最新发展。利用可视化的方法对体育课程改革研究这一知识域的结构与演变进行直观展示,将利于广大学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于CNKI数据库的体育类核心期刊。本研究文献数据收集策略为:在CNKI数据库中,选择“高级检索”,以“体育课程改革”为主题词,选择体育类“核心期刊”共搜集到1991年-2013年发表的1 645篇文章,甄别筛选,最终获得文献1 643篇。本研究数据采集时间为2013年4月29日。
2 研究方法
2.1 共现分析
共现是指论文中相同或不同类型特征项在多篇论文中共同出现的情况,如多篇论文共同出现的主题(关键词)、合作者、机构等。共现分析就是将共现信息定量化,以揭示信息的内容关联和特征项所蕴含的意义。
2.2 知识图谱与可视化工具CitespaceII软件
知识图谱是一种能够直观显示科学知识研究进展和网络知识结构的图形,与传统研究方法相比具有直观性。
可视化就是将抽象的知识信息转化成具体的、直观的几何图形。CitespaceII软件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教授开发的基于JAVA平台的可视化软件。该软件是最新的可视化工具,可以通过设置合理阈值,将文献数据绘制成直观、具体、易理解的图谱,从而实现关键词共词分析、作者合作分析等图谱分析。
3 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时间分布
某一研究领域的论文时间分布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自1979-2012年的33年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颁布有关学校体育政策、法规300余件,这反映出政府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同时为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提供了政策保障。
研究图1可以发现,1990-2012年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论文量逐步增长。按照每年的论文数量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酝酿草创阶段(1990-1994年)、积累发展阶段(1995-2003年)、成熟稳定阶段(2004至今)。
图1 1990-2012年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论文篇数走势图
酝酿草创阶段(1990-1994年)。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很多制度是借鉴苏联模式,我国的学校体育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学校体育有了长足进步,苏联模式慢慢不能适应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以“扬州会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布等为契机,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论文也在这一时期开始零星出现,一直到1994年,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论文数量都非常少,可以称之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酝酿草创阶段。
积累发展阶段(1995-2003年)。随着我国体育改革的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出台,素质教育理念的盛行,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发展迅速,1995年体育课程改革论文数量增至25篇,标志着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进入了积累发展阶段。之后一直保持着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是2000年以后增长速度突然增加,2003年出现一个小高潮,论文数量达到了88篇,表明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已经引起了体育理论界的关注。
成熟稳定阶段(2004至今)。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将是人力资源引导型的增长,所以,各国均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我国的教育政策也开始关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些因素使得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得到空前的发展,研究论文数量直线上升,科研成果大量涌现,学校体育政策更加强调学生体质健康和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尤其是2007年后论文数量的变化,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由外因(即指那些可能引起学者从新角度研究问题的事件)而引起的科学文献的突变现象。2007年5月7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共中央7号文件),客观上促进了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发展。
4 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机构与代表人物共现分析
研究机构、代表人物共现分析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分布和影响力大小,并能确定该领域的重要研究结构和代表性人物。在对数据进行时间分段处理上,设置“Time Slicing”的值为5,即选择每5年为一个时间间隔,将24年跨度文献分为5个时区。节点类型选择机构(Institution)、阈值项选择“threshold interpolation”,节点阈值C、CC、CCV分别设定为(2,2,0.10),表示机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出现频次>2,共现频次>2,余弦相似系数>10%。通过运行软件7.328s,共选择123个机构节点以及12条机构间连线构成机构共现可视化知识图谱。
我们选择发文量10篇以上的机构为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主要机构,发现大于10篇的机构有18家,主要是高等师范类大学和体育院校。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北京体育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分析研究机构图谱发现,节点较为分散,节点之间的连线较少,只有12条,这说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机构之间缺少合作,学术交流贫乏。
节点类型选择作者(Author),运行软件9.762s,共选择146个作者节点以及93条作者间连线构成代表人物共现可视化知识图谱。选择发文量6篇以上的作者作为该领域的代表人物,发文量最多的是黄汉升、王健、顾渊彦、季浏、刘旻航,他们是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代表人物。分析代表人物图谱发现与研究机构图谱有相似之处,大部分节点分散、具有高中心性的节点不明显,说明作者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合作较少。
但从代表人物图谱中我们可以发现有部分作者联系紧密,形成几个小的团体。经过对其所属机构分析发现,这些作者大多数是同事、师生、同学关系,这说明有一些研究机构已经形成了研究团队。比如福建师范大学的黄汉升、陈俊钦、吴燕丹、梅雪雄、方千华等;南京师范大学的顾渊彦、孙庆祝、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刘旻航和于晓东等;华东师范大学以季浏为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以毛振明为代表;北京体育大学的刘昕、王华倬;扬州大学的潘绍伟、王林;华中师范大学的王健。
5 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关键词共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的核心,是论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可用来确定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共词分析理论认为,当两个关键词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献中时,就称这两个关键词存在共现关系(Co-occurrence)。共现图谱中的每一个节点表示相应的一个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该关键词贡献频率越高,节点之间的连线越粗表示关系越密切,研究内容越相近,每一个节点都有不同颜色的圆环组成,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时间切片,圆环厚度越厚表示该时间切片内关键词频次越高。
在对数据进行时间分段处理上,设置“Time Slicing”的值为5,节点类型(node types)选择关键词(keyword),阈值项选择“threshold interpolation”分别设定为(4、3、0.10),通过运行软件9.297s,共选择227个关键词节点以及370条关键词间连线构成关键词共现可视化知识图谱和高频关键词频次列表(见表1)。
表1 体育课程改革研究高频关键词列表
出现最高频次的关键词是“体育课程”,“体育课程”一直是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另外,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热点还有“体育教学”、“教学改革”、“高校体育”、“体育教师”、“课程体系”、“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终身体育”等。由此可见,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
从图谱总体上看,我们可以根据高频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将其分为5个聚类:学校体育价值取向、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体育课程教学方法、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体育教学评价。其中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青睐的对象,研究论文数量最多;其次,体育课程评价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课程评价体系也不断完善。
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标,它决定着我国学校体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因此,确立学校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是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提,“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是目前我国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关于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研究较多,比如赖天德教授倡导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体育教学根本指导思想”。舒盛芳,沈建华就“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价值分别进行详细的论述。宋杰在对“健康第一”的理解上更加深化,他指出:“‘健康第一’不仅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更是学校体育的核心理念。”
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及手段的研究亦是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关注的一个热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及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王林在研究中指出,目前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应该适当增加其人文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在学到科学锻炼知识的同时,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1]刘则渊.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
[2]王林.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与设置[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1):71-73.
[3]庞景安.科学计量研究方法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96-105.
[4]罗艳蕊.我国体质研究状况的知识图谱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3):63-66.
[5]刘则渊,侯海燕.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力量分布现状之计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