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子内外:中外地方高校IT治理比较

2013-10-25高伟勋瞿雪萍

中国教育网络 2013年1期
关键词:上海师范大学架构信息化

文/高伟勋 瞿雪萍

上海师范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IT治理架构各有所长。高校实施科学合理的IT治理,能够把信息技术资源转化为地方高校的一种优势资源,实现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的统一结合。

IT治理的基本概念

高校教育信息化概念及其内涵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主要是指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运用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方法,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来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电子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从而拓展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提高教学效率,扩大教学范围的改革过程。高校教育信息化既是以教学信息化为核心,以为教学服务为重点,同时还为科研、管理、后勤、产业等各类相关活动提供服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育信息化的环境建设;二是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建设;三是教育信息化的组织建设。信息化环境建设即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信息资源建设是核心,组织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保障。

IT治理的概念

IT治理是指设计并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包括业务与信息化战略融合的机制、权责对等的责任担当框架和问责机制、资源配置的决策机制、组织保障机制、核心IT能力发展机制、绩效管理机制以及覆盖信息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控机制。(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ITGov)定义,2008)

简言之,IT治理就是为鼓励IT应用的期望行为而明确的决策权归属和责任担当框架,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即IT治理“什么”和治理“谁”。

中外高校IT治理架构分析比较

IT治理架构样本分析

1. 上海师范大学IT治理架构

上海师范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文科见长并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文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在校学生4万余名,近3000名教职工。2004年6月,上海师范大学正式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上海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以下简称“信息办”)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实施、协调和管理。信息办下设三个业务部门,共有15名在职工作人员。

发展与规划部:结合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编制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同时负责上海教科网技术支持中心的相关工作。

信息服务与管理部:负责各类校内人员的信息技术服务支持与培训工作。学校主页及二级网站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学校各类信息数据标准的制定与信息归口统计及收集工作,负责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负责校园卡发行、挂补、退卡等日常业务。

系统运行与管理部:负责计算机校园网运营管理及域名解析、电子邮件、网络空间等网络基本应用系统保障。校内各类应用系统的运维及二次开发工作。学校数据中心日常运行及服务器管理工作。各类系统运行数据的备份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上海师范大学还成立了信息管理委员会负责全校信息工作的规划、实施、协调及管理,该委员会每学期召开1~2次以上的工作会议。委员会由校长担任主任,分管人事、行政和财务的副校长和分管信息技术工作的副校长分别担任副主任,成员包括校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部长、人事处处长、财务处处长、国际交流处处长、档案馆馆长、保卫处处长、学工部部长、校团委书记等职能部门领导及部分学院领导。信息办主任也是信息管理委员会成员,同时担任委员会秘书。信息委员会会议上无法决策的事向校长办公会议推荐决策。

网络信息员队伍也是学校信息治理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选派1至2名专(兼)职网络信息员。网络信息员在各单位信息化应用中起着示范带头、信息维护和技术保障作用,信息办负责网络信息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2. 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IT治理架构

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Northridge 简称CSUN)位于洛杉矶北部的San Fernando Valley,建于1958年,拥有近36000名学生和4000多名教职员工,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加州大学北岭分校IT部门拥有近120名正式职员,还有一些学生助手,外单位技术人员等。学校分管信息技术工作的副校长作为IT部门的CIO,设立四个部门:

学术技术部门:负责教育技术方面的技术支持,为教师在教学中使用IT技术提供帮助。

行政管理和用户支持部门:负责IT部门的行政管理、财务和人力管理、文秘等岗位,多媒体教室管理、用户服务支持、IT用户培训等。

信息系统部门:职能包括行政管理应用开发、商务咨询服务、网站建设、数据库管理和身份ID和访问管理等。

基础建设服务部门:职能包括网络基础建设、运维和系统管理、电话管理、信息安全等。

CSUN建立了符合自身情况的IT治理机制和架构。这些委员会负责主要的技术领域(学术、行政、基础设施等)的信息技术战略和技术创新优先。

ETSC(Executive Technology Steering Committee)执行技术指导委员会,是CSUN最顶层的IT治理机构,负责向校长提供信息技术问题和决策。

ETSC委员会分管ACAT、SASC、TISC三个委员会。ACAT(Advisory Committee for Academic Technology)学术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商议全校性的对于教学和学术活动的IT支持;SASC(SOLAR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s Committee)SOLAR和行政系统委员会,向ETSC提出技术应用建议以支持CSUN的行政、管理和学生服务流程,以及分析和报告;TISC(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Services Committee)技术基础设施和服务委员会,向ETSC执行技术指导委员提供建议,这些建议会影响大学的技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桌面标准和支持服务。

ETSC的职责包括:建立大学长期的IT规划;批准并对所有大型的全校性的技术项目进行优先级排列;向校长推荐所有技术相关的政策和实践;采用合理的架构和指导来保持一个有效的责任制分工为全校提供IT服务;批准提供的技术服务和服务水平方面的主要更新;审核并调整学校技术方面的支出和人力资源,以优化利用CSUN的资源;进行定期评审大学的IT项目投资组合和监控它的实施是否与大学的目标相一致,可用的资源是否可满足,以及可以接受的风险情况等。ETSC的主席是分管IT工作的副校长,成员包括教务长、分管行政和财务的副校长、分管大学促进的副校长、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国内外地方高校信息技术治理架构比较

图1 上海师范大学IT治理架构

图2 CSUN信息技术部门组织架构

1. 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背景不同

美国从政策层面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起步更早,其IT 治理架构的研究和发展也更为成熟全面。上世纪60~70年代起,计算机开始在美国高校教学与科研活动中发挥作用。上世纪80年代美国许多高校建立了CAI(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教室。CSUN信息化建设也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完善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各类应用建设。

1998年成立的EDUCAUSE是一个主要由高等院校、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信息技术企业组成的以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教育之发展为使命的非营利性专业协会,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信息化专业组织,引领和推动了美国高校的信息化发展。在中国,尚未有一个权威性的指导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组织。

总体来说,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美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研究水平以及实施效果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间点正是中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开始起步的时间。国内地方高校信息化发展相对美国高校而言,起步比较慢。美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更深地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包括应用理念和应用模式,国内地方高校与之相比还是有所不及。

2. IT部门管理机制的不同

CSUN设置了专职CIO岗位,全面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CSUN的CIO进入了校委会,能参与全校学术、管理以及IT方面的决策。CSUN还设立了信息技术相关的不同层级的委员会,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化工作的管理架构还未实现CIO制度,管理规则的制定也尚未完善。信息办是直属处级单位,学校也设立了上海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进行校园信息化事务的讨论和决策,然后由信息办和其他信息使用部门去执行,在实践中,这一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存在局限性。较之美国高校CIO制度,在真正执行力上有不足。

在信息化规划全局统筹考虑、部门协调方面会有欠缺。国内高校往往存在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不健全、机构不合理、分工不明确、人员不齐备、规划不科学、制度不规范、实施不顺畅等问题。

3. IT人员配备和部门职责的不同

以CSUN和上海师范大学来看,两个学校无论从专业设置和学校整体的规模都非常相似。而CSUN的IT部门工作人员有120多名,还有几十个学生助手及厂商技术人员的支持。该部门所涉及的IT业务包括: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网络和通讯服务(包括电话通讯服务);校园门户系统建设和运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建设和服务;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与服务;信息技术应用建设、推广和培训;用户服务支持;网站发布和技术支持;信息安全和政策制定等。

上海师范大学IT部门所涉及的业务与CSUN的IT部门相比,业务内容基本相同,缺少多媒体教室建设与服务和电话通讯的业务内容,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建设和服务中仅提供技术支持,而没有如何实施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决策权。上海师范大学IT部门的工作职责中还包括校园卡系统建设和管理等内容。上海师范大学信息办工作人员仅有15名。

比较来看,CSUN更注重IT 业务和资源的整合,避免了多头建设和协调,人员配备较为充足,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比较清晰。IT部门的使命以支持研究和教育、支持跨机构的合作和协作、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为核心。而上海师范大学因为人力资源的限制,每位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工作职责有很多重合。工作从最初侧重于基础架构建设到逐步开始向数字化校园转变,但仍在起步阶段。

IT治理的未来

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各个单位,牵动着每一项工作、每一个人。教育信息化管理上的不到位, 会使教育信息化建设无章可循, 各自为政, 资源分割,整体化不强,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系统无法高效有序运行, 严重影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IT治理引入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参考已有的IT治理框架和方法论,特别是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在高校IT治理方面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循序渐进地推进IT治理。另一方面,校园信息化的建设还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完全照搬其他学校的管理模式和方法,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的IT治理的理念、方法、技术,进行机制改革,学校信息化的进程才能更加科学、平衡和具有高绩效。

“十二五”时期是教育信息化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特别是对于地方性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构建一个有效的IT治理架构来协调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融合各类新型信息化支撑手段,有效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推动学校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深化,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上海师范大学架构信息化
基于FPGA的RNN硬件加速架构
苗语典型存在动词初探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功能架构在电子电气架构开发中的应用和实践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发展教育,让每一位师生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基于云服务的图书馆IT架构
上海师范大学学生篆刻作品入选全国大展
咏春社团推动武术“非遗”进校园上海师范大学咏春社团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