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发展脉络阐析

2013-10-24吴志海戈炳珠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莉迪亚女选手资格赛

吴志海,戈炳珠

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发展脉络阐析

吴志海1,戈炳珠2

(1.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辽宁沈阳110102;2.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在历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比赛中,三周选手往往成为金牌的有力竞争者,所以备受人们关注。采用三次文献法、调查访问法及观察法对5届冬奥会女子三周选手的一般情况、所用动作及其难度等进行分析和梳理。得出以下结论:①论国家,瑞士、中国、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论个人,现役选手澳大利亚的莉迪亚与我国的徐梦桃最具代表性。②从单个动作看,bLFF、bFFF及bLdFF将是女子高手们的典型动作。③在诸多动作组合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7.85的bLFF+bFFF、7.975的bLFF+bLdFF及8.225的bFFF+bLdFF。④使用三周动作的难度战术要审时度势、因人而异。

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

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动作体系中,若以其横轴翻转特征来划分,可分为一周动作、两周动作、三周动作共3种类型的动作。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于1994年第17届冬奥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至今已历经5届冬奥会。

在历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比赛中,大多数选手的参赛动作都是两周动作,但每届冬奥会都有少数选手选用三周动作,由于三周动作腾空更高,难度更大,三周选手往往成为金牌的有力竞争者。尤其是2006年第20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比赛,其资格赛与决赛的第1名均为使用高难三周动作的选手;2010年第21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决赛,包括冠军在内共有5人使用三周进入前6名,这就更加引起人们格外关注。

现在对历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进行专门研究,理出16年来世界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的发展脉络,进而对我国女运动员今后掌握与使用三周动作提出建议,应当说是很有意义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历届冬奥会资格赛与决赛所有使用三周动作的18名女选手。

1.2 研究方法

1.2.1 三次文献法

对历届冬奥会正式发布的“QUALIFICATION RESULTS LIST”与“FINAL RESULTSLIST”进行三次文献加工。

1.2.2 调查访问法

就有关情况对相关的知名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及官员共计10余人调查访问。

1.2.3 观察法

通过录像详细观察并分析第17届、18届、19届、20届及21届有关录像资料,用以核对书面文献资料信息准确性及弥补其局限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使用者的一般情况

2.1.1 使用者的人数变化

由表1可见,历届冬奥会都有女选手使用三周动作参赛,但每届使用者的人数有所变化。

表1 历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使用者一般情况

由于在第17届冬奥会决赛中乌兹别克选手切尔亚佐娃以两跳总难度为6.70的三周动作一举夺金,使得第18届冬奥会使用三周动作选手猛增至8人。然而在第18届冬奥会比赛中,除了使用“二周+三周”动作的美国选手斯通夺金之外,其他诸多三周选手的结局并不理想,尤其是典型的三周选手中国的季晓鸥决赛前受伤及澳大利亚的库珀资格赛惨遭淘汰,遂使三周动作的发展陷入低谷,于是便出现了第19届冬奥会仅剩4人使用三周动作的局面。

在第20届冬奥会周期,以中国的李妮娜为代表的两周动作选手,其技术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频频出现两跳总分超200的高分。这就促使三周选手不但义无反顾地坚守三周阵地,而且还不断提高其动作质量与稳定性,以求在都灵与两周高手一决高低。尽管在第20届冬奥会上使用三周动作者比上届仅增加1人,但其中三周高手的比例却明显增加。由于第20届冬奥会三周动作明显优于两周动作的使用效益使得更多的人走上了三周台,结果至第21届冬奥会三周选手增至8人,而且半数以上是三周高手。

2.1.2 使用者的总人数及其分布特征

由表1可以看出,论国家,数瑞士、中国、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论个人,乌兹别克的切尔亚佐娃、美国的斯通、瑞士的勒乌及澳大利亚的莉迪亚分别是第17届、第18届、第20届及第21届冬奥会金牌得主;中国的季晓鸥是我国女选手使用三周动作第一人并率先以7.30三周动作突破两跳总分200分大关,郭心心曾以三周动作三获世界杯分站赛冠军,澳大利亚的库珀在第20届冬奥会资格赛中以7.85三周动作创造了两跳总分213.36分的世界之最(就当时而言),而徐梦桃在温哥华冬奥会决赛中使用的8.225三周动作组合乃是当今世界女子空中技巧最高难度动作,上述8人堪称世界女子空中技巧三周选手的代表人物。

2.1.3 完全使用与部分使用三周动作的发展历程

纯粹的完全使用,应当是指选手在资格赛与决赛中的两跳动作均为三周动作。但本文出于研究任务的需要,仅根据资格赛或决赛的两跳动作组合情况来定义“完全使用”和“部分使用”,即“三周+三周”为完全使用,“二周+三周”为部分使用。

表1显示,在5届冬奥会所有的30例有关三周的动作组合中,其完全使用与部分使用的比例为23:7。这7例部分使用三周动作的情况均发生在前三届冬奥会,到了第20届冬奥会时已销声匿迹。

2.2 所用动作及其难度

2.2.1 所用动作

由表2可见,在5届冬奥会上10国18名女选手共使用了5个难度的7个三周动作,总共71跳次。从选用动作的发展趋势上来看,难度价值较低的bLTT(3.20)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弃用或少用,难度价值较高的bLFF(3.80)与bFFF(4.05)则随着项目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三周高手的青睐,甚至在第21届冬奥会上还出现了超高难的4.175动作bLd-FF,而生僻的bLFT和bLPF由于难度价值及发展前景有限,也只是偶尔有人用之。

表2 历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使用跳次统计表

2.2.2 动作难度及难度战术

2.2.2.1 动作难度 女选手之所以勇敢地使用三周动作,主要动机之一是追求其可观的难度价值,若在比赛中成功完成高难度三周动作,便可对两周选手构成严重威胁。

由表3可见,除了两跳总难度最低值之外,无论是两跳总难度的最高值与其均值,还是一跳难度的最高值与最低值,都是呈逐届提高之势。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两跳总难度最高值与其均值指标,前者从第17届的6.70升至第21届的8.225,后者从第17届的6.28升至第21届的7.65。

在诸多动作组合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有3对组合——7.85的 bLFF+bFFF、7.975的 bLFF+bLdFF及 8.225的bFFF+bLdFF;在所有三周动作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有3个动作——3.80的 bLFF、4.05的bFFF及4.175的bLdFF。

表3 历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难度统计表

2.2.2.2 难度战术 这里主要依据最具代表性的第20届与第21届冬奥会赛况来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赛前“积极练兵”与“有意雪藏”问题。为准备每届冬奥会大赛,大多数选手都积极地在此前的世界杯分站赛上把拟参赛的三周高难动作拿出来练兵。例如郭心心在第20届冬奥会前的2006世界杯赛中,曾在第4、5、6、7站磨练其7.85的bLFF+bFFF,在决赛中取得第6名的较好成绩;在第21届冬奥会前的2010世界杯赛中曾在第1、2、3、4、6站继续磨练该动作组合以提高动作稳定性,最终荣获铜牌。但在备战第20届冬奥会周期2002—2006年的4年间,库珀和勒乌在世界杯比赛中却一次也未使用过7.85的bLFF+bFFF组合动作,用得最多的是与其相应的6.05组合动作bLF+bFF,可是到了都灵冬奥会上,他俩却突然亮出了4.05的bFFF,分别在资格赛和决赛中完成了7.85的三周动作;到了2010年第21届冬奥会,库珀故伎重演,在此前的世界杯赛中还是仅用6.05难度的bLF+bFF参赛,然而在温哥华冬奥会决赛中再次启用7.85动作组合并获得第5名。由此可见,无论郭心心的赛前“积极练兵”还是库珀和勒乌的“有意雪藏”,都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备战安排。

第二,资格赛与决赛的难度选择问题。三周选手选择参赛动作难度的首要原则应当是,资格赛时在动作稍有闪失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出线,决赛时以更适宜的难度力争最佳成绩。由此看来,郭心心近两届冬奥会共4次比赛均采用7.85动作组合毋庸置疑。在都灵冬奥会上,勒乌用次高难度的7.30动作组合以资格赛第4位身份稳稳当当出线,决赛中再加难至7.85冲金成功,如此绝佳的难度战术乃是其汲取上届冬奥会惨痛教训的结果。与往届冬奥会相比,这种加难战术的运用在温哥华冬奥会决赛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决赛中使用三周高难动作甚至超高难动作的莉迪亚、库珀及徐梦桃。由表4可见,她们决赛动作加难的平均增幅为1.16,其中金牌得主莉迪亚难度增幅为1.30;与资格赛名次相比,她们通过决赛其最终名次平均提高了5位,其中莉迪亚名次陡升了8位,即由资格赛的第9名一跃升至第1名,此乃堪称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决赛成功运用加难战术的典型案例。

表4 温哥华冬奥会决赛莉迪亚、库珀、徐梦桃参赛动作加难情况

综上所述,在使用难度战术时,既要考虑个人能力、特点、状态等自身因素,又要考虑天气、赛场环境、比赛时间等等综合因素,要审时度势因人而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从第17届至21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比赛共有10国18名女选手总计使用71跳次三周动作。论国家,其中瑞士、中国、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论个人,其中乌兹别克斯坦的切尔亚佐娃、美国的斯通、瑞士的勒乌、澳大利亚的库珀与莉迪亚以及中国的季晓鸥、郭心心与徐梦桃是迄今为止世界女子空中技巧三周选手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2)在第17届至21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比赛中,共使用了5个难度的7个三周动作。其中bLTT逐渐被弃用或少用,bLFF、bFFF及bLdFF则越来越受到三周高手的青睐。

3)两跳三周动作最高难度从第17届的6.70升至第21届的8.225,其平均难度从17届的6.28升至第21届的7.65,两者几乎呈逐届同步增长之势。在诸多动作组合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7.85的bLFF+bFFF、7.975的bLFF+bLdFF及8.225的bFFF+bLdFF。

4)使用三周动作的难度战术既重要又微妙,要审时度势因人而异。

5)温哥华冬奥会金牌得主澳大利亚的莉迪亚堪称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决赛成功运用加难战术的典型案例。

3.2 建议

1)在培养女子三周运动员过程中,建议把bLTT作为初学动作,把bLTF与bLFF作为基本难度动作,在此基础上再发展bFFF、bLdFF甚至更难的bFdFF动作。

2)建议我国有关人士注重历届冬奥会女子空中技巧三周动作难度战术的实证研究,以不断增强难度战术意识及提高其运用水平。

[1]吴志海,戈炳珠,曹国林,等.索契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子顶尖选手竞技实力[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6):110-113.

[2]于晓光,戈炳珠.温哥华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后的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11-14.

[3]Orgnizing Committee for the OWG in VANCOUVER 2010.Ladies’Aerials Qualification[s].VANCOUVER(CAN):2010-02-22.

[4]戈炳珠.空中技巧中外运动员动作难度对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4):36-41.

[5]戈炳珠.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探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8.

Developing Context for Women’s Triple Jumps of Aerials in Winter Olympic Games

WU Zhihai1,GE Bingzhu2
(1.School of Sports Training,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In successive Olympic women’s aerials,triple competitors tend to become a gold medal contender,and so they are paid more closes attention.This paper analyses the general situation,the jumps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jumps for the triple competitors of women’s Aerials in the past five Winter Olympic Games,using the three-time literature method,survey method and observation method.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1)as for countries,Switzerland,China and Australia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for personals,Lydia from Australia and Xu Mengtao from China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2)as for a single jump,bLFF,bFFF and bLdFF will be the typical jumps for best woman.(3)in the combination of two jumps,the most typical is 7.85(bLFF+bFFF),7.975(bLFF+bLdFF)and 7.975(bFFF+bLdFF).(4)how to use the triple jumps i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difficulties of jumps and the situation of different competitors.

Winter Olympic Games;woman;Aerials;triple jump

G863.12

A

1004-0560(2013)03-0105-04

2013-04-12;

2013-05-21

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课题编号:2009BAK57B04。

吴志海(1964-),男,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刘红霞

猜你喜欢

莉迪亚女选手资格赛
“四朝元老”晋级今日决赛
无声的告白沉重的感悟
希腊克里特岛“幽灵孕妇”惊魂
打混双,专业与业余天差地别
摆脱假面,活出自我
倒立射箭
新闻浮世绘
神仙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