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拍运动种系核心要素阐释及教学原理研究
2013-10-24李杰凯
兰 彤,李杰凯
三拍运动种系核心要素阐释及教学原理研究
兰 彤,李杰凯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三拍运动)隶属于分群教学理论体系中的博弈对抗类项群,由挥拍击球、隔网博弈以及流畅回合三个共性要素组成。其中流畅回合是引起该类群项目产生、演变到发展中始终不变的种系核心要素。深入剖析三拍运动种系核心要素内涵,既是对现有分群教学理论的有效补充,同时为丰富三拍运动教学原理、提高教学效果提供有效支撑。
三拍运动;种系核心要素;教学原理
运动项目核心要素是指决定项目自身发生、发展,直至完善阶段中始终不变的决定性因素,是运动项目引人入胜的“神韵”所在。研究中发现为数不少的运动项目核心要素相同,为最终将有相同核心要素的运动项目整合在一起形成类群,归纳出共性教学和训练特征提供了可能。2010年李杰凯等从运动技能习得规律视角出发,对体育教学中常见的运动项目进行分群,构建了分群教学理论体系,尝试归纳了各类群种系核心要素[1]。当前,各类群的核心价值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简称三拍运动)同属于分群教学理论体系中的博弈对抗类项群[2],集娱乐、健身、竞技、观赏等功能于一体。其中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作为我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取得了无数荣誉,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网球运动近年来亦取得了不俗成绩,尤其是女子网球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有效带动了全民参与网球的热情。在高校,三拍运动同样深受学生喜爱,始终是各高校重点开设项目。受传统体育教学观影响,“唯技术论”历来占据三拍运动教学的核心,教学与训练一致,学生为了掌握技能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枯燥的练习中去,容易丧失学习乐趣,而三拍运动引人入胜的“神韵”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这一现象应引起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足够重视。笔者深入剖析三拍运动种系核心要素内涵,明确学习规律,进一步丰富三拍运动教学原理,既能完善分群教学基础理论,同时也可为广大体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1 三拍运动种系核心要素理论研究
1.1 三拍运动共性要素阐释
如图1所示,挥拍击球、隔网博弈以及流畅回合共同构成了三拍运动共性要素。球员必须借助球拍击球是该类群运动项目的特征之一;其次,球员始终被分隔在球网两边,在本方区域通过对抗完成比赛是该类群项目的另一特征。在三拍运动中,简单意义上的挥拍击球或一拍制胜并非三拍运动的“神韵”。球员通过合理的击球方式,尽可能高质量地将来球回击到对方有效区域内,进而获得更多流畅回合才是该类群的核心要素所在。它将挥拍击球和隔网博弈两个基本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三拍运动共性要素。
图1 三拍运动构成要素
1.2 游戏阶段人群更加关注流畅回合带来的娱乐体验
如表1所示,处于游戏阶段的三拍运动受客观因素影响,尚存在不足。如在硬件设施环节,这一时期器材的大小、形状、重量、质地等均无统一要求。最早的网球游戏还可以用手代替球拍击球,一根绳子就可以作为球网;乒乓球游戏以餐桌作为球台;最早的羽毛球也是绒线编织成的。三拍运动在这一阶段体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即便如此,从游戏阶段的三拍运动文献资料描述中不难发现,游戏双方被“球网”分隔在场地两边,将球“打来打去、挡来挡去、来回对击”是三拍运动的共性之处。可见,追求回合在游戏阶段就已是游戏者共同追逐的目标。
表1 三拍运动游戏阶段核心要素的文献描述
体育运动项目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衍生出不同的功能,如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竞技功能、观赏功能等。不同阶段功能体现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功能也可能因不同发展时期体现出不同内涵。游戏阶段的三拍运动娱乐功能占据主导地位。但在游戏的发展初期,由于游戏者对三拍运动的技术掌握还仅停留在初级层面,击球动作简单且随意性很强。那时的三拍运动更像是一个媒介,为游戏者提供了一个休闲和交友的平台,借助游戏体验着运动项目之外带来的快乐。究其原因,与参与人群数量、拥有闲暇时间及社会地位密切相关。随着参与人群的增多,三拍运动得到了普及和发展,游戏者不再满足简单击球所带来的快乐,努力与同伴配合,通过降低击球速度、提高击球弧线、减小击球力量等有效方式增加回合数量,体验着项目本身带来的乐趣。娱乐功能的内涵也从游戏外部因素转向游戏本身。这一阶段游戏者从事三拍运动的特征表现见表2。
表2 游戏阶段流畅回合特征描述
1.3 普及阶段人群更加关注流畅回合带来的健身体验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闲暇时间增多,“我运动、我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更多人投入到全民健身领域中来,通过参与运动实现健身和娱乐功能。众所周知,实现健身功能需要参与者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身体机能被调动到一个较高水平,长期坚持就可以获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具体到三拍运动中,练习者应在一定时间内连续持拍击球,确保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由于三拍运动是建立在双方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连续击球的能力体现的正是回合数量。由此可见,普及阶段练习者流畅回合能力高低与健身效果密切相关。
抛开参与者兴趣、经济条件、项目影响力等因素,对于一个初级练习者来说,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羽毛球或网球作为健身项目。因为相比较羽毛球和网球而言,乒乓球运动具有球速快、旋转性强、反应时间短的特征,初学者想要在短期内打出较多的“回合”并非易事,练习过程时断时续,运动量和强度不能得到保障,健身效果不佳,时间一长,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而羽毛球和网球空中飞行距离长,技术动作相对简单,练习者有更多的时间做出判断反应,在练习中更容易“上手”,通过较短时间练习即可与同伴配合打出较多的回合。羽毛球和网球场地较大,对参与者体能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运动量和强度明显增加,更容易达到健身的效果。网球和羽毛球容易获得更多的回合在比赛中也能得到充分的验证(表3)。
表3 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男子顶级比赛每分平均回合数统计对比
从表3可以看出,乒乓球比赛中一分的回合平均数最低,只有2个回合;羽毛球一分的回合平均数最高,超过了5个回合。比赛回合数量的多少直接反应出运动项目的难易程度。初学者选择更为简单易学的运动项目,进而获得更多的回合,实现健身效果这一想法就不难理解了。
尽管全民健身人群中极少有人接受过专业训练,练习中容易出现动作不规范、协调程度不高的现象,但丝毫不会影响其练习的热情。出于对三拍运动的喜爱,还促使一些爱好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对不同击球技术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旋转、落点和弧线等竞技要素进行系统研究,加深对三拍运动的理解,经过长年的练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战术水平。具体体现在驾驭来球能力强、击球动作熟练、击球回合多、线路变化自如、组合技术多等。与游戏阶段通过“挡来挡去”获取回合相比较,全民健身阶段的“回合”质量已有了显著性提升。如果说游戏阶段的人群主要是单一技术的简单运用,更多的是指向运动项目的“点”,那么,普及健身阶段的人群已经可以将不同的技术综合运用,形成了一条“线”。在此阶段,练习者除了通过参与三拍运动获得娱乐功能,还借助多拍流畅回合达到健身目的,进而实现身心的愉悦。发展普及阶段的三拍运动功能得到了双重体现。这一阶段参与者从事三拍运动的特征表现见表4。
表4 发展普及阶段流畅回合的特征描述
1.4 全球化竞技阶段人群更加关注流畅回合带来的竞技高水平及观赏体验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三拍运动已成为成熟的全球化竞技体育项目,体育赛事频繁。运动员充分发挥竞技水平在比赛中全力争胜,这一点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并无不同。但在具体的竞赛方式上特点鲜明:一场比赛下设几局(盘),每局(盘)又包含有若干个“一分”,比赛以运动员获得更多的局(盘)判定最终的胜利。“一分”是三拍比赛中的最基本单元,可以理解为:己方球员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不同的击球方式将球击到对方有效区域内,对方球员未能进行有效回击,导致回球失误,此时判己方运动员得“一分”。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了获得“一分”,通常会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在确保击球成功的同时,竭力给对方制造回球难度,迫使对手击球失误,使其成为首先破坏回合的一方。由此可见,“一分”的获得与双方运动员的击球回合次数同样有着密切关系,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得分,必须具备很强的维系回合能力。能力越强意味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越高,得分的几率就越大,获取一分、一局乃至整场比赛胜利的可能性也更大。在此前结束的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中,德约科维奇对阵纳达尔,双方运动员最多的“一分”球共打了16个回合,合计32拍,维系回合能力可见一斑。此外,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维系回合能力稍强的运动员容易在心理和比赛场面上占据优势。观众经常可以看见比赛中,一方运动员多拍击球后找到对方的防守漏洞,通过制胜一击获得“一分”时挥臂庆祝的场景。如恰逢比赛的关键阶段,这一分很可能成为整场比赛的转折点。
三拍运动发展到此阶段,在功能上首先表现为高超的竞技功能。运动员规范的击球动作、熟练的技战术应用、充沛的体能、超强的比赛意识以及良好的驾驭比赛能力等最终通过流畅回合得以完美体现,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上述环节缺一不可。竞技阶段的人已经可以熟练地将决定比赛胜利的内外部因素综合运用,最终形成了一个“面”,较前两个阶段有了长足发展。此外,高水平比赛会吸引大批的观众到现场观赛,又会衍生出观赏性功能。2012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决赛,据统计当天到场观众约15 000名,创造了一场网球比赛观众出席人数最多的历史记录。超高的上座率与运动员高超的竞技水平、超强的人脉、鲜明的个性特征、跌宕起伏的比赛过程等环节密切相关。当运动员在“一分”球的争夺中击出多拍精彩、流畅的回合,观众会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掌声。流畅回合成为点燃现场观众观赛热情的“催化剂”。事实证明,人们往往会对三拍竞赛中精彩的、多回合比赛场面记忆犹新。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徐寅生十二大板斗星野的经典案例在时隔40年之后仍然被时常提起,成为中国乒坛的佳话,很大程度上源自双方运动员通过多拍回合的精彩表现所带给观众的巨大精神享受。这一阶段运动者从事三拍运动的特征表现见表5。
表5 竞技运动阶段流畅回合的特征描述
1.5 规程演变始终以维系比赛回合为前提
三拍运动成为竞赛项目至今,竞赛规程发生了多次变革。通过对三拍运动整体的演变趋势进行梳理不难看出,规程的演变始终围绕三拍运动核心要素这一主线实施。通过调整竞赛规程,将“一分”控制在预期的回合范围,回合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项目的观赏性,甚至影响项目的良性发展。
以乒乓球运动为例,竞赛规程在两个阶段的改革最为集中,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竞技乒乓球运动发展到削球打法为主导打法时期,由于双方运动员均以削球技术作为主要得分手段、且水平接近,导致比赛回合过多、时间过长。1936年第十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决赛,罗马尼亚和奥地利出场的三名选手均为削球打法,比赛进行了3天,耗时长达31个小时。乒乓球比赛中的“马拉松”现象严重影响了乒乓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此后,国际乒联相继出台的限制比赛时间、改变球台尺寸、降低球网高度、比赛用球由软球变为硬球、使用海面胶皮等系列改革措施,促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弃守转攻,比赛进程明显加快,有效改变了回合过多问题。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末期,乒乓球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暴露出了新的问题。由于球速过快、发球隐蔽性过强等原因而导致的比赛回合呈现出明显减少趋势。比赛中,运动员通过有遮挡发球直接得分,“一分”球在前三板内结束的比赛场面屡见不鲜,比赛回合过少成为这一时期乒乓球比赛的主旋律,乒乓球良性发展再一次受到挑战。之后国际乒联再次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方案,而焦点仍聚焦在回合上。如通过无遮挡发球降低接发球的难度,使比赛不再明显向发球方倾斜,进而增加“一分”球的回合;小球改大球、无机胶水的使用使得球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减慢,留给双方运动员的反应时间增加,更有利于对手有效回击来球,进而增加击球的回合等。规程修订又重新将比赛回合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乒乓球运动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羽毛球和网球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经历过类似问题,不再赘述。纵观三拍运动变革历程会发现,当三拍运动出现回合过多或过少现象进而影响到项目良性发展时,通过规程修订将回合数量调整在预期的轨道上来就成为必然。
2 三拍运动教学原理研究
2.1 依据种系核心要素内涵丰富三拍运动教学原理
体育教学除了应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之外,还应具有培养学生学习乐趣、建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这一点应与训练有明显不同。现有的三拍运动教学目标中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核心,目标设置过于竞技化。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切身感受。在教学评价环节,更多的是指向对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评价,缺乏阶段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阶段学习状态把握不准,进而影响学习进程。倘若最终考核标准过高,学生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动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固有的“唯技术论”意识之外,还与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快乐学习的主线,教师也无法较为客观地对学习者各阶段学习情况做出评价有关。种系核心要素的提出是在丰富现有三拍运动教学原理的基础上,帮助广大体育教师找到三拍运动教学主线,这对于纠正现有的教学偏颇现象、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尤为重要。
其次,应依据三拍运动种系核心要素把握三拍运动技能学习规律,合理地划分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立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评价指标。唯如此,才能使教学原理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体育教师在三拍教学中才会做到有章可循。这一点对于有效改变当前三拍体育教学程序模糊现象意义显著。如常见的三拍运动教学程序,教师会直接进入技术学习环节,忽略了“球感”教学程序(图2)。所谓球感,是指练习者持拍控制球的能力水平,是不同技能习得阶段“回合”得以维系的前提和基础。在尚未建立较好的球感的前提下,过于强调技术的学习对于练习者无益。从现有的专业教材来看,也极少有将“球感”练习单独作为技能学习的最初环节编入。由于缺少了必要学习程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顾此失彼,出现学习效果不佳就不足为奇。
在现有的三拍运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动作的规范性环节入手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通过模仿练习获得技能已成为教学常态,但教学效果往往差强人意。主要原因仍是没有把握住这一阶段的学习主线所致。如在三拍运动入门阶段,教师往往会详细介绍握拍方式。孰不知,对于此前没有参与过三拍运动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规范的握拍方法反而会在很大程度影响到其击球的效果。羽毛球“刀握”方式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因击球时不会转腕而击打不到来球;乒乓球直拍握法过于强调后三个手指的着力点会使一部分学生不能有效控制住球拍导致击球不稳定,失误频繁;网球学习过于强调“大陆式”和“西方式”握法的区别容易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过于注重拍面角度,但击球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准确把握种系核心要素这一主线,明晰各阶段教学任务,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图2 三拍运动教学规律流程图
此外,在三拍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学习者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习者终身体育意识的建立尤为重要。从掌握技能的角度来看,三拍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群,技术内容十分丰富,需要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出众的爆发力等专项素质。想要精细掌握各项技术绝非易事。在简单的技术教学中,学生通过模仿练习可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当面临较复杂的技术学习时,仅仅通过“模仿练习”这一学习方式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注重培养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和学习兴趣的形成。
2.2 三拍运动分阶段教学原理示例
技术学习是体育教学环节中重要的学习内容,以种系核心要素为主线,依据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将三拍运动技能习得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共三个阶段,分别设计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和练习手段示例。
表6 三拍运动分阶段技术教学原理案例
3 结束语
三拍运动由挥拍击球、隔网博弈和流畅回合三个共性要素组成。流畅回合要素是三拍运动得以引人入胜、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三拍运动集娱乐、健身、竞技、观赏等功能于一体,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体现的侧重点不同。游戏阶段主要体现为娱乐功能;健身阶段侧重娱乐和健身功能的培养;竞技体育阶段则更多地展现其竞技和观赏功能。
丰富现有三拍教学原理可从紧紧抓住种系核心要素这一主线,依据技能习得规律划分成三个阶段,分别设置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和练习方法等环节入手,为广大体育教师从事三拍教学提供较为清晰的教学思路。学习者也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水平“对号入座”,选择适时的学习阶段,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1]李杰凯,兰 彤,甘荔桔,等.广义进化视角下体育教学原理与运动项目分群教学论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2):69-74.
[2]李杰凯,兰 彤.试论隔网球类运动的“流畅回合”之趣——基于运动项目娱人致趣原理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1):1-4.
[3]唐建军.乒乓球运动教程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2.
Explanation of the Central Elements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inciples of Table Tennis,Badminton and Tennis
LAN Tong,LI Jiekai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Table tennis,badminton and tennis(racket sports)belong to the antagonistic group of games,which subordinate to the teaching theory of athletic sports-grouping.The three kinds of sports are composed of three important common elements:swinging the racket,hitting the ball,a net between players and fluent rounds.The beauty of fluent rounds is the constant central element of the emergence,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oup of racket sports.Analyzing the central elements of racket sports is an effective supplement of the existing teaching theory of athletic sports-grouping;at the same time,it helps reasonably construct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inciples of racket sports as well as improves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
racket sports;group central elements;teaching and learning principles
G807.01
A
1004-0560(2013)03-0007-05
2013-04-15;
2013-05-17
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撑计划资助课题,编号:WJQ2011049。
兰 彤(1972-),男,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赛事管理、乒乓球教学与训练。
责任编辑:郭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