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综合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临床体会

2013-10-22田向东方建国谢国庆王庆甫杜春林李俊海时宗庭石鑫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年8期
关键词:根型针刀颈椎病

田向东,方建国,谢国庆,王庆甫,杜春林,黄 沪,李俊海,时宗庭,石鑫超

(1.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3.北京广济中医医院,北京 100029)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1],该病主要是由颈椎骨关节病变或/和颈椎椎管内外软组织病变而引起相应的症状[2],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1种。其治疗方法首选如针灸、理疗、牵引、按摩和中药等传统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治疗,一般都能收到良好疗效。但对于久治不愈以及手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表现为长期的上肢麻木、无力、慢性疼痛等症状,笔者称之为难治性颈椎病。我科采用神经阻滞术、小针刀以及手法复位的中西医综合方法,对此范畴的颈椎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7年至今就诊的患者120例,其中男54例,女66例,年龄28~75岁,平均63.2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3.6年,其中颈背部及上肢反复性酸沉、疼痛、麻木症状患者52例,前臂及手部麻木、发凉症状患者68例。

1.2 诊断依据

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痊愈好转标准》[3]中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依据,且符合经传统方法治疗3个月以上、颈椎手术后康复3个月以上以及2个以上医疗机构治疗仍存在神经根受损症状的患者纳入该标准。其临床表现为颈背部反复性酸痛、上肢麻木、发凉、无力等,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符合一般颈椎病。

对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综合治疗组和传统治疗对照组各60例。分别接受中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神经阻滞术+小针刀+手法复位)、传统治疗(对照组:手法复位+牵引+理疗+药物),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级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中西医综合治疗组:(1)神经阻滞术 ①体位:患者取坐位,目视前方;②体表定位:先确定第3~7颈椎的横突后结节以及肩胛冈上神经及腋神经位置,再确定穿刺点;③穿刺操作:在确定需要阻滞的部位后,在其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皮丘。操作者采用左手食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依穿刺点不同而进针缓慢注入消炎镇痛液3~10ml(复方倍他米松1ml+维生素B1 2500vg+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15ml);(2)针刀松解术 ①体位同神经阻滞术;②体表定位:选取病变颈椎节段的棘间及其双侧关节突关节以及颈肩部阳性反应点1~3点作为针刀进针点;③操作:于上述治疗点,按针刀闭合性手术的四步进针规程[4]进行,选用汉章牌Ⅲ号或Ⅳ号针刀,刀体垂直于标记点处皮肤,刀锋贴左大拇指尖快速进针达骨面,患者出现酸胀感或向上肢放散感时,进行邮票样切割后即可出针,用输液贴外贴。上述2项操作可在相同体位下,定位、消毒、麻醉、操作等同时进行。每周1次,3~5次为1个疗程;(3)手法复位 病变在上颈段者采用颈椎单人旋转复位法、在中颈段者采用角度复位法[5]。首先摸清偏歪棘突的位置和方向,术者的拇指置于该棘突的外侧,另一手肘托住患者下颌部,将病人的头向健侧牵拉,提旋至最大功能位时再回位2°~5°后向斜上方扳动,与此同时术者拇指向对侧推顶偏歪棘突,常可听到“咔哒”声,病棘突随之恢复到正常位置。手法复位在微创治疗后间隔期进行。

传统治疗对照组:(1)手法复位:同治疗组;(2)枕颌法牵引:牵引角度为前倾10~15°,重量以病人适宜为准,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理疗:①500hw半导体激光局部照射,10min/次;②中药湿热敷 +湿包裹,10min/次;(4)药物:腺苷钴胺1.5mg+维生素B1100mg肌注,每日1次,非甾体类止痛药物。

1.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疗疗效标准》[5]拟定。临床治愈:颈神经卡压症状消失,颈肩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原工作;显效: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消失,能参加原工作,劳累后稍不适;好转:症状减轻,疼痛肢体功能有改善,不能参加正常体力劳动;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显示,经统计学处理治疗5周后临床治愈率比较,中西医综合组51.6%,传统治疗组30%,2组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5周后总有效率比较,中西医综合组96.7%,传统治疗组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临床治愈率比较,中西医综合组51.6%,传统治疗组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比较,中西医综合组98.3%,传统综合组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西医综合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6个月后其疗效基本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治疗组治疗4周后与治疗6个月后疗效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疗效比较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刺激相邻的脊神经而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状,与椎间盘组织外露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椎间盘组织中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等诸因素相关[7]。然而这一学说却不能很好地解释许多临床征象,如临床上发现许多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与影像学提供的资料并不成正比[8]。Whitehill[9]通过损伤狗颈椎韧带、Miyamoto[10]等通过切除小鼠全部棘突相连韧带而分别诱发了实验动物的颈椎间盘退变,证实颈部生物力学平衡状态的改变,可诱发或加速颈椎间盘的退变,说明现代医学越来越重视颈椎病变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关系。而颈椎退化所出现的骨质增生是一种力学失代偿后的代偿性增生,对维持颈椎稳定有积极的意义。这一观点也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并为大部分颈椎病病人非手术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治疗指引了方向。

针刀理论[4]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软组织的慢性劳损、痉挛、无菌性炎症致肌肉韧带疤痕、黏连,导致局部力学平衡失调、颈椎失稳、骨质增生。颈部维护关节稳定的椎周软组织(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后的动态平衡失调以及由此造成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是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此观点与现代医学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相一致。

中医理论认为,“正”则通,理顺椎旁软组织“顺”则通,松解肌痉挛“松”则通;协调椎体内外平衡“协”则通,“通则不痛”。此为手法复位的理论。

在理论基础相一致的前提下,本方法通过巧妙地综合中西医之所长,取长补短,以增加疗效。西医的神经阻滞药物能够准确、迅速地进入病变部位。其中复方倍他米松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在急性期可消肿,对急性炎症后期和慢性炎症则能抑制纤维细胞增生和黏连;维生素B12具有抗神经炎和镇痛作用,可修复神经鞘与促进其再生等;利多卡因能解除局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循环,阻断疼痛传导[11]。针刀能改善局部微循环,消除肌紧张、肌痉挛,改善局部代谢,促进炎症致痛物质的消除,达到解痉止痛作用。针刀还可松解病变的软组织,改变和解除黏连、挛缩堵塞等病理变化,解除对神经、血管的刺激或压迫,恢复颈部动态平衡[12]。复位手法可以纠正椎体间失稳引起的小关节紊乱,并使骨刺和被压的神经根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目的[13]。

通过临床观察,传统方法治疗难治性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欠满意,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依据目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治疗上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本研究表明,综合中医及西医经典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不仅互不干扰而且可以互补,可明显提高远期疗效并降低复发率,是值得推广普及的好方法。

[1] 张乾军.传统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及其治疗进展[J].中医研究,2005,18(9):54-56.

[2] 黄宇康,牛朝阳.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手术治疗进展[J].四川中医,2003,21(12):16-18.

[3]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511-512.

[4] 朱汉章.针刀医学原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4-118.

[5] 韦贵康.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60.462.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7] 腾春光,段俊峰.辨证取穴对电针颈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增效作用[J].颈腰痛杂志,2010,31(3):190.

[8]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01-302.

[9] Whitehil R,Moran DJ,Fechner RE ,et al.Cervical ligamentous instabiity in a canine invivo model.Spine,1987,12(10):959.

[10] Migamoto S, Yomenobu K, On ok. Experimental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the mouse.Sping,1991,16(5):459.

[11] 吴云刚.颈椎间孔阻滞合臂丛神经牵拉样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头颈外科,2009,11-9.

[12] 林木南.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1):42-43.

[13] 谢利民,张涛.张氏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99,40(7):411

猜你喜欢

根型针刀颈椎病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